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敘事作文

彝族火把節作文範文(通用19篇)

火把節不僅讓每一個彝族人懷念,也讓來這裏的每一個遊人一生難忘。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彝族火把節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彝族火把節作文範文(通用19篇)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

農曆的6月24日是石林彝族人的火把節。這天夜幕降臨時,從石林到昆明,從圭山到長湖,激情的歌聲與雄渾的大三絃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道獨有的風景。

到了深夜,石林要舉行一個“太陽”活動。人們在廣場中心豎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着堆堆乾柴;火把正前方栽着一截經認真挑選、乾燥易燃的樹樁作爲太陽的象徵。太陽冒山之際,早已匯聚在場子中的人們,牽着手一起圍着火堆跳民族舞,歌聲響遍整個廣場上空,人們各拿一根精選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陽”上“鑽”木取火。不管誰“鑽”出了火星,衆人便蜂擁而上,用早已準備好的草絨、幹樹枝葉“接”點火種。並想法把火種移到柴堆上,把柴堆點燃。這時歡呼聲、尖叫聲響徹雲霄,整個廣場沸騰了。隨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從火堆上點燃火種,帶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點燃,稱之種“太陽”。人們圍坐在火塘邊拉家常,其樂融融。

第二天早上,姑娘們穿上特製的衣服,戴上華麗而又不失民間特色的帽子,穿上繡花的鞋子,一個個楚楚動人。小夥子們穿上民族的外套和褲子,腳上穿着舒適的布鞋,他們到山上對山歌。這天單身的姑娘和小夥都可以找到心愛的人了。到了對山歌的時間,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對得好有興致。姑娘們跳起了優美的舞蹈,苗條的身材在陽光照耀下更顯示出了火把節的喜慶。在這天結婚的人還稱“慶鴛鴦”,這就是愛情的象徵。

這就是石林的火把節,好玩嗎?希望你明年不要錯過!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2

農曆六月,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火把節,這天與往常不同,因爲今年的火把節我是在外婆家過的,習俗很不同喲,下面我來給你介紹一下吧。

大多數少數民族過火把節都是在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在彝族,有一個老祖先傳下來的規矩:火把節一共慶祝三天,第一天不論男女老少必須在聖火壇下祭火,第二天要傳火,第三天要送火。在這三天之內,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集體分享,並備酒肉祭祖。甚是隆重。

差不多在晚上七時,天剛剛擦黑,我換上一身漂亮的彝族小姑娘的衣服,我們揹着竈灰來到南盤江最大的曬穀場,知道我們爲什麼要揹着竈灰嗎?因爲今晚要抹花臉,據說,在今天晚上,大家要相互抹臉,如果誰被抹的灰最多,那他今年就會有好運氣;當時,我拿了一個盆,表姐分了一些竈灰在我盆裏,一開始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忽然一個比我大一兩歲的大姐姐朝我臉上抹了一些灰,我的臉就髒了,嚇得我“撲通”一聲坐到地上。媽媽和爸爸鼓勵我,我壯大膽子站起來,用手抹了一些灰,抹到我身旁的一個小妹妹臉上,不過這個小妹可惹不起,她急着問媽媽要灰準備“報仇”,就這樣大家互相追着、抹着、笑着、叫着……玩得真高興啊!

除此之外,大家還會把帶來的火把聚集在一起,表示大家在一起和睦相處。還有的人帶着自家釀製的包穀酒,一邊喝一邊唱祝福歌,雖然我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但那歌聲中都表達出了對對方在新的一年裏的祝願。然後大家就開始圍着幾堆篝火,跳起歡快的擺手舞,開始慶祝火把節的到來。等廣播裏放起彝族的歌時,單身的小夥們的戰爭開始了,因爲這時,就可以拖媳婦了。首先,小夥們先去和姑娘們搭訕,搭訕的主要方法就是對山歌,誰山歌唱得好,誰的機會就越多。不過同一個姑娘會被很多小夥子看中的哦。那麼在這時你就要學會見機行事,他們和你對山歌時,你就要很機靈地給他應回去,最後的一票,就要看姑娘投給誰了。

火把節不僅讓每一個彝族人懷念,也讓來這裏的每一個遊人一生難忘。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3

在我國四川的西昌大涼山,有着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他們還有一個特別的節日——火把節。

火把節的由來據說是因爲有一年,天神給彝族人民生活的地區降下了災害,還派大力神去徵收錢糧,百姓苦不堪言。這時,一個小夥子挺身而出,與大力神鬥智鬥勇,終於打敗了大力神;天神被觸怒了,又放出蝗蟲禍害一方。智勇雙全的小夥子燃起火把,燒死蝗蟲,終於制服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爲了紀念小夥子,慶祝豐收,火把節便傳承了下來。

