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彙編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傳統文化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傳統文化作文1

漢字是中國文化之根,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寄託者,中華民族視之若祖先之生命,無限敬惜與愛護她。中華民族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史,漢字是其承載者,傳播者,見證者,昭示者,從甲骨文、金文以至於今天之楷體,中國漢字三千年永垂不滅,輝光常新,令全世界人民爲之動客,爲之起敬,爲之驚歎,這實在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了不起的偉大奇蹟,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感到欣慰和自豪,應在更高的層次上學習和運用漢字、漢語,開掘五千年文化典籍的寶藏,繼承它,宏揚它,創造更加美好燦爛的中華民族現代文化,貢獻於世界,這應是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兒女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大任!

二十世紀末,我國科學界、文化界的英才,終於發明了漢字輸入法電腦打字機,其輸入速度遠超於拼音文字,同時創造了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技術,以及電子出版系統,使印刷業高迅度發展,這也是我國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大事。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漢字相結合,引起了國人對漢字的重新審視,同時也爲復興漢字文化創造了無比優越的條件。漢字究竟是科學的、智慧的文字,還是落後的、僵死的文字,將不辯自明矣。

保衛漢字,復興漢字文化,振興中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是關乎中華民族騰飛發展,自強自立,爲世界人民做出貢獻的大事。漢字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宏揚漢字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文化的血液之中,這是中華民族每一個炎黃子孫責無旁貸的大事。現在世界上約有 85 個國家的高校都設了漢語課,約有 3000 萬人在學漢字、漢語,漢字、漢語走向世界,已經成爲世界強勢語言之一。 21 世紀,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將會大展風采,爲世界人民所歡迎。

漢字是世界文字惟一僅存的最古老而又輝光常新的文字,漢字應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國內,在西安或任何一個大城市,應建立中國漢字文化博覽館。文字研究者,語文教學者,應該以 “ 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 的精神,以新的角度、新的方法、新的思維,對漢字作多元化的研究,闡釋漢字原創性之奧祕,爲復興漢字文化的偉大事業做出貢獻。應該大力發展漢字文化產業,全社會都應重視、關注、推動漢字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傳統文化作文2

可以說今年的十一長假,對於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假期,也是一個意義非同尋常的假期,這一次媽媽沒有帶我去旅遊,而是在十月二日這一天,我們共同踏上了去長春的火車,媽媽帶我去參加一個由吉林省家庭教育促進會舉辦的“浸潤傳統文化,你我共同成長”親子歷練營活動,一路上,我對這次活動充滿了期待和猜測,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後我們乘了輕軌,最終我們來到了歷練營的活動場所好漢坡度假村。

第一件事就是分營房,這是我第一次和媽媽分開,自己照顧自己,雖然有些害怕和擔心,但心裏還是有一點點小小的竊喜,心想終於脫離了媽媽的魔爪了。雖然環境看起來很好,但是實際上這個時候沒有取暖,屋子裏的冷無法形容,尤其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整個人都蜷縮在了被窩裏,四面透着風,第一次感受到這種環境,想起媽媽平時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心生一絲歉意,平時生活在那麼好的環境中還不知道珍惜。

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餐桌上沒有了平時的大魚大肉,只有兩道菜分別是白菜豆腐湯和茄子土豆,這也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環境的變化帶給我心裏的思考,我應該更加珍惜爸爸媽媽們給我創造的幸福生活。

到了晚上我們上了一堂傳統文化課,老師帶着我們研讀了《弟子規》和一些傳統禮儀,邊遊戲邊學習,活動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到了八點半,但我全然不知道累,反而更加喜歡這種氛圍,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傳統文化的學習之中…。.

第二天,隨着一聲號響,該起牀了,我睜開眼睛一看才五點,我還是第一次起這麼早,起來跑步和做操,鍛鍊之後感覺真的神清氣爽,這也是我在家從來沒有體驗過的,美好的清晨都是在睡懶覺中浪費掉了。

白天一整天的課程都是老師在講,講孝道、講禮儀、講親子、課程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歡他們那富有哲理的語言,對比生活中的我真是該改掉的毛病太多太多。自己在對待父母、對待學習等等方面做的都太不合格。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我應該珍惜現在的好生活,感恩父母和老師對我的養育和教導,努力使自己成爲對祖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如今我們中國,在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繁榮背後,然而在奔跑着追趕西方的路上,我們也時常察覺和嘆息:一些原本屬於我們的珍貴的東西,不知什麼時候被弄丟了,甚至已不能清楚的描繪它的本來面貌,這種東西就叫做傳統文化。

