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談古論今話英雄議論文

議論文2.88W

古人曾以龍來喻英雄:“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下面是相關的範文,快來圍觀吧。

談古論今話英雄議論文

談古論今話英雄議論文【篇一】

英雄是什麼?我想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吧?那讓我們往回看,體驗一下英雄的感覺。

中國悠悠上下5000年曆史中,最有威望的文學著作的便是四大名著了,那我們就從四大名著說起吧!

先是《三國演義》,劉備、曹操煮酒論英雄。劉備舉了很多例子,曹操一一否定,並坦率表明:“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

的確,曹操的後人統一三國,算是英雄;劉備先後打了許多著名戰役,也算英雄。可曹操生性多疑,後人印象中是個陰險狡詐的人物;劉備性情溫厚,手下能人衆多,可最後還是沒能完成統領天下一事。這算不算英雄呢?

再看《水滸傳》,那可是人員衆多。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是梁山好漢。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等,都是農民起義的代表,他們是因爲對政府的衆多不滿,所以才聚集起義,一方面來講他們是爲了保護天下四千萬萬個老百姓不受壓迫而起義;另一方面來說,他們背叛國家,怎麼能算得上好漢呢?

再看到《西遊記》,孫悟空就是個典型英雄人物,九九八十一難,哪一難不是武功高強的他衝鋒陷陣?自己的師傅全無武功,有時竟還誤會自己,但他始終忠心耿耿,這難道還不算英雄?有些人可能會說,可孫悟空不也常常跑到天上找神仙求助,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這種行爲怎麼是英雄呢?

最後是《紅樓夢》,紅樓夢中,哪來的英雄?有人會說,賈寶玉的女聲女氣,林黛玉的病態都使人厭煩,最後還落下個悽慘的結局,和英雄毫無關係嘛。可是哪裏又怪得他們了?

一路回溯,視線回到現代。袁隆平,水稻之父,爲全世界衆多人民解決了饑荒問題;楊利偉,中國登月第一人,是全中國仰慕的大人物。可是袁隆平只是普通農民,楊利偉除了一次登月別無壯舉,英雄,是不是太過了?

英雄好像不是人能配得上的,他是個神話。可是人無完人,只要一個人有一個讓你敬佩之處和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是英雄了。我覺得,英雄無處不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只不過有些英雄更出色罷了。

談古論今話英雄,話完英雄,我覺得誰都是英雄。我想,只要我向他們學習,我也是一個英雄。

精彩點評:蔣楠茜同學真是知識淵博啊!此文小作者旁徵博引,對四大名著一一點評,頗有“指點江山,激昂文字”之勢啊!也使此文頗具氣勢!小蔣同學還勇敢提出自己的見解,處處設問,引人思考!如能將結尾處的結論加一例子予以論證就更具說服力了!你敢叱吒風雲論英雄,確實也是一個英雄!

談古論今話英雄議論文【篇二】

陳勝,一位秦末被徵發戍邊的小卒,在安徽的大澤鄉,打響了武裝反抗殘暴政府的第一槍。一位戍卒竟有如此神力,其中緣由頗多,但我想無外乎四個字“官逼民反”。

秦朝法度嚴苛,自商鞅變法開始。到秦始皇時期更爲甚焉。秦王橫掃六合,分天下三十六郡,車同軌,書同文,自以爲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於是號曰“皇帝”,命曰“制”,令曰“詔”,自稱曰“朕”。從秦始皇二十七年開始,始皇帝開始巡幸四方,登山勒功。然後又令徐巿率童男童女入海求仙。秦始皇窮奢極欲,動用徒刑者七十萬(當時秦國人口總數爲三千萬)修阿房宮。始皇帝剛愎自用,刑殺立威,橫徵暴斂,使得民怨沸騰。《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爲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熒惑守心,熒惑是“火星”,心是指天蠍座上的“心宿二”,火星守在心宿二邊是一種不祥的預兆,預示着皇帝的駕崩,王朝的覆滅。中國自古講究“天人感應”,事實上民心就是天意。大家估計預料到秦朝要亡,但誰都沒想到,撼動秦朝大樹的人不是哪個豪門貴族,而是普通的市井庶民。他就是戍卒陳勝。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後來楚霸王的一把大火把一個朝代送到了歷史的回收站裏。

《陳涉世家》中記載“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被徵發戍守漁陽(在今北京密雲縣西南)的所有士卒由於大雨耽誤了行程都將難免一死。就在這千鈞一髮之時,陳勝、吳廣站了出來,斬木爲兵,揭竿爲旗。一個戍卒怎有如此膽略?透過司馬遷對少年陳勝的介紹,我們發現此人非等閒之輩,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而就在此時,雖然生死攸關,但他們也並沒有暴虎馮河,而是臨事以懼,分析天下大勢,採取有效途徑,制定周密計劃。因爲天下苦秦久矣,所以這個星星之火,很快就成了燎原之勢。一開始攻佔了大澤鄉,緊接着攻下了蘄縣。攻下蘄後,又乘機擴大戰果,派符離人葛嬰率軍攻下了銍、酇、苦、柘、譙等縣。攻下陳後,陳勝正式建立政權,號陳王,國號張楚。

