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家風作文

我家家風徵文:訴說自己的家風

樹立良好家風,弘揚公序良俗,創新和發展鄉賢文化,形成健康向上、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社會風尚。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我家家風徵文:訴說自己的家風,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我家家風徵文:訴說自己的家風(一)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關係子孫後代和國家大業。良好的家風必然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良好的社會風氣必然使國家興旺發達。

——題記

我是在一箇中國傳統家風影響下成長的孩子,諸如拾金不昧、誠信待人、自立自強、實事求是、尊老愛幼等,形成了我們的家風,祖祖輩輩,薪火相傳,我在這樣的家風影響下健康的成長着。

“物歸原主”,奶奶教育我說,“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該佔爲己有,要奉還於他人”,所以我養成了拾金不昧的好習慣;“遵守諾言”,爺爺教育我說,“既然向別人許下了諾言,就應信守承諾,不失信於他人”,所以,我養成了誠信待人的好習慣;“獨立自主”,爸爸教育我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過分依賴父母”,所以,我養成了自立自強的好習慣;“實事求是”,媽媽教育我說,“事實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說謊,不欺瞞。”所以,我養成了腳踏實地的好習慣。“不畏艱難”“抑強扶弱”“尊老愛幼”,這些詞語經常在我耳邊響起,長輩們平凡而又普通的話語,我記在了心裏,落實在行動上,一點一滴,使我逐漸成爲了一個越來越優秀的孩子。

長輩不僅言傳,而且身教。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者優良的家風,濡染着我的成長。

舉一個最平常的例子:一次,爸媽在家忙着剝花生種子,因爲急着種地。突然,鄰居劉爺爺的孫子跑來說,他爺爺生病了,爸爸媽媽二話沒說,放下手中的活急忙趕了過去,不一會,他們回來了。爸爸忙着去開車,媽媽忙到屋裏拿錢,然後又急匆匆感到劉爺爺家中,把劉爺爺擡上車,匆忙趕去了醫院,當醫生說劉爺爺身體沒大礙,只是因爲感冒發了高燒,爸媽的一顆懸着的心才放了下來。爸媽在醫院照顧劉爺爺打針吃藥,回家時天已經黑了,媽媽又忙着做飯給劉爺爺和他孫子送去,後來,爸爸媽媽又忙了半夜才把種子剝完。

事情雖小,點點滴滴,但長輩們的做法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在我成長的每個方面都打上了家風的烙印。

家風是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的心靈,塑造着我的人格。如果說今天的我稱得上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我要感謝我的家庭,感謝我祖傳的家風。

我愛我的家風,我更愛我的國家。家是小的國,國是萬萬家。中華民族歷來是重視傳統家風的民族,講究道德,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這些都形成了良好的家風,隨着社會的日益進步,良好的家風必然形成更加良好的社會風氣,良好的社會風氣必然使國家更加興旺發達。

願我們的每個家庭都有一個良好的`家風,願我們的每一個家庭成員都能夠傳遞更多的正能量,願我們的社會風氣更加純潔,願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願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我家家風徵文:訴說自己的家風(二)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憶往昔,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給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矛盾的現象。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部隊的生活特別艱苦,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高人一等。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吧!我想。

看今朝,我已經步入高中,成爲一名高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

而如今,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展未來,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我家家風徵文:訴說自己的家風(三)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爲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爲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說,這就是百孝順爲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說,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說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說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纔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弟子規》裏也曾說到:“親所好,力爲具。”說的就是家人喜愛的東西,要盡力爲他們爭取。說到這,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弟——壯壯,他9歲。那天,他和奶奶去趕集,奶奶看上了一條毛衣,90塊,奶奶說太貴了,沒捨得買。於是壯壯把每月35元的零花錢攢了下來,再加上家人偶爾給他幾元。不出兩個月,就攢了90多塊錢。他把90元交給奶奶,爲奶奶買下了那條心儀已久的毛衣。這不就應了那句話嗎——親所好,力爲具。

百善孝爲先,百孝順爲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親所好,力爲具。’視爲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