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關於中秋傳統作文九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傳統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中秋傳統作文九篇

中秋傳統作文 篇1

今天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今天我們起的特別早,吃完早餐,我們一家爸爸媽媽還有我,去商場大潤發買月餅,商場裏好多人啊,因爲今天是中秋節,所以好多人,月餅有好多口味,任意挑選,有雞蛋,五仁,紅豆,綠豆,冰淇淋味等好多好多。到了晚上,我們一家在陽臺吃着月餅,看着月亮,看着月亮讓我想起嫦娥和后羿的故事,想的我如醉如癡。不一會,外公外婆,舅舅,姨媽,和兩位可愛的表弟表妹,外公外婆買了一箱安慕希,舅舅買了新佳美。姨媽買了我最想要玩具,這感覺就像我過生日一樣,真美好。

過了一會,我邀請的同學們也來了大家都買了月餅,有的買茶來,有的買了禮物。吃完月餅,我和表弟表妹和同學去樓下玩起小遊戲,有老鷹捉小雞,捉迷藏,三步回老家。今年的中秋節,玩的好好玩,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五年級:林漢清

中秋傳統作文 篇2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全家一起去釣魚。

以前我一直不知道應該怎樣釣魚,經過這次實戰我知道了釣魚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即要有耐心,還要有敏捷的反應,配合不好,魚把魚餌吃完就會溜掉的。

首先我們把魚竿安好,把魚餌捏成一個大團,每次在魚鉤上就放一點點,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以後,我們就開始釣魚了。我們先把魚餌放在魚鉤上,然後把魚竿用力朝遠處甩出去,漸漸地,我發現魚漂開始動了,舅舅告訴我不要急,忽然魚漂往下一沉,舅舅提示我提竿,我用力一提,哈哈我釣到了一條中等個頭的魚,我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跑去告訴媽媽我的喜訊,就這樣我們一會時間就釣到了好幾條魚。

這時媽媽的燒烤也準備好了,我們一邊享用着燒烤的美味,一邊悠閒的釣着魚,別提有多開心了,舅媽把我們釣的魚洗乾淨,讓媽媽給我們烤美味烤魚,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魚了。

魚釣的差不多了,舅舅開始讓我們數誰釣的最多,結果我是釣的最多的,我一共釣了六條,哥哥釣了四條,弟弟釣了兩條,今天的冠軍當然是我了。

天色漸漸晚了,我們今天的活動也即將結束了,這個中秋節我過的不僅很有意義還非常開心,我期待着下一次這樣的活動。

中秋傳統作文 篇3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個,但對每個節日,我對它們的瞭解都是一星半點,片面的,或從書本,或是傳說,又或是從姥姥和媽媽茶餘飯後閒聊中聽來的。每每聽他們的講述還頗有一番憶苦思甜的感慨。

就這一年一度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吧。在我從小到大的記憶裏,一說“中秋節”,我立馬就想到各種餡,各式各樣香香甜甜的月餅,放在盤子裏,供在桌子上對着圓圓的月亮。據說是供“嫦娥和小玉兔”。自從上次聽了姥姥和媽媽的回憶,我又有了一種說不出的糾結的情愫。

聽媽媽和姥姥說,她們那一代人對“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非常重視。她們是農村人,“月餅”對媽媽那個年代來說都成了奢侈品。媽媽兄妹多,只有姥爺一個苦力掙錢供他們上學。過中秋節根本沒錢買月餅,每年只能買兩個月餅。供“月婆婆”完了才能分着吃,還美名其曰“好事成雙”。月餅少就包餃子,餃子在農村來說就是最好的飯。餃子還分白麪和玉米麪兩種。白麪的少只供月婆婆,完了只給老人吃,年輕人和小孩子是不能吃的,只能吃玉米麪的。能吃上一頓玉米麪的餃子也是很不錯的啦!再有就是農產品了:紅薯、玉米棒、毛豆煮熟了再供,核桃、棗、蘋果……有啥供啥。領居之間,沒有的還互相相送。心裏就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月婆婆”保佑今年是個豐收年,有個好收成,孩子們都能吃飽穿暖、不挨餓受凍,最好都能吃上白麪餃子,這是純樸心裏的期盼。

祭拜完“月婆婆”,才能分月餅吃。每到這時,媽媽和舅舅們就不喧鬧了,靜靜地專注地等着姥姥分。能不能平均分,爲了誰的大誰的小,還要再爭論一番。媽媽說,其實每年總是媽媽的較大,因爲媽媽在家裏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兒,所以偏愛些。這時姥爺開口了,你們是哥哥,妹妹還小,理應大一點。這時誰都不吭聲了,只看着自己手裏那小的可憐的那塊月餅,用舌頭慢慢舔,細細地品嚐那種久違的香甜……後來生活好了,姥爺卻走了,說到這時,媽媽和姥姥眼裏都噙滿了淚水。我聽了好慚愧,真是無地自容,現在這麼好的生活還挑肥揀瘦,真是……