現在的火把節可熱鬧了!一般來說,火把節分兩天,第一天是鬥牛,第二天是摔跤。白天,人們身着節日的盛裝,臉上無不體現着喜悅,代表們牽着一頭頭膘肥體壯的牛上場了。裁判員一聲令下,兩頭牛隨即被放出,立刻角頂角,不把對方頂倒絕不罷休。遇到棋逢對手,勢均力敵的,更是拼個你死我活,鼻孔“呼哧呼哧”地噴着氣,甚至要主人冒着生命危險分開它們。獲勝者可得到旗杆上的綵球,神氣極了。摔跤時,多由大力士手抱手,不時轉圈,兩人的臉都漲得通紅,使出所有力氣,旁邊的人們也唱着歌助威。

晚上,壓軸戲——火把遊行到了,把火把節推向了高潮。人們用稻草、秸杆、或木棍做成火把,點燃後便排成一條條長龍開始遊行。他們在廣闊的原野、田間穿梭,那一支支火把遠望像繁星墜地,近觀似火龍飛騰,蔚爲壯觀,令人歎爲觀止。人們舉着火把,臉上無不洋溢着喜悅,對豐收的祈禱也融在火光之中了。遊行完畢,人們還要堆起篝火,牽着手,圍着篝火唱起慶祝的歌,跳起歡快的舞,熱鬧非凡。有的地方火光通宵達旦,直到迎來東方的彩霞。

熊熊的火光預示着興旺,預兆着豐收。火把節,這一民族特色中的奇葩,將會一代代傳承下去,開得更加豔麗。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4

今天,我和父母,外公外婆、舅媽、姐姐,還有姐姐的外公,我們自駕遊準備去雲南旅遊,我們的第一站是西昌。

早上7點,我們就從家裏出發了,爸爸開一輛車,舅媽開一輛車。我們的車在公路上盤旋,我和姐姐一路上說說笑笑,我們輪流着講故事。不一會兒,我們都感覺累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就睡着了。汽車又開了好久好久,到了下午,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西昌。

我們首先去了一個叫邛海的地方,聽爸爸說那是我們四川的第一大淡水湖。在那裏我們只是照了一些相片就離開了。

接着,我們又來到表演火把節的地方,哇!那裏的人可真多呀!特別是遊客最多,還有許許多多的警察和穿着彝族服裝的人們,當我們到的時候,人們已經開始揮動着手中的火把了。我和姐姐都吵着要買火把,可是大人們都不給我們買,說不安全。我們只好站得遠遠的觀看節日的熱鬧氣氛。後來,父母拉着我和姐姐的手,加入進了火把舞的隊列。歡快的音樂響着,我們都盡情的跳着,心情是無比的激動!不一會兒,我們又看見遠處的山坡上,有星星點點的火,我嚇了一跳,“糟啦!綠野蔥蔥的山上着火啦!"媽媽趕緊說:“這不是着火啦,是農民們在慶祝自己的節日,他們拿着火把在山林中穿梭。”哦!原來是這樣,太有意思啦!我們過年是放鞭炮,他們過節是燒火把!

火把節快結束的時候,爸爸又拉着我們回賓館了。今天實在是太累了,我一定要好好的睡一覺,明天還要去看神奇的瀘沽湖。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5

今天,我們一家人還有一些朋友一起去石林過火把節。

開始出發了,在路上看到川流不息的汽車,也有很多電瓶車呢。又在高速上看到下面的火車在行駛,過了幾個小時,終於到了石林風景區。下車一看人好多,車也好多……

接着我們走到風景區的入口,先坐車到一站買票,買了票又坐車進去,到了裏面我們就下車,開始走了上去,走呀走,走到了一個好看的地方拍了幾張照片。有繼續走啊看啊,走到半路,我看到一塊熊掌石,又拍了幾張照片,走累了,我們就休息了一會兒,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又繼續走,走到了出口,我們上車回賓館了。

到了晚上我們來到火把節了,我們買了火把就開始點了,點玩火把我們就去廣場了,天上還有漂亮的孔明燈。我許了個願,就回賓館睡覺了。到了第二天我們就去湯池游泳去了。有了幾個小時就回家了。

這兩天我真開心啊!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6

從那遙遠的深圳,翻過那一座座高聳入雲的山峯,一支支耀眼的火把正隨着那山間的雲霧竟相舞動,漸漸,一個個絢麗無比的園誕生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白族火把節。

其實,火把節還有個關於由來的故事呢。相傳在唐代,大理地區六詔之一的蒙舍詔首領企圖吞併其它五詔,於是在六月二十四這天,這位首領假意邀請各位首領到松明樓祭祖,但鄧賧詔主的柏節夫人看穿了那位首領的野心,但因爲祭祖,又不得不去,所以她便在丈夫的手上戴了一把鐵釧,後因此辨認出了丈夫被燒死的屍體。後來,蒙舍詔首領見柏節夫人貌美聰慧,便逼她爲妾,柏節夫人假意答應,但她回去將丈夫的死體掩埋後,她便率衆與敵兵浴血奮戰,直至彈盡糧絕後投海而死,人們爲了紀念她,創造了火把節。

