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彙編1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中國傳統文化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舞獅子、風箏、中國織繡……但我喜愛的卻就是其中的陶瓷。|||陶瓷能夠分好幾種,如日用陶瓷、衛生陶瓷、藝術陶瓷等等。我透過網上了解了一些陶瓷的製作過程,此刻讓我向大家說一下吧。|||一、練土|||將泥土中的空氣擠壓出來。泥土中的氣泡會令作品在燒製時爆裂,前功盡棄。|||二、成形|||用手捏或拉坯等各種方法,做出心目中的形狀。|||三、泥坯裝飾|||如果你要爲你的作品進行上泥釉、化妝土、剔花等裝飾程序,就要在泥坯呈皮革干時進行。|||四、風乾|||完成的作品在架上自然風乾。一般一星期左右能夠完全乾燥。|||五、素燒|||將作品先進行900度左右的素燒。|||六、上釉|||素燒後就能夠爲作品上釉。|||七、釉燒|||將作品進行最後一個步驟——釉燒。一般在1100--1260度左右。|||還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去南宋官窯博物館玩。南宋官窯博物館不僅僅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陶瓷的知識,看到許多古代出土的陶瓷品,還讓我親身體驗了一下陶瓷製作過程中的其中一項,那就就是——成形。首先,走來了一位叔叔,他的手上拿着一塊乾巴巴的泥巴,然後那位叔叔走到了我的身邊,教了我一些讓泥巴成形的玩法和方法。可看看容易,做做難啊!叔叔手裏的泥巴可乖了,但一到我手裏就不聽話了,我讓它寬,

它窄,但當我讓它窄時,它卻又寬,真不知道泥巴的心裏就是怎樣想的。|||中國傳統文化數也數不清,每一種傳統文化都有着許多許多的屬於它的故事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2

我很喜歡《真心英雄》這一首歌,更喜歡歌裏的這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我覺得這一句歌詞說得很對。今天我遇上了這樣的事。

母親今天買回來了一些餃子皮和肉,我看見她們包得真熱鬧,於是我也去學着包餃子。開始包餃子了。母親手裏拿着餃子皮,我也跟着手裏拿着餃子皮,母親把肉包到皮子裏,我也把肉包到皮裏,母親折餃子,我也折餃子,什麼也給着母親做,可是我們得到的結果可不一樣,母親包的餃子雖然陷又多但是小巧玲瓏非常精緻,像一個個白胖胖的小娃娃。

可是,再看看我包的餃子,有的餃子張着大嘴巴,有的餃子脹破了肚子,有的餃子沒吃飽,耷拉着頭,垂頭喪氣的,還有的裂開了小嘴,嘲笑我呢。我氣得直跺腳,把餃子皮扔到桌上。

母親連忙笑着對我說:“傻兒子,生氣了。你不是喜歡《真心英雄》裏面的”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一句歌詞嗎。來母親教你,再來跟母親學。”這時,我的氣一下子給消了,我重新拿了一塊餃子皮,學着母親的樣子把他平攤在手上,另一隻手拿筷子去適量的陷放在餃子皮的中間,然後用筷子頭,粘點清水摸在餃子皮四周,然後把餃子皮合攏,輕輕的給它疊皺。哇!我包的餃子跟母親的餃子一模一樣,我一蹦三尺高,大聲叫到:“我會包餃子了!”母親笑了起來,我也跟着笑了起來。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我們都可能會失敗,但是你只要不放棄一定會成功,連包餃子這樣的小事也是這樣的。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3

“正月裏,正月正,正月十五鬧花燈;花燈花,花燈紅……”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大街小巷“大紅燈籠高高掛”,元宵真是一個喜慶的日子。這天,我和爸媽拿出相片簿,一齊回憶着鬧元宵的情景。

下午3點,一聲禮炮響起,“民俗歡鬧賀新春”廣場活動拉開序幕。臺上那些具有閩南民間特色的舞蹈節目牢牢吸引住觀衆的眼球,另一側,一場木偶表演也讓許多男女老少拍手叫好呢。一位老爺爺說:“元宵氣氛真是好,那些節目讓我回憶起童年,好久沒看到這麼好看的木偶戲了!”

