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傳統作文

【精品】寫傳統作文9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寫傳統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寫傳統作文9篇

寫傳統作文 篇1

上午,秋高氣爽,我們快樂牛牛小隊舉行了第二次小隊活動,跟着課本,來到了河坊街和吳山廣場,尋找中國的傳統文化。

走進河坊街不久,我們就看到一家店門口有個招牌,上面畫着一條卡通的龍,還寫着大大的“龍鬚糖”三個字,有個叔叔在裏面忙着做着什麼,一個阿姨招呼我們上去看看。我們往前湊上去看,叔叔面前的櫃檯上放着一盆花生芝麻和白糖的餡料,只見他從抽屜裏拿出一把像細細白白的毛線一樣的東西,從盆裏舀上一勺餡料,放在“毛線”裏,然後把它們捲成四四方方的“棉被卷”,放到邊上的盒子裏,很快盒子裏就有了十牀小“棉被”。這就是龍鬚糖嗎?味道不明白怎樣樣?這時候,邊上的阿姨說:“小朋友,買點龍鬚糖吧!”

看我們大家都很有興趣,媽媽就掏出錢給我們買了一盒。新出爐的龍鬚糖歸我們了!大家每人拿了一個就開始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我迫不及待地把一整塊龍鬚糖塞進嘴巴,一半的糖露在了外面,嘴裏的糖一下子就化了,好粘啊,邊上的小朋友就笑話我,“看看盧知鑑,像不像長了龍鬚啊!”“你吃這麼快,怎樣能嚐出味道,日記怎樣寫啊?”我趕緊把露在外面的糖咬了下來,一口一口地慢慢吃,甜絲絲的,糖裏裹着的花生、芝麻香噴噴的,十分美味。我吃完一塊,舔舔嘴巴,呀,下巴上還真留着一條“鬍鬚”呢!我讓媽媽幫我拍了一張“鬍鬚”照,然後又伸手抓了一塊龍鬚糖開始吃,邊吃還邊看盒子上的介紹,原先龍鬚糖已經至少有500年的歷史了,龍鬚是從麥芽糖裏抽煉出來的纖幼銀絲精製出來的,它的名字還是明朝正德皇帝給取的呢。

吃完了龍鬚糖,我們去了方回春堂,參觀了這家始創於1649年、364歲的中藥老店;然後看了神奇的吹玻璃、有意思的拉大片、捏糖人,還品嚐了糖蝴蝶和杭州有名的定勝糕,體驗了抖空竹這項民間活動,最後還去參館了朱炳仁銅雕館,見識了不可思議的銅雕藝術

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探尋傳統文化之旅結束了,大家意猶未盡地離開了吳山廣場。

寫傳統作文 篇2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我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臺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我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爲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我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個我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爲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我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着其最獨特的傳說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我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我國人,每一

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我國傳統文化得以儲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說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裏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溫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說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寫傳統作文 篇3

耍龍燈也叫“舞龍”、“龍燈舞”,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民間娛樂生活活動之一。從春節到元宵燈節,我國城鄉廣大城區都有舞龍的習俗。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耍龍燈已經成爲一種活潑、表演優美、帶有浪漫色彩的民間舞蹈。

舞龍起源於人們對龍的迷信,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人們用耍龍燈祈禱龍的保佑。以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舞龍的主要部位是龍頭、龍身兩個部位。龍的節數以單數爲吉利,多見爲九節龍、十一陽龍、十三世龍、多者可達二九銀龍。十五節以上的龍比較笨重,不以舞動,主要是用來欣賞,這種舞龍特別講究裝潢,具有很高的工藝價值。還有一種“火龍”。危險性很高,用竹子先撐住內部,披上紅紅火火的龍衣,在竹子裏面的縫上頂住蠟燭跳來跳去,欣賞性很高,夜間表演十分壯觀。

舞龍的耍法有多種,九節以內的側重於花樣技巧,較常見的有:江龍漫遊、龍頭飛舞、頭尾交跳、龍身擺尾等。十一節,十三節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有各種的樣的金龍玩珠、火龍刀蠟、一應俱全、應有盡有的花樣讓大家眼花繚亂,非常好看。

舞龍的習俗在海內外華人受到了發揚和光大。每逢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他們就一向會舞起龍、耍起獅,呈現出一片濃濃的東方氣概。