爲了我國的發展,傳統的精華不能丟,優秀的文化不能丟,優良的傳統更應繼承。

傳統文化作文3

季節的更替,太陽的東昇西落,都遵循着自然。幾千年前,中國人的祖先總結了自然規律,爲後人留下了智慧的'結晶。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春天耕種秋天收穫,這是前人留下的規律。”祖先留下了許許多多智慧的總結。但是智慧的總結現在被世界遺忘了,過去的習俗已經被遺忘,國家的節日卻被人們銘記在心。

春風拂過大地,花蕾向外張望,布穀鳥的叫聲提醒他們要播種了。

每當奶奶聽到叫時,她總是忙着準備播種。奶奶拿起一把大鋤頭,眯起眼睛,擡頭望着天空,撿起蠶豆種子,叫我去田裏。在泥濘的山脊上,我踩着小鞋子上的腳印,手裏拿着一把小鋤頭,在背上搖搖晃晃地走着。奶奶笑着說:“差不多了。”你不能吃豆子。如果你吃了,以後收穫的時候你就不能吃了。”在這一段話中對現場。聽着鋤頭周圍挖掘的聲音,“布穀鳥悠揚的聲。奶奶把兩個手指伸到她的手掌裏,兩隻大手拿起一個光滑的鋤頭開始挖掘。我學會了用同樣的方式挖掘,但是很快我就汗流浹背了。奶奶過去常在屋前用一把大鋤頭挖洞。我就用一把小鋤頭把洞埋了。奶奶在豆子旁邊,我把石頭按在豆子旁邊,趁奶奶不注意的時候,把豆子撿起來放到石頭裏。把豆子撿起來,送到嘴裏。結果,吃了一口土後,奶奶看見了,笑了,拿出一把種子,說:“到那邊去,在地上吃。”穿過短短的小,走到田埂上,坐下來吃瓜子,時不時地拿起幾粒穀粒跑到奶奶面前。

晚上,我們舉起鋤頭,抱着小桶回家。進門的時候,我看見媽媽在廚裏做飯,喊着:“媽媽,我回來了。”媽媽微笑着走了過來,拍了拍我的泥土,遞給我和奶奶一碗熱湯,讓我和奶奶單獨在一起談論這個地方。

那個時候,家裏總是掛着舊的日曆,一天就翻了。現在舊的日曆不見了,新的日曆也變了,但是以前的那個日曆還沒有翻過。

隨着時間的流逝,中秋節、端午節、寒食等節日都沒有以前那麼熱鬧了。“”和情人節等一些人爲的節日在中變得熱鬧起來。

中國傳統文化的衰落,文化的衝擊,過去的喧囂,今天的蕭條。二十四節氣的運用,外國人的嫉妒,國內的冷漠。新曆法充滿了國家的節日,而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卻漸漸的被忽視,這種現象令人。

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應該重新獲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麗,重視傳統文化,牢記中國的智慧。

傳統文化作文4

擡頭仰望夜空,淡黃的月色流瀉幾絲憂愁;走進蔥鬱的大森林,自然地綠色帶來幾絲清涼。而那紅紅的太陽送來無比溫暖,就像新綻放的花朵。

那紅紅的光芒炫眼耀目,讓我們感到了生命的熱情。那紅色正是人們那溫熱的血液,不停地流躺在血管中。

那耀眼的紅花綻開的時刻,那就要數春節了。每逢春節,好那個紅的福字帶來了鴻運,紅紅的對聯美化了家園,紅紅的中國結展示着古老中國的青春熱情,而紅紅的衣裳帶來了好事成雙。

這一年中最耀眼的紅,也是紅色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在中國的華夏大地上,過年的節俗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久遠的歷史上,從初一到十五都飛翔着喜悅之鳥。中華時空中,正月十五的鬧花燈和舞獅表演也毫不遜色,紅紅的獅子舞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燃燒起人們生活熱情的火焰。鬧花燈,每個燈都從心裏往外紅,明明亮亮,一串串精緻的紅燈籠裝飾着美麗的夜色,裝滿了幸福的感覺。

