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民風作文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精選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精選5篇)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1

我的家鄉位於準葛爾盆地邊緣的小縣城,因爲這裏是江格爾的故鄉,而成吉思汗又在這裏停留過較長的時間,所以有很多的蒙古族人居住在這裏。爲此,我們這個縣取名爲“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關於蒙古族的民風民俗。

蒙古族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蒙古族是東北亞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除蒙古國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及臨近省份以及俄羅斯聯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一千萬人,語言爲蒙古語。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國境內。

全世界蒙古族人約爲1000萬人。 中國的蒙古族人口爲581萬人,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裏排名第六。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餘散佈於河南、四川、貴州、北京和雲南等地。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爲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有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科爾沁四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制,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爲至今通用範化的蒙古文。

《蒙古祕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爲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爲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

在蒙古族有一種風俗叫獻哈達;哈達是蒙古族日常行禮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獻哈達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禮節。獻哈達時,主人張開雙手捧着哈達,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詞和讚詞,渲染敬重的氣氛,同時將哈達的摺疊口向着接受哈達的賓客。賓客要站起身面向獻哈達者,集中精力聽祝詞和接受敬酒。接受哈達時,賓客應微向前躬,獻哈達者將哈達掛於賓客脖子上,賓客應雙手合掌於胸,向

獻哈達者表示謝意。來蒙古族還有許多風俗,比如:敬神、骨肉進餐。帶你一起唱歌:蒙古族的勸酒往往透過情真意切的表達出來。唱歌與對酒是同時進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後,大家舉杯合唱,然後大家一起幹杯。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開始喜歡蒙古族了呢?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2

各地都有自己的民風民俗,它們各不相同,多姿多彩,如同朵朵鮮花點綴着這歷史悠久的大地。我的家鄉嘉興新豐也不例外,在那裏,逢年過節,都會舉行一個簡潔而莊重的儀式——祭祖。

春節時,我們到了老家,看到奶奶已經燒好了十多碗菜,正在把紅燒肉盛到碗裏。“奶奶,您已經盛過一碗紅燒肉了,怎麼還盛 一碗呢?”我指着竈臺上的另一碗紅燒肉說。奶奶回答道:“是啊!這些菜是爲祭祖準備的,到時候分開擺,好讓祖宗夾菜方便。對哦,菜還應該放在門板上,走,我們把它擡過去。”

把門板擺到了桌上,奶奶把紅燒肉一碗擺在南邊,一碗擺在北邊,別的菜也是這樣。“門板這麼長,如果沒有兩碗,有些祖宗可能根本夾不到呢!”我想道。

爺爺拿來了許多筷子和小酒盅。他先擺酒盅,再把筷子放在酒盅的右邊。奶奶把蠟燭分別擺在了南北兩側,點燃了蠟燭。接着,爺爺用一個酒壺在每一個酒盅裏面倒了大約小半酒盅的酒。最後,爺爺把大門虛掩着,他解釋說:“這樣可以讓祖宗進來,還可以防止風吹滅蠟燭。”

在我們拜了祖宗之後,爸爸又給酒盅里加了一點酒,對我說:“你也來加一點酒吧!”於是,我接過酒壺,剛準備給第一個酒盅加酒呢,卻傻眼了:它已經滿得只剩頂上一點兒了!我把酒壺稍微傾斜了一下,可是那些酒卻在口子上徘徊着,就是不肯出來。我就把酒壺稍微向下傾斜,但是那些不聽話的酒就開始淘氣了,“譁”的一下,一段酒就掉到了盅裏。我趕忙把酒壺恢復正常,急急忙忙往下一看,天啊!酒盅倒沒滿,反而濺得桌子上到處都是。我只好拿了紙巾,把它們擦乾了。

好不容易把這些挑剔的酒盅伺候好了,奶奶已經開始燒紙錢了。她先拿來一個臉盆,在中間放上一捆像竹子一樣的東西,把金銀二色的紙錢放在四周,用火一把燒了。頓時屋內煙味瀰漫,奶奶去把大門開啟了,彷彿方便祖先離開。