寫傳統作文 篇4

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品陶瓷,民族藝術戲曲,國畫,端午賽龍船,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瑰寶,是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厚的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綵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圓溜溜地搜尋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它作對似的,葫蘆裏的燈油全流到了地上,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尖尖的舌頭貪婪的舔着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歡!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剪紙體現出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也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剪紙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寫傳統作文 篇5

剪紙,是中華民族流傳藝術,瞧!這些色彩繽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美不勝收的剪紙。這幅剪紙的畫面是這樣的:天氣晴朗,一個小孩騎在牛背上,雙手拽着一個腳受了傷的小男孩,他用盡全身的力氣,終究沒有把他拉上來,此時,他已經滿頭大汗。看着這幅剪紙,是我的思緒飄到了幾萬公里外的採山藥的山裏。

一天,一個叫小明的'孩子騎着牛到山裏採藥,隱隱約約聽到有個孩子在喊救命,曉明跳下牛背從山上往下看,果然有個孩子跌倒在山坡上。曉明見此情況,趕忙騎着牛往山下走,經過小明的一番詢問,原來他叫小強,他和家人走散了,在尋找的時候,不小心腳底一滑,就滾了下去,小明安慰小強道:“小強,你放心,我會幫助你找到父母的。”小明先跳上牛背,然後雙手拉着小強,小明是用了渾身解數也終究沒有把小強拉上來,最後,老牛將一隻腿曲下來,這樣小明才上了牛背上,過了幾天,小強的家人來找小強,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可謂“友誼地久天長”啊!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寫傳統作文 篇6

過春節了,北方人最少不了的活動就是吃餃子。這個春節自然也不例外。但是,我可不是坐等吃餃子,包餃子當然也少不了我。

清晨,落光了葉子的樹枝將白瓷般的天空分割成一塊塊的形狀,迷糊的太陽剛剛從屋瓦上露出一絲光芒,我和姥姥就迎着乾冷的風走進了種着白菜的大棚裏。大棚裏的白菜成行成列地排着,放眼一望一片青色。

白菜要挑葉大的,根白的,頭是嫩綠的。

挖出來時別弄壞了,別戳壞了它的幫子。

姥姥絮絮叨叨地念叨着,用她骨節粗大的手在白菜上摸着、在泥土中扒拉着。我聽了理論知識,摩拳擦掌地想親身實踐一下,卻見姥姥忽地直起腰來:走吧,兩顆夠啦。我疑惑地皺眉看向姥姥,這就完啦?既然不要我幫忙,那爲什麼叫我來啊?我是想教你挖白菜,等你長大了,也能包白菜餃子給下一代吃,也能教他們怎麼做。姥姥佝僂着身體往外走去,來,幫我拎白菜!

上午,在姥姥的耳提面命下,我旁觀了和麪、發麪、剁餡等一系列過程,但我只在剁餡一環節中幫着做了些體力活你別說,還真挺累的其餘活動只是觀摩。姥姥一直唸叨着你會就行,別丟了傳統趁我還能幹,多幹點活之類的理由不讓我插手。

終於,到了包餃子的時候,我總算是能上手了作爲有個北方媽媽的女孩,誰還不會點兒擀皮的活兒呢?我和媽媽還有姥姥,坐在方桌邊,一人擀皮兩人包,三人聊着天,手上的事兒倒也不耽擱。

我們小時候,別說電視了,連電燈都沒有,晚上黑漆漆的也不守歲,就是下午包餃子,那時候哪兒有肉啊,白菜裏放點兒大豆油,就是餡了。我和你另外兩個姥姥,還有你老姥姥一起包餃子。包完了,吃完晚飯也就睡了,明早起來就吃餃子。姥姥一邊又放了點餡在餃子皮上,手指靈巧地捏出花褶,一邊絮叨着,我們三姐妹都是你老姥姥教着包餃子的,包餃子唉,我年年都包,到現在也包了五六十年的餃子了

等我在午夜看見一大家子人熱熱鬧鬧地聚在一起,你一筷子我一筷子地吃起餃子來的時候,我才明白姥姥爲什麼一直想讓我學會包餃子了:她不在意看不看春晚,也不在意守不守歲,她只想給家人端上一盤熱騰騰的餃子這是我們的習俗,也是我們的傳統。

我能做的就是學會包餃子,以後也在春節給家人包餃子,方不至失去手藝,方不至失去傳統。千百年的傳統,在時間的長河中,我不能讓傳統的支流於此乾涸,無跡可尋,盡力讓傳統的手藝傳承下去,川流不息。

