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俗作文

最新包糉子作文

學包糉子的作文怎麼寫?每當端午節來了,人們都會去包糉子,過節日,以下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包糉子的作文資料,歡迎閱讀!

最新包糉子作文

篇一:包糉子作文

今天上午我去看姥姥包糉子。

第一步:包糉子。拿兩張或三張煮過的糉葉對疊在一起,再在糉業上放一把米,然後在米的上面放一些綠豆、芝麻、花生和一肥一瘦兩塊豬肉,再在它們上面又放一把米蓋住,包住在用線捆綁,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碧綠玲瓏,惹人喜歡。

第二步:煮糉子。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放水,用大火煮一個多小時,再用小火燜一個多小時,就大功告成了。

姥姥扒開一個糉子給我品嚐,哇!香噴噴的,自己家包的糉子就是不一樣。

篇二:包糉子作文

在一個非常熱鬧的端午節,大人們都在廚房裏忙碌地包糉子。她們似乎個個都很熟練。 我找了個空位子擠了進去,對媽媽說:“媽媽我也想包糉子,嘗一嘗自己的勞動成果是什麼 味道。”媽媽高興地說:“好呀!好呀!” 我照着媽媽的手勢擺好,媽媽怎麼動我也怎麼動。當時,我笨手笨腳的,根本跟不上媽媽。終於,該綁繩子了。我拿着一根繩子,想去綁的時候,糉子總是不聽我的`使喚。

一會跳到那,一會有蹦到這。我見媽媽這麼輕輕鬆鬆地就綁好了繩子。就讓媽媽幫助我一下。糉子在媽媽的手裏一動不動,媽媽的手好像一個柔軟的睡枕,糉子很快就呼呼大睡了。 等我把繩子綁好的時候,我心裏樂開了花。經過完成第一隻糉子後,我有了足夠的經驗。可以趕得上媽媽的速度了。幾個包完後,我想給糉子換換照形。我用心地包着,一個比一個有趣。 終於盼到煮的時候,媽媽把糉子一下子全部倒進了鍋裏。半個小時後,我們的勞動成果終於亮相了。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我們親口嘗着自己包的糉子,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像是融入了我們的心裏。 啊!真是工夫不負有心人呀!這時,我才體會到這句話的意思。

篇三:包糉子作文

今年的6月20日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古代大詩人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殺,後人爲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包糉子緬懷他。

很多同學都喜歡吃糉子,糉子的種類更是五花八門,有肉的,有點心類的,有香米的……可大家有沒有自己動手包包試試呢?包糉子可真不容易,俗話說 “櫻桃好吃,樹難栽”,其實,“糉子好吃,卻更難包”。聽姥姥說,包糉子的過程麻煩之極,首先要把糉子葉刷好,把米淘好,然後才能開始包,包完還需要煮上兩個多小時呢。

星期天,我終於有機會親看去實踐一番了,舅媽領着我一起來包糉子。我首先挑了一大一小兩張糉葉疊在一起,用手捏住葉子的兩端,小心翼翼地捲成一個漏斗形,放入米和棗,最後扎繩子,由於不小心,包好的米突然全撒了出來。真是好事多磨啊,眼看馬到成功,只因爲一疏忽……哎,包糉子也大有學問哪。

再包糉子,我可就積累了不少經驗了,要重點做好扎繩子這個環節。選葉子、疊成漏斗形、放米都非常順利,到扎繩時我更加小心,舅媽也在旁邊提醒我:“你動作不熟練,一定要小心啊!”我點點頭,隨手拿起一根繩子,在糉子外面纏了又纏,直到扎得十分牢固了,才放心地打了個結,得意洋洋地遞給了舅媽,舅媽直誇我進步大。

煮糉子也是慢工活,足足煮了兩個小時,那糉子的濃香直沁人心脾,有一股茶香的味道,雞蛋裏也滲入了糉子的味道,芳香撲鼻。

篇四:包糉子作文

我的家鄉有端午節包糉子的習俗。我家年年都要包糉子。除了我,我家的人都會包。端午節到了,我家又準備包糉子了。媽媽把米淘好,爺爺洗淨了紅棗,爸爸洗好了糉子葉。姐姐站在一旁剪麻繩。我看着盆裏的米和棗,心想:這米又細又長,一定很香很香;這棗有紅又圓,一定很甜很甜。我饞得直流口水。

媽媽可真算得上是包糉子的能手,只見她挑了兩片又寬又長的糉子葉,熟練地捲成了喇叭形,再用小勺舀幾勺米裝進“喇叭”裏,然後均勻地放上三個紅棗,最後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繫緊,一個菱形的大糉子就包好了,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月月,我教你包糉子!”媽媽叫我,我懶洋洋地站起身,漫不經心地說:“這有什麼好教的,看也看會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糉子葉捲成“喇叭”,用勺舀幾勺米,又放上棗,然後包了起來,可它在我手裏卻不聽話,米竟然“拱”了出來,我慌忙抓起一片葉子堵上。好不容易包好了,一看,這是什麼糉子呀!肚子鼓鼓的,簡直成了胖娃娃,還有米沾在外面。再看桌上,滿是米和水。

我偷偷看了爸爸一眼,他一看,憋不住了,哈哈大笑,大家也都笑了。

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平時嬌生慣養,所以什麼都不會幹。今天,我們本想鍛鍊你一下,可你太逞能了,還沒學就嚷嚷‘會了’,這個缺點可要改啊!從小愛勞動,學習要虛心,這樣你才能不斷進步……”聽了爸爸的話,我心裏更不知是什麼滋味了。

“來”,咱們一步一步地學!”媽媽邊說邊給我做示範,我就學着媽媽的樣子,認真地包了一個又一個。漸漸地,我掌握了要領,越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