待紙錢燒完了,把蠟燭熄滅,這一天的祭祖也算結束了。我們把菜端到竈臺上,然後才能端到其它桌上,可能是出於對祖先的尊敬吧。我們在將門板裝回去,就差不多吃晚飯了。

祭祖體現了我老家人們對於祖先的尊敬,是一種淳樸的民風民俗。祭祖既是對生活美好的期盼,也是對祖宗的懷念、尊敬。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3

我的家鄉在寧夏市、和政縣,那裏有大山風景如畫,我家就住在大山的對面,以前家門前只有一條不寬不窄剛走過一兩車的大路,好幾年沒有回家了,今年一回家,哇!家鄉徹徹底底的變化了,以前的“羊腸小道”已經變成了寬大的柏油馬路了。

以前聽奶奶說:“這裏曾經打過仗”,怪不得我家對面的大山上有幾處像堡壘似的“怪物”呢,原來這是打仗留下的。

我們回民的風俗有很多很多,而且這些都很封建,比如:戴的白帽子,還要閉齋什麼的,婦女們還在頭上戴紗巾。

我們的這些風俗是很特別的,男人或男孩都要戴白帽子,而婦女們是必須戴紗巾的,婦女們不能光着頭露着身體的胳膊和腿,而男的就很例外,他們可以戴也可以不帶戴。

先說說我們的飲食習慣,比如蓋碗茶,如果家裏來了客人,纔會把這些蓋碗的茶端出來,讓客人品嚐,還會做些饃饃來招待客人,饃饃的花樣很多,比如:油香、麻花、錁錁、饊子、酥饊……,它們各個有特色,不過製作它們就難了,比如錁錁,把面和好,還要發麪什麼的,錁錁裏面的圖形有很多,比如:龍、青蛙、小鳥……它們既好看又好吃,是我們回民招待客人的最拿手的事了,用一張大的桌子,放在炕上,上面擺上各種好吃的東西,還要倒上蓋碗茶,這些好吃的招待客人缺一不可呀!

還比如我們的閉齋習俗,齋要閉一個月,早晨的時候必須在六點以前吃過,到了白天就不能吃了,到了傍晚的八點左右就可以吃,如果你一天不閉齋,那麼就得補61天的齋了,我也不知道這是爲什麼,可就有這樣的習俗啊!

關於閉齋還有一個風俗,男的12歲就要閉齋了,12歲以下可以不閉齋,女的8歲就要閉齋,8歲以下可以不閉,我就想不通男的閉齋和女的閉齋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呀!可是沒辦法,這就是習俗呀!必須得遵守啊!如果一天不閉那麼就要補61天的了。這很不划算,還不如把那一天的齋閉夠了,關於閉齋的風俗就是這樣。

還有一個風俗就是13歲或14歲以上的女孩就不能穿短裙什麼的了,也不能穿短袖,你們說說:“我們的習俗是不是很封建呀!”再怎麼封建也得遵守呀!”因爲習慣了也就覺得這個習俗很好,在漢人看來是很封建的。不,不,我可不同意你們的看法,不是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嗎?

我們回民家鄉的習俗就是這樣的。家鄉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呀,如果有機會的話,你們可以來家鄉旅遊,我們家鄉的人可是很好客的呀!作文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而不同的家鄉也會有不同的習俗。你想知道我的家鄉有什麼習俗嗎?別急別急,君情聽我慢慢道來……

我的家鄉在廣西平南縣的大安鎮。說到習俗,我們每年都要舉行“拜社火”的活動,特別是在春節期間。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村民們紛紛拿出“拜社火”的'祭品來,先在自家的大廳裏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餅乾、糖果、桂葉、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貴”、“甜甜蜜蜜”。

在家裏拜完竈神後,大家有爭先恐後的趕在第一時間去社廟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裏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不一會兒,村子裏、鎮子上,頓時響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到處都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怎麼樣?我家鄉的習俗有意思吧!你家鄉的習俗呢?不防也說來聽聽吧!

