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議論文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通用25篇)

議論文1.52W

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特別是作爲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我們該怎麼去寫這類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道德的議論文(通用2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道德的議論文(通用25篇)

道德的議論文 篇1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爲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爲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爲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爲文,思之至深。以爲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至。”這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所以以德取人才是根本,以德服人才是硬道理。一個人在茫茫人海中走路,難免要摔倒,可是能爬起來繼續走也是一位有德之人。

可有些人就問了什麼是道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政治家說: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詩人說:道德是半懸在頭頂上的一柄利劍。

哲學家說:道德是願者魚兒上鉤。社會學家說:道德是公路旁的警示牌,人,好好走路;司機,好好開車。法官說:道德是調整……規範的總和。我說;道德是面鏡子,不但照己,還可照人。但關鍵是照己。由此可看出,道德的概念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是不同的,可它們都是對的,所以要想知道道德是什麼,還得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那我們應該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呢?我個人認爲,首先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如果我們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那麼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昇華。荀子有句話說的好;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所以說人要一步一個腳印,要善於由大及小,從大處着眼,從小處着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爲。

說了這麼多,那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應該怎麼做呢?在學校,我們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在學校,我們不能在樓道里追跑打鬧。如果樓道里有許多的同學,那必然會撞到其他的同學。在學校,我們還應該節約用水、用電。上操之前,應先把燈關掉。見了老師就向老師問好,這些都是在學校應該做的。

在家裏,要尊敬父母。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這能幫家人減輕一些負擔。如果父母叫你拿杯水,拿個東西這種小事應儘自己全力去做。古人有許多尊敬長輩的事。比如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順父母。冬天,他用自己身體將父母的枕蓆溫暖後再請父母安寢。在家尊敬父母也是一種有道德的表現。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的議論文 篇2

道德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提升了國家的形象,道德提升了個人的素養,道德賦予了社會正能量。知識應是利用於生活中的一種技巧和思想,道德才是人生中最需要的真正內容。道德是知識的母親,道德哺育着知識。

失去了道德知識就像沒了孃的孩子。我們都知道有雄厚知識的人才會有機會進入到復旦大學。但復旦的學生做出的行爲不等同於他的高等知識。某同學和另一同學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我同學是在咽不下這口氣,就往另一同學喝的飲料投下了致命的毒藥,不知情的那位同學喝下有毒的飲料,最後搶救無效而導致死亡。

不知道投毒的那位同學是否感到有一絲絲的罪惡感,他是否想過他的行爲是一種愚蠢的行爲。投毒的那位同學如果心存道德,在今天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的,令人寒心的事情。擁有高等的知識,而沒有有心存道德的人同樣污染了社會風氣。他雖然擁有高等的知識,但他這樣的人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有一個流浪漢,他一個人流浪30多年。在這30多年裏,他幫走失的孩子找到了家,撿到貴重的東西,會有及時的還給失主,他幫助過殘疾的人走上夢想道路。這個流浪漢從小就沒有受到過教育,但他知道做人要心存到道德。雖然他沒有高等知識,但他身上似乎散發着一種神聖的光芒。我覺得這個流浪漢更勝過前者那樣沒有驅殼的人。道德先於知識。

擁有高等知識而沒有心存道德的人,他們的腦袋,思想,身體都是一種腐爛的形態,他們這些人擁有最高等的知識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插在人民胸口上。如果他們心存道德,這些高等的知識就會有意於社會,就不會再睡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

沒有心存道德的人就沒有資格去受教育。把道德當成知識的母親,知識才會變成有意義的知識。道德更重要於知識。道德哺育着知識。

道德的議論文 篇3

隨着時代的變遷與發展,越來越多的資源爲我們每一個人共享,我們同樣也在共享着一個時代。可是,卻有許多人把共享演變成了佔爲己有,把原本屬於我們每個人的資源自私地成了他一個人的,難道我們的人性、道德就是如此嗎?這樣真的好嗎?

我曾經看到不止一輛單車被人們把二維碼劃掉,自己騎着一輛不是自己卻像自己的單車那樣逍遙自在、大搖大擺,似乎這麼做是理所應當、聰明的做法,說不定這時這個人還在背後嘲笑那些騎好單車依然歸位,那些老實的人呢。如果每個人都像這樣自私自利地佔爲己有,那怎麼還稱得上是“共享單車”,共享這個時代呢?也許這種不良的現象也在一點一滴形成或改變越來越多人的價值觀,到那時,這真的對我們時代的發展有利嗎?最後最大的贏家真的是那些把共享的資源佔爲己有的人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

還有的人藉着正義、道德的幌子,指責、抨擊那些把資源佔爲己有的人,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伸張正義、正義凜然的人物,自己卻依然在背後做着那樣的事,好像這件事不爲人知,沒有人會知道一樣。其實,只要你做了,總會有一雙眼睛盯着你,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

這樣的人可以說比單純想把單車佔爲己有的人還要惡劣,把自己不道德的一面僞裝起來,背後卻做着破壞道德的事。這樣的人把道德變成了表演,我們民衆就成了他的觀衆,好像這裏就是他表演伸張正義的舞臺。如果我們的時代變成了那樣,那麼最沒有道德的人成爲最有道德的人,那這個時代也將演變成最沒有道德的人表演的時代。

如果說哪一天,真正有人把傳遞道德、正義這件偉大的任務、使命做到問心無愧,那我也將發自內心地給這樣的人點贊,爲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的人而光榮、驕傲。

花,靜靜地綻放,不爲喝彩,只爲這個世界曾經來過;水,潺潺地流淌,不爲稱羨,只爲心中執着、乾淨的信念;路,默默地延伸,不爲坎坷,只爲遠方心中美麗的風景。每樣事物都有它的價值、使命,人也是如此,做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而不是爲了某個不單純的目的。願每個人都能做一個有道德、有人性的人。

“共享”並不是佔爲己有,它理應被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所共享。這樣,我們的時代一定會越來越美好,真、善、美的花朵一定會在這個時代永駐。