看着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月餅,它不僅僅是食品,它也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凝聚着我們親人間的親情、祝福、對團圓的期盼。

圓圓的月餅又像我們學校的大家庭,代表着我們每一個師生。辛勤的園丁用知識和汗水和成的皮,裏面包裹着性格各異的每一位同學。月餅要吃得細嚼慢嚥,食之適量,就像我們學習要耐心研讀,由易到難。

我們師生要共同團結,奮進!同時,也要將中秋代表的精神傳承下去……

中秋傳統作文 篇4

老話說“八月十五,菊黃蟹肥”,《紅樓夢》第38回就寫到一場中秋螃蟹宴。史湘雲在“藕香榭”大擺螃蟹宴,賈寶玉和衆姐妹用“桂花蕊薰的綠豆麪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蔭下的氈子上,持蟹賞花,以“菊”和“蟹”爲題賽詩行酒令。“賈母那邊一迭聲問:‘見了什麼這樣樂,告訴我們也笑笑。’鴛鴦等忙高聲笑回道:‘二奶奶來搶螃蟹吃,平兒惱了,抹了他主子一臉的螃蟹黃子。主子奴才打架呢。’”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個繡墩倚欄杆坐着,拿着釣竿釣魚。別人給她拿來黃酒,她說:“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寶玉就給她端來合歡花浸的燒酒,喝high了,做了首詠菊的詩:“毫端蘊秀臨霜寫,口吃噙香對月吟。”襯得其他人沒了顏色。寶釵不甘下風,就做了首詩詠蟹:“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老辣的句子,顯出了她與黛玉之間的區別。《紅樓夢》中鋪陳的美食很多,但場面最大的就是這次蟹宴了。可見食蟹對古代大戶人家來說也是個事兒,不過吃蟹的細節着墨不多,只是用來爲環境和氣氛做個烘托罷了。

王敦煌在《吃主兒》裏用了8頁紙寫他怎麼吃完一隻蟹。螃蟹身上每個部位都有吃主兒專用的名詞,他們家吃的蟹只分肥蟹和極肥蟹。“只憑手和口剝蟹,借用蟹身上的爪尖做工具,速度之快令人驚奇。剝出的螃蟹皮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絕對不會再帶着吃不乾淨的地方,也不可能再有殘留在皮裏的肉絲。”但是,“中秋並不是北方吃蟹最好的季節。”王敦煌接受電話採訪時說,“應該是在公曆11月底12月初時候。從前北方吃蟹講究七尖八團,因爲北方水冷,蟹繁殖期早,說的是白洋澱來的‘勝芳大蟹’,早斷檔多年了,現在都成了九尖十團了。”王敦煌說一口老北京土話,與北京大院話和北京胡同話都不太一樣,因爲小時候他爸、媽下放,他是由家裏的老僕玉爺帶大的。王敦煌的爸爸是旗人王世襄,除了研究明式傢俱,更是有名的“吃主兒”。王敦煌最津津樂道的他剝蟹的本事,是在他八九歲上爸爸手把手教給他的。“我很反對使用那‘蟹八件’,我現在牙口不好了,需要藉助其中的一件工具,蟹鉗子,不過也就質量特別好的值得用用。我給我爸爸剝蟹,嘿,5分鐘剝兩隻。全國許多螃蟹產區早就沒野生蟹了,‘大閘蟹’已經成爲河蟹的代名詞,而且價格不菲,要是會剝蟹,剝得乾淨,也對得起自己呀。”

蘇州畫家葉放在他的朋友眼中,就是個生活在現代的古人。每年中秋節他都是和好朋友們辦雅集。前幾年,他買了艘古船,停在三山島附近,一到中秋都帶朋友坐“百年船”喝“百年茶”,聽“千年琴”賞“萬古月”。有一年中秋,他做了一個叫做“花事”的雅集。那天的選單很養眼:“天香引(丁香花,鴨肉)、尋瑤草(代代花,猴頭菇)、點絳脣(玫瑰花,豬肉)、沉醉東風(茶花,芥藍)、梅花引(梅花,蝦仁,蝦排)、疏影(梅花,荸薺)、澡蘭香(蘭花、花,豬肉)、望湘人(竹蓀,蘆筍)、霜天小角(菊花,蟹黃,蟹膏)、杏花天影(杏花,蛋清,乾貝)解語花(百合花,藕,豬肉)、摸魚兒(玉蘭花,塘鯉魚)”