不遠處,燈謎引人入勝;圍棋、跳繩、投羽毛球入洞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人玩得樂翻了天……這樣的演出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好戲在後頭,現場鑼鼓聲、鼓掌聲、雨聲、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舞龍、高蹺小丑等具有典型民間特色的傳統舞蹈,精彩得讓人目不暇接。觀衆圍得裏一層外一層,小孩子坐在爸爸肩上,個子不夠的脖子伸得老長看錶演……

6時30分,天黑了,公園裏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鬧元宵真叫人難忘。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4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着綵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尋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裏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着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5

大年三十那天有很多習俗,如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卻唯獨喜歡貼春聯。

大年三十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去超市買過年的商品,有過年的鞭炮,美味的蛋糕、一大堆的零食……還買了一幅春聯和兩個福字。啊,這下我可高興了,我回家要馬上把它們貼好。

回到家裏,我找來剪刀和雙面膠,馬上拿起那幅春聯小心翼翼地貼在大門上,又拿起兩個福字端端正正地貼在大門的左右兩邊。爸爸出來看見了,連忙說:兒子,你把春聯貼反了,春聯的上聯要貼在右邊,下聯要貼在左邊,因爲古人寫字時都是從右寫到左的。福字也貼錯了,要倒着貼。表示福要來到我們家。哦,我恍然大悟,原來貼個春聯也有這麼多學問,今天我又學到了不少知識,我和爸爸又認認真真地把春聯和福字重新貼了一番。

貼好了,我站在大門前仔細端詳着春聯。紅紅的紙上寫着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上聯是:人和家和萬事興,下聯是:財旺業旺千家樂,橫批是:萬事如意。寓意着全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就像橫批所說的那樣,祝我們全家萬事如意!兩個金色的倒福字象徵着福要到來了啦……

我喜歡過春節,更喜歡貼春聯!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6

漢字的演變豐富而生動。我們越多地瞭解她,就能越深地感受到延續在我們血脈中文化的分量。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只有感知到自己身上的這種分量,才能真正擁有一份自信和氣魄。

漢字包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蘊,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最燦爛的瑰寶。漢字不是一種僵化的符號,她有生命,有溫度,有情有義。大學問家陳寅恪先生曾說: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讓孩子透過漢字瞭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進而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認爲這是一條比較有效的途徑。

以漢字“王”字爲例進行說明。“王”,一個非常簡單但是器宇軒昂、霸氣十足的字。我們常說的“王侯將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擒賊先擒王”。那爲什麼“王”會有這麼霸氣、這麼厲害的含義呢?甲骨文的“王”字像是一把大斧子的樣子,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寬刃,所以,“王”字的原義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開路的工具,也是征戰殺戮的兵器,誰掌握大斧,誰便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誰就是“王”,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爲權力象徵的原因。

到了漢代,大儒董仲舒這樣解釋“王”字,三橫代表天地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間是人,一豎代表貫通,參通天地才能稱之爲“王”,也就是王是一個把天地人的關係想得特別透徹的人。王的所做所爲就是天意。所以,你看歷史的更替、文明的演進都藏在文字的變化裏。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因。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並不需要刻意去背誦多少多少中國文化的訓條。只要真正掌握了漢字,這個文化也就在你心裏紮下了根。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7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爲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爲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着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爲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遊子,更是以月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閤家團圓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8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茶被古人當做飲品,每年清明節新茶初上時,古人還要鬥茶,或十幾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鄰居爭相圍觀,就像如今看一場球賽一樣熱鬧。

古人愛喝茶,茶的品種也很多,有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當然,最爲我們所熟知的是西湖龍井茶,是中國傳統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曆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杭州有許多茶樓,大家可以隨處品到各色茶,還可以欣賞到典雅的茶藝表演。

