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彙總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爲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彙總10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1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陽節,又叫端午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包糉子、買糉子、吃糉子、賽龍舟。

每到這一天,家家門前掛起菖蒲、艾草,走在街上,到處散發着淡淡的幽香。

婦女們總是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把浸泡過的糯米,用一張張竹片細心的包起來。包好的糉子有白米糉、棗子總、赤豆棕、豬肉糉……各種各樣的糉子放在鍋裏煮,不一會兒,屋子裏就充滿裏糯米和竹葉那淡雅的清香。

在我國端陽節的這一天還要舉行賽龍舟比賽。河裏排着一條條與游龍非常相似的的船。一位位英俊的小夥子穿着綵衣,在打鼓的敲擊聲中,大家划動船槳。河岸上到處站滿了人,大家你擁我擠,熱鬧非凡。

許多老人們都會在這一天講起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戰國時待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國身邊當官,一心想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聽信了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來到淚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長嘆一聲:“永別了祖國!”一縱身跳入江中,百姓划船趕來可是找不到屈原,好扔糉子在江中,就有了五月初五劃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2

我心中的傳統節日是端午節,端午節的日期是農曆五月初五,它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後來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了端午節文化。

端午節又有“端陽節”、“龍舟節”等二十多個名字,最主要的習俗就是扒龍船,也就是龍舟競渡。還有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放紙鳶、遊旱龍、打馬球、拴五色線等許多風俗呢!

今年的端午節我吃了好吃的糯米糉子,還去東區龍子湖觀看了一場激烈的龍舟比賽呢。這場比賽真是熱鬧呀,湖兩邊彩旗飛舞、人山人海。湖面上一排停着六艘龍舟,船上的運動員們穿着不同顏色的隊服。他們在船頭擺好大鼓,一個人站在鼓前,雙手揮舞着鼓槌,其他幾個人兩人一排坐在船身,雙手握緊船槳,雙腳蹬緊船底。只聽一聲清脆的槍響,六艘龍舟倏地駛過起點,像離弦的箭一樣快速向前。敲鼓聲震耳欲聾,吶喊聲此起彼伏,身穿紅色衣服的紅隊暫時領先,他們的隊員動作整齊,身體一起向後仰,再向前傾。手裏的船槳上下翻飛,讓我看到他們鬥志昂揚。但是黃隊緊隨其後,氣勢上一點也不差,彷彿拼盡全力也要趕超紅隊。我的心也跟着激動起來,不由自主地給他們加油助威。我想,這就是民俗的魅力吧!

我認爲端午節是很有意義的節日,它是我們國家的民俗文化,傳統文化。我們要把這個傳統節日繼承下去和發揚光大,一直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3

早上,我被一陣喧譁聲吵醒了。原來是爸爸媽媽在看划龍舟比賽。電視里正在舉行“中華龍舟賽”。我從牀上爬起來一看,只見許多龍舟在江面上穿梭。龍舟上的鼓手用力地敲打着前面的大鼓。其他的賽手隨着鼓點揮動着船槳,使勁地拍打着水面。龍船在水中飛速前進。喔!黃隊贏了。媽媽說,“划龍舟”和“吃糉子”都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戰國時期,楚國奸臣當道,詩人報國無門,自刎江邊。人們努力劃龍船想救他,未成,就只好把串串糉子投入江中引開魚兒,也好保全詩人全屍。江水盪漾,一直在述說着動人的故事。

早飯媽媽準備了大包子和大糉子。我剝開碧綠的糉葉,露出一團金黃的糯米,鑲嵌着寶石一般的紅棗。吃起來又鬆又軟,非常可口。

吃過早飯,我們去外婆家拜節。外婆忙乎了好一陣,爲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桌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大碗鹹鴨蛋。我拿了一個敲破空頭,露出蛋白,吃完鹹鹹的蛋白就看到紅紅的蛋黃。用筷子一戳,紅油便流了出來。我的口水也跟着流了出來。

回到奶奶家,一進門就看到門窗上掛了菖蒲和艾葉,地上還燃着像蛇一樣的蚊煙。房前屋後,各個角落裏還灑了雄黃酒泡的大蒜汁。奶奶說,這是爲了驅蚊蟲的,還可以辟邪呢。

端午節的習俗真有趣,我不僅吃到了可口的糉子和鹹鴨蛋,還學到了不少知識。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4

大家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實角度對端午節進行人文反思,那麼,一個傳統節日將又會淪爲消費主義行爲,會像中秋節一樣,成爲公關社交的節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裏,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糉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對屈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糉子、賽龍舟的時候,大家想起屈原了嗎?