在我們中國,紅色各處流傳。中秋節和元宵節也都有着中國元素——紅。一個個紅紅的月餅盒,不僅滿裝着親情,還裝滿了中國傳統。端午節的紅綵線也都源遠流長,傳頌着美好的傳說。

中國的紅是獨特的,不僅有着悠久的歷史,而且有着燦爛的青春,我們都知道,我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就洋溢着這種色彩,那象徵着幸福而富有生機的中華大地。藍天下飄揚着的各國國旗中,五星紅旗獨樹一幟,那麼鮮豔,那麼奪目,落落大方而又莊嚴無比。

現在,中國紅已經從華夏大地流向了世界各地,世界上“紅流”滾滾。在各國的唐人街,每逢中國節日,中國紅就成了街上的主色調。那紅色代表着華人的祖國情,也在外國人的心目中成爲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數千年的中國紅,是一條歷史的長河,是中國人們企盼美好未來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樂觀向上精神的花朵,也是我們喜洋洋心裏的真實寫照。

中國紅,是鞭炮聲中歡鬧喜慶的色彩,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最美麗的花朵,是那紅紅的太陽灑向大地的明亮與溫暖。

傳統文化作文5

我們國家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例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這些節日是從我們的祖先那裏傳下來的。可是現在,這些傳統節日正在被我國的人民漸漸淡忘。

這些節日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溫暖和快樂。像小時候過春節,大人們都會爲小孩子們準備好紅色的大紅包,希望小孩子們在來年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而小孩子們則要雙手握拳,鞠躬,給大人們拜年,希望他們在來年能工作順利,事業有成;祝老人們,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越活越年輕。可這一聲聲的祝福,一份份的喜悅,都隨着時光的流長漸漸消逝了。

我們的國家也有許多的古人爲我們留下來的文化遺產。例如:敦煌莫高窟、樂山大佛、大足石刻等。像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又稱爲“大足石窟”,主它要開鑿於晚唐至南宋。大足石刻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類容豐富,具有民族化、生活化的特色和極高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它被人們譽爲“東方明珠”。

可是現在,大足石刻因常年開放、風化,大足石刻裏的許多文物有了很多損傷,特別是“千手觀音”。它的漆已經掉落了許多,消失了原本的色彩。

我國傳統戲曲藝術正以每年至少消失一個的速度銳減,因爲現在的人們認爲“中國戲曲”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因爲“中國戲曲”除了少部分老人喜歡以外,基本上沒有人喜歡,如果沒有人喜歡的話,它總會有一條會消逝的。

但他們可曾想過“中國戲曲”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果我們不珍惜就會給別的國家可乘之機。所以不管人們是否喜歡戲曲,我們都應當把它繼承下來。

我國的書法也是另世界歎爲觀止的。例如:唐代張旭、懷素的草書;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等。想顏真卿,他創造出了肥碩健壯、敦後雄渾的“顏體”。他的楷書遒勁有力,被世人稱之爲“顏筋”。

可是現在因電子技術科技的發達速度之快,不少的人都會用腦和手機去聯繫他人。所以一寫起字來就會顯得生疏,並且字看起來也不美觀。

因爲現在的人們對這些傳統文化的不重視,所以就有別的國家來把我們中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想佔爲己有。所以讓我們快點行動起來,不要讓那些傳統文化從我們身邊漸漸消逝。讓古老的氣息一起生存,讓它們動聽的旋律迴盪在我們耳邊。

傳統文化作文6

中國是一個屹立在東方的國家,幾千年來,祖先們創造出了許許多多的寶貴財富,使我們的祖國文化源遠流長。

耍牙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屬於寧海平調錶演中的一門絕活兒,與川劇中的“變臉”相齊名。口含四顆、八顆甚至十顆野豬獠牙,在口內,時而快速彈吐,時而刺進鼻孔,時而上下左右歙動,或有兩顆刺出鼻孔,尤其是有兩顆牙始終藏於口內,仍要唱、做、念、打,這一絕技稱爲“絕活”。一位二十幾歲的少女叫薛巧萍,她是一位耍牙傳承人。她學的時候,年僅九歲。當時和她一起學耍牙的有八九個和她差不多大小的女孩,但只有她一人堅持下來。訓練時,牙牀全都會磨出血泡,一個禮拜都不能吃東西,連水都不能喝,全靠打點滴。可想而知,要經歷多少痛苦和磨練,才能成就今天的本領呀!