篇二:家鄉的民風民俗

我的家鄉——寧鄉,這個小縣城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西部,這裏雖然一切都很平凡,毫不出衆,但家鄉的閃光點常吸引人們的關注。其中,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民間傳統習俗就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節日的氣氛最能體現出傳統習俗的魅力。

我們這兒的第一節日是春節。春節還沒到,家家戶戶進入臘月後會陸續殺豬,特別是在農村裏,殺豬後會請村裏人大吃一頓。我的家鄉除夕定會吃雞、魚、肉這三樣菜,雞必須是雄雞,將它整隻清燉,出鍋裝盤時要讓頭昂起,不僅喻義“步步高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節後的又一輪高潮無疑就是元宵節了。元宵節吃元宵,當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軟軟的白麪裏裹着一團又香又可口的夾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裏慢慢融化開來……元宵節時,什麼事都圍繞着“圓”,那麼自然就離不開燈了,家鄉有一個持續了好多年的習俗——燈會。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總會亮起“徹夜不眠”的紅燈籠,爲家鄉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正是因爲這樣,每次燈會,現場都擠滿了人,真可謂是人山人海!所以,後到的我無奈極了。

……

我的家鄉雖是個小縣,但卻有着幾千年濃厚的文化底蘊,承載了祖先流傳下來的民風習俗,爲中國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地方特色。

家鄉的民風民俗作文5

歡歌笑語辭舊歲,載歌載舞迎新春。農曆正月十四,舞鋼市一年一度的花社大賽在溫州路北段拉開帷幕。我作爲一個小市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美好的場面咯!

一大早,媽媽就喊我起牀,說是要去看花社,我一聽見“看花社”三個字,就快速穿上衣服,吃完飯,和弟弟、媽媽、爸爸一路小跑來到那兒,鑼鼓喧天,綵帶飄揚,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溫州路那寬闊的路面也變得有些狹窄,依次被人們圍出了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圈子。

我和弟弟迫不及待地跑到人最多的一個圈子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鑽了進去,“我們幼兒園!”我驚呼道,怪不得這個節目這麼吸引人,原來這個節目都是些小娃娃們表演的,他們一個個濃妝豔抹,穿着鮮豔的表演服,有的踩高蹺,有的舞獅子,還有一個七品芝麻官,最搞笑的就要數他了!只見他的臉上長了兩撇翹翹的鬍子,穿着鮮紅的官服,表情誇張,舉止幽默,走起路來,大搖大擺,彷彿他真的是一個了不起的大官一樣,讓人笑彎了腰,人們不時地對他指指點點,竊竊私語,有的還不停地舉起手機來拍照,留下這美好的瞬間。

今年的節目特別豐富,不但有劃旱船、扭秧歌、舞龍燈、扇子舞、高蹺等,還有精彩的雜技表演,他還是我們老家武功鄉的參賽節目,我和弟弟擠到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

其中有一個節目的名字叫“吞鋼球”,這個名字聽起來都嚇人,我心裏想:“鋼球能吞下去麼?吞下去會怎樣?”終於開始了,只見表演人先圍着舞臺轉了幾圈,伸伸腿,彎彎腰,做了熱身運動,然後拿出了一個鋼球,並讓在場的一個小朋友檢查了鋼球的真僞,最後,他讓小朋友把鋼球緩緩的放入他的嘴中,他做了吞嚥很困難的樣子,臉憋得通紅,我正擔心着呢呀,很快他把球吞了下去,臺下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又調整呼吸,踢踢腿,做出用功的樣子,只聽“呸”的一聲,沒吐出來,又吐了幾次。還是沒吐出來,我真擔心他會不會出什麼事兒,心也七上八下,彷彿要跳出胸膛。終於,他用盡了全身力氣,才把它吐出來。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表演結束了,我對爸爸說:“我終於知道我們老家爲什麼叫武功了,”你知道嗎,對了!就是武功鄉里面有很多會武功的人呀!哈哈!我也是其中一員吧!

花社比賽不僅給美好的節日帶來了喜慶,而且爲這個傳統佳節畫上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