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新生升學過渡期孩子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好文3.26W

一、初一孩子的心理狀態分析

新生升學過渡期孩子心理的分析和引導

1、盲目的自信與自卑

家長們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孩子跟小學階段相比,心理波動大,情緒不穩定,要麼極度自信,要麼沮喪不堪,極容易盲目自信與自卑。這是因 爲剛進初中,孩子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環境。班上同學的學習層次也良莠不齊,尖子生與基礎一般和基礎差的孩子差距較爲懸殊。尖子生一入中學信心十足,意氣風 發,尤其是當今許多學校按孩子的學習基礎,分層次編班,層次好的班級的孩子,個個感覺良好,但一經挫折(如當不上班幹部、測驗成績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 灰意冷,找不到感覺,不知如何應付,或者埋怨老師。基礎一般和基礎差的孩子,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壓力都較大。但不管自信或自卑都對新的學習生活有強烈的好奇 心和新鮮感,有展現自我的慾望。這也是我們家長要把握的教育契機。

2、矛盾的思維方式

初一階段的孩子在小學養成的認知習慣仍然影響着他們接受新事物,他們常常用懷疑的目光看老師,或者勇敢的對老師說:“我們小學老師這樣說的……”,在這 一思想的同時,他們的自我意識又迅速發展,開始遠離老師和家長。他們有了心理話更願意對同伴講。對家長和小學老師形成的絕對服從和依賴與升入中學萌發的自 我意識並存,這是他們思維上的主要矛盾。

3、陌生的師生、同學關係

家長可能會注 意到初一階段的孩子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下課了,他總愛找自己的小學同學在一起玩,從而形成了自發的小團體。星期天,他還常常約小學的同學一起看望老師;以 此來重溫過去的師愛,表達對小學的眷戀。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學與中學的管理方式不同。在小學,老師少,但總跟班,且管得細,孩子對老師有依賴 感;而到了中學,老師增多,但班主任也不是總能看得到,孩子找不到依靠,總覺得老師離自己很遠。其次,小學時間很長,在此之前,孩子少有改變環境的經歷, 自然依戀着舊時的羣體。新的師生、同學關係不會自然形成,要依靠家長老師的引導才得以實現。

4、不適的多門學科

初一孩子由小學的兩門主科,一下猛增到中學的七門主科;孩子容易產生手忙腳亂之感,失去協調與控制能力,甚至失去自信。有的孩子說,初一的學習最緊張, 就是指由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它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要順利渡過這個時期,縮短這個過程還需要家長和老師從心理和學法上給予及時的指導。

二、初一孩子的心理過渡期的引導

1、對孩子進行集體主義教育

首先,這階段的孩子正逐步走向獨立,希望個體的行爲和努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同,這一時期也是孩子責任心培養的重要時期。要加深孩子對個人與集體關係的 理解,讓孩子明確自己與集體的利害關係,自己是班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己的行爲直接關係的班級的榮譽,應該以大集體的利益爲重;反過來孩子所在班級班 風正、學風濃、具備戰鬥力的話又會使每個孩子受益,從而激發孩子的責任感,增強自己在集體中的.主人翁意識。

其次,要培養孩子團結友愛的 精神,孩子將要在一個大集體中與同學一起生活三年,同時同學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進步。家長應該教導孩子: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共同面對 困難、戰勝困難。同時告訴孩子,新的學習生活,新的起點,你與所有同學一樣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讓孩子放下過去的包袱,也放下過去的殊榮,開始另一段精 彩的人生。家長這樣做的目的是:

(l)新的集體生活開始了,孩子感覺具體、形象、具有十心靈的震動作用。

(2)使自卑的孩子放下包袱,使自信的孩子做好心 理準備,都暗自下決心,要努力。

最後,還要鼓勵孩子參加班級和學校組織的各種豐富多 彩的活動,培養孩子集體意識和歸宿感。比如,讓孩子參加本班組織的羽毛球比賽或其它球類活動,跟同學老師一起做集體遊戲,如果孩子所在的班在比賽中取得好 成績,孩子也會覺得特別得意,覺得在這樣的班真幸運。這樣,孩子就能很強烈的感受到大集體的溫暖和團結,容易形成團體積極向上的氛圍,有利於孩子的進步。 反之,那種以爲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就會耽誤影響學習,從而拒絕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的做法則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2、協調人際關係

這階段的孩子所面臨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學校中的人際關係,也即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家長應幫助孩子正確認識並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這些原則和技巧包括衝突解決、合作與競爭,學會拒絕以及尊重與支援等。

初一階段的孩子對老師的情感依賴依然是非常強的,他們特別需要老師的情感撫慰,最怕老師置之不理。有一位孩子曾對自己的母親說:“老師很久沒摸我的頭 了”。他感覺有些失落。但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羣體,不可能把過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這時候應該教會孩子善於體諒老師的難處,同時從細微處去發現 老師對自己的關心。比如老師儘管很忙,但依然盡力抽出時間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擠時間創造與孩子接觸的條件,儘可能地讓孩子完成新舊環境的轉換。甚至老 師的批評也是對自己關注和關心的表現;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讚許的笑容、一個手勢都在傳達着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等等。這樣,孩子慢慢就會從小時候老 師高密度的關注視野下走出來,慢慢走向獨立、寬容和開朗。

同時,讓孩子學會處理同學之間關係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學之間的關係,要從兩方 面進行指導:一方面是個體與集體的關係,另一方面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關係。首先要讓孩子理解集體利益高於一切的道理,使集體責任感成爲孩子的準則。有時解 決孩子之間的衝突,用集體責任感來約束,教育效果會更好。個體之間的關係是人際關係中的難點。如果是女孩子,就要讓其在於女同學的交往中克服小心眼兒,好 猜疑、忌妒心強等性格缺陷,否則會嚴重影響孩子學習狀態。

3、實施正向激勵

正向 激勵,就是以表揚爲主。家長善於表揚,就意味着贏得了教育上的主動權。初一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肯定,這種 願望比任何時候都強烈。每次表揚不但鼓舞了孩子,也鞏固了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家長總是毫無顧忌的批評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認爲反正我是父母眼裏的 壞孩子了,我還好得了嗎?孩子的感情是非常脆弱的。因此,應以正向激勵爲主。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表揚典型的人和事,可以幫助家長實現教育目的。初一孩子的思維形象性、模仿性更強一些,把教育目標具體化,更切合孩子實際。它使自卑的孩子鼓起勇氣,盲目的孩子找到目標。

心理暗示法也是表揚的一種形式。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可以這樣批評他:“這種行爲是好孩子該有的嗎?”家長對孩子的口頭語應是:“這纔像乖孩子。”當孩子預知自己的行動將會達到某個預期的目標時,就會被激勵起來。

總之,注意對初一孩子心理過渡期的引導,抓住孩子的心理,有節奏的進行輔導,就能讓孩子順利實現從小學到初中的過渡,積極樂觀的開始新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