端午節,如果離開了對“屈原”這位人文知識分子模範的思念與文化認同,就失去了端午節文化“失範扶正”的根基,如果傳統節日的復興,不能推動人文學科的復興,那麼大家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隨着時間的流逝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了。賽龍舟,吃糉子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雖說,沒有看見精彩的龍舟比賽但是我親自包了一會糉子。

哇,真香!我迷迷糊糊地說。這是什麼香氣呀?告訴你吧,那就是糉葉香啊!香氣迎來,嗯!太美了。幾片洗淨的糉葉散發着清香白花花的糯米在糉葉的襯托下更白了。咦,棗子,五花肉,蛋黃,這有什麼用呀!呵呵,當然要和糯米配在一起嘍!我看見媽媽學的呢麼起勁,心裏毛毛的。不禁也動手了。婆婆準備手把手教我可我不同意,因爲自己報的糉子才更香呀!這樣才更有意義嗎!我看着婆婆的手,左手將糉葉凹成錐型。在錐型糉葉裏放上一大堆糯米,外加一個蛋黃,兩塊五花肉。一這米從哪來的?啊,婆婆米。。。米漏了!我大叫。重做個把!婆婆輕鬆地講。我這次吸取了教訓,成功順利做到倒數第二部,這可是最難做的一部,好就在這裏好,不好也在這裏不好我認真的扣了幾道,第一個就成功了。接着,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不一個精巧。婆婆將糉子放入鍋裏住了一會,我吃了自己包的糉子心裏喜滋滋的。

端午節,真可謂是糉葉飄香,肉裏有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6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源於古時候,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去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我們是要吃糉子的,這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習俗。糉子被正式定爲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糉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稱“益智糉米中摻雜、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糉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到了唐代,糉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糉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爲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糉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其花色品種更爲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糉;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糉子爲代表。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7

端午節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糉子,爸爸就領着我去澄海看賽龍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是有哪些傳統習俗?

爸爸笑眯眯地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爲國家着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跟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爲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於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糉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羣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屍身。漸漸地,吃糉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涌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頭,人羣中爆發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後了,它的啦啦隊在爲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着浪花拼命地向前衝。最後,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奮鬥精神鼓舞了廣大觀衆,岸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跟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的另一個傳統習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開心又有收穫。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8

端午節、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他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圓節。

“端午節”由來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個逢五。端午節又叫“龍舟節”“詩人節”“燈節”。說起這些節日,還有一段悲涼悽美的故事呢!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周圍的人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人們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撈了很久以後,人們還不見屈原的屍體,就回家拿米團扔往江中,不讓江中的魚、蝦、蟹、鬮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有了現在的吃糉子、賽龍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吃糉子了。糉子一般用黃米和糯米做成。把黃米或者糯米,還有包糉子的竹葉泡在盆裏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糉子包成三角形,每一個角放上大棗或花生,爲的是不讓米溢出來。糉子包好後,連同雞蛋一起放到大鍋裏,慢火煮一下午。糉子煮好後,開啟鍋,芳香四溢,竹葉的香味,糉子的清香,沁入到雞蛋中,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端午節還有一個傳統;用艾子葉驅蚊。以前醫療不發達,有些體弱殘疾的人被蚊蟲叮咬後會死亡,把艾葉放在門上有一種避邪的作用。人們還在端午節這天綁許多五彩的小掃帚。小掃帚是用麻線做成的。人們用各種染料把麻染成七彩線。綁製成1釐米長的小掃帚,再用一些小果殼染成各種各樣的顏色,中間有一個小孔,將七彩線把小果殼穿在一起,綁在孩子們的手腳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這不是迷信,而是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尊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爲經濟的騰飛做出貢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9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篇10

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一個節日,而在這一天,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會吃上一個大大的裹蒸糉,而在我的家鄉,最興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糉了。

一個清晨,霧還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朧的。而符裏的人們已經開始忙活了,每一戶人家都擡出一個差不多一個大人身高的大鐵鍋,而我們這些小孩子,望着這麼個大鐵鍋,都張大着嘴,發出“哇”的一聲,而過了幾年這樣的端午節,我們也就不驚奇了。

大人們在屋裏忙裏忙外的,廚房的竈放着幾個大圓盆,都是一些紅豆和糯米之類的。開始包裹蒸糉了,大人們把些冬也先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把紅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間再放一塊甘香可口的豬肉,表面再鋪多一層糯米就已經完成了一半,而最後呢,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包紮這些可愛的金字塔壯的裹蒸糉了。

一切準備工作都做好了,接下來就是煮裹蒸糉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剛剛的大鐵鍋倒,而我們這些小孩,也都來幫忙,提着小一點的桶,很快,大鐵鍋就已經裝了一半水了,開始往裏面剛裹蒸糉,每個人都從屋裏拿出一張小木凳,在大鐵鍋面前,等待着這些裹蒸糉的我們,或許享受的即使這一刻,這一個過程,而不時成果。

裹蒸糉蒸好了,一拉開大鐵鍋的蓋,那種香味真是無法言語,從村頭飄到村尾,整條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勞動成果,這種美味是外面買來的裹蒸糉吃不到的。

已經好幾年沒回家過端午節了,真懷念啊!真想再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