道德的議論文 篇4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道德或者不道德的事情發生。接下來請聽我細細道來。

道德的事情雖說較少,但我還是要說一個讓我一開始氣惱,最後敬佩的一幕。

在我上學前上公交車時,很多人都往公交車上推,恨不得讓自己上到公交車上。

當我上到公交車後,我找到了一個座位坐了下去。這時,一位滿頭白髮的駝背老人上了車,還有一位穿着時尚的衣服、化着妝容的小姐也上來了。老人們對公交車裏的人們用央求的語氣說:“誰能給我讓個座位呀?”人們都不理睬這個老人家。我的心有點難受,正在想要不要讓座給這個老人家。

待我還沒想完,這時,老人家對那個小姐姐說:“姑娘,看你長得這麼好看,人的心靈也很美吧!能否給我讓個座位?”小姐姐回答道:“老人家!現在是什麼時代?還講心靈美?開玩笑,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給我錢。”“小姑娘你怎麼這樣子呢?”老人家氣惱地說。這個時候,一個小學生站了起來對老人家說:“老人家過來我這裏坐吧!我到站了。”說完,他就扶着那個老人來到他的座位上。我的心裏如刀絞一般痛苦,我恨自己沒有讓座給老人,氣惱那個小姐姐沒有給老人讓座。一位戴着紅領巾的小學生卻讓座給了老人,讓我敬佩不已。

道德不一定是要做一件大事情,而是在學校裏撿起小紙屑,不隨便亂扔垃圾。下雨了,同學沒有帶傘,你可以和他共用一把傘。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譁,安靜地說話。看到盲人扶他過馬路。

其實有許許多多微小的事情也可以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的品質,人人都說道德很難做。而在2008年四川地震了,許多人都獻出了愛心。有的人捐自己的零花錢,捐自己的書,自己的玩具……這些都是小事,但也能體現出我們的道德品質。

如果個個人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世界將會更加美麗。

道德的議論文 篇5

何謂善?何謂惡?爲了生存,杜鵑鳥將其他鳥蛋推出巢外,是惡?爲了莊稼,人們常用大量農藥殺死害蟲,是善?我們無法用絕對的對錯去評價大自然中的種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大自然的殘酷法則。在這現實的法則中,是沒有那麼多道理可講的。生存是第一任務。只有生存有了保障,才能講究道德。

日本小說家東野圭吾曾寫道:“我們都是社會這個時鐘裏的齒輪。”我們靠一些齒輪帶動着,又帶動着另一些齒輪。每個人都不能脫離其中,獨自轉動,更不能隨心所欲,脫離軌道。我們身在其中,便要遵守它的執行規律。而齒輪上會有怎樣的花紋,大可以由自己隨心雕琢。

這規律有兩條。一條看得見,名叫法律。另一條看不見,是我們心中的道德律。康德認爲,心中的道德律可以喚起敬畏和讚歎。《東方快車謀殺案》中,道德律與法律在這裏盤旋交織,織成一張巨大的人性之網。網住了受害者,終得惡報;網住了復仇者,陷入無盡的仇恨。偵探選擇向警方隱瞞真相,只是遵循了心中的道德律。他認爲,這只是受害人自己結的惡果。這樣的選擇,能被稱作惡嗎?

誠如馬克·吐溫所說:“道德是一種獲得——如同音樂,如同外國語,如同虔誠撲克和癱瘓——沒有人生來就擁有道德。”在從小的教育觀念裏,好與壞的界限早就在各自的心中劃開。不讓自己多一個齒,不讓自己少一個齒,依靠着心中的模板。人類之所以自稱爲大自然的精靈,正是由於這環環相扣的道德律,讓我們學會仁、義、禮、智、信,讓社會這座大機器穩妥地執行。這是人類的大智慧,這種智慧讓我們能夠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對事物的評價總需要一分爲二。要全面地看待問題,纔是正確的方式。正如曹操一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是喜是惡,憑君定奪。

遵守心中的道德律,便是無愧於社會,無愧於自己;遵守心中的道德律,才能做好一顆齒輪,不被社會淘汰。在這架生命的列車上,道德律應是執行法則,遵守它,才能平穩前進。

道德的議論文 篇6

道德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詞,道德高尚的人是多麼令人景仰啊!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這個意思吧。論述說明

人和動物的差別是什麼?比如兩隻小狗,爲了搶地盤而打起架來,互相撕咬。比如你用大衣溫暖了一條蛇,蛇會反過來咬你一口。比如你救了一匹狼,到最後你卻成爲了狼的午餐……,人會這樣做嗎?有人會,有人不會。道德在人與動物之間畫上了一條線,道德也就是人與動物的差別。

那麼,道德又是什麼?道德就是你判斷對錯時的明燈。是你選擇人生的指南燈,是你大腦和良心中最最基本的構造,也是你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人爲了救別人而失去了自己唯一的親人。有人爲了救人日以繼夜地工作辛勞,最後暈倒在現場。甚至有一位老師,他爲了保護自己的學生,張開雙手,緊緊地抱住他的學生,以身體保護住這些弱小的生命,不讓他們受傷,而自己卻永遠也見不到妻兒和白髮蒼蒼的父母了!爲了大家而舍小家,爲了同胞赴湯蹈火,犧牲了自己保護了學生,不亦君子乎!