和同好一起賞花,詠花,食花。來自葉放童年食花的記憶。葉放生在蘇州一個名門望族,對他來說,花事雅集是發思古之幽情,也是營造新的文化意境。他說:“我們現在的很多文化活動都有符號化的問題。我就想重新思考,營造一種文化情境來提供文化想象,太符號化的東西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當一種文化形式或行爲,被某種審美習慣所包裝的時候,情感只能停留在經驗裏,而體驗的空間也隨之被埋沒了。可偏偏這體驗能使你在過程中獲得感悟,在快樂中慰藉情愛,這是我們現代生活不可忽視的問題。你看,傳統文化想象的體驗不是也可以在現代生活中進行麼?創造情境就是很好的途徑,不同的情境構成不同的文化體驗。”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還吃各種時鮮的瓜果,鮮藕、熟菱、柿子、石榴、糖芋頭等。不過現在我們過中秋,就是一幫好朋友一起吃一頓飯。隨便吃什麼,可能全國各地的菜。”南京作家韓東說,“我還不知道今年中秋節是幾號,以前還會想着吃桂花鴨。桂花鴨正好在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但現在隨時都能吃到,也就不一定非中秋節的時候吃了。”南京人酒後還喜歡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也就是糖桂花。”“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

中秋傳統作文 篇5

今天是中國古代傳統節日之一的中秋節。今天是賞月的日子。今天是團圓的日子。今天是幸福的日子。

你還記得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嗎?每當到農曆的八月十五時,街上總是熱熱鬧鬧的。你能猜出這是什麼節日嗎?沒錯,這就是中秋節。這時我跟着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街市上採購做月餅的原料。我們看見街上非常熱鬧:有的人再買月餅或者做月餅的原料;有的人在觀看舞龍舞獅;有的則在高聲叫賣。連路邊的野花野草也好像在說:街市上好熱鬧呀!這時姥爺說:看!那裏就是我們要買的原料。好,我們過去吧!話音剛落我們已經買到了餡料並回到了家。

奶奶先把蜂蜜加水和油一起用手動打蛋器攪拌均勻,篩入麪粉,先用硅膠鏟翻拌一下,和成團,再用保鮮膜包好靜置一個小時待用。鹹蛋黃加入酒放入烤箱中烤10分鐘,等待餅皮的時候可以先把月餅餡加上蛋黃一起上秤,分成每個15克的麪糰,再把麪糰搓成球形備用。墊子上撒少量麪粉,用擀麪棒把麪糰壓扁,中間再放一顆月餅餡,再把餅皮包起餡,最後用模具把月餅壓成花形,放入烤箱中烤30分鐘就做好了!

月餅做好了,我們拿到陽臺上賞月去咯!很快時間就晚了,但我們還依依不捨。

我愛你月餅!我更愛你中秋節!

中秋傳統作文 篇6

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最期盼的日子,因爲那天是我最喜歡的中秋節。

每到那時,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就會一起到陽臺上吃月餅、賞月。大家靜靜的望着天空上那一輪皎潔的明月,這時,一朵雲輕輕的飄過來,把月亮給遮住了,這時的月亮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害羞的躲在那片“輕紗”後面。過了一會兒,雲散了,月亮又像一個調皮的小女孩,時隱時現,跟我們捉迷藏呢!此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神話傳說,我仔細的瞅了瞅月亮,它上面的“黑斑”還真像嫦娥一樣正急切的看着人間,希望找到她心愛的伴侶呢!

過中秋節對於那些愛吃月餅的同學無疑是一件快事,月餅的餡兒有很多種,比如:豆沙餡兒、蛋黃餡兒、杏仁餡兒、果脯餡兒等等,讓人回味無窮。

中秋節是一個讓人無限嚮往的節日,它象徵着幸福、團圓與美滿,在這一天普天下的中國人無論身在何方,心都想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祖國媽媽,我衷心的祝願天下人都能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中秋傳統作文 篇7

在湖南的衡陽“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豐履原之家,娶婦數年不育者,則親友舉行送瓜,先數日,於菜園中竊冬瓜一個,須令園主不知,以彩色繪成面目,衣服裹於其上若人形。舉年長命好者抱之,“鳴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長者置冬瓜於牀,以被覆之,門中念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受瓜者設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婦得瓜後,即剖食之。俗傳此事最驗雲“。在衡陽,凡是村裏結了婚沒有生育兒女的人家,”只要人緣好,村裏都會有人給他們“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區,也有以瓜送子的習俗,與衡陽類似、中秋節晚上,趁主人賞月不在屋時,要好的鄰居就祕密地爲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須是已經有兒女的人。他們先選中村裏最惡的一戶人家的瓜園,從園中偷一隻大冬瓜,在瓜上畫娃娃的面目,再用一節五寸長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內,順着竹管往裏灌水,直到灌滿爲止。送子人將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窩中,等主人回房睡覺時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動,水便順着竹管流了出來,就像小孩尿牀一樣。而丟瓜的人家一早起來便罵,據說,罵得越兇,將來生的娃娃越健壯。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兒女,便要兒女拜送子的人“乾爹”、“乾媽”。

