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唯美文字 > 好文

奇妙的彩虹個案觀察

好文2.7W

觀察與記錄

奇妙的彩虹個案觀察

初冬的早上,陽光透過活動室的窗戶,照在了正在吃早餐的孩子們身上,也照在了科學區的三棱鏡上。經過三棱鏡的折射和反射,明媚的陽光化爲了一道漂亮的彩虹出現在了活動室的地板上。

片段一:

孩子們陸續吃完早餐,準備進入活動區遊戲。突然,彤彤發現了地板上的彩虹,她驚喜地喊道:“彩虹!快看彩虹!”聽到喊聲,丁丁、丫丫、洋洋、小驍都興奮地跑了過來,與彤彤一起看彩虹,他們被這種奇妙的現象深深地吸引住了,觀看的神情是那麼的專注。

看着看着,小驍無意間挪動了一下站立位置,令孩子們意想不到的是,彩虹也隨着他的移動而消失了。“彩虹哪兒去了?”我問了孩子們一句,孩子們也滿臉疑惑地相互詢問:“哪兒去了?彩虹哪兒去了?”隨後,小驍又挪回到原來的位置,彩虹也隨之又出現了。孩子們用歡呼聲迎接了彩虹的回來,丁丁還趴在地上,用手捂了捂,彷彿害怕彩虹再次消失似的。小驍似乎明白了彩虹失而又現的“玄機”,他不停地向左向右移動自己的身體,一邊動一邊告訴大家:“我一站這兒,它(彩虹)就有;我一離開,它(彩虹)就沒有了。”

“喲,這彩虹怎麼一會兒有,一會兒沒有呀?”我也不失時機地拋出了一個問題,幾個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激發了出來,他們也開始像小驍一樣來回挪動位置,並且欣喜地看到彩虹也因爲自己的移動而消失和出現……漸漸地,好奇心得到滿足的孩子們陸續走進各個區域進行別的遊戲了。

片段二:

我剛準備進入語言區指導活動,小驍焦急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彩虹不見了!我怎麼找也找不到,你幫我找找吧。”看來,這個孩子的心還停留在剛纔的遊戲上。我把目光投向了科學區,發現在那裏玩耍的幾個小朋友把三棱鏡的位置移動了,心中頓時明白了八九分。我正準備把彩虹消失的原因告訴小驍,忽然想起,前幾天笑笑曾經在科學區玩過三棱鏡。於是,我輕輕地對他說:“你去問問笑笑吧,她可能知道在哪兒!”

小驍環顧教室一週,很快發現了笑笑,他快步奔向笑笑:“笑笑,快!幫我找找彩虹吧!彩虹不見了!”只見笑笑搬着手中的小椅子,徑直地朝科學區走去。

她拿上三棱鏡對着陽光照了照:“快看!我找到啦!得用這個。”她舉着手中的三棱鏡,朝小驍揮動着。

笑笑拿着三棱鏡,來到了陽光充裕的'窗臺邊,把三棱鏡放到窗臺上,小驍也跟了過來。“看,有彩虹了吧!”笑笑用手不斷地轉着窗臺上的三棱鏡,好像在尋找合適的角度……果然,一會兒就找到了。彩虹的出現讓兩個孩子都開心地笑了起來,小驍還用手摸着窗臺上的彩虹,不停地讚歎:“這真是好玩的彩虹呀,真漂亮呀。”

隨後,笑笑拿起三棱鏡,動作很大地在窗臺上來回擺動,彩虹也隨之大幅度震盪,而小驍則兩手齊用,試圖去捂住窗臺上不停移動的彩虹。“太好了,快點兒再來。”小驍邊捂彩虹邊還不停地把自己的感受反饋給笑笑。稍後,小驍變換方式,他不再用手捂,而改爲用嘴吹彩虹。吹了一會兒,小驍高興地手舞足蹈,再次發出讚歎:“好玩、太好玩了。”旋即,小驍又有新花樣了,他開始掀動窗臺上的透明軟墊板,因爲彩虹正好照在透明軟墊板上。我推測,大概他想看看,是不是一掀起透明軟墊板,會將彩虹一起掀起吧。

重溫與對話

對話者:尤老師(觀察紀錄者、幼兒園教師)和李海琴、趙玉霞、劉娜等幼兒園其他教師,以及王雁老師(教研活動主持人,對話發起者)

王雁:感謝尤老師拍攝了這段錄像。這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的科學活動,大家認爲這有意義嗎?