皮影戲,一個被國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由於皮影戲的剪紙要求做工非常精細,不能有半點差錯,如剪紙的大小、上線的尺寸、紙片的連接等,如果其中一項做得不到位的話,就會影響整個皮影戲的美觀,甚至會造成不必要的嚴重後果。正是因爲製作過程的精細,所以很多年輕人放棄學這門技藝。

滑石板,一個被古代的戰士當作的一種娛樂項目,至今卻快被世人所忘掉。玩滑石板的人需要驚人的臂力,所以,會這門技藝的人大多數是少數民族的小夥。滑的時候,一個人雙腳踩到石板的邊緣,後面兩人一人擡一支胳膊,把踩在石板上的人推着走。踩着石板的那個人的胳膊必須用力,讓肌肉鼓起來。正是因爲需要驚人的臂力,才導致這門技藝面臨失傳。

如果我們不發揚祖先們傳承下來的這些技藝的話,他們就將失傳,到那時,我們就再也看不見這些技藝了!

傳統文化作文7

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其中有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在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過春節。

傳說海里有一個怪獸,叫“年”,它一到除夕就會上岸傷人,所以人們都怕它。但是有一位老爺爺,在除夕的早時晨,在自家的門上貼了紅紙,到了晚上,“年”衝進院子,看見紅紙,怪叫了一聲,就猛衝了進來,這時,發出了鞭炮的響聲,“年”嚇得倉皇而逃。進“年”就這樣來了。

過大年了,大家都穿了新衣服,大人們都在超市是辦年貨,我也在超市挑選我喜歡的食物,有燈芯糕、蝦米、糖,還買了心愛的書本。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準備做團圓飯了,我們一家人一邊吃團圓飯,一邊說說笑笑,我特別高興,因爲過了年,我又長大一歲了,也長高了。大家吃飯後,一邊看春節晚會,到了12點,人們開始放鞭炮了,鞭炮的顏色可多了,有紅的、白的、紫的,金光閃閃,熱鬧非凡,我得了奶奶給我的超極大的大紅包,心裏樂開了花。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讓人幸福呀!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去。

春節前夕的掃塵開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媽媽擺這忙那的,忽然,媽媽說到:“是不是人少了點?我們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最後,我們分好了工。

媽媽拖地,我擦桌子,爸爸在收拾屋子裏的東西,奶奶在打掃牆角上的小蜘蛛網,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不一會兒,終於把屋子收拾乾淨了。此時,我心裏充滿了喜悅。“篤篤篤”有客人來了呀!門鈴的聲音清晰的響了起來。

“媽媽,有客人來了”我小聲對媽媽說。

我連忙開啟門,呀!是最心疼我的爺爺,我忙伸出我的“攢錢手”對着爺爺不自然地笑了笑。在我身邊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拽過我說:“小孩伸什麼手?嘴巴才靠得住,用得長久呢!”我恍然大悟,趕緊說:“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呀!我愛您!”

“好!好!呵呵!”爺爺摸着鬍子笑呵呵地說,順手又從口袋裏拿出一個畫着娃娃臉的小紅包,放在了我手心裏,像個老頑童似的走了。

過年嘛,我們小孩子的壓歲錢是少不了的。

這就是讓我終生難忘的春節。

傳統文化作文8

“民以食爲天”這是大家衆所周知的一句名言。那麼,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飲食文化。但隨着時代發展,我們逐漸淡忘了一些中國的飲食文化。

隨着科技不斷髮達,經濟變得繁榮,高樓大廈代替了低矮房屋,而一些飲食文化也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便捷的洋快餐。這讓我們不瞭解飲食文化,甚至是不知道哪些屬於傳統的飲食文化。

我先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就是一種廣州人都吃過的東西——艇仔粥,也許大家都會問艇仔粥到處都有得吃,哪裏算消逝?那你們就大錯特錯了。因爲正宗的廣州艇仔粥是在碼頭或小河邊開或停着一艘小艇上賣的,而現在的艇仔粥都變成普通的粥,沒有了老西關的特色,失去了文化氣息,所以這種飲食文化就這樣消逝。

這種大家都熟知的飲食文化沒有被真正傳承下來,就更別說一些大家不知道的飲食文化了。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知道冰室是什麼呢?”,我猜很多人都不知道,冰室是一種專門吃各種雪糕或冰棍及其製成的甜品的一個店鋪。以前,在廣州有很多,現在就剩下兩三家了,但在一些廣場也會見到“冰室”的身影,不過他們其實是茶餐廳的代名詞,已經不是真正意義的冰室了。