在貴州也有偷瓜送子的習俗。晚上偷瓜時故意讓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罵,罵得越厲害越好。瓜偷來後,要爲它穿上衣服畫上眉,裝成小孩的形狀,敲鑼打鼓,用竹輿擡送,送到無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須請送瓜人吃一頓月餅,然後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將瓜煮熟吃掉,認爲從此便能懷孕了。

安徽歙縣一帶,中秋節時,大人們讓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連娘帶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裏,弄得牀褥極髒。用這種方式表示送子。有詩說:“送子中秋記美談,瓜丁芋子總宜男。無辜最惜紅綾被,帶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傳統作文 篇8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於到了,今年我們可以到海鹽祖父家裏去過中秋節,我格外高興。今年中秋,我們不止是在思念中度過了。

一大早,我就聽到媽媽在叫喊:“快點起牀,今天是中秋節,我們要去海鹽啦,趕緊和爸爸去超市買些東西!”我一聽要去海鹽祖父家,高興得從牀上跳了起來,衝出房間,飛快地漱了口、洗了臉,吃了一點早飯就興高采烈地和爸爸出去購物。我在路上想:以前過中秋節,因爲沒有放假,所以只能在電話裏和爺爺、奶奶 問好祝福。我想爺爺奶奶一定會說:“要是孫女在我們身邊,那該多好呀!哪怕只有一分鐘。”

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準備了三盒月餅,我想:我也給爺爺奶奶準備一份禮物 ,什麼禮物最好呢?我想了想,終於有了主意了。

下午4:00,我們出發了。將近1小時,我們就到了爺爺家,等爸爸媽媽把禮物送上以後,我跑到爺爺奶奶的房間裏說:“我也要送禮物。”爺爺奶奶等着我的禮物,我突然雙手叉腰,對爺爺奶奶說:“我就是你們最珍貴的禮物呀!”爺爺奶奶邊笑邊說:“好,好,好!真是太好了!你就是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今年的中秋節就是不一樣,我們全家團聚在一起,幸福極了!希望明年的中秋還會團聚在一起,讓老人們享受天倫之樂。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我們全家快樂地團聚在一起,真好!

中秋傳統作文 篇9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轉眼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中秋節有着歡聚團圓的美好含義,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中秋節這天,不僅可以放開肚子吃我最喜歡的甜甜的月餅,還可以和堂弟相聚玩個痛快,想起這些,我總是興奮得不得了。

今年中秋,天氣特別的晴朗。晚飯後,一輪皎潔的明月升上天空,我趴上窗臺仰望。呵,那一輪明月真如李白詩中所描繪的一樣,像一個大玉盤,潔白而明亮。人們對月亮曾有過多麼美好的遐想啊!瞧!嫦娥姑娘帶着玉兔正溫柔地望着我們呢!我似乎還見到她揮手間裙帶飄逸的影子,真是太美了……

“出發了!”我還沉浸在無盡的想象中,堂弟的一聲呼喚打斷了我的思緒。對呢,我們全家要到香域水岸的新津河畔賞月呢。我跳下窗臺,拉起弟弟的手,和爸爸媽媽開開心心地出了門。

來到香域水岸,哇,河岸邊已經有三三兩兩的遊客在喝茶賞月了。我們也席地而坐,擺開茶爐,開爐煮茶。坐在河邊,吹着涼爽的秋風,一邊喝茶,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真是愜意無比啊。堂弟拿起小刀,笨手笨腳地切着一塊冰皮月餅,還沒切好,就迫不及待捏起一塊往嘴裏送,還嚼得“啪啪”直響,說:“哥哥,你做的月餅可真好吃啊!”我開心地笑了,想起了和媽媽做冰皮月餅的情景。

中秋節前,媽媽準備自己做月餅,我自告奮勇地當起媽媽的小幫手,媽媽把冰皮粉調製成冰皮後,我就把蓮蓉餡搓成球狀,包在冰皮內,再搓圓,用模子把它印出花狀,放在餅盒裏就大功告成了。品嚐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覺得比什麼都香。那種又滑又甜的味道,沁人心脾。

擡頭仰望天空,月亮是那麼的圓,就像我們的冰皮月餅一樣,散發出誘人的光芒,也許月亮的味道也是又滑又甜的吧。那一輪明月啊,它雖然沒有太陽的生機勃勃,卻祥和嫺靜;雖然沒有太陽的光芒四射,光輝卻令人心曠神怡;雖然不像陽光一樣熱情似火,卻給人一種柔和的清涼……

新津河水靜靜地流淌着,倒映着圓圓的明月,再加上香域水岸的萬家燈火,形成了一幅多麼和諧又美妙的畫面!明月,清風,柔光,我們,伴隨着想象和夢想,遨遊在中秋夜這神奇的畫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