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臺灣自閉症孩童與音樂療法心得感想

臺灣自閉症孩童與音樂療法心得

臺灣自閉症孩童與音樂療法心得感想

從德國往來研讀音樂治療已經八年了,針對早期療育的兒童,我發現德國的家長對家有自閉兒的心態,很正面也很自然,幾乎全心配合與尊重各個治療師的安排,其實幼兒成長過程中,家長佔着極重大的角色,學習哪一種治療,家長的互動與動機非常重要。

2006年回臺對自閉症兒童開始進行臨牀研究,發現臺灣家長的恐慌,多半是從不知所措到自以爲是。應臺灣整合醫學中心之邀演講也發現,有些積極的家長會找出很多的方法,甚至親自參予研究,看起來很好,但太過積極有時會發生先入爲主或自以爲是的觀念,到頭來孩子便成了實驗品。消極的家長則是無助的看着治療師,什麼也不願意嘗試,讓孩子未能及時有療愈的機會。

自閉症兒童的問題不在智力障礙,而是情緒障礙,情緒障礙源自於不安全感,這是我常與家長說的話。如果不瞭解孩童的屬性,一味的盲從亂學習,只會造成更大的傷害,綜觀這幾年協助自閉症孩童的個案,我列出幾項問題與大家分享:

問題一:孩童語言遲緩,學繪畫治療好嗎?

針對我所設計的自閉兒學習與音樂治療課程:包含了音樂與統合,音樂與繪畫,音樂與行爲矯正,音樂與互動,音樂與歌唱,並從中找出孩童的特點,加強學習。

案例一:一個童4歲,中度,語言發展遲緩,情緒不穩。母親很積極參予許多課程,幾乎將所學的新課程全運用到孩童身上,也不管課程是否適合孩子。在輔導治療當中我發現孩子可以借音樂和繪畫溝通,而且有很高的天份,立刻與家長分享,孰料家長立刻排了繪畫課程,讓原本找到的溝通,竟無法進行。其實4歲孩童的專注力只有10 ? 20分鐘,學畫的時間太長,當然效果不佳。

6歲以前的孩童握筆與專心度還不很完整,音樂療法中的音樂與繪畫要的是他將聽到的感受以繪畫輕鬆表現出來,所以他們的畫,是爲了觀察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以及當他們聽到快,慢,旋律,或斷奏時,從畫裏的表現,進而瞭解他們想表達的`語言。並非花長時間,教導技巧,如果孩子到後來只是無聊的拿畫筆來玩,就全然失去意義。

問題二:只要有新治療就去嘗試好嗎?孩子喜歡就好,對嗎?

通常我會建議家長先試一陣子,觀察孩子的進步與未來幫助性,並與老師商量是否適合學習,當然這不是依據孩子的喜好,因爲確定學習後,必須要有長期計畫,直到孩子到國中階段,情緒與人格建立完成。

自閉兒很怕新環境或學習新事物,要與人建立關係也需要時間,我遇到很多家長來學一期,孩子與老師纔剛熟悉,也沒跟老師溝通是否適合,就立刻決定再換種不同的治療,最後孩子不知所措,沒有一件事可以完成,缺乏成就感後又回到自己的世界。

案例二:乙童:10歲,重度,3歲就開始參加各項治療,排毒,騎馬,物理治療,統合治療......等,只要碰到挫折,家長就再找新的療法,導致孩子只好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裏,無法學習,也靜不下來。

問題三:自閉兒有固執的行爲,特別是數字,所以不要給他看到數字對嗎?

老生常談自閉症兒童的問題不是在智力障礙,而是情緒障礙,情緒的來源是來自不安全感。若數字是他們的長項,就要以此長項再加強,很多有名的科學家都有自閉傾向,無法在校學習,只好在家學習,這時如果讓孩子適性發展反而能成就非凡。可惜的是臺灣有些自稱是自閉兒的專家,居然掩蓋了自閉兒的強項,要家長打亂他們。

案例三:C童6歲,中度,從4歲開始就學習,母親屬於積極參與型,當孩子很規矩的排列任何事物,母親卻一要他弄亂次序,孩子喜歡數字,母親卻不要他看數字,弄亂一切規矩的事務,結果每當孩子排列,就遭到否決,脾氣因而變得暴躁,無法安靜。

問題四:哪種是最好的治療?

只要治療適合孩子,就不要輕言放棄,就算遇到瓶頸也要鼓勵學習,如果課程的安排是全方位的,老師也極具愛心耐心,課程也是針對孩子設計,那就是好的學習治療方案。我認爲家長也要成長,但是治療還是要交由專業老師擔當,畢竟各司其職才能讓孩子受到完善而非混亂的學習。

案例一: D童12歲,重度,情緒不穩,學習遇瓶頸時會用撞頭髮泄情緒,從未學過任何療法。2006年開始學音樂治療,情緒穩定,即沒再發生撞頭問題,學習十分快樂,順利畢業,進入國中,不但如此,慣性的發音,與不定期抽蓄,也漸漸解除,自信心越來越強,學習越來越快樂。家長的態度,是完全信任老師,雖然中間也曾質疑音樂治療方法?不過經過老師解釋與規劃,不曾間斷,現在已經會兩手彈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