寫傳統作文 篇7

說起剪紙,我最喜歡的是田克華爺爺的剪紙。田克華爺爺已經70多歲了,還在剪紙,而且各個作品都是一件件工藝品,差不多每一件都是國家認證的。今天我參觀了田克華爺爺的做品展。

進了現場看到這麼多作品,令我眼花繚亂。這時我看見一個名叫“六龍戲水”的作品。這個作品呈現的是六條龍在天池裏面嬉戲、玩水、打鬧、玩龍珠。細心點看,都能看出它們的面部表情,把一些鬍子、牙齒、眼睫毛、眉毛都剪得惟妙惟肖。龍角和龍身子也都和真的一樣,特別好,身上還有吉祥雲,就好像在天上的天池中玩水一樣。作品中每一條龍的面部表情還都不一樣,左邊的一條龍面有笑容,好像覺得勝利在握。右邊的一條龍很擔心的樣子,好像覺得沒可能勝利。左下角的一條龍頑皮的笑,就像是立馬要跑過來。上面的兩條龍非常的專心致志,好像連眼睛也不眨一下,要立馬飛一般的衝出去把龍珠搶到。

它們的四周還有四條龍在吐水,就好像是在比賽,看那一條龍吐水吐得遠。再仔細看,四周的四條龍就好像四個衛士、士兵。龍鱗像一件件龍甲發着光,龍角就像一把把寶劍,保護着它們。

田爺爺剪得就像活了一樣,我好像也加入了其中。田克華爺爺還有很多好的作品:千禧龍、龍鳳圖、團龍、二龍戲珠、雙龍騰雲……令我流連忘返。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每次過年的時候家家都剪窗花。而田克華剪紙還是藝術品,爲我們爭光,在世界上也有名氣。所以我們要學習田克華爺爺的剪紙藝術,好讓中國的剪紙藝術發揚壯大。

寫傳統作文 篇8

自古就有句名言:”月圓人團圓”,就是這句話更適合用在中秋節,所以每年的中秋節都會辦一些有關中秋節的活動、或跟家人一起烤肉、賞月、吃月餅以及柚子。

今年中秋節我就跟全家人和爸爸的同事一起計劃烤肉和賞月,到了傍晚四點多我們去爸爸的同事老家烤肉。我吃了玉米、肉片、吐司、蛤蜊………但我覺得我吃的蛤蜊味道有點腥,所以我沒吃很多蛤蜊,我邊吃東西,邊賞月,我發現今天的月亮不是很圓,但是很亮耶。

今天大家還看了電影呢!因爲爸爸的同事有帶大大白布、投影機和筆記型電腦,所以大家纔可以看電影,就跟學校的投影機一樣,我們看了小飛俠的片子。在看電影時有點冷,因爲在戶外晚上露水重寒意濃,我們都擠在一起取暖,在看電影時大家都目不轉睛的盯者白布幕看,有時笑,有時驚訝,有時傷心,有時生氣,大家都有者喜、怒、哀、樂的表情。

最後大家在看電影時我們幾個小朋友都在玩牌,我們規定輸的彈耳朵一下,彈得最多下好像是梅霞,但是我們都輕輕彈,所以不會很痛卻很有趣。

我希望每年的中秋節都可以去烤肉,而且玩的很開心。

寫傳統作文 篇9

今天,我們班組織去自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參觀,我們高興極了!到了那裏,老師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我們來到了做手工的地方,老師告訴我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指一般只透過人類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下來的東西。端午節這個日子是由中國人在特定日子的一些活動來傳承的。這裏有鳳翔泥塑,剪紙和臉譜等等。同學們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有的做泥塑,有地做剪紙,有的做臉譜,一個個興致勃勃的樣子。

最吸引我的是臉譜的做法,老師先給我們講臉譜的由來。臉譜源於生活,京劇臉譜的勾繪是以生活委依據,也是生活的概括。如生活中常說的臉色,曬得漆黑,嚇的煞白,臊得通紅,病得焦黃等。然後老師讓我們自己發揮想象在臉上畫出誇張的圖案,先用鉛筆畫,再上顏料。我先畫出臉譜的眼睛,鼻子,嘴巴,再給臉譜的額頭上畫了個花環,然後給臉譜上塗上美麗的顏色,我的臉譜就做好了,我高興極了,想不到自己也能學會。

今天的活動太有意思了,下午三點半,我們帶着自己的作品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那裏。

標籤: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