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推薦】民風作文300字彙總五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風作文300字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推薦】民風作文300字彙總五篇

民風作文300字 篇1

調查時間:寒假假期

調查地點:長輩親戚家

調查渠道:長輩親戚、網絡查詢、書籍尋找

調查結果:

長輩親戚:春節要團圓,除夕夜晚上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正月初一,要早早起來去當地的寺廟燒香拜佛。春節八天,要到處拜訪親戚。

網絡調查: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貼春聯、掃塵、倒貼福等等的習俗。

書籍尋找:臘月初八吃臘八蒜、臘月二十三祭拜竈王爺、年三十吃團圓飯、大年初一逛廟會、正月十五鬧元宵……大人們的忙碌,孩子們的熱鬧,濃濃的年味兒。書籍中於把一家幾口的人物放進去,從他們的視角看老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中的一個城門甚至一個城牆垛都非常有講究。——《北京的春節》

民風作文300字 篇2

每到農曆的 三月初三,我的家鄉湖南便有一個習俗,就是用地菜煮雞蛋吃。

其實“地菜”這種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學名叫“薺菜”。這薺菜在田邊、地頭、溝坑、叢林哪兒都長,它雖是野菜,但是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具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麼,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資料告訴我:“三國時期,名醫華佗來沔城採藥,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時,見老者患頭痛暈症,痛苦難堪,華佗隨即替老者診斷,並在老者園內採來一把地菜,叮囑老者取汁煮雞蛋吃,老者照辦,服蛋三枚,痛即痊癒。華佗給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雞蛋便成了習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長輩便會用地菜煮雞蛋給家裏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時常讓我回味,這雖然只是家鄉的一種習俗,但是儼然已經成爲我心中最溫暖的一部分。

民風作文300字 篇3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爲“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民風作文300字 篇4

泱泱華夏,悠久的歷史令人沉醉,古老的飲食文化也撥動着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心絃。

嘉興,一座古樸而美麗的江南小城,尤以糉子、南湖菱等特產聞名。嘉興的糉子極具特色,有鹹有甜,軟糯適中,有着江南特有的玲瓏之態。嘉興的農村常在端午前後包糉子,農婦們先洗淨糉葉,包出一個類似小三角狀的形狀,然後在裏面加上糯米和餡兒,最後再把糉子用線纏住,當裹糉線打成結的那一刻,也是美食之旅啓程的一刻。接下來的時間,便只需耐心等待,烹煮的沸騰聲,醉人的糉香,牽動着每一個期待美食之人的心。

紹興,與嘉興相隔不遠,但在飲食上卻有着明顯的區別。紹興人不像嘉興人那麼喜甜,他們更愛黴”物。紹興一面是高山,一面是平地,因爲氣候和溼度的關係,紹興人的生活中便多了許多黴”物:如黴乾菜,黴豆腐等。其中還有一種我認爲和黴乾菜相似的食物,稱作黴筍乾。當地人先把煮好的筍切成條,然後放在大竹匾裏進行照曬。黴筍乾做成後,密封儲存就可以了。黴筍乾可以做湯,做菜,也可以做配料等等,可謂百搭之物。

無論是嘉興的玲瓏精緻,還是紹興的因地制宜,我都將細細品味,它們都是我的家鄉,都承載着我濃濃的鄉情!

民風作文300字 篇5

臘八節就要到,這讓我不禁想起家鄉的臘八節。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家鄉有很多關於臘八節的習俗,讓我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爲進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數九寒天”,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在我國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節日差。因爲過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乾飯。每人再給那麼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可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裏定量供應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麼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爲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的臘八節,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