有着這麼傳奇的來歷,風俗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每到六月二十五這天,許多地區的白族人民都歡聚一堂,透過樹火把、點火把和耍火把等活動來預祝五穀豐登。首先,樹火把,顧名思義,樹,就是立的意思,在節日前夕,全村會豎起一根一二十米的大火把,上面安插一些裝飾,意爲“連升三級”,併到祖汶前掃墓。到了晚上,場面就熱鬧起來,老人們祭上貢品,小夥子們一個接一個攀上高豎的火把,用小火把將它點燃,剎那間,烈焰騰昇,鼓聲響徹雲霄,場面熱鬧非凡。等點完大火把,最有趣的事就是耍火把了,只見人人都拿着一個小火把,見到人,就往火把上撒一點松香,然後,只聽“轟”的一聲,火光大了起來,朝向對方,沒見過的人還會嚇一跳呢。

這就是白族的火把節,有着它的文化,有着那獨特的風俗,有w着那古老的儀式,我相信它一定會流傳千古!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7

因爲大理是少數民族的地方,我們這次趕巧,8月5日剛好是白族人的火把節,都說火把節很熱鬧就像我們過年一樣,所以我們專門等到這天,吃完晚飯,下起了大雨,還以爲火把節玩不成了,到了七點多雨停了,等到八點,天一黑,人們就點起火把,燒起火堆,迎接快樂的火把節。

天黑了,我們出門去看火把,一閒居的老闆給了我們一隻火把,但我們沒有要,因爲,我們不習慣,不敢點,火把也很重,一路走,每家每戶門口都點起了火把,有的還很高,有些酒吧還點起一個大火堆,一堆人圍着火堆唱歌跳舞,就像篝火晚會。很多人舉着火把上街,我覺得火把節是很好玩,但也很危險。最無聊的就是在角落裏蹲着的消防員,幾乎在每個角落裏都蹲着幾個消防員,準備處理事故。

我看見路上的人都舉着火把,袋子裏裝着一袋松香(易燃物品)到處灑,松香是幫助火把燃的更旺,一灑上去,火苗會撲的一聲往上竄,看哪個人手裏拿了火把就灑上去,把火把對準一個人,譁!灑一把松香,可有意思了,可是,有一些人可就不那麼幸運,他(她)的衣服被燒着了。

滿街都是火,讓你走路都不知道走哪裏好了,還有些人乾脆在街上舉行小型篝火晚會,到處是紅彤彤的火苗,人們從東往西走,又從西往東走,據說附近的寨子裏更熱鬧,我們還真怕被火燒到了怎麼辦,看了一會兒就趕緊往回走了。

消防員要等人們都走了以後,把所有的火都滅掉,但是這次下了一場大雨,哈!就不用麻煩消防員們啦!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8

我們的國家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有具有自己風俗的節日:傣族的潑水節、布衣族的燈杆節、黎族的寒食節……但我覺得彝族的火把節最具特色。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天,旱情嚴重,但天神不體百姓疾苦,仍派差役到凡間收糧逼債。人們將天神派來的惡差殺死後,天神懷恨在心,放出天蟲禍害人間。天是彝族的人們在農曆6月24日用火把焚燒害蟲,戰勝了天神,並把這天定爲“火把節”。

在每年有農曆6月24日,彝族都要過火把節,這是彝族人民一年之中最歡樂最隆重的日子了。彝族有火把節活動豐富多彩,節日裏人們從方圓百里的地方趕來,聚在一片綠茸茸的草坪上舉行鬥牛、賽馬、賽歌、選美、摔跤等慶祝活動。火把節的夜晚還要進行火把遊行和舉辦篝火晚會。

彝族有一句諺語:過年是嘴巴的節日,火把節是眼睛的節日。在火把節上,姑娘穿着七彩的裙子,戴着各色各樣的花頭帕,披着繡花坎肩,好似一朵朵嬌豔欲滴的鮮花,又似天邊美不勝收的彩霞。這下,人們就要從衆多的姑娘中評出三位打扮美麗、儀態丰采和道德品行最好的姑娘。她們會成爲小夥子心儀的目標和姑娘們心中的偶像。

鬥牛、賽馬、摔跤都是小夥子們大展身手的時候,他們不光在馬背上表演技巧,還跟對手比賽,一翻上馬,策馬直追,追到對手爲勝。摔跤時只限男性,將對手摔倒在地即爲勝利。鬥牛時,人們會拼命大喊,爲公牛加油。

到了晚上,人們高舉火把,年輕的女孩唱起了“朵洛荷”。排着隊伍走向田野、村莊。漫山遍野,“火龍”在之中飛舞,歌聲在空中飄揚。空中閃爍着亮麗的煙火,人們的臉上滿是笑容,圍着篝火翩翩起舞,火把節就在人們的歡聲笑語和遍地的火光中過去了……