我曾經也經歷了道德抉擇。那次,我們搞班組小課題活動,小課題後來只有我和我們班的兩個同學搞完了,班主任老師讓我們評分。有一個同學說:“呃,打分的任務就交給你了,我不敢打。”我也有點兒犯難,大家都是同學,低頭不見擡頭見,我要是如實打分給個“不合格”,那他們可就會恨死我了。如果我打個“良好”,那可是不真實的,是不公正的。因爲只有努力付出的人才會有回報。該怎麼辦呢?不行,既然我的責任是打分,那就不應該和私人聯繫上,一個有道德的人,應該要誠實。我下定決心,給他們公正打分那他們可就會恨死我了。這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不過,我最終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這是一個有道德的人該做的。

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就是精神上的巨人,是受人尊敬的人。沒有道德沒有修養的人,就是精神上的乞丐,是受人唾棄的人。所以道德又是“乞丐”與“強者”的差別。“強者”尊重那些弱小、需要幫助的人,他慷慨地伸出自己的雙手,無私的撫慰那些人們,不計較得失,不爲了名譽,他收穫的是快樂,他贏得了尊重。美國的微軟原董事長比爾?蓋茨退休後,將自己的所有財產都捐獻給了慈善事業,體現了高尚的道德,獲得了世界人民的敬佩。而一些“乞丐”爲了個人的私利,斤斤計較,天天以醜陋自私的嘴臉待人,收穫的是別人厭惡的表情。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不如快樂地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呢?首先,當別人誤解、侮辱你的時候,你應該微笑地提醒他,真正有道德的人是不該這麼做的。當別人嘲笑你,貶低你的時候,你應該用行動向他證明,你是一個強者。有道德的人給弱小者以幫助,給長輩以尊敬,給兒童以親切,給國家以熱愛,給人類以寬容。結論點題

做個有道德的人,既招人喜愛,又能受人尊敬,何樂而不爲呢?做個道德高尚的君子吧!每當你做出選擇時,請先想想道德的這條標準,把你劃分到了哪裏?

道德的議論文 篇7

道德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生活、行爲的準則規範,是做人的基本標準。有些人認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有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原來很簡單。我覺得道德就是誠實守信,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尊老愛幼,孝敬父母,關愛他人,愛護公物……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的幾乎觸手可得。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記得是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上完英語課坐公共汽車回家,上車之後見有一個空位便坐了下來,這時,我看見一位老奶奶拄着柺杖顫顫悠悠地上了車,而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臉上流露一絲失望的神色。我心裏想:我要不要給老奶奶讓座呢?要是我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着了怎麼辦?再說了,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尊老愛幼,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而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就必須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這麼一想,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說:“老奶奶,您坐這兒吧!”老奶奶坐下後,笑眯眯地對我說:“小姑娘,謝謝你了。”周圍的叔叔阿姨也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我心裏也像吃了蜂蜜一樣甜。

還有一天晚上,媽媽正在做飯,見媽媽忙,我便主動幫着洗菜切菜,吃完飯後,又幫媽媽洗了碗,擦了桌子,還掃了地,媽媽直誇我是個好孩子。我也感到心裏美滋滋的,便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多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道德需要我們一同去遵守,一同去落實。如果人人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麼這個世界將變得無限美好!

道德的議論文 篇8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一生難免會犯一些錯誤。也許錯有大小之分,在有的人眼裏這大小區別就在於是否觸犯了法律。那麼,在面臨大大小小一個個深淵時,如果你走回來,究其原因到底是被道德拉了回來,怕受到良心、輿論的譴責。還是始終害怕法律制裁的你,被那嚴重的後果攔截在了錯誤之外?

我認爲:道德是第一道防線,在大多數人的身上,道德往往充當了抵禦之軍,防止了“細菌”的侵蝕,使他們遠離罪惡之源。在道德背後,法律又作爲強勁的後備軍。

一旦道德約束被衝破,就全靠他了。但只要有一些良知,是完全可以避開禍端的。

人心難測,道德永恆,法律無情。所謂道德,是一杆用來衡量做人標準的秤。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悠久歷史中,道德似乎更甚於法律的威嚴。人言可畏,違背道德的人往往無地自容,這同樣更使道德成了人們心中堅實的護欄。

道德時常告訴人們: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在世,即使不能貢獻於社會,也不能惟利是圖、見利忘義,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困難時,道德勸告人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盛時,道德又忠告人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那些之所以會犯法的人,首先是因爲他們把自己從集體中分離了出來,沒有了對人、對社會、對國家的責任心,不能約束自己。

道德是人們心中的一部法律,它制裁了人們心中的貪婪之心。法律是他的助手,它進一步把罪惡之心扼殺在搖籃裏。

總之,爲人處事,要先對得起良心,首先要想到是否傷害了別人、社會、國家的利益。做人要講道德!

道德的議論文 篇9

哲學家薩特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高尚的信仰——良好的道德。

——題記

我曾經在報紙上看到:出租車司機徐國平撿到乘客方女士丟失的新手機,通知方女士,方女士沒有時間去拿,他就讓妻子送到方女士的家中。一位普普通通的出租車司機作出了一般人所不能做的舉動,這種樂於助人良好品質是令人震撼的,讓人折服!

我看了這一報道,我想做人,要有道德,不要盡幹些傷天害理的事,要做個拾金不昧、頂天立地、做個光明磊落、問心無愧的人。

我見過無數的好人,我有所感悟,做人,道德很重要,商人必須要講信用,言出必行,講實在要給自己量一個道德標準。學生則要講文明、遵守紀律,做個好學生,絕對不可以當流氓、痞子、幹搶劫、殺人是事。農人不但要好好種地,還要不用些化學藥品放入農物中,賺錢有什麼用,那是坑人、違法的。

古人曰:“民無德不立,政無德不威。”有德,是修養、是文明、是基石。無德,是無信、是無恥、是卑鄙。

道德像一面鏡子,照耀着每個公民的一舉一動,讓每個公民分清榮辱,樹立嶄新的社會風氣。它是光輝的,又是樸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現實的,更是我們今後工作的啓明星。——後記

道德的議論文 篇10

道德是一種文明的體現,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爲規範,是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在社會中,只有人們的道德意識提高了,才能讓社會變得跟美好。其實,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爲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在家庭中孝敬父母,洗衣做飯,疊被掃地,自理自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學會感恩;不挑吃穿,不亂花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都是道德的表現。

在學校裏同學互助互愛,見面行禮,主動問好,尊敬師長,知禮重節;交流談心,節日聯歡,互幫互助,關愛他人;積極參加活動,認真完成任務,愛護公物,關心集體,都是道德的表現。

