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有關優秀傳統作文彙總五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秀傳統作文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優秀傳統作文彙總五篇

優秀傳統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到這時,人們都會吃糉子、賽龍舟,你在吃糉子時有沒有想到端午節的來歷呢?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國人,他是楚懷王手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聯合齊國一起抵抗秦國,他的主張遭到了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並在楚懷王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於是,楚懷王把屈原流放到湘江一帶。屈原在流放過程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九歌》和《天問》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78年,楚國被秦國滅亡。屈原眼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非常傷心,於是在五月五日這一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着石頭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非常傷心,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屍身,有位漁夫拿出給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了。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漸漸的發展成今天的糉子。 每年的端午節我不但可以品嚐各式各樣的糉子,也可以看到激烈的龍舟比賽,我特別開心。

歡天喜地過春節

每年的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它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也是個辭舊迎新的日子,它意味着漫長而嚴寒的冬天“回”家去了,而春暖花開的春天迴歸大地,多麼令人高興呀!人們自然要載歌載舞地迎接春節。

春節前,人們絡繹不絕地到市場去。這是爲什麼呢?原來,人們去人山人海的市場辦年貨。每個人的籃子裝得滿滿的,有開心果、泡泡糖、花生、瓜子、糖等食品,有鴨、雞、鵝、魚、肉等菜,有煙、酒、巧克力等禮物。雖然籃子沉甸甸的,但是每人卻樂得合不攏嘴。在家裏,我們七手八腳地忙個不停。爸爸手拿掃把,腳踩凳子,把天花板上的蜘蛛網上上下下掃得乾乾淨淨。媽媽把抹布打溼,使勁擦着窗戶。窗戶像明亮的大鏡子。我忙着貼春聯。紅紅的紙上寫着“閤家歡樂”、“財源滾滾”等金光閃閃的大字。有的家門口還掛着大大的紅燈籠,顯得喜氣洋洋。

大年三十,爸爸媽媽在廚房裏忙個不停,不一會兒,一桌香噴噴的飯菜就擺在面前。雞鴨魚肉,應有盡有。叔叔拿起一杯酒,說:“讓我們爲明年的日子更紅火而乾杯!”“好好??”飯桌上飄蕩着一陣陣笑聲。團圓飯過後,大家圍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裏面有滑稽的小品,風趣的相聲,優美的歌舞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鐺--鐺--”新年的鐘聲敲響了,各家各戶噼裏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鞭炮聲震耳欲聾。最快樂的要算孩子們了!孩子對着引火線一點,“砰,”“小子彈”逃到自己家去了,又“砰”,花穗散開了,有的像小鳥飛向天空??

就這樣,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啊,多麼喜氣的春節!

優秀傳統作文 篇2

千年古國,話說中國。中國是世界上四大古國中唯一存在時間最長,文化傳承沒有隔斷的國家。

春節爸爸媽媽爺爺和其他家人們都把紅包互贈給對方,這是年年的傳統。我在春節的時候吃完了年夜飯,就和哥哥姐姐們一起放煙花。但人們吃得可爽了,每到春節,外婆會叫家人們去她那邊吃年夜飯。這讓我想起來小時候聽到過的一個故事,外婆曾經告訴我:在傳說中,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年”的怪獸,它非常兇猛。“年”會在夜晚看小孩子們放煙花,這時候它突然跑走了。

有一年除夕,年獸又闖進村了,它往一位老婆婆家猛撲過去。這時候,“年”獸看見門前貼着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趕緊跑了出去。從此,年獸再也沒有出現過。

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都會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後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

優秀傳統作文 篇3

記得小的時候,每當家裏吃“餃子”時,我總是會歪着腦袋,充滿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媽媽,我們爲什麼要吃餃子,又是誰發明的餃子呢?”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我,消除我的疑惑,直到現在現在我依然清晰的記得。

媽媽告訴我,餃子來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相傳建安初年,張仲景出任長沙太守,不久瘟疫流行,他的官做不下去了,便毅然辭去了太守官職,告老還鄉,決心爲百姓治病。這時正值數九寒冬,他在回鄉的路上,看到那些爲生存而奔波的貧苦百姓,衣不遮體,許多人耳朵都凍爛了,心裏更加難受。他一到家,登門求醫者便蜂擁而至,可是張仲景心裏惦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鄉親們。冬至到了,他讓弟子替他看病,他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了醫棚,盤上大鍋,專門舍藥爲窮人治凍傷。他把羊肉、辣椒和去寒的藥在鍋裏煮,然後撈出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治病的窮人。人們吃後,頓時覺得全身溫暖,兩耳發熱。從此冬至這天,家家都吃餃子。

慢慢地我長大了,知道了餃子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歡的傳統特色食品,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不過因爲餃子深受人們的喜歡,除了逢年過節,人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常常享用。

告訴大家個小祕密吧,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愛吃餃子的人,因爲媽媽包的餃子實在是太美味了。一說到媽媽包的餃子,我就會不由自主流口水了。

媽媽每次包餃子,都會特別用心。她總能變着花樣做出五顏六色的餃子皮:用火龍果汁和麪,做成紅色皮;用菠菜汁和麪包,做成綠色皮;用紫薯和麪,做成紫色皮;用胡蘿蔔汁和麪,做成橙色皮;用海南瓜和麪,做成黃色皮。還有原滋原味的白色皮。媽媽包的香菇木耳大肉餡兒餃子,吃到嘴裏不僅味美,有益健康,還能讓我感受到媽媽那暖暖的愛。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西餐,但是我還是喜歡身邊的傳統美食,我會傳承中華文化,傳遞這份濃濃的愛。