由此可見,一種種飲食文化正在消逝,而我們卻還沒有意識到,更沒有采取行動去挽救它們。但世界上許多國家並不像我們一樣,比如說日本,他們雖然已經有很多快餐,但他們大部分人依然保留他們的飲食文化——吃壽司和便當。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區別?這是因爲日本人懂得保護和傳承自己的傳統飲食文化,而我們卻任飲食文化在逐漸消逝,甚至破壞它。

飲食文化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們中國人靈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義務保護並傳承它們,不要把我們祖先的智慧的結晶丟掉。

最後我想呼籲大家行動起來:我們要努力將飲食文化傳承給下去,讓世世代代傳承下去,不要讓這些美好的飲食文化繼續消逝!

傳統文化作文9

我與中國傳統文化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但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期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構成了一些較爲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爲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適宜,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麪粉,面總算弄好了。但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衝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着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刻最後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必須很美味,但是肯定有必須的製作難度。爲了吃上美味的餃子發奮!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擀皮了。我一手拿着小餅,一手拿着擀麪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

那麼困難。最後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

我愛中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作文10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熱鬧,總是跟着長輩到處跑。有一次吃晚飯時,外公問我:“要不要跟我們去看京劇啊?”我高興地直點頭,扒了兩口飯就再也不肯吃,催促着家人趕快吃完。

然而,當我興高采烈地坐在戲劇院裏不停地往舞臺張望時,第一個出場的演員就把我嚇了一跳!瞧他那張滿是色彩與花紋的大花臉,在年幼的我眼裏儼然是一個怪物!我驚得“哇”一聲,哭了。

從那以後,有好多年我都對京劇避而遠之,也不懂外公外婆爲何如此癡迷於京劇,更不理解一羣人化着怪異的妝,穿着奇裝異服在戲臺上咿咿呀呀地說唱爲何能成爲國粹。

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地,我可以接受京劇中的臉譜了。

讓我真正對京劇有新一番認識,是在初三暑假的一個下午。外公外婆守在電視機前看京劇,我閒得無聊,也只好坐在一旁觀看。當時播放的是經典曲目《洛神賦》,甄夫人與曹植互相欣賞互相愛慕,卻錯嫁給曹丕,最終還慘遭他人陷害枉死於深宮中。原先只想着打發時間的我不知不覺越看越入迷,當看到曹植在河邊見到已爲洛神的甄夫人後神魂失守的模樣,更是讓我感慨不已。一劇終了,忽然發現那奇怪的妝容也並沒有那麼讓我難以接受。

這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了解京劇。

原來,在人的臉上塗某種顏色是用來象徵這個人的性格和特質,角色和命運,有助於觀衆瞭解劇情。而臉譜的起源更要追溯到上古時期。在表演方面,更是要求演員做到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更是要聲情並茂、悠揚婉轉。

瞭解至此,我不禁要爲這“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表演鼓掌稱好。

京劇,它並不只是簡單的說唱,它的每一句臺詞都充滿感情,推動情節發展;京劇,它並不只是一種表演,它還蘊含了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這樣一種視覺、聽覺、靈魂上的盛宴,足以稱得上“國粹”這一稱號!

“一腔京劇如花豔,欣賞栽培方保險。國粹毋憂興與否,戲迷增減定坤乾。”我愛京劇,愛它的亦實亦虛,愛它的被文化醞釀後發出的陣陣醇香。

傳統文化作文11

在整個龐大的藝術王國中,我最愛的不是繪畫,不是雕塑,更不是那些讓人難以理解的藝術。我最喜歡的,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書法。

我接觸書法應該是比較早的,當我六七歲第一次看到書法作品展覽的時候,就深深的被書法的那種特有的優美,特有的風格所吸引了。書法在我小的時候就播下了美的種子。到了三年級,我正式踏入了書法的大門——成爲了書法培訓班的一員。

在種類繁多的書法世界裏,我見識到了隸書的端莊,見識到了行書的飄逸,也見識到了草書的狂放,但我最愛的卻是楷書,愛的是楷書的俊美,愛的是楷書骨子裏的堅韌,愛的是楷書裏包含的無窮的奧意。在楷書之中,我又偏愛顏真卿的風格,顏體內涵雄渾、秀麗,字型寬闊豐滿,佈局茂密凝重,筆飽墨酣,雄偉豪壯,實在令人讚歎不已。