在社會中關心他人、愛心奉獻。幫助孤寡,做"愛心小天使";參與社區清潔衛生,做“社區小義工”;參與“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做“文明小使者”,不隨便扔垃圾等。這些都是文明的表現,而在我們的生活中,道德文明無處不在。

在社會中,公交車上有人讓座,樓道有人主動打掃,還有,就是那一個個再默默奉獻的奧運志願者!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奧運會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但是,在這背後,卻有着默默奉獻卻不求回報的——志願者!在炎熱的大夏天裏,他們穿着鮮豔,整齊的服裝,以最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外國友人的到來。用最佳的狀態爲四面八方的來賓送上祝福,關心,讓人們感到在這炎熱的太陽下,也會有一絲涼爽。

在學校,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懂禮貌。在樓道里,不亂跑,不打鬧,看見老師要主動問好。不說髒話,關心同學,也是道德的表現。小時,不懂的得這些事情,總是在樓道里大喊大叫,見到老師也不懂的打招呼,現在,不用說,知道了在學校裏一樣要講文明,講道德,懂禮貌。

在家庭裏,要爲家裏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爲家人減輕一絲的負擔。雖然事小,可也是道德的表現。父母讓你去買一些東西時,不要抱怨,父母養你這麼大,這點小事還能難倒你嗎?古時,東漢江夏的地方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母親去世。夏天怕父親熱,用扇子一遍遍的扇涼蓆;冬天怕父親冷,自己先把被窩溫熱,再扶父親上牀。可見道德是中國很早以前的傳統。

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踐行道德規範、增強道德意識,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高尚品質,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的議論文 篇11

每次在公交車上看見讓座的情景,都覺得心裏暖暖的,從而也會想起這件事來。 放學了,我揹着沉重的書包向車站走去,這時已是乘車高峯期了,公交車可能沒座位了,我想。

終於,車來了,我憑藉我小巧玲瓏的身體趕緊往車上鑽。 “咦,還有一個位子!”我好像發現了獵物一樣,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並作兩步往空位奔去,終於坐上啦,我舒了一口氣。 車子開出幾站後,人越來越多,這時,上來了一位手抱嬰兒的阿姨,走路搖搖晃晃的,司機看見了,就一遍一遍地播放着錄音:“請照顧有需要的乘客,給他們讓個座,謝謝!”可是儘管播了好幾遍,還是沒有一個人願意讓座。 這時我的思想開始鬥爭了:到底讓還是不讓呢?還是讓吧,不然這位阿姨很可能站不穩會摔跤的,可是,車上這麼多人,爲什麼非得我讓呢,再說了,我也揹着這麼重的書包,要是來個急剎車,我也會摔跤的。

但是,看着阿姨費力的樣子,我還是站了起來。 “不用不用,我站得住。”阿姨忙推辭。 “我要下車了,你坐吧。”看這個樣子,我只好撒了個小小的謊,並起身往下車門走去, “謝謝,謝謝!”面帶感激地坐下了。 突然一個急剎車,車上的人全都往後仰了一下。要是那位阿姨還站着,準得摔跤,我想。 過了幾站,我下車了,心情變得快樂起來。看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啊!

道德的議論文 篇12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這無一不告訴我們道德的重要性。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擁有至高的美德。

當我看了這樣一則材料時,我猛然清醒,我們應該遵從自己的本心,拒絕一切以道德綁架爲藉口的事。一天,卡爾森和媽媽去公園玩,幾個小朋友想讓卡爾森把玩具分享給他們玩,卡爾森不願意,媽媽沒有迫使卡爾森必須分享,但是卡爾森卻遭到了小朋友的厭惡的眼神。在此,我們看到的並不是卡爾森的小氣,而是看到了媽媽對卡爾森的尊重與理解。我們看到的是人世間令人生畏的道德綁架,所以看到這樣的事情的發生,我們在道德綁架面前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拒絕。

誇美紐斯說過: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暑假特別火的電影《戰狼2》,這部吳京用心拍攝的電影讓吳京名利雙收。但8月8號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以後,吳京捐款一百萬幫助災區共渡難關,但就是這樣做也免不了被網友譴責,吳京的微博下面有很多網友留言:那麼高的票房,那麼高的利潤,吳先生打算分多少錢給災區。賺了中國同胞十億,現在四川同胞有難了,吳京同志總得捐上一兩億表一下態吧……吳京在看到這些網友的留言並沒有很生氣,再後來的採訪中冷靜的表示自己只是像其他熱心公益的人學習,捐多捐少並不代表什麼,只要有這份熱愛公益的心就行了。在看到這些的時候,我其實很生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捐了多少,爲什麼要批判別人捐多捐少。別人的錢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賺的並不是白來的,在說別人的時候要先想想自己做到了嗎。這種道德綁架是自私的,因此我們不要自私的考慮問題,我們要做有道德的人,而不是做道德綁架的那個人。

在新時代,其實道德綁架問題還是層出不窮,有的人因爲旁人的譴責而被迫讓座,有的人則一直批判別人不反思自己,有的人爲了一點蠅頭小利,不惜損害別人的利益……道德綁架其實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一直存在,不曾遠離我們。

但隨着新時代,新思想的發展與普及,我們每個人必須轉變原有的思想,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想事,辦事我們都要以道德至上爲原則,不讓道德綁架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在道德綁架面前,我們應該遵從本心,對道德綁架堅決說不。時刻謹記道德至上,我們要做個有原則的人。

道德的議論文 篇13

首先,應該對這些進行宣傳,從而使更多的人瞭解網絡道德的重要性,比如,一個人正在做不道德的網絡行爲,我們應該向他知道網絡道德的知識,從而使他回心轉意,做一個守法的人。這樣就把網絡道德知識宣傳到社會上了。網絡上的資源無數,其中自然不乏一些宣揚色情、暴力的網站,這些網站寄生與網絡之中,將會對社會安定造成巨大的影響和破壞。目前我國的公民年齡正在日趨低齡化也就是說會有越來也多的青少年接觸網絡,試想,那些網站會對青少年的身心造成多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將這類網站堅決除掉,還網絡一片淨土。