作爲杭州人,我也初學了龍井茶的茶藝。龍井茶的沖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熱水衝燙茶杯,講究的是一塵不染,至清至潔。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龍井茶,倒入少許80度左右的熱水,講究的是潤茶。最後是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手法沖泡茶葉,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經過三次高低沖瀉,使杯中茶葉上下翻滾,茶的濃度均勻;另一方面這個三點頭還如同行鞠躬禮,蘊含着對賓客的敬意。一杯好茶沖泡完成的同時,還學到了謙恭的道理。

除了龍井茶的茶藝,我還欣賞過用長嘴銅壺背身沖泡茶葉的茶藝表演等等,更激發了我學不同茶葉沖泡方法的興趣。中國的茶文化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將它好好地傳承。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9

爲了收集傳統文化,我打算去文化用品市場三樓的“非遺”博物館。

剛飛奔到三樓,就聽見讓人陶醉的“甌劇”的聲音。我隨着聲音找到了播放“甌劇”的地方,津津有味地欣賞起來。旁邊的簡介上說:“甌劇原名‘溫州亂彈’,1959年改爲今名。”我原來從不知道,甌劇以前還叫“溫州亂彈”這麼搞笑的名字呀!看完甌劇,我又看見了一幅“畫”。我看看旁邊的簡介,上面寫着:“甌繡始於唐宋,盛於明清。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溫州成立甌繡廠,名畫家蘇味朔等相繼受聘爲設計師後,使人物繡推進一步,把傳統的中國畫與民間工藝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形式與題材內容上開創了一代新風。”這麼說,這幅“畫”應該就是“甌繡”啦。“畫”上的人物和景物,真是栩栩如生呀!參觀完甌繡,我又看見了木偶戲。簡介上記載着:“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由演員操作木製玩偶進行表演的傳統戲劇。”我還觀看了一段視頻:那些演員一邊提着繩子,一邊擺着身子,木偶被他們操作地跟真人似的。最有趣的是,一個人操作者木偶,把木偶手上的帽子戴到了木偶頭上。最特別的,是樂清首飾龍。資料上說:“首飾龍起源於樂清沿海人民元宵節祈福用的龍船,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中國燈綵最具規模,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藝術品之一。”這首飾龍,好像集中了所有民間工藝:有的在繡着甌繡,有的在雕着石雕,還有的在表演者木偶戲。首飾龍不但含有的民間工藝多,而且還非常美麗:它的“身體”上有許多金子做的掛件,有些做出來的蜻蜓,鳥兒“停留”在首飾龍上,補上了些留白。

這些傳統的民間工藝,是多麼的有趣!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0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在正佳廣場五樓看到了一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展。瞧,會場里人山人海,許多著名藝人都在這裏現場展示他們的手藝呢!咦,那裏怎麼那麼多人!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位伯伯在製作絹花呀!這位伯伯看到我,就說:“小朋友,過來。”我過去後,這位伯伯手把手教我貼花瓣和做花瓣。我真高興呀!因爲我第一次這麼接近這些著名藝人呢!

瞧,那邊的一位阿姨正在剪紙。這位阿姨手多巧啊!你看,不一會兒,十二生肖就剪好了,多可愛呀!旁邊還有一位叔叔正在手繪風箏。叔叔畫得多美啊!有小燕子,有小蝴蝶,有小魚兒……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多美啊!更引人注目的是對面的葫蘆雕。看那位阿姨在大小不同的葫蘆上雕出了各種各樣的戲劇圖片,還有中國的傳統故事,有《西遊記》裏的“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有《三國演義》裏的“劉備託孤”、“空城計”……這位阿姨真厲害!看,那邊還有位製作空竹的伯伯,我跑了過去,到那兒一看,哇,大大小小的空竹應有盡有,讓我大開眼界。有一個拳頭那麼大的,有半個拳頭大的,也有小指頭那麼大的……有紅木製的,也有竹製的,還有木製的。有單軸的,有雙軸的……看得我眼花繚亂。最有趣的的要數最具有收藏價值的象棋空竹了。你看,這些小空竹的底盤上都畫着象棋,把這些空竹插在一個特定的木板上,哈哈,你一定想不到,這就是一盤象棋了。我還知道,空竹上有一處美景,那就是空竹旋轉的祕密武器——中軸,底盤上的中軸,像一座美麗的寶塔,它矗立在底盤的正中央。最後,我買了一個帶有這位伯伯簽名的空竹,而且,伯伯還示範給我看怎麼玩。其實,這位伯伯就是有名的“空竹張”。