火把節是一個歡樂的節日、喜慶的日子!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9

“火把節”是彝族人的一個傳統節日。這裏有一個美麗的故事,讓我來講講吧!關於“火把節”的傳說,奶奶是這樣說的:古時有個魔王殘酷迫害百姓,羣衆無可忍受,便羣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壘久攻不克,於是改爲用羊羣火攻,即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腿綁上火把,驅羊進攻,結果獲勝,人們爲了紀念這次鬥爭勝利,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慶,由此形成了“火把節”。但姐姐是這樣說的: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爲“火把節”,代代相傳。

“火把節”的節目特別有意思,男人們參加摔跤、鬥牛、鬥羊、鬥雞、賽馬、爬杆等項目;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最美的要數選美了。你看那一個個美麗的彝族姑娘手裏拿着黃傘,牽着美麗的鑲包,還有一個個帥氣十足的美男。

“火把節”那天家家殺牲以祭祖先,飲酒、吃坨坨肉。當夜幕降臨時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着火把,唱歌、跳着美麗的達體舞,一直玩到天亮才結束。

吃過飯以後,差不多天黑了,火把節歡慶開始了,一位吹笛子的長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間,這位長者可以算是村裏比較有本事的人,因爲吹笛子的手藝只傳授給他的兒子沒有兒子就傳授給他信賴的人,在這位長者的旁邊有一堆篝火,大家圍成了一個圈在一起跳“踢腳舞”跳了好一會兒舞,人們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點燃了,人們舉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見點點星光和點點火光,火把每到一個人身旁都要圍着火把繞代表着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從他們的笑容中看見了他們秋收時的樣子。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0

上個暑假,媽媽帶我去雲南石林旅遊,正好趕上了農曆六月二十四彝族的火把節。

熱情好客的彝族導遊舉着小紅旗對我介紹道:“古時候有個魔王的堡壘久攻不下,於是改爲羊羣火攻,在每隻羊的雙角和後退綁上火把,驅羊進攻,果然大獲全勝。人們爲了紀念這場戰爭,在每年的農曆二十四日就要耍火把慶祝,因此就有了火把節。

夜幕降臨了,天上剛剛出現幾顆星星。我看見年輕人們迫不及待地抱着一捆一捆的柴火,架在空地上,準備篝火。

晚會開始了,幾個小女孩唱了一首民歌的開頭,一唱完,全部的人都唱了起來:“咿咿娜給喲喲——哦都麗娜。”在場的彝族人民和我都穿着充滿花紋的名族傳統衣裳:一些壯漢和小夥子們普遍穿着顏色深沉的衣裙,寬大的衣袖上有着斜線和紋路;美麗的少女和婦女通常在頭上圍一塊頭巾,衣服的顏色豔麗,花紋是許多個月亮。男女老少們唱着歡快的民歌兒,一齊翩翩起舞,像紛飛的彩蝶。旁邊的遊客,也隨着他們的音樂手舞足蹈,我也不列外,跟着音樂的節奏跳了起來,“咿咿呀呀”地跟着他們唱起來。隨着歡樂的歌聲,大家都點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好不膽怯地將火把點燃了。在歌聲中,一個粗壯的聲音叫起來:“大家一起把火把聚攏在一起!”所有人都將火把舉起來,這個火團極其刺眼,黑夜被照的如同白天,火光找的每個人的臉上笑嘻嘻的。

火把熄滅了,這片空地在一起沸騰器來——人們把手在火把上的灰燼塗抹,再塗抹在自己、好朋友、家人的臉上,意思是讓他人健康平安。一陣塗抹後,我和媽媽都變成了“包青天”。整個空地都充滿了笑聲。

多麼快活的節日啊!雲南的民風民俗就是這麼有趣。望着那一團團跳動的火苗,心裏樂滋滋的!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1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裏,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着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三.香港年俗

農曆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曆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曆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裏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曆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爲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爲“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裏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裏裏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曆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曆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爲“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爲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2

今年暑假期間,爸爸帶我回老家——大理劍川,劍川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白族人口最多的一個縣。

我們回家的時候,剛好遇到白族一年一度的火把節。聽爸爸說,火把節是白族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是最爲隆重的節日。火把節有着種種傳說,流行最廣的是《火燒松明樓》的故事。

遠古時候的六月二十五日這天,南詔王把其他五詔請到松明樓上祭祖,美酒歌舞讓五詔紛紛醉倒,南詔王下令點燃了松明樓,燒死了客人,把一切都化成灰燼,侵佔了這些小國的河山。洱海王的王后憑自己戴給丈夫的手鐲找到了丈夫的遺體。南詔王還想納洱海王后爲妃,逼她成親,王后說:“請讓我燒了丈夫的皇袍就無怨無悔”。南昭王下令把柴堆點燃,火苗越來越高,香菸嫋嫋無語,美麗的王后身披錦繡長袍縱身跳入火海。爲了紀念王后,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日這天要舉行火把節。