建立政權後,陳勝開始向四面擴張。派吳廣向西攻滎陽,派武臣、張耳、陳餘向北攻趙地,派鄧宗向南攻九江,派周市攻魏地,派周文向西直接攻秦。因爲沒有完整嚴格的軍隊建制,沒有細緻規範的軍事條例,更沒有強有力的領導機構,因此當這些部隊放出去後很快就各自爲戰,脫離了陳勝的控制。武臣到了邯鄲自立爲趙王,命陳餘爲大將軍,張耳、召騷爲左右丞相。田儋自立爲齊王,韓廣自立爲燕王。山東六國的宗室子弟紛紛打起復國的旗號,於是又重新上演了戰國時期天下大亂的場面。前面是周失其鼎,天下共問;這次是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天下各自爲戰,秦朝正好個個擊破。二世令少府章邯爲將帶着修驪山陵墓的徒刑者大敗周文,周文引頸自殺,大軍潰敗。吳廣攻打滎陽又久攻不下,被手下將軍田臧殺害。等到章邯的大軍到達滎陽,田臧以精兵迎敵,最終戰敗被殺。於是章邯挾勝利之勢,橫行無阻,破鄧說於郯,破伍徐於許,破張賀於陳西。陳勝最終走到了山窮水盡,被他的車伕莊賈殺害。陳勝死後被葬在碭(河南永城市東北芒碭山),諡號“隱王”。

陳勝死了,但滅秦的大火已經燃燒起來了。秦朝的大廈將傾,章邯的一木又怎能撐起。章邯雖然是一位能征慣戰的猛將,定陶之戰,他大敗項梁。可是時隔不久的那場鉅鹿之戰成了他人生的滑鐵盧,而戰勝他的正是項梁的侄子後來的楚霸王——項羽。上天似乎還很眷顧章邯,當他準備帶着他的殘兵敗將回到秦王朝時,長史司馬欣和趙將陳餘幫他分析了天下大勢,於是他掉轉馬頭投到了楚霸王帳下,被封爲“雍王”。後來楚漢之爭,敗於劉邦而自殺。這是後話。

陳勝失敗了。陳勝成功了。陳勝沒有成爲最後的贏家,但是陳勝“伐無道,誅暴秦”的政治理想最終實現。大漢王朝的`建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文景之治,政通人和。陳勝的失敗有很多因素,司馬遷列舉了“陳勝王凡六月”的故事,可以找到一點答案。

陳勝王凡六月。已爲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庸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爲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爲王沈沈者!”楚人謂多爲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爲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陳涉世家》的最後司馬遷所引用褚先生“地形險阻,所以爲固也;兵革刑法,所以爲治也。猶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義爲本,而以固塞文法爲枝葉,豈不然哉!”一句和賈誼《過秦論》都爲了告訴世人秦、陳、楚滅亡的根本原因。“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實行仁義爲立國、立家、立身之本。

我們不必苛責陳勝的時代侷限,不必去評論他的功過是非,他的第一把火,讓後來的中國人有了敢於反抗暴政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呼喊,激勵着後人去與天奮鬥,與地奮鬥,與人奮鬥,去追求自己的尊嚴,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就這點陳勝不愧爲王,陳勝完全可以和那些世家大族平起平坐。這位小小的戍卒就是歷史天空的流星,星已去,光猶在,人不朽。

談古論今話英雄議論文【篇三】

如此一來,豈不是說大家都來盼望亂世,好有機會一試身手,顯出英雄本色嗎?非也。和平盛世雖然會腐蝕人,但總比亂世好。所以,爲國爲民着想,不能希望亂世,更不能去破壞和平,製造動亂。爲滿足自己成名的慾望,而妖言亂世,蠱惑民衆者,乃是人民的公敵。所以,想成爲英雄的人不可因急功近利而誤入歧途。要知道,定力也是檢驗英雄的一個標準。

這裏就又要用到中國的一句古話了,叫“英雄待時而動”。在盛世之中,英雄就必須遏制自己的成名慾望。他們應該一方面增加自己的實力,以備未來之需;另一方面要熱愛和享受生活的樂趣;如果沒有機會施展身手,正應該爲天下太平而慶賀。不能爲一己之私而害天下。

所以,時機不對,就不要出頭。沒有機會,就不要盲動。保持實力,待時而動是英雄們必須學會的一門功夫。古人曾以龍來喻英雄:“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京戲中曾經有過這樣一段唱詞:“有朝一日風雷動,平步青雲上九重。”這就是英雄待時時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