我覺得,中國的傳統文化真是豐富多彩。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1

每年重陽,母親便會將家裏的蒸鍋洗乾淨,將發好的面拿出來,慢慢地鋪在紗布上,然後放在鍋裏開始蒸發糕。平日裏,母親很少做這個東西,一來嫌它麻煩,二來家裏的人又少,蒸一次可以吃幾天。

可是一到重陽,哪怕再忙母親都要給我蒸上一鍋發糕。每次蒸的`時候,母親嘴裏總在不停地念叨着,吃過重陽糕,步步都升高。母親很重視,她認爲在這天吃發糕,有着不同的意義,不僅有高升之意,在九九重陽吃糕,更會保平安。

母親做的糕,既蓬鬆又香甜。印象中,每次發糕一出鍋,我便會守在母親旁邊,爭着搶着要吃。每到這個時候,母親總會笑我。並且輕聲說:“小饞貓,燙啊,涼涼再吃好不。”

或許是現在的條件好了,母親的發糕對於我來說並不再是奢望。想吃,街頭巷尾到處都有賣的。母親漸漸地很少做了,即使做,我也不會像小的時候那樣守在鍋邊等着了。

望着這母親,我的心暖洋洋的。同時也在心底裏暗暗地許着願,重陽那天一定回家陪父母,親手爲他們蒸一鍋發糕。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2

星期天,爸爸的同事邀我們去梅家塢品茶,我們全家都去,但我不是很情願,有什麼好去的,不就是喝喝茶,有什麼意思嘛,天又這麼熱。可沒辦法,在爸爸的一再“盛邀”下,我只能去了。

一路上,我漫不經心地欣賞着車窗外的風景,正看着,忽然,爸爸說梅家塢快到了,我有意識地擡頭向四周望去,只覺得眼前一亮,這裏是一片青山環繞,茶山疊嶂,整片整片的茶樹爬滿了整個山坡,像覆蓋了一張巨大的綠色毯子,鬱鬱蔥蔥,與藍色的天空連成一片,如風景畫一般,讓我覺得有些驚喜!我正貪婪地望着這四周的一切,車停了,我們已到了預定好的小農莊——八月天。女主人非常熱情,沒待我們坐下,茶水已沏好,由於天氣實在太熱,我已是口乾舌燥,顧不得茶水還有些燙,一端杯就喝了個底朝天。女主人見了,笑嘻嘻地對我說:“小朋友,茶不是這樣喝的,喝茶可有學問的哦,要先聞一聞,再觀賞一下,再慢慢地喝,這樣喝茶纔有味道。”邊上的人見此情景都忍不住笑了起來,我覺得有點尷尬,說着女主人又給我倒了一杯茶,爲了避免再次的尷尬,我試着按照女主人的方法——一聞,二賞,三喝,慢慢地品味着這茶水的味道,果然有所不同,此時的茶水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還有一絲絲的甜味。

我開始對茶文化產生了興趣,主動的向女主人討教了一些有關茶的知識,如茶葉的採摘、炒制、儲存等等,女主人一一做了解釋,還現場教我採摘茶葉呢!茶的學問還真多呀,採茶要採2葉出展的嫩葉,採的不能太用力,不然會變成“飛葉”。炒茶葉火力要適中,不能太用力,不然炒出來的就很老,而且沏茶、喝茶還有很多講究……