火把節這一天,只見我家四周的街坊鄰居就紛紛忙碌起來:孩子們忙着準備松香面,以備夜晚使用;大人們忙着準備好小火把、紙錢、香燭、供品等物,到墳山祭祖掃墓。老家的農村裏有個習俗,村裏生了男孩的幾家人相約,由幾個新生男孩的父親一起,上山砍火把杆。生了女孩的人家,女孩的父親則忙着開挖火把杆坑。坑挖好,火把紮好,還要把各種各樣的水果一個個綴結在火把上,大家就齊心協力把杆放進坑裏豎起來,等待晚上點火把。據說這樣做是對刀耕火種農耕生活的美好回憶,也是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的象徵。

盼呀盼,夜幕終於降臨了,整個村子裏面的人都出來了。大家圍在村頭大火把底下,邊唱歌跳舞,邊等着當年生女孩的人家捧着大盤大盤的炒豆和糖果分給大家品嚐,再喝着生了男孩的人家斟滿的酒杯,痛快地暢飲。傳說炒豆和糖果分到的越多,就意味着今年的運氣就越好。村子裏面的小孩們則拿着一支支用松明做的小火把,背上揹着一袋袋松香面,在人羣中竄來竄去快活地追着大人去撒火把:把燃着的小火把對着某人的腳,再拿一把松香面撒在上面,只聽“轟”的一聲,一團火球就會突然升騰而起,火苗直撲被撒人的腳杆,嚇得被撒的人滿臉驚愕,高聲尖叫,手腳並舞,吸引來了無數人的目光。傳說被撒到松明火球的人一生都會紅紅火火,平平安安,所以大家都十分樂意接受這種特殊的祝福。

我和弟弟拿着爺爺早就爲我們準備好的小火把和松香粉,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當中。每當我們撒出一把松香粉時,那噴出的火就猶如一隻只火龍在旋轉,時而又猶如一朵朵盛開的煙花,時而又猶如用許許多多的蠟燭組成的大火圈……成千上萬種花樣,五彩繽紛,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再加上風聲、火聲、爆炸聲,小孩的嘰嘰喳喳吵鬧聲,大人、老人的吆喝聲,整個村子都沉浸在熱鬧、幸福、祥和的氛圍中!

今年的火把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讓我看到了老家農村的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體會到了在城市裏面所沒有的節日氣氛,也看到了鄰里之間的融洽的生活寫照。

火把節,歡樂的火把節,讓我們大家永遠難忘!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3

今天是我家鄉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我非常高興,因爲火把節可以點火把。

火把節的下午,媽媽帶我到街上去買火把。一路上,我看見許多賣火把的人,一邊喊一邊賣,忙得汗流浹背。買火把的人爭先恐後,非常熱鬧。我們買了兩把火把和一袋松香高高興興往家裏跑去。

到了晚上,我們就到樓下去打火把。我們先把火把點燃,一會兒火苗歡快地跳躍着,急忙撒上松香,“呼”的一聲,火苗就變大了,原來的火焰是藍色和紅色的,此時變成了紫色、黃色、紅色和藍色。火焰照亮了夜空,映紅媽媽的笑臉。

媽媽問我:“你知道火把節的來歷嗎?”我說:“不知道。”然後我們就回家去查資料。透過查找資料,我終於明白了火把節是聰明的白族人民爲保護莊稼,消滅害蟲而來的。知道了火把節的來歷,我更喜歡勇敢的白族人民最普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火把節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火把節,非常的有趣。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4

我家鄉的農曆6月24日是彝族人的節日,叫“火把節”,地點在彝人古鎮,很好玩的。

彝族人過火把節的時候,會聚在一起吃本民族特有的羊肉湯鍋,就是連皮帶肉的整隻羊的都煮在一起,打蘸水吃,喝一口羊湯,味道鮮美極了。到了晚上,他們會在彝人古鎮的廣場上集中來跳舞,中間還燒着一大盆火。彝族人穿着繡花的衣服,戴着繡花的帽子,和圍裙,圍着火跳左腳舞,

他們邊唱邊跳,嘴裏哼着彝族調子,跳三垛腳,男的彈三絃伴奏。他們跟着節奏跳,跳着跳着,我也學會了,還有許多遊人們和彝族人一起跳呢。我也擠進去跳了一會,跳舞的人臉上都洋溢着微笑,一直跳到腳痠。

我喜歡跳彝族的左腳舞,也愛火把節!你們也可以來彝人古鎮玩哦!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5

我的家鄉在大理,家鄉有一個特殊的節日——火把節。這個節日只有我們彝族人才過,火把節是每年的農曆6月25日,有的地方過二、三天。

火把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要去街上買火把,買來以後把火把曬到火把節的那一天。到了節日的晚上,人們把火把拿出來在自己家門口點燃,抓一把末香撒在點燃的火把上,火把馬上燃起熊熊的火焰。人們一個撒給一個,這是祝福、吉祥的表示。火把節我們還買孔明燈,寫上一些願望放飛。街上很熱鬧,幾乎家家戶戶都來逛街。大街上還豎起一排排高大的火把,大火把上還拴了一些鞭炮,火把燒到拴鞭炮的地方炮就會炸掉。原來家鄉貧窮只燃一把大火把,現在家鄉富裕了,街上燃起一排排的大火把,像一條條火龍,漂亮極了!晚上還燃放節日的禮花,有的像一朵朵美麗的小花,有的像滿天的星星,有的像彩色的噴泉。