其次,網絡道德還有一點是,非法制作電腦病毒。這一點是最重要的,記得在網絡夏令營中,老師給我們講了關於電腦病毒的知識,他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廣告:當你進到一個網站時你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廣告,大多數是與網絡有關的相關產品,手機,電腦,MP3等等。各大廠家都是找大的網站做廣告,大概這有利於他們產品的銷售吧。但現在基於網絡最賺錢的就要數網絡遊戲了。盛大代理了傳奇後,從一個無名的小公司變成了當今純收入超過4億的大公司,傳奇,華裔代理石器時代等等,他們都賺到了N多的錢。

當然有錢賺大家都會去賺,一些大的站也開始代理網絡遊戲,比如163開始代理精靈。還有SOHU網站等。

現在,網絡已成爲了家家戶戶的通訊工具,而我們現在也開始成爲網絡的一員,因此,我們應該努力爲網絡的安全做出貢獻。

道德的議論文 篇14

有些人爲了上班、回家,爲了能得到他們心中的快,違反了我們人民道德與思想。我們就算要快,也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中,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把別人看在眼裏。

我們的課本里有一幅漫畫,叫做《假文盲》,雖然看似普普通通,卻含有了深刻的意義。這幅漫畫裏有5個人,其中有4個大男人,他們4個帶着墨鏡,有的還帶着錢包,不過大部分的都閉着眼睛,看上去像一個“盲人”。他們好像完全沒有看到牌子上的字——母子上車區,假裝“文盲”,一看就知道是個“假文盲”,他們還把真正的母子強制擠出去了排隊區。

就算是爲了快,你們也不應該做出這種嚴重的違反道德的做法。先不說他們假裝文盲和盲子,還把母子擠出了等候區,這是多麼的可恥啊!

還有一次,我在坐地鐵時,我看到有空位,正準備坐時,剛坐下去一個人馬上把我推了下去,立即坐了上我的位置,完全不顧我的感受,害得我差一點摔跤,那個人還坐在那裏好像若無其事,還翹起二郎腿,神氣着了!周圍的人都沒有提醒那個人,都在看手機,看得迷迷糊糊。

你們不能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中,你們也不能把快和工作忙當做自己的藉口。你們必須要給我們一個合理的解釋,給我們這羣受害者一個合理的解釋!你們要學會用道德來做事!

道德的議論文 篇15

林肯曾經說過一句話:“法律是顯露的道德,道德是隱藏的法律。”這句話告訴我們法律與道德是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

從古至今世界上沒有亙古不變的道德,也沒有亙古不變的法律。法律與道德是不斷的變化與完善的。馬克思主義認爲法律與道德既有區別又有聯繫。

考古學家威爾遜在周遊世界的考察日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親身經歷的事情。

在非洲一個原始部落中,部落裏的人們發現經常有東西失竊,於是部落裏的組長召集全族人開會:“爲了使我們能繼續保持安寧與和諧的生活,我以全族族長身份下令,偷竊者一旦被捉住按部落規矩將受到鞭打20下的懲罰。”

但是盜竊者依然我行我素,豪不聽勸,族長依舊召令人們開會警告,但偷竊者還是繼續行竊,族長忍無可忍召開第三次大會說:“偷竊者一旦被捉到將鞭打40下。”

有一日,有人報告說偷竊者已經捉到。消息傳開,人們各個都來到了廣場,看看誰是偷竊者。當大家看見偷竊者的時候,誰都沒有想到,偷竊者竟然是族長年邁的媽媽。但是族長卻履行諾言代替自己的母親鞭打了40下。

而這件事告訴我們公者無私之謂也,平者無偏之謂也。

族長既履行了法律也完成了一個人的道德所在,完成了自己的責任和自己對母親的孝道。所以說法律與道德是不能分開的。

若一個國傢俱有法律,而沒有道德那麼統治這個國家的國主一定是一個暴君,例如秦國的秦始皇由於他的專制統治,使百姓們民不聊生,痛苦不堪。若如果只有道德,那麼後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不能分開的,而且他們應該相互合作。那麼這個國家才能繁華昌盛經久不衰。而作爲中華民族的一個公民我們應該遵紀守法、發揚社會的道德、傳遞正能量。

道德在我們的心中,法律在我們的身邊。遵法守法、道德做人我能行。

道德的議論文 篇16

智慧,是人人都向往的事物,常說一個人若有了頂天的智慧,那麼世界上就沒有難題了,特別是我們做學生的,對智慧的嚮往就更是急切了。當然,它不僅運用在學業中,在生活中也是處處使用,一個富有智慧的人,會被他人所追捧,過着美好的生活,這就是智慧。

道德,是一種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東西,他無形無影,卻存在於世界萬物之中。真善美,被稱作是基本道德,但很少人對道德有所向往。在大多時候,道德即不能給我們帶來功名,也不能給我們帶來利益,但是,一個擁有道德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平和與幸福的,而一個具有道德的國家,更是和諧的體現。這就是道德。

若現在將智慧與道德放在你面前,讓你選其一的話,我想你一定會選擇智慧吧!人們總是認爲智慧纔是一個人成功的前提。其實則不然。

在中國,道德理念幾乎被智慧所遮蔽了。街道上、樓房裏等公共場所都可以看到亂扔的垃圾,隨意地圖畫、大聲的爭吵,甚至是打架、偷錢、搶劫等違背道德的事,甚至還有一些行爲被稱作聰明的舉動,例如搭公交不付錢。一個沒有道德的國家或民族,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一個人也是如此。

許多中國人去國外應聘失利,其中諸多人的原因就是道德缺失。是的,中國人的確比西方人要智慧得多,但西方人更加看重的則是社會道德與個人素養,中國人則在這方面吃了大虧,中國人愛佔便宜,甚至是想方設法地去佔,有時佔到的是幾塊錢,有時是一口飯,還甚有時是一口水。這讓我突然想起了,公交車上,人們爲爭搶到一個座位的得意;紅燈下,爲自己敢在車流中穿梭而得意;馬路上,爲隨手丟了垃圾無人發現而得意……他們真是太有智慧了!

