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1

三月的春風吹來了春日的暖陽,學習熱也蔓延在我們這個集體當中。3月29日上午,我與我校亞x老師、瓊x老師前往xx中心小學參加xx市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送教下鄉”研討活動,一睹了工作室老師的風采。

每次聽課評課都有不同的心得體會。今天早上的兩節課主要是在蔡xx名師發展工作室“和蘊語文”的教學思想主張大背景下提出來的。和諧共生、獨具意蘊,和諧是行動,是實踐,是因;共生是成效,是收穫,是果。獨具,則強調師生的個性成長,是基礎,是鋪墊,是因;意蘊,強調師生的厚積薄發,是主體,是呈現,是果。這樣說也許比較抽象,其實兩節課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大概都是教師引導學生在有限的語文學習時間內與文字進行個性對話,有意識地將重點放在學生學法上的習得。既有自主探究學習,又有接受性學習。這樣的教學策略在一堂課中的有效是不錯的。

來看蔡xx老師的《詹天佑》,執教對象是六年級學生。越到高年級,儘管語言組織的能力比較強,但學生說話的慾望可能會有所減弱。反觀這堂課,整節課的秩序井然,學生的注意力也比較集中。主要得益於教師以課爲例,透過分析“修護鐵路”這一典型事例得出詹天佑傑出、愛國的品質,瞭解“人物與典型事例”這樣一組頗有文學理論色彩的名詞。我們包括我在內,平時的教學中經常出現那種表面抓關鍵字詞、重點詞語讓學生談感受的做法,其實學生站起來常常是脫離文字,談不出個所以然。蔡教師爲我們提供一種非常好的範例,即將文字轉化成圖畫、動畫,注重圖文結合。同時也注重課文對於詹天佑修築鐵路這一事件的材料補充,包括居庸關鑿井圖,人字形鐵路圖等等,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提示用做記號和做批註的方法幫助思考學習。相信這樣一節課的教授,對整個單元“典型事例與人物”的學習都有非常大的幫助,學生在一課學習中必能有所得。

同樣的謝xx老師執教的四年級《沙漠之舟》一課,實現了三個關注。第一,能做到關注文字。從理性中來到理性中去,體現了整個說明文的科學性和嚴謹性。最後又把整堂課還給了理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整理文字,學生們用了表格法、圖文法等等方法。第二,關注學生。讓學生充分自學討論交流,把時間留給學生去探究,同時注重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效,用學到的說明文寫法“先寫特點再寫作用”運用到《貓是捉老鼠的小能手》口語聯繫中來。第三,關注語文字質特徵——語用,體現了教師鮮明的教學主張。

這樣聽下來,有一個感覺,其實教“書”和“教書”兩者是很難去把握的。我們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是一些方式方法的習得比較理性化。如果沒有比較創新的形式、必要的取捨,那麼很容易出現理性有餘而感性不足的缺憾。即使學生真的能夠一課一得,但長期下來,也會缺乏激情與興趣。語文教學應該回歸本質,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中間平衡的支點很難把握,也很難在前面去加任何的定義。語文教師可以做的,應該是允許自己的教學風格多樣化一些,用更加包容的態度去審視自己的教學。

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2

今天,聽了兩位優秀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有魅力

當我聽着這些教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和藹,它能帶領學生欣賞中國地圖,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在教學小學三年級蘇教版《北大荒的秋天》這一課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欣賞,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愛國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再者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與熱愛,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積極倡導“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你把魚放掉》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三、評價語言的收穫

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適時、到位,老師評價語言豐富,適時、到位,我記下了這些美麗的'語言:沒關係,學習就是從不會到會;透過看看,聽聽,生活中就會學習;你最聰明,會聽就是會學習;會發現就是會學習……這些激勵的語言沒有任何浮誇之氣,聽起來順耳、自然,連我都覺得內心深受鼓舞、激勵,別說孩子了,在以後自己的課堂上,也要讓我的學生感受到這樣的語言。

兩位教師的語文教學真正體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體現了“一切爲了孩子的發展”。她們的課不但具有“靈”性,很紮實,我深深的體會到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文化素養很重要,需多多讀書,不斷豐富自己吧,這次聽課學習對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進,在以後的日常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學習。