我喜歡家鄉的火把節,火把節真是個快樂的節日啊!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6

“火樹銀花不夜天,兄弟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得月兒圓,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駢闐,良宵勝會喜空前”。小時侯讀過柳亞子先生膾炙人口的詩句,經過彝族火把節,感應時代,對詩的意境和內涵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在華夏大家庭中,在五十六個兄弟民族中,有衆多具有濃郁特色的節日,但恐怕沒有一個像火把節這樣充滿火焰與激情,它是一個用酒與火交織而成的節日。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我帶着妻兒駕車到靖安鄉羅德古參加昭通市彝學會在那裏舉行的火把節,車在嶇崎的山路上盤旋,經過個多小時的顛簸到達目的地。

羅德古掩映在茂密的綠樹叢中,整個寨子洋溢着節日的喜慶,還未到目的地就傳來了若斷若續悠揚婉轉的彝歌,這歌聲是從重重迭迭的大山深處,從遮天蔽日的茂林叢中,從蒼蒼茫茫的濃霧中過濾而來的,所以是那樣的脆亮,那樣的清新,那樣的攝人心魄,猶如天籟之音,放耳聽去,給人一種飄飄渺渺,亦真亦幻的感覺,就是這美妙的歌聲把我們帶到了節日的狂歡中。

門,通常是拒人於外的設定。然而火把節的門,卻是熱情好客的彝家人爲歡迎客人而搭建的。未進山門我們便被彝胞們簇擁在山門外,看着妻兒一身豔麗的彝族裝扮,由幾十個人組成的洋溢着陽剛之氣的彝族青年,熱情地吹起了過山號,他們吹得是那樣的賣力啊,只見他們漲紅着臉,鼓圓着腮,一會兒昂首,將過山號直指雲天,那聲音震盪山谷;一會兒又低頭把山號貼近大地,高亢激昂,聲回巨響。他門用心在吹,用情在吹,吹出了雄渾與豪邁,吹出了節日的歡樂與喜慶,吹出了彝家人的火熱與激情,我們進了第一道山門。

第二道山門則彌滿着陰柔之美,由二十多個如花似玉的苗族,白族少女組成。她們穿着節日的盛裝,像灑漁河水一樣清靚,在遊客中縈繞、穿梭、唱歌、歡笑、迎賓。

第三道門則是陽剛與陰柔的巧妙結合。她們唱道“捧起烏蒙酒喲、款款敬嘉賓喲,酒溫、酒暖、彝家的心;酒濃、酒醇、彝家的情。酒中閃亮,彝家的魂哎!彝家的魂、酒味纏綿彝家的根!捧起烏蒙酒喲、款款敬嘉賓哎,酒溫酒暖彝家的心,酒溫酒醇彝家的情,酒中閃了亮彝家的魂哎!彝家的魂、酒味纏綿、彝家的根,客人嘉賓敬請開懷品、仔細飲。舉杯交盞識知音”。作爲彝家人來說,不喝酒,不唱歌,就不算來到彝家;也就不算是在彝家過節,更不用說是過火把節了!這話雖說有幾分誇張,但一點不假,反映了酒和歌舞在熱情爽朗的彝族人民生活、生產中的地位。一羣漂亮的彝家姑娘身着民族盛裝,如大山盛開的山花,將你圍在鮮花叢中,端着盛滿美酒的牛角杯,唱着“敬酒歌”歡迎客人的到來。“遠方的貴賓四方的朋友,我們不常聚,難有相見時,彝家有傳統,待客先用酒,彝鄉多美酒,美酒敬賓朋,請喝一杯酒喲請喝一杯酒喲!”那美柔柔的,那歌甜甜的,而那情卻是不可抗拒的大山,作爲遠方的客人,遠方的阿哥,讓你不喝也得喝,不醉也得醉。喝吧!喝下彝家的款款深情,喝下這節日的喜慶與歡樂。即使醉了也心甘情願。霍出去了,每進山門的人都連喝數杯。

山門內張燈結綵,陣陣熱烈歡快的嗩吶聲,狂放粗獷的鑼鼓聲、蕩氣迴腸和悠揚婉轉的歌聲以及激昂奔放的舞蹈吸引着我們。放眼一看,雖然火把節的整個場面極大,但每個環節井然有秩,熱鬧非凡,滿山遍野的人頭攢動,足有一兩萬人,熱情好客的彝家人搭起了一個山一樣雄大的舞臺,組織了二十多個文藝節目。漢、彝、回、苗等民族同臺演出,共慶彝族火把節。表演節目或詼諧幽默,或打趣逗笑;舞蹈風格,古樸深沉,氣渾力厚,剛柔相濟;歌聲清甜脆亮、感人肺腑。讓人感到情真意濃。總之,無論歌與舞都充分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追求,熱愛與憧憬。