道德常常能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卻永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空白。

若道德與智慧勢不兩立,那就兼具兩者,將其融之,我相信,那樣的人才是接近完美的人,像誠信兄弟,最美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成爲一個道德大國,而中國人們則都是道德與智慧兼具的完美人才,我希望如此,至少我現在就在向着這邁進。

我已經決定要做一個完美的人才了。就在第二天,同桌看見我,將手中的空瓶往地上隨意一扔:“走,去做一些提升智慧的題目!”我突然有一種想噴血的感覺,但我還是默默的去撿起了那個瓶子……

道德的議論文 篇17

現代漢語詞典中這樣解釋道德: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爲的準則和規範,透過人們的自律或一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制約作用。這樣說來,道德其實就是用來約束人的。

中國古代思想大家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說道德是宇宙的終極所在,它創造了萬物。“獨立不改,固行而不殆”又謂道德是獨立存在的,循環往復地執行,永不衰竭。這種“道生萬物而無所不至”的絕對觀點我們當然該保留質疑立場。然而,《老子》中另一種對道的解釋確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道德禮節的始祖。“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僞”定義了道是一種規律性的東西,要用道來治理天下。相對於把老子的這種道看成道純任自然或者自然無爲的爲政之道,我更傾向於將其解釋爲將道和德結合起來的揭示仁、義、禮、智、信與行爲準則的關係。孔子圍繞禮和仁迴應秩序的紊亂和仁愛忠恕之心的缺失;孟子用仁義、仁政迴應功利主義的甚囂塵上;莊子以無用爲大用迴應把生命當作工具的價值觀餞害。在“純中國時期”的社會背景下,道德作爲一個宏大深刻的話題在歷史長河中碰撞出了絢麗的火花,開創了中華民族文化傳統,並且用這一絲火花燃亮整個華夏文明,使智慧在這裏繁衍,德行在這裏生根,道法在這裏安家。

然而,21世紀的中國,打着文明大國的旗號,用無數的絢麗高科技以及消費熱點,諸如奧運會、聖誕節、災區送真情等來掩飾隨時代消逝的道德觀。道德淪喪已成爲時代不可忽視的暗點。

君不見禮堂上煙火璀璨大倡綠色文明之風,人們腳底下卻踩着二釐米厚的爆米花袋;君不見宴會上人們用最規範的餐桌禮儀品嚐着用殺害生靈換來的魚翅;君不見賄賂包庇之門永遠爲權貴敞開;君不見傳統文化的詩情畫意被文化快餐席捲得“一絲不掛”;君不見21世紀中國璀璨如東方明珠卻無法抹去市井中那一點點暗瘤……

時代呼喚道德。

我們需要一條綠色的準則,來指引我們“低碳生活”;我們需要一條仁義準則來保護親如弟兄的生靈;我們需要一條光明準則,來踐行正義的職責;我們需要一條信義準則,來守護我們五千年的傳統。

時代呼喚道德。

中國要用用禮法來約束秩序;用誠信來約束誓言;用仁義來約束殘暴。

時代呼喚道德。

中國人要用道德延續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傳統。

道德的議論文 篇18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爲規範,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得。

有一天,我在補習班路上撿到了2十元錢,頓時,我兩眼發直,心裏想:“呀!這麼多錢,夠我一個月的零用錢了,反正周圍又沒有人看到,撿到了,這錢就歸我了唄!”正在欣喜中,這時心靈深處又有一個聲音在呼喊:“不行,不能這麼做。想想看,如果你就是那個丟錢的人,會有多着急,我們一定要做個有良知的人。”這時,我的心裏好象有了2個小人,一個天使,一個惡魔,2人互相爭辯到,“要!”,“不要!“一定要!”,“一定不要!”``````最終正義戰勝了邪念,我決定不貪這個小便宜,要把這錢歸還給丟失的人。於是,我便行動了起來,把錢交給了老師,由老師來處理。老師用讚許的眼光看着我,和藹地說:“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普盧塔克說,‘道德是永存的,而財富每天在更換主人’。你真是一個拾金不昧的人啊!”我聽了,心裏喜滋滋的。啊!原來道德是良知的'體現,可以使人的心靈充滿了溫暖!

“君子和順而不苟同,小人苟同而不和順”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爲規範,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得。

道德的議論文 篇19

我深深感受到道德缺失給我們社會帶來的危害和負面影響,它破壞了社會的和諧,損害了別人的利益,甚至危害着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這個社會中,有許多行爲規範約束着我們的一言一行,這就是道德。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爲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

有一次,我和媽媽到銀行存錢,銀行里人頭攢動,我和媽媽排了很長時間的隊伍才輪到我們。就在我們走向櫃檯時,一位70多歲的老人忽然跌跌撞撞地走了過來。我開始還認爲他是有什麼東西丟在那裏要拿回去,可他還沒站穩,就發話了:“請問一下養老保險怎麼取?” 我可不高興了,明明是我們先來了,怎麼讓他先辦起業務呢?而且這麼大人了,先來後到這點道理不懂嗎? 可媽媽卻好像讓着他一樣,什麼話也沒說,而且還把身子往一邊讓了讓。 媽媽的舉動,更讓我驚訝和氣憤,難道媽媽也不懂這點道理嗎? 媽媽好象看見了我表情的變化,就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微笑着對我說:“你是不是有點不高興啊?”我用勁地點了點頭,氣憤地說出了我的想法。媽媽的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對我說:“你這就不對了。雖然先來後到是規矩,但是他畢竟是位老人啊!而且他跌跌撞撞,必然有重要的事情。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一種道德的表現,所以我們必須要讓着他,尊敬他。”我這才點了點頭。媽媽的表情終於由嚴肅化爲輕鬆,“如果你也是一位老人,你願意爲這麼一件小事而和別人爭吵嗎?”我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這時,那位老人的事已經辦好了,正招呼我們過去。他這時向我們解釋:“剛纔真對不起,我有點急事,讓你們久等了!”我笑着說:“沒關係!這不算什麼!” 同時,我也看見了媽媽讚許的目光。 可見,講道德會讓社會更加和諧,幸福,美滿。

