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經典美文

說說我的設計私想美文

【兇猛的黑洞/原研哉】

說說我的設計私想美文

小磯裕司是相當有實力的設計師。現在,他的知名度還遠遠不如他的實力。

這本書將精彩、完整地展現他的設計功力。

小磯裕司並不擅長自我傳播,當下各種媒體和資訊傳遞方式都在急速發展,人們競相傳播自己,而小磯裕司卻始終像個黑洞一樣,保持着沉默。

大概是在五年前,他的活動據點從日本移到了中國。當時日本設計中心計劃在北京設立新的工作地點,第一個舉手自告奮勇的就是小磯裕司。所有人都爲他竟然打破了平日裏沉默寡言的形象,如此神速地做出了重大判斷而感到震驚,同時也給予他很大的期望。大家心裏都抱着美好期待,想或許小磯這回真的能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地方,而中國就是這個適合小磯的地方。然而,誰知黑洞到了中國依然是黑洞,沒有什麼變化。我不是在否定“沉默寡言”,而是想說,要想讓世界知道你身上的才能,還是需要一個資訊傳遞媒介的。就在這時,我拿到了這本書!這本書的文字其實是小磯裕司描寫的小磯裕司,如同是在黑暗中閃現的一道光。

有一種叫“鯨頭鸛”的猛禽,每每提到時,我總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小磯裕司。

鯨頭鸛平時以在其他動物身上看不到的獨特姿勢,站在淺水區一動不動, 看上去如同是枯枝萎木立於水塘裏一般,這樣子使得水裏的魚毫不設防,根本發現不了它們的天敵正在狩獵,最終鯨頭鸛得以靠近它們。

鯨頭鸛自始自終保持一個姿勢,同時用確實而犀利的眼神毫不放鬆地盯着魚的一舉一動,待魚天真地漫遊到可攻擊範圍內時,鯨頭鸛即時迅捷地撲過去,用大扁嘴一口吞掉。

鯨頭鸛的攻擊方式是靜等慢待,一擊而功成,若是行動失敗,便繼續化回爲石雕般寂靜,與環境匯成一體,讓世界忘掉它的存在,直到下次攻擊機會的來到。

我覺得鯨頭鸛的眼神酷似小磯裕司。鯨頭鸛儘管在平時會長時間像石雕那般一動不動,卻也會在緊急時刻突然做出迅敏猛捷的捕食動作,這種內在的生猛特性,簡直與小磯裕司一樣,這種狀態,對於一個創意工作者來說,無疑是最理想的,我真心希望大家能在這本書裏去充分體會、充分享受這位天才獵手的自然本能和出色才能。

身爲同行業的設計師,有機會看到這本能充分展現小磯才能的作品,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我也需要花上時間,細細品味這本書的內容和內涵。

【三里屯SOHO】

隈研吾在北京設計過大型綜合設施“三里屯SOHO”,我在其中擔任標識設計部分。這都是七年前的事情了。那是我在中國的第一個項目,是第一次負責大規模商業設施的標識設計,也是和隈研吾建築的首次深度合作。七年後當我重新審視該項目時,出乎意料地悟出了建築與標識設計之間的關係,而這些在七年前還只是放在我腦子裏的一團模糊不清的抽象概念而已,尚未呈現出語言的形態。現在就拿出來和大家聊一聊吧。

三里屯SOHO規模很大,平面像一個扭曲的橢圓形呈現出不規則形狀,由九棟一百米超高層建築圍繞着半地下戶外庭院構成。建築外幕牆是曲折而複雜的百葉組合,這也是隈研吾建築的特點之一。不規則橢圓形和百葉圖案以各種尺度反覆出現在整個建築羣中。在設計初期,我們想過把扭曲的橢圓形狀作爲基本圖案,根據它來設計一個象徵性的造型,將其反覆應用在整個標識設計中。我們和隈研吾事務所把這個造型稱作“豆子”。它非常貼合建築風格,可以直觀地呈現出建築的最大特點。標識摒棄常見的矩形,採用了豆子形狀,用其新鮮感與其他標識區別開來。初期階段還考慮過在整個建築的地面、樓頂部分,按一定規律安裝LED屏,百葉圖案、豆子形狀用加減方式處理,營造出行雲流水般的效果,把建築羣本身置換成巨大的視頻屏,讓“百葉”、“豆子”衝破固定觀念的束縛,使建築的物質性轉變成可變性的.視覺資訊。不過這個大規模影像方案因預算問題未被採用,最終使用的標識系統是由豆子和豆子衍生出的造型來形成的。“將豆子無規律地繁殖下去”的概念,最後只反映在隈研吾事務所設計的局部外幕牆上。