黃昏時分,火把場中豎起了乾柴堆起來的塔型似的火把,一羣美麗的彝族姑娘身穿豔麗的百褶裙,團團圍定了“塔型”,載歌載舞,跳起了彝家的“撒麻”“阿詩且”“銅鈴舞”唱起了彝歌,將節日的歡樂漸漸推向高潮。

難怪有人說,火把節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狂歡節,這話一點不錯。你看!火場外,那些性急的年輕人早已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他們實在是等不及了,手舉火把嬉笑着相互追打。柴禾旁一個小夥子正悄悄的逼近一個姑娘,而姑娘佯裝不知,忽然小夥子一揚手大把的松香撒到了火把上“卟”的一聲,落在姑娘身上,頓時一團絢麗的火焰升騰而起,映着姑娘羞紅的面龐,姑娘假裝驚叫,轉過身去嬉笑着追打小夥子,小夥子故意被姑娘抓到,姑娘撒嬌似的在小夥子肩膀上不停的捶打,還一個勁的“扭”“掐”小夥子,於是周圍人羣發出一片悅耳的.“尖叫”人們笑得前仰後翻,大家融入無盡的快樂之中。

夜幕漸漸降臨,火把節晚會開始了,儘管那裏的立體性氣候,一會兒下雨,一會兒又是晴天,但絲毫沒影響大家喜悅的心情。你看成千上萬的人圍着熊熊燃燒的篝火,藉着火光,隨着音樂節拍,縱情地邊喝、邊跳、邊唱,一會兒側身甩腳,一會兒搖手相連,嫺熟的舞步穿插自如,變化多端……我帶着微微的醉意和無盡的喜悅,情不自禁加入其中。

火把場中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似萬馬奔騰直衝雲天。看!一羣羣青年男女在火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楚楚動人,迷人的臉上綻放出喜悅與自豪,手牽着手在篝火旁高歌起舞,老人也不甘示弱的加入其中,用各自的方式抒發着內心的情感。

另一邊一羣羣身着彝族服飾的強壯男子拍擊擂鼓,象威風凜凜的武士,古銅色的臉上露出堅毅與自信,向跳舞的人羣鳴鼓助威……

眼前的一切,像一幅激昂的畫,像一首豪放的詩,像一壺芳香醉人的美酒,只有親自加入其中才能體會到歡樂的滋味,享受充滿激情的狂歡。這些像響徹雲宵的萬鈞雷庭,像咆哮大海的千重巨浪,整個火把節場景全被淹沒在一片瘋狂激越的音韻當中。人們相逢見笑,到處敬酒,唱酒歌,喜慶歡快,聲音此起彼伏,彝胞們爽朗的喝起了扁擔酒,共敘家常,各抒豪情……看着這淳樸豪爽的民風,眺望遠處,浩浩的江水,折射着彝家人滔滔的豪情,面對這一切,我的心漲潮了……

縱情地跳吧!把豪邁與歡樂凝集在舞步中,盡情地唱吧!把追求與夙願傾注在歌聲裏,源遠流長的金沙江水孕育了彝家人自強不息的靈氣,巍巍的烏蒙高山鑄就了彝家人錚錚鐵骨。

這是歌的海洋,如濤似浪,此起彼伏;這是舞的天地,自由奔放,異彩紛呈;這是火的世界,熱烈洋溢,激情燃燒;那高亢激越的音樂,那優美動聽的歌聲,那活潑爽朗的笑聲,那粗獷激昂的舞蹈;釀成一壺濃烈的酒,浸泡着整個狂歡的夜。這裏的天醉了,地醉了,羣山醉了,白雲醉了;人——更醉了!

感受了這番場景後,我悄悄離開火把場,來到附近的山坡上,感慨萬千,思緒起伏,千言萬語,萬語千言都匯聚在這火把的長河和夜景當中,鳥瞰整個火把節的夜景,暮色四合,羣山如黛,彌霧如紗地漂浮在羣山之間,翹首遙望火把場中的巨型火把已照亮夜空。時間已經很晚了,但人們還沉浸在無盡的火一樣的激情當中不願離去,匯聚在篝火邊手牽着手,圍着火跳着舞,撒松香,品美酒,祈福消災,共祝年成,爲盛世而歌,爲美好生活而歌。想跳一個通宵。不!幾天幾夜,甚至讓時間定格……

透過這一切我彷彿看到了遠古一個動人的場景:直率而無半點心機的彝族部落首領,被人騙到一間用木料製成的房子內。他絲毫沒有察覺到房子的四周早已堆好了乾柴,並且已經澆上油,不懂陰謀的首領被人灌醉後,被燒死。他那美麗而深情的妻子聞訊後急急忙忙趕到現場,只見一堆灰燼,他悲痛萬分,奮力用雙手在燃燒着的灰燼中刨找自己丈夫,火燒焦了她的十指,鮮血淋淋,哭聲淒涼,哀聲動地,但她仍不停手,繼續在火焰中刨找!刨啊,刨啊!終於,她也投身烈火……後人爲了紀念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和堅貞善良的彝家女,從此便有了“火把節”這個節日,並且一代代地沿襲下來。所以可以這樣說,火把節是愛情擦出的火花,是對生命的頌讚,對死者的懷念。