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3

9月x日,一個好日子。在這天我觀摩了在金寶舉行的清華附小《竇桂梅教學團隊教育專場活動》。此次活動的內容有名師課堂教學“示範課”“說課互動”“1+x課堂實施講座”這些深深吸引了我……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而且對於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無疑也是醍醐灌頂,收穫頗多。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聽完幾位老師的彙報課後,我認爲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字。竇桂梅校長親自上陣,在教學《我的爸爸叫焦尼》時,她先以在生活中的小細節着手引導孩子形容對父愛的感受,受到了大家的讚賞,指導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爲學生的讀打好了紮實的基礎。課中,她抓住經典的圖片畫面,形象的人物描寫,引導學生對爸爸與兒子間情感的的分析。最後,她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以文帶文的形式,對人物的拓展品讀,即對爸爸和兒子間對話的品讀,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竇校長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啓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幾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王玲湘的《花臉》,透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了作者以花臉爲題的妙處。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並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竇老師在上《我的爸爸叫焦尼》這課時,首先讓學生大聲自由的讀並找出描寫爸爸的語句,體會那爸爸與兒子間的情感;再讀課文,讓學生深入瞭解課文;配樂讀,讓學生深情並茂的體會父子之間的感情昇華。學習中還穿插着齊讀、分組讀、示範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王峯老師就要求在正文學習前爲每段標上序號,便於在學習課文時迅速找到所講的內容。他還要求在讀文章時對有生字或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這樣就能“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文字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做好批註,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幾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麼貼切,到位,如有的老師運用“你最聰明、你會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透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應是動情去讀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但是還有一絲遺憾:由於時間關係和活動的大型性,有些好課,特別是講座:從積極語用視角重建和談減負背景下“落地生根”的語文教學示範課沒聽到。

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發現、善於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還要從心底愛上這門課。

第六、今後努力方向。

1、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開闊自己的視野,就要不斷地閱讀,要博覽全書,要堅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讓這些名著、經典來啓迪我們的思想,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的語文素養。

2、要轉變教學觀念,做新課程忠實的實踐者。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一直是知識的權威,學生是被動地學習,學生是知識的容器,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滔滔不絕,而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現在,需要我們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要轉變自己的角色,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我們要蹲下身子看學生,要平等地跟學生交流,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纔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我們不能急功近利,要爲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要樹立新的評價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4

前幾天,我校全體教師去聽了由優秀教師展示的公開課,使我們對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對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和啓發。

首先是新課程的觀念與創新,隨着資訊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國際交往頻繁,國際理解變得更加的重要,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即人才的競爭。

21世紀以來,各國着眼於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時代發展了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已成爲國家的重大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已成爲時代的要求。而現階段中國的基礎教育還不夠完善存在一些問題,如以知識爲本的教育理念;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習內容陳舊,缺乏與社會、科技和學生生活的聯繫;教學方法單一,死記硬背;評價方式單一,以升學爲目的;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各階段不銜接,造成資源浪費;要求偏低,詞彙量偏少;評價的手段單一;教學水平偏低。針對這些問題教育部提出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基本理念即: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倡導積極學習,採用活動途徑;改進評價體系,促進學生髮展;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外語教學的發展。

第二,課程理念的變化,教學方式由原來的講解、傳授爲主轉換成啓發、發現、探究的過程;辦學方式由封閉式轉換成開放型;

教學模式由原來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爲中心轉換成以學生、活動、任務爲中心;學生的角色由被動地聽、死記硬背到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教師的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到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學習的倡導者、促進者。

第三,新課改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一些教學建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大膽使用成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相互學習的能力;

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學生的興趣爲出發點,儘量真實,這樣既有助於學生語文知識的學習也有助於學科間的相互促進;尊重學生個性,以學生爲主體,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展他們的文化意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語文學習與運用;組織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促進語文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遵循課時安排的高頻原則,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

幾位老師精彩的展示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都從課堂預設到動態形成。,一環扣一環,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活動高潮迭起,教師引導巧而得法,使我們獲益匪淺。

這些課都從整體情景教學入手,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下的課堂風貌:真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活起來,動起來,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口腦並用,在熟悉的生活現象中使學生直接獲取知識,促使學生能力的發展,創造力的激發,使孩子們在現實的生活中能夠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解決面臨的新的語言問題。

兩位老師都很注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1、多資訊她們採用、圖片、錄音機、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新的語言情景,多渠道地給學生提供資訊源和大量的資訊,拓寬視野,從而激勵學生學習語文的強烈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各項學習活動。

2、快節奏兩位老師大都用正常的語速進行教學,教學環節嚴密,各環節和各種操練和交際活動間的交替自然緊湊、快捷,從播放音樂或師生互動匯入直至課的發展、高潮、結束富有節奏感。明快的節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3、高密度、老師們加強了小組活動形式,增加了學生實踐的面和量,一堂課內幾乎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語言操練和交際活動。這也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4、勤反覆兩位老師能重視在新的情景中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重現和運用所學語言知識,並使知識不斷獲得鞏固,聽說讀寫交際的能力不斷獲得發展。

總之,透過本次學習,我們更加明確了今後教育、教學的方向、方法,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今天老師的學習狀態就是明天學生的生存環境。”作爲一名教師,我們任重道遠,應不斷學習、提高以完善自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小學語文名師聽課心得體會5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與了東至縣教育局組織的送教下鄉活動,並且聽了兩位優秀教師的課,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新的認識,收穫頗多。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語文的魅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的更好,誰就能震懾學生的心靈。當我聽這兩位老師的課時,她們的語言親切,自然,簡潔,準確。她們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帶着學生在課文創設的情境中遨遊,帶領學生感受課文。

二.教師教學藝術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兩位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了教材。

2、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強。獨具匠心,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具有創意的教學風格。

3、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這兩位教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特別是名師們都使用了多媒體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此,我要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