優秀傳統作文 篇4

舞龍俗稱玩龍燈,是漢族傳統文化活動之一。爲什麼叫舞龍呢?這是因爲,“龍”是中國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圖騰。在古代,中國人就把“龍”看成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的神奇之物。數千年來,中國人都把自己稱作是“龍的傳人”。正好,今天我校很榮幸地邀請到了舞龍隊來表演。

齊心協力划龍舟。舞龍隊的奶奶們,個個生龍活虎,渾身是勁,可不輸那些年輕人呀。看吧,只見她們三兩下就把長龍變成了一艘龍舟,真像變戲法啊!這條龍舟看起來雄偉、精美、壯麗。此時此刻,我感覺自己就在這艘龍舟上,它正載着我們一起乘風破浪,駛向彼岸。這時,我的心情別提有多舒暢了。龍舟代表一帆風順,這可是對大家的深深祝福。

更上層樓跳龍門。下面就更加精彩了,她們遊走一圈後就把長龍擺成了龍門。俗話說得好:鯉魚跳龍門。我又好似變成了一條小鯉魚,正在渾身使勁,努力跳過那高大的龍門。越過龍門的一剎那,我成了一條騰飛在空中的巨龍,那感覺可不是之前的小鯉魚能體會到的,那是成功的喜悅。

盤龍似錦節節高。接下來就更加精彩絕倫了!先是舉着龍頭的人站在中間,然後龍身和龍尾慢慢地圍在四周,這條長龍盤旋而上,就感覺要一飛沖天,直入雲霄了,那場面,那氣勢,可把觀衆給看呆了。盤龍代表着一年比一年更聰明、更厲害。

龍花盛開千家富。這可是壓軸好戲,龍頭和龍尾,首尾相接,龍身組成花瓣的形狀,我想這應該是一朵巨型的牡丹吧,因爲中國人都認爲:牡丹意味着富貴。那花在原地轉動起來,真是活靈活現。忽然有一個人被擡了起來,那人左右手各拿着一束鮮花,這象徵着每家每戶都花開富貴。

這場舞龍表演又壯觀又好看。可真是“齊心協力划龍舟,更上層樓跳龍門。盤龍似錦節節高,龍花盛開千家富。”呀!

優秀傳統作文 篇5

王開嶺曾經提到:文化就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宗”,正是這個宗,給我們提供了一種身份的認同。想來的確是這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未間斷過,因此文化成爲每個時代的“宗”,成爲人們奉行的事物,成爲永恆。

縱觀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歷程,大致可分爲三段時期。第一段時期是從天地初開到19世紀初,在此期間,歷史舞臺上有過百家爭鳴,有過焚書坑儒,有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最終,儒家作爲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成爲中國影響最大的學派。儒學的核心“仁”和“禮”成爲維繫社會安定和諧的“工具”,也鑄造了無數英雄氣節。

第二段時期是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末期,列強的入侵,帝制政治的腐敗,使中國文化日益暴露出不能與時俱進的窘迫,不少思想家宣告西方文化優於中國傳統文化,全面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並要求全盤西化,但時間證明這種觀點的錯誤性,在此期間,中國傳統文化雖停滯不前,但從未間斷,並將最珍貴的部分保留下來。

第三段時期是20世紀末至今,我們如今擁有的文化稱作現代文明,它將傳統文化再次煥發出新的光芒,時間濾去了傳統文化中陳舊的積習,對那些精粹思想加以發揚,融合形成現代文明,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是繼承和發展的關係,而現代文明隨着時間的流逝終將會成爲傳統文化。

在社會中生活,因此我對於古時與當今社會生活方面的文化感觸較深,首先是衣着方面。中國傳統的服飾帶有明顯的階級色彩,衣服的面料、顏色、款式、圖案都成爲區別貴賤尊卑的'標誌,其中以皇帝的龍袍爲最進階,黃色是土地的顏色,象徵着佔有天下的統治者,因此皇帝的一切服飾幾乎都是黃色的。而平民只能穿不着一色的白衣。反觀如今,人潮中有着無數種色彩、樣式,顏色用來襯托人的美,用來顯露人的心情,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顏色,穿着任何顏色都與身份、地位、階級無關,色彩的禁錮被打破,因此我認爲服飾文化的發展是進步的。

快與慢也是深刻的體會。古代社會是慢的,而現代社會卻是快的。古時寫一封信、等一封信是慢的,卻也存在着等待中想象的幸福,而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卻使一封e-mail在兩三秒內穿越大洋、越過山巔來到地球的另一端,極速卻少了等待的幸福。古時的饅頭是手工製作的,慢工出細活,嚼在口中是溫暖的味道,具有人情味,而現代卻出現了大機器生產下三秒製作一隻灌湯包的極速,但每每看到那從同一個模具中製造出的食物,總是容易失去食慾。中國傳統文化是需要泡一杯茶,靜下心去體驗去感受的,靜心養神,樂亦在其中矣,而現代文明更像是一杯速溶咖啡,快節奏的生活有些浮躁,但不是全部的浮躁。

慢給予人感受的時間,快給予人感受的東西,前者要求質,後者要求量,說不上誰好誰壞,就全都交付時間去過濾、去積澱吧,留下來的就是最好的。

在傳統社會沒有新航路,沒有麥哲倫,有的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節奏,那時的文化安靜又古老;現代的社會有計算機,有汽車,各國文化思潮迅速衝擊、交融,卻失去了慢生活的悠閒。我們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下來,這裏的繼承是指整個社會的精神氣質的繼承,而不是將文化典籍束之高閣或封藏在計算機的某一角落,繼承也是一門學問。當然我們也需要發展,發展需要一個方向,發展纔是硬道理。

萬變不離其宗,縱使世界如何變化,文化始終是不變的東西,它如同夜空中的北極星,是我們的信仰,也是我們引以爲傲的東西。

標籤:彙總 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