這個建築的平面方案爲什麼是這種無規律、無規則的形狀呢?當初,我並不怎麼在意這個問題。論表面,這是最能吸引人們眼球的造型,何不把它作爲象徵符號來設計標識呢?豆子可是最完美的答案啊。但是後來,隨着我本人對隈研吾建築的瞭解和研究進一步加深,我發現這個橢圓形無規則形態或許根本不是該建築的主題。當然這僅僅是我本人的看法。當今北京,就像是春秋戰國時代,各種奇形怪狀的建築雨後春筍般此起彼伏地出現在城市裏,而建築家隈研吾爲了在這個擂臺中獲勝,選擇的就是這個通俗易懂的武器。隈研吾本人在自己的很多著作中都提到過,他要在設計過程中力求消除建築形態。在三里屯SOHO項目中,百葉組合、豆子圖案以各種尺度和形狀適用在多處,隈研吾要透過這種方式把巨大的建築分解成粒子狀,讓奇特的建築形態自然而然地融進空間。“大”建築和“小”人類,尺度完全不同,這兩者之所以能有機地融爲一體,完全要歸功於這個裝置。雖然這種奇特形態是爲了確保建築吸引人們注意力而特意選擇的表現方式,但我想它應該還是包含這一層內涵的。

有了這個想法後,我再去審視標識方案。當初提的圖案影像化方案的確能恰如其分地反映這個建築最本質的核心理念,但同時它也隱含一種風險,很容易誤導人們。要知道“豆子”只是一個帶有象徵意義的圖案,如果它被作爲類似獨立LOGO來使用,很容易誤導人們認爲該建築的概念就只是“奇特形態”,僅此而已。現在才意識到這一點,還真是後知後覺。幸虧,在設計過程中,我們花了很多工夫研究和變換豆子的樣式和尺度,把它散落安置在整個建築羣裏,建築成功地擺脫了“奇特形態”的影響和束縛。“銀河SOHO”是SOHO CHINA繼三里屯SOHO之後在北京的建築項目,由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和銀河SOHO相比,三里屯SOHO更容易理解。扎哈的建築一向以怪物般的乖張奇特形態著稱,在世界各地競標項目中頻頻奪冠,也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主競技場項目中獲勝。扎哈的東京奧運會主競技場方案,彷彿是一個來自其他星球的神祕生命體突然降落在東京神宮樹林裏,散發着一種特殊而神祕的存在感。現在的北京和萬國博覽會極爲相似,呈現出建築的多樣化。但不管是三里屯SOHO還是銀河SOHO,乍一看都會讓人覺得它們是以不規則的奇特造型來拼勝負的。然而,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建築的內涵,就會發現其實兩者完全不同。我在SOHO CHINA辦公室設計三里屯SOHO標識方案時,曾多次親眼目睹過銀河SOHO的方案,效果圖就貼在牆面上。之後得知銀河SOHO已竣工,卻始終未能提起興趣去看實物。坐在出租車上多次路過銀河SOHO,從遠處也能看出實物並沒有達到效果圖的品質。事實上我也聽聞,扎哈本人不承認這個項目是自己的作品。後來去參觀銀河SOHO附近的一箇舊衚衕時,順道去看了看它。它就在衚衕對面一側,看上去像是科幻電影中常見的場景一般,宏偉中透着幾分詭異,給人以巨大的視覺衝擊力。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靠近它,發現它其實並沒有我想象中那麼醜陋。站在中庭仰望建築,感覺自己身處在一個巨大的造型空間,這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新鮮體驗,讓人有一種奇妙的快感,就像是坐過山車或觀看一部超人氣好萊塢大片一樣,體驗了一次視覺上的宣泄和淨化,通俗而易懂。這種造型能給城市帶來活力、增添魅力,很多人支援它的存在,這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在享受那份痛快淋漓的快感的同時,也會因爲眼前這頭猛然出現的巨大怪獸而慌張、不知所措。快感和不快,就像是一對親姐妹,如影相隨,不可分開。這個建築彷彿是一個用美工刀粗糙切割ABS板做出來的1:1巨大建築模型,“用巨大形態吸引人們的眼球”這個目的實現得一氣呵成毫不費力。然而它沒有用細節將巨大形態和人類這一微小存在連接起來,它和附近的衚衕以及衚衕裏的居住人羣無關,只是作爲一頭怪物高高聳立,顯得那麼的突兀、不協調,吸引人同時又讓人深感不快。可以看一次,但是每天都要看它就會很痛苦。它過度去追求建築的標誌性、象徵性,只好放棄和城市環境之間的有機連貫性。通常這類大型建築的缺點會用室內設計、標識設計來彌補,然而銀河SOHO項目中卻完全沒有彌補痕跡,不得不說是一大遺憾。

標籤:美文 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