楷書一個字要寫的好極其困難,因爲每一個字都要認真琢磨一筆一畫,就拿一橫來說,你必需先運筆,中間要保持平衡,最後收筆,當初我第一次練這個筆畫時,左寫一個不像,右寫一個不像,看上去就像一條小蛇,但我努力練習,當我的手臂酸的差點拿不住筆的時候,我才寫出一個勉強符合要求的橫。

書法讓我不僅能體驗到美,還讓我悟出了許多道理。記得有一次,我在寫作品時,在寫到最後一個字時,一不小心把最後一個字蘸多了。

墨,我以爲沒什麼大不了的事。當我把作品交給老師時,希望就這樣算了。但我的老師說:“不行,你知道嗎?每一副作品都要費盡全力,這樣才能進步,我們只有認真寫了,纔會有收穫。”我只好把作品重寫,結果那副作品在全市比賽中得了三等獎。並且,從此以後的每一副作品我都不敢馬虎了

記得還有一次,我寫書法寫的不耐煩了,因爲我寫的那個“德”字總是寫不好,我眼淚都差點急出來了,當我又一次寫出一個歪歪扭扭的“德”字時,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我抓起筆就往地下一扔,正當我準備踩一腳的時候,我止住了,我突然想到一個故事:王羲之爲了練毛筆,把一池的水都洗黑了,這纔有了輝煌的成就,我只不過練了幾遍而已,有什麼好煩的?我重新把心態調整好,撿起毛筆,繼續練了起來。從此,我養成了無論做什麼事都耐心的好習慣。

在書法中我學到了很多的道理,已經讓我受益匪淺。但這只是開始,書法中蘊含的哲理我學也學不完,我要在書法的世界裏、在中華浩瀚的文明裏繼續努力、繼續學習、繼續探索。衷心的謝謝你,我的好朋友——書法。

傳統文化作文12

當時間的沙漏漏下最後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纔會如此燦爛;當貝殼的淚痕劃過最後一瞬,珍珠的色彩也會如此耀眼.當六年的養分在體內積累,毛竹的生機也會如此蓬勃.

正是由於歷史的洗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最終誕生了華夏女兒的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說的那個歌星的經歷,正是由於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更新形成的.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現如今,知道重陽節的人越來越少了,知道感恩節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情人節的人越來越多,可知道七夕節的人越來越少了.對於我們先輩留下來的許多傳統節日,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幾乎全都置於腦後了,這難道不是一種崇洋媚外嗎?這難道是我們口口聲聲說到的責任感嗎?然而,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人在爲我們做榜樣,他們能堅守自己的信念,鼓勵人們學習繼承優秀傳統文化,著名學者馬寅初不就是嗎?他積極提倡我們青少年應當多多學習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雖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們傳統的中化文化不能丟!因此,我們是否想過,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會被他國文化所取代?這個答案須靠我們用行動來回答.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繼續發展的基石,是我們共同保護,共同繼承的使命.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讓我們堅定信念,共創美好未來!憶往昔,若不是司馬遷的瀝盡心血,怎會有《史記》的鴻篇警後人,若不是李時珍的跋山涉水,怎會有《本草綱目》的福祉遺萬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會有《石頭記》的哀婉催人淚?看今昔,是誰苦心鑽研十餘載,終使兩星成?是誰奮鬥十八年,終抱金牌歸?是錢學森!是申雪與趙宏博.他們是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中的堅定,他們是傳承了中華傳統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於繼承和傳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們能夠這般堅定,這般執着.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點亮一片星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如一片綠葉,但能點綴整個春天;傳統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雖若駕一葉扁舟,但仍能驚動一片大海.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支撐,成功的基石.小編推薦:

傳統文化作文13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然而,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爲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化了。鮮少有人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在西方節日被人們熱火朝天的慶祝之時,誰還會想起這些內涵豐富,意義非凡的傳統節日,與習俗呢?恐怕,早已將它們拋之腦後了吧?