明代著名詩人楊慎在詩中寫道“鬆炬熒火霄作舞,星迴節令傳古今”這便是對火把節最真實的讚美和寫照。而現代人又將火把節注入了新的內涵,嚮往和追求。在這裏你可以感受到情的高昂,酒的激情,火的熾熱和彝家人愛酒、嗜酒的永恆所在;以酒爲美,對酒當歌,情濃如酒,以及酒韻似歌的熱血激盪。

看看眼前,火樹銀花,火把如流,一串串盛大的紅紅綠綠的禮花在夜空中綻放。古老的民俗,穿過悠悠歲月傳承下來,與現代文明交織在一起,在夜空中以各自璀璨的光焰相互撞擊融合而照亮夜空。放眼望去,遠處昭魯壩子形成若干條火的長龍,如星羅棋佈,明亮耀眼,氣勢磅礴,猶如江河奔騰,一瀉千里。

再看看!人們舞動火把流動變化的巨大隊型是那樣的熱情歡快,整座城市,整個烏蒙大地以及整個中華大地上有彝民族人居住的地方,今夜在大把、大把的松香散發下,都飛起燦爛的火花,夜空中瀰漫着松脂的清香,這不正是古樸淳厚的彝文化的清香嗎?正是這種文化清香的薰陶,人們才能盡情享受這原始古樸的習俗文化之樂,才能不斷髮展,邁上新的時代高峯,讓火的文化流傳久遠。

那夜不知聽了多少動人的歌,不知喝了多少醉人的酒,不知跳了多少激越的舞,我無法入眠。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7

今日是我們涼山彝族人民最具特色的火把節的第一天,火把廣場要舉行隆重的打火把儀式。吃過晚飯,我和遠道而來的雨琪姐姐,璇璇妹妹等一大幫親戚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火把廣場。這裏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旁擠滿了跳達體舞的人們,歡樂的氣氛讓我也不禁加進到了其中,人們不分種族膚色,手拉着手隨着音樂翩翩起舞,不時還伴隨着陣陣歡呼聲……

正當我們跳得興奮的時候,天空傳來了“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焰火晚會開始啦!流星一樣的焰火帶着刺耳的呼嘯聲衝上了夜空,在深藍色的夜空中間綻放開了一朵朵金黃色的繡球花,瞬間又消失的無影無蹤。就在我們遺憾的時候,一條條“小金蛇”又竄進我們的眼簾。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8

假期,我和爸爸媽媽去了雲南,我們遊玩了大理、麗江,看到了大理、麗江如畫般的山水,古老而又文明的古蹟,還在雲南民族村裏趕上了一年一度的火把節。火把節是一種類似傣族潑水節的節日,相傳是聰明的黎族人保護莊稼消滅害蟲而來的,從每年的農曆六月四日開始,要連續狂歡三天三夜呢。

當我們進入到民族村時,看到村裏的房前屋後都有用松樹、藤條、幹稻草堆積而成的巨型火把,有的還被彩紙花布裝飾着,進入火把節活動廣場看到裏面真熱鬧,男女老少們手持白色的藤條,圍在一個巨大的篝火堆邊看前方舞臺上的人表演,舞臺上燈火通明,穿着民族服裝姑娘和小夥子們在上面唱着歌翩翩起舞,舞臺下的人們就跟着他們的動作一起跳,我們也跟着音樂的節奏跳了起來,雖然動作不怎麼好看,嘿嘿!

隨着歡樂的歌聲,大家各自點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勇敢的點燃了手中的火把,當我們將火把聚攏在一起,頓時數尺高的火光直衝天空,黑夜被照得亮如白天。火光照得大家的臉上都是笑呵呵的。只見穿着民族服裝的小夥子們盡情地舞動着手裏的火把,飛舞的火焰如條條的火龍在人羣中穿來穿去,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太厲害了!

當火把熄滅時,廣場中又開始了快樂的追逐,人們用手將火把灰燼抹在手上向好朋友的臉上抹去,意思是送去健康的祝福,只見許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的臉都變成了包公,整個廣場都充滿了笑聲。當然,我的小手也練成了“烏砂掌”加入了送福的隊伍。

望着那一團團跳動的火苗,多麼快活的節日啊,多麼有趣的節日啊!

彝族火把節作文 篇19

今日我們來了一場火把節,你知道爲什麼說是火把節,這可以問問袁夢琦。

今日我們在北區草原上玩,無意中發現了一個掃把,袁夢琦說燒了吧!後來用自己的打火機把掃把點燃,好像一個火把,袁夢七讓我們一個一個試試火把,有人說像火把,有人說像火炬,真是千姿百態,王軍章的爸爸來了教訓了我們一頓,說明不讓玩火把了!

從這件事我知道了,火是有一定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