但是社會上還存在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今年五月份,汶川發生了特大地震,許多人爲此慷慨解囊,都積極爲災區人民捐款捐物,奉獻自己的愛心。但是,我從網絡上卻看到了許多借機打劫的不道德行爲:趁災區道路中斷物資緊缺之機亂擡物價者有之;趁災區秩序混亂亂拿別人財物順手牽羊者有之;借救災物資監管不到位倒賣帳篷者有之。看到這些讓人憤慨的不道德行爲,許多網民都在網上發表了帖子,怒罵那些無仁義之心的人,他們的行爲甚至引起了一些人對政府和社會的質疑。看着網民們的激斥,我深深感受到道德缺失給我們社會帶來的危害和負面影響,它破壞了社會的和諧,損害了別人的利益,甚至危害着別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件件道德缺失的例子,一次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必須全社會動員其來,積極捍衛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人人爭做有道德的人。

道德的議論文 篇20

從我出生到現在,爸爸媽媽始終忘不了告訴我該做一個怎麼樣的人。從我聽得懂別人說話時,爸爸媽媽就對我說:“小草啊,你可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因爲道德是做人的根本啊!小草,你可不要嫌我們煩,我們可都是爲了你好呀!如果一個人沒有道德,那他還不如死了算了!”

在學校裏,老師對我千叮嚀萬囑咐:“不要以爲學習好就了不起,就可以在期末被評到三好學生、積極分子——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你的道德思想很差,在期末拿到積極分子都有很大的風險,所以道德思想一定要端正端正再端正,一定要很好很好很好,好到天涯海角,除非你不想拿到獎狀,長大後不想有好的工作,不想有好的生活。”

我們常說要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可以看出道德是多麼的重要啊!如果這一個人沒有了道德,他就等於失去了他人生中的一筆寶貴的大財富,即使他是世界上最有錢的財主,沒有了道德,也會變成世界上最“貧窮”的人,成爲人們嘲笑的對象。

在生活中,如果你是一個沒有道德的人,你想交到將心比心的知心好友,那我送給你4個字,癡心妄想,而且誰願意和沒有道德的人做朋友啊!沒有道德的人去找工作,對於他們來說比去西天取經還難。沒有道德哪個工作單位肯接受啊,可能當一名清潔工都有異常大的困難。

在生活實踐中,如果你想做生意,但是你沒有道德,要想找一名合作伙伴,那你得好好掂量掂量自己了。因爲,有誰會願意和一個沒有道德的人合夥做生意呢?人家躲開你還來不及呢!這就應驗了人無德不立,企無信不興啊!

我曾經在學習上有過一次違背道德的事。那一天,我們的數學壓力重如山,連續5次數學考試,而且我每次的數學考試的成績都是90分。我望着鮮紅的90、90、90、90、90,心裏突然產生了改分數的念頭。我往每個9前面都加了一個1,回家後跟媽媽說同學把0錯寫成了9。哪一個學期,我得了一個校級的三好學生,我拿着獎狀,自言自語到:“我不配當三好學生,不配!不配!”並暗暗發下誓: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們是一名有道德的少先隊員!

道德的議論文 篇21

人以天地爲生,萬物皆自然,世間輪迴乃天道,世間萬物存於天地之間,天乃衆生之道,人、畜、物、於六道之中,萬物不可無,天地不可少,日月乃養生之道。

萬物以天地爲開,日月以衆生之存,時間輪迴在於天,生死在於世間一切,天命不可違,德以衆人之常,落葉歸根,逝世歸塵,人生以道德觀念,惡給予罪,善爲道,時間因果在於心,心不正,惡果終有報,善於心,天意定,因因果果只在於一個空子。

天地爲道,衆生爲然,修真以爲修心,修心以爲修身,小修修於廟,大修以身修天下,老子於道德經說過:打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爲;六親不好,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人與萬物離不開天地,天地不可少日月,大道爲,取心報天下,爲天地憐憫,以身修天下有,以爲大道也,爲己棄衆生,不可爲道也,道以德爲重。

人以大義治天下,不孝之間見真情,大義之間見小人,人善在於內,修心於修道,道於天地註定,大義之仁以爲衆,萬物以生靈於生。

若修天地道,懷有菩提心,修得道法以求傳天下,道可謂正法,萬物爲自然。世間善惡因果終有報,修得其法,道德其正,天地爲開,日月爲名。

正得樂,惡則驚;善得敬仰,惡得恨辱;國有昏君必有忠臣,道得扶正,德以棄暗;善人得天堂,惡人得地獄;以此爲勸書,回頭皆是岸;道以觀天下,德以歸萬物;道可修心,修得其身,修以於天下,得既是道法,修得其法,扶正天下。

修既成,得其正;道歸自然也,天地之道,萬物之福;修成其因,必得其果;天之道:萬物雖有靈,道德謂其名;衆生有性,得以其成,心不可隨惡,隨善而行也。不可作惡也,不可貪圖也;不可違正道也,名雖好,不可強求也;利雖好,不可邪心起意爲然;不求功名利揚,只求於道德正法,修得其法,得成其仙;修仙成名,扶正於衆生,造福於百姓,得道,有德,以身治萬物,依法求公正。