李海琴:有意義。我覺得衡量科學活動好壞的標準是看孩子的投入和關注程度。我覺得這個活動中孩子們是投入的,內心深處也是愉悅且有成就感的。

尤會英:我們班孩子對他們感興趣的事情,總是特別關注和投入,而且能關注很長時間。

劉娜:我覺得彩虹遊戲引起了孩子們的認知衝突,這樣的衝突又推動着孩子去探究、去體驗、去嘗試解決,孩子在這樣的體驗探究過程中會有所發展的。

王雁:我覺得劉娜說得很對。皮亞傑認爲,兒童需要有與同伴和環境互動的機會以促進他們的學習,因爲與同伴和環境的互動爲兒童提供了觀點牴觸的機會,從而產生認知衝突。在這個遊戲中,陽光透過科學活動區的三棱鏡投射到地板上形成一道彩虹,而小驍又透過身體挪來挪去,讓彩虹忽隱忽現,正是這樣的環境讓幼兒產生了認知衝突。後來,小驍和笑笑在共同遊戲中發現挪動三棱鏡,彩虹也會隨之變化,兩個人的心中也是有認知衝突的。

尤會英:是所有的認知衝突都會引起幼兒的探究嗎?

王雁:同伴互動產生的認知衝突可能促進認知的發展,但並非所有的認知衝突都將導致認知的發展。如果想使衝突有效,要學習的概念必須處在兒童的實際能力和潛在能力之間。用維果茨基的話來說,就是處在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內。在本活動中,孩子發現了彩虹忽隱忽現的現象,又透過觀察和溝通發現彩虹的隱現和小朋友挪動身體有關,這就是一個孩子在其“最近發展區”內的衝突解決。

李海琴:事實上,小朋友的挪動和形成彩虹的光路是有關的,小朋友挪動到擋住光路的位置時,彩虹就消失了,當小朋友再挪動離開光路後,彩虹再次出現。當然,這樣的科學知識已經超出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了”,所以我們也不苛求孩子去探究和掌握這個知識了,是嗎?

王雁:對。而且,我覺得孩子們能夠探究起來,跟老師的引導也是有關的。大家看看尤老師在這個活動中是怎麼引導孩子的?

劉娜:我發現尤老師在問題情境中,並沒有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拋出了問題讓孩子自己去探究。

尤會英:一般,在孩子們有疑惑時,我都不會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孩子在探究後發現,彩虹的隱現跟小朋友的位置有關,彩虹會隨着三棱鏡的位置變化而變化。我覺得孩子自己探究後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最有價值的。如果直接給他們一個很高深、很科學的答案,孩子可能聽不懂,也沒有繼續探究的興趣了。

王雁:我也認爲拋給孩子一個問題,讓孩子去探究比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要有意義得多。幼兒科學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讓孩子能夠疑惑、猜想、觀察,並在操作中尋找答案,對幼兒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的保持都是極爲有益的。

尤會英:我覺得您說的是有道理的。那天下午,我們班沒有陽光了。笑笑對我說她還想玩彩虹遊戲,我說,那你就去找找吧。她就拿着三棱鏡繞着屋子轉了一圈。回來對我說她找不到彩虹了。我讓她自己想想,她就想到了彩虹早上是有的,下午纔沒有的。我就讓她等等,等到第二天再去找彩虹。第二天早上她來了就拿出三棱鏡,又到花盆那裏去找彩虹。找到後還跟我說,尤老師,現在這兒還有呢,下午的時候怎麼就沒有了。我說你想想,下午的時候跟現在有什麼不一樣。後來,她發現了,她說早上這兒太亮了,這兒有光,下午沒有了。後來,笑笑對彩虹遊戲的探究興趣持續了一個月左右。

趙玉霞:我想問問尤老師,當小驍找不到彩虹來問你時,你爲什麼不直接告訴他,而是讓他去問笑笑?

尤會英:因爲我見笑笑以前玩過三棱鏡和彩虹的遊戲,她知道彩虹消失的原因和三棱鏡有關。所以,我就讓小驍直接去找她了。我覺得讓一個同伴告訴他,並跟他一起遊戲,比我直接告訴他更有意義。

劉娜:我覺得也是,你看笑笑不但幫着小驍找到了彩虹消失的原因,而且還跟小驍一起合作探究了彩虹和三棱鏡之間的關係問題。笑笑用手不斷地轉着窗臺上的三棱鏡,好像在尋找合適的角度,小驍還用手去摸着窗臺上的彩虹,去捂住移動的彩虹,甚至於用嘴去吹彩虹等等。

王雁:這就是同伴互助行爲,這樣的合作探究對兩個孩子的發展都有益處。

反思與啓示

1.衡量科學活動的標準之一是看孩子的投入和關注程度。能夠讓孩子長時間投入和關注的科學活動是好的活動,因爲這樣的活動才能引起了孩子們的認知衝突,並能夠讓孩子們在其“最近發展區”內去探究、發現。在這樣的探究過程中,孩子的內心深處是愉悅的,探究的發現也會讓孩子們有成就感。

2.在孩子有疑惑時,拋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探究和發現答案,比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要有價值。

3.教師應該學會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去互相學習、合作探究,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參與合作的孩子的發展都有價值。 (文中幼兒皆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