其次是傳統的歌舞。鳳陽花鼓,雲南花燈,東北秧歌等早已被人們認爲是俗不可耐,在公園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時,還有許多的年輕人加以嘲諷,而西方傳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卻被年輕人大加追捧,成爲他們的心頭大愛,而在一些搖滾,Rap等流行歌曲廣爲傳唱的同時,中國的一些民間音樂以及國粹京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隨着時代的發展,許多人拋棄了傳統歌舞,轉而奔向了流行音樂與舞蹈的懷抱。

不僅如此,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爲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爲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爲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爲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爲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

傳統文化作文14

長城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奇蹟,和天安門、兵馬俑作爲中國的象徵。

長城位於中國北部,它東起遼寧的丹東虎山,西至甘肅的嘉峪關。它全長約一萬七千七百零三點六裏,所以在世界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長城是誰建造的呢?是秦始皇讓勞動人民建造的。當時齊、燕、秦等國都建過長城。秦簡公早在公元前408年就沿洛河修城以防魏,秦惠文王公元前324年又曾“築上羣賽”以御趙,秦昭襄王還在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爲了鞏固在戰場上取得的成果,秦始皇又命蒙恬主持修築了我國曆史上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萬里長城。

長城非常的雄偉。它蜿蜒曲折、奔騰起伏的身影點綴着中華大地的錦繡河山,使之更加雄偉壯麗,它既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化遺產,又是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古塞雄關存舊跡,九州形勝壯山河,巍巍萬里長城將與神州大地長存,與世界文明永在。

爲了展示學生書法風采,傳承傳統文化,營造校園文化建設氛圍,展示我校學生的作業及優秀書畫作品,豐富和活躍校園文化水平。根據學校工作安排,仙居二小於20xx年11月9日下午舉行了三至六年級學生作業及書法作品展覽。在全校師生的大力支援下,比賽在有條不紊的環境下進行並圓滿的結束。

本次活動是在各班選拔賽的基礎上,再由各班派出4名優勝選手參加現場比賽。參賽選手都在比賽場地全神貫注地準備着自己的作品。比賽按同年級進行評比,學生現場書寫、然後評委組再討論打分,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比賽時學生們都滿懷激情,用心書寫每一個筆畫、每一個漢字,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現場完成。他們的作品吸引了全校師生的關注,都紛紛前來參觀學習,也受到了他們的好評!

透過這次小學生書法比賽活動,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生活,培養了學生的書法興趣和愛好,同時也提高了大家的審美意識。對於發現和培養有特長的學生,並指導其更好地發揮特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傳統文化作文15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客家文化獨具特色。都說“民以食爲天”,我們小組來到羅浮山下,找尋古老的客家味道。

有幸採訪到製作艾餈的師傅。見到他時,他正捶打艾葉面團,錘子在他手中充滿了力量,每一下都迸發出巨大的聲響,上下翻飛的錘子背後,是他專注的眼神,那手中的錘子彷彿有了生命,每一下都恰到好處,像在傳遞活力,麪糰也生機迸發,綠意盎然。千萬次錘擊下的艾餈似乎更加有韌性,也淡化了艾葉裏的苦澀。打好的艾餈撒上肉鬆點綴,包裹着屬於大自然的清香,與淡化的苦澀構成了獨特又和諧的味道。

師傅來不及擦掉額頭上的汗滴,就熱情的給我們介紹:“我的祖先來自梅州,遷居來這裏已經有500年了,這個手藝是從那時就代代傳下來的。”難以想象,這團綠綠的麪糰竟然包含着這麼久遠的歷史,這小小的麪糰裏藏着的是一代代人的堅守。

現代化科技不斷髮展和進步,對傳統工藝的影響也越來越巨大,當代的年輕人似乎對這種繁瑣的工藝沒有興趣,導致許多傳承斷絕。新舊文化的交替和衝突下,那位師傅說的話讓我震驚,讓我不得不思考。他說這是必然的,我們想要進步,就必須捨去一些老舊的東西,不能讓它們拖累我們。這個新奇的觀點讓我懂得要全面思考問題。想要進步就不能執着於過去,要放眼將來,社會才能進步。

能保護的就儘量保護,可以不被捨去的就儘量留下。保護是爲了讓人們銘記過去繁榮,捨去是爲了讓人們創造未來的幸福。我覺得這纔是新舊文化共存的關鍵。人們不能忘記了過去的味道,也不能過於沉浸於過去的味道,不斷嘗試新的材料,嘗試創造,纔能有更多新的發現。

標籤: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