此次梅家塢之行,真是不虛此行,讓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3

今天我們小組去河坊街瞭解中國傳統文化。我怕瞭解的是糖畫。它以糖爲材料,以勺子爲畫筆,以糖漿爲墨,只一會兒,各種生動的圖案造型就在藝人的手中出現了。

我們來到糖畫店,只見阿姨拿起大勺,從鐵鍋裏舀起一勺滿滿的金黃色糖漿,先畫出了一個身體。阿姨神態自若,目不轉睛地盯着緩緩向下流的糖漿,阿姨的手上下起伏,揮灑自如,不一會兒,金黃的鳳凰形狀出現了。阿姨左手拿起一根木籤,右手在鳳凰身上滴了三滴糖,再把木籤放到鳳凰身上,將竹籤粘在上面,一幅精美的鳳凰糖畫做完了。鳳凰的眼睛金黃金黃的,還閃爍着耀眼的光芒,身體被一片片美麗而精緻的羽毛遮擋着,一條美麗的尾巴,高高翹起,好像在比美似得。阿姨一氣呵成,鳳凰竟如此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不禁吸引了四周人們的目光,也獲得了陣陣讚歎聲。

阿姨告訴我們,糖畫那可是年代久遠的一門藝術。最早起源於明代,清代就變得更爲流行,還有一首詩記錄了當時的糖畫呢,“熔就糖霜丞相呼,寶筵排列勢非弧。”

糖畫不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今天可以看到,真叫我興奮呢!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4

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一到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爆竹聲聲到處都是節日的喜慶。

說起春節,我想起了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長得凶神惡煞,住在村莊旁的深海中,每到除夕,它就會上岸,去旁邊的村莊吞食牲畜,還要傷人命,人們害怕得躲到了山上。有一年,一個老翁出現在它們的面前,對他們說:“那個來搗亂的‘年’怕紅色和響聲。”於是,村民們手忙腳亂地準備起來,把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然後,用竹子互相敲打發出聲音,“年”就落慌而逃,從此以後,我們過年的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我們每年的大年初一走親向友,從此,春節就流傳到了現在,變得越來越隆重。

隨着我們科技的發展,家家戶戶變得富裕,我們的春聯變成貼圖,還有掛着燈籠,竹子的敲打聲變成了煙花爆竹。隨着“噼裏啪啦”的煙花聲音在空中綻放開來,像爭奇鬥豔的“仙女散花”,又像下煙花雨,有紅、黃、紫……天空被打扮得炫麗多彩,它們照到了人們的臉上,人們的臉被照得喜氣洋洋,人們過年的習俗還有包團圓果,大掃除……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豐富呀!

中國傳統文化作文15

一早媽媽就叫醒睡夢中的我,今天要去超市大采購,我一骨碌就起牀了。

很快我們來到了超市,這裏好熱鬧啊,人山人海,每個人都是大袋小袋,臉上還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們直奔二樓的超市,我拿出昨天寫好的購物清單:紙巾,牙刷牙膏,毛巾,各種糖果,媽媽還挑選了春聯,燈籠。結束後我們來到了外婆家。外公看我們買了對聯,說要考考我。

外公說:“你看,這幅對聯分別寫着‘迎春接福人財旺’‘和睦家庭萬事興’,我們怎麼來區分上聯和下聯?”這可難倒我了,我紅着臉小聲的說:“我不知道。”外公笑了起來,摸摸我的頭,對我說:“沒關係,不會的話,我來教你。”我不好意思地點點頭。“通常對聯分上聯、下聯和橫幅,一般情況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讀第三或第四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讀第一和第二聲,99%的對聯都能用這種辦法來區分上下聯。”外公娓娓道來。“我知道了,我會了!”我開心地叫了起來,“上聯是迎春接福人財旺,下聯是和睦家庭萬事興。”因爲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就學到了聲調,“旺”讀第四聲那就是上聯,“興”是第一聲就是下聯。這個可難不倒我,我得意地笑了。外公也開心地笑了起來。

原來一幅對聯也有這麼多的學問啊!真的應證了媽媽經常對我說的一句話——學海無涯。

標籤: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