道德的議論文 篇22

什麼是道德?道德就像一個人的臉面,即使你穿得再華麗,沒有道德也是沒用的。

道德要從點滴做起,誠實守信就是一點。我們曾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媽媽,她有一天要到市場上去買菜,她的孩子鬧着要和她一起去。她說:“孩子,媽媽一個人去,我買豬肉回來給你燒紅燒肉吃。”孩子不鬧了。媽媽回來後,孩子爸爸發現她並沒有帶豬肉回來,就要去殺豬,媽媽攔住爸爸問:“爲什麼?”孩子爸爸說:“孩子要跟父母學的,你騙了他就是騙了他的人生。”看呀,道德就是這樣,要從點滴做起。

道德的議論文 篇23

人,必要有道德,道德是人的根本,是金子,有了它,人就會閃閃發光,就會有存在的意義。如果人沒有道德,就像房子沒有打基礎。那麼,那棟樓房就會變成一座‘危樓’了。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必要懷有孝,仁,和,禮的品質。百首孝爲先,孝是人的根本,子夏曰‘事父母,必竭其力。’意思是;孝敬父母,必要竭盡所能。爲父母端上一杯茶,多一句關心的話語,或着是爲父母倒上一盆滾熱滾熱的洗腳水。這些都是孝,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也能體現你的孝心。你看,孝是不是很簡單。

雷鋒是道德的化身。他有一句名言‘我活着就是讓別人更美好。’有子曰;禮不用,和爲貴,先王之道爲美,小大由之。我們要付出愛心,纔能有回報,‘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要時時刻刻爲別人着想,自己才能快樂……

‘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讓我們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好的行爲習慣,讓美德的種子在心上生根發芽。

道德的議論文 篇24

因爲有心一一唯一的心,所以有追求,所以有選擇。因爲有夢一一不切實際的夢,所以有童話,所以有善惡…若無惡的村託,奈何有善的美麗:若非配角的精彩演繹,何來主角的悽美真誠:若童話中的狐狸不再,若那雙靈動的雙眸褪去顏色,隱約中是否覺得童話不再熟悉,不再那般治癒人心?大於世界,萬物皆有所求。

誠然,所謂的“惡人,也不過是更加直接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心,更加果斷地選擇了前進,不過是簡單地秉持着自己的唯物主義。而所謂的狐狸,也只是個載體了。當它躊躇在扁舟之上,漂於悲刷集成的汪洋大海之間:一面是沉於大海,嚐盡苦澀,最終痛苦而亡:一面是邁向彼岸,迎來曙光。何去何從——只是後話。

自然是選擇後者,且不論是否苟且活着,只是爲了活着。既然上天給了自己拼搏的資本,爲何要自甘墮落,甘心歸於坐土生命中有太多的美好,卻也有太多的不盡人意。也許是太多的變故,讓它放棄無知愚昧的善良,選擇了簡單的惡。可初讀童話的我們卻只知執着表面,忽略根本,對它們百般厭惡。細細一想才記起它們也沒做什麼喪盡天良之事,不過偶爾撒幾個小謊,編幾句動人的好話,如此,也只怪那些不夠理性的主人公們。

托爾斯泰說:假如一個人在猶豫,那就是說他並不成熟。如此說來,狐狸能這輕鬆乾脆地撒謊,卻也算得上是看透半個人生了,只是怕是最後連它自己都快要不相信自己了。也許,它確實是執着一顆心,所有的行動皆是爲了生存但方法卻似乎有些唐突。我們總是無法忘記一路走來所經歷的美好,但卻也不能爲了一食之得拋下整片天,捨得之間,“舍”總是被安排爲“得的鋪陳與條件。現實也確實如此,只是舍的圖度要當,“得”的分量要位的付出…人生最悽慘的事莫過於此:你以爲地棄放沿途累色的時間去點是明確的選擇,等到登上努力攀向頂峯時卻發現想要俯視世界,雙眼卻裝不下整個人間。童話爲我們所展現的便是這般悽慘的狐狸一一好不容易決心做惡人,卻因爲一次輕率的選擇與人生的轉折點失之交臂,最終一無所獲,反而因此失了他人的信任。

道德的淪喪與慾望的膨脹遮蓋了它那枚原本折射着果斷與勇敢所交匯而成的光芒的心。也許這便是大多數人選擇將它歸於“惡人”的原因吧。既然自己選擇了一條不凡的路,便怨不得旁人的種種評價既然是自己違背了爲人處世之根本,便也無法駁回旁人的惡語相向!童話美好卻也單調,狐狸靈活卻也做了個愚蠢之至的選擇,人可以轉彎抹角卻也可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心。

是非曲直,君心偏向何方,哪裏便是歸宿,人生旅途中的腳印便被踏成哪般模樣,只是萬不可因貪而滿目皆失。

道德的議論文 篇25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道德的垂訓是人類從一誕生起就有了的。在我們的歷史裏,它是一個最具有原始意義的母題。

我們如此熟悉這個詞彙,對於我們來說,它已經不存在多少新鮮感了,我們甚至很少有時間去重溫它了。但是,關於它,我們到底能夠說出些什麼來呢?你一張口便能說出“道德”的含義嗎?

我們恰恰很有可能與“最熟悉”的事物失之交臂,在自得的心理中與它保持實質上的陌生與疏離。這樣的誤解,或許已經發生在“道德”之上了?

看來有必要近距離地走近道德。

道德的古老源於道德的本質,它發生在人與人比肩而立的那一瞬間——對於人類社會來說,當人最初擁有了朦朧的意識,開始採取一種方式來處理與他人的關係時,道德規範也就有了最初的萌芽;而對於每一個人而言,當他站立起來看到了身邊的芸芸衆生,知道他必須以某種方式去面對他人時,道德意識在他身上也就播下了第一粒種子。

《中國大百科全書》這樣解釋“道德”一詞:“以善惡評價的方式調整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係的標準、原則和規範的總和,也指那些相應的行爲和活動。”

人應當在善的標準之下去調整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這是道德最明顯的訓誡。

看來道德之意並不繁瑣。當你時時刻刻懷着善意去面對身邊的一切時,道德就在你的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