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1

20xx年3月12日,星期四,我們到塔城市五校觀摩了嚴聰穎,吳建紅和戴姣華三位老師的3節小學數學“以生爲本”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展示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就此,談一談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爲教學服務。

在這3節課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嚴聰穎老師講的數學廣角—搭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找有幾種方法,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找出了五種不同的搭配方法,並會用簡單的符合或數字代替,一目瞭然,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既動手又動腦。

第二、自主探究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3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生爲本,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如:你有想說的嗎?把你找到的與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一下可以嗎?……讓學生自己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充分體現了“做中學,學中玩”,愉快地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主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達到師生互動的課堂效果。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主要學習的地方,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活躍起來,達到師生互動課堂效果。

又如戴姣華老師講的“百分數的認識”,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實現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飛躍,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領悟數學的價值,數學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聯繫,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透過本次學習,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做爲一名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利用新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它成爲學生學習知識展示自我的平臺。

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2

今天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在短短的一天時間裏,我有幸觀摩了小學數學優質課的展評活動,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臺,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1、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2、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3、各課都展示了新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使數學更貼近生活,才能使學生學得主動,因爲數學來源於生活,而又爲生活服務。老師把數學問題生活化,因爲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接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也處處有生活的道理。

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給數學找到生活的原型,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不是在“記數學,背數學,練數學,考數學”而是在“做數學”。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師在“導”中幫助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讓學生透過活動積極地獲得知識,將感性的實際活動與學生的內心感受體驗結合起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4、透過一天的學習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即教師重視數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注意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呈現方式豐富多彩,重視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學生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重視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注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5、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單純依模仿與記憶。數學本身來源於生活,現實生活裏充滿數學。我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學生具有一定數學價值的,生動有趣的,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爲學習素材,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策略與機智,吸收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

總之,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透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3

感謝周主任爲我們提供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這次活動中有一些體會:

1、數學課堂變安靜

一年級的譚老師教的有幾瓶牛奶很注重學生的擺,探究方法,獨立思考,課堂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2、在方程的意義這節課中,吳老師運用了分類的思想,從天平的平衡中,先得出等式和不等式,再進行歸納分類,結果得出方程的概念,但不是得出概念就沒事了,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問,如:你認爲方程,必須具備什麼樣的條件,爲什麼你覺得這些都是方程呢?等等適可而止的反問,充分暴露學生思考的思維,讓學生進行反思。古語說的好:反思是數學思維的內在動力和核心,如果在課堂中,我們也經常進行這樣的反思,必定會讓學生受益匪淺。在評課環節,我進一步認識教學方程的意義,體會它是一種數學模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徵,並不是本質特徵。在教學是要落實:

(1)方程用等式表示數量關係;

(2)它由已知數和未知數共同組成;

(3)表達的相等關係是現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數量關係。

聽了這兩節課以後給我的啓發一名優秀的教師要具有語言魅力,作爲一名數學教師,語言要做到嚴謹簡練,並且要具有親和力,對孩子要多表揚,多鼓勵。兩位老師語言很輕柔,很具有親和力,譚老師兒童化的語言一直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並且能夠及時的表揚孩子,這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吳萍萍老師語言已經做到了嚴謹簡練。這是我以後的教學中應時刻注意的一點。

數學源於生活,最後必須要回到生活當中。學習知識是爲了運用,如果脫離實際來學知識的話,其學習的意義不大。所以在數學課上,必須讓學生知道在現實中的應用。這兩位老師在講課始終,都把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這也是我以後課堂上應該做的。

教師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爲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拔的學習過程的支援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兩位老師的提問有效,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變得摸得着,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更好的啓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

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兩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教師憑藉個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及獨有的人格魅力駕馭着課堂,引導學生在擺一擺、畫一畫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讓學生自己探究方法。另外,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4

xx月xx日上午,我有幸觀摩了xx小學數學開放月公開課的活動,這樣的公開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

第一堂課是xx老師的《認識負數》,本課爲六年級下學期的第一課。xx老師笑起來特別和善,聽他的課如沐春風。特意關注到他的課全程只用了兩張PPT,更多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依次來表達每個負數的意義,這些負數表示什麼,用自己的方式畫出一個負數,並描述出來。

第二堂課仍然是六年級的內容《比例的意義》。

這堂課是由xx小學的xx老師上的,課的一開始,xx老師便出示自己旅遊當中的照片,一下子引起了同學的興趣,興致勃勃的開始幫老師分析爲什麼另幾張照片看起來更彆扭。從而引出比例,再順勢引導學生算一算這幾張照片的比例……

接下來是來自xx小的xx老師,一開場,她的聲音清脆悅耳,非常好聽。這堂課研究的是一個新的`課題《展開與摺疊》,雖然數學課本上沒有本堂課的內容,但我覺得這節課很有趣,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很多關於魔方的知識與規律,而且給我開啟了另一種新的思路和理念,使我對數學課有了一個新的思考。

新理念,新感受,新思考,真可謂: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廣闊舞臺,令各家可一展風采。同時也是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我的良好契機。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總之,數學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透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名師聽課心得體會5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爲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我有幸去泰安聽了“山東省小學數學優質課競活動”,現在我把聽課後的心得體會向老師們作一個彙報。老師們都知道,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也不具備教學專家那樣的水平,還不能把競賽課的所有內容原封不動告訴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說得不好的地方,請老師們諒解。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這次競賽課中的變化。

(一)還數學課堂安靜

聽完這次競賽活動後,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次競賽課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開課在我眼裏是熱鬧有加,整堂課如雷貫耳的掌聲、讚揚聲、小組合作討論聲,遊戲高興地叫喊聲,真的聲聲入耳,還有那變幻莫測能刺激視覺的課件,一個比一個美,讓我們可望不可即。而這次的課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東西。課堂返璞歸真,已經安靜了很多,留給學生安靜思考時間,迴歸數學課堂抽象性或邏輯性。課堂變成了一個師生共同“享受”知識能量,傳遞資訊的空間,讓我們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堂教學的樸素與紮實。

(二)課堂教學體現數學味道

很多老師心裏想,數學課堂肯定體現數學味道,這還用說。老師們都知道,爲了迎合課改的精神,一些公開課,老師爲了讓數學課堂更加充實生動,更加吸引學生,老師在教學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識;爲了擴展學生知識面,老師又加入了相關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爲了豐富課堂語言,有感情,用着詩意一般語調講課;爲了節省時間,用了大量畫面精緻的課件。一節課下來,涉及的科目很多。學生不知這節課到底是什麼課,數學課也像,自然科學也像,綜合課也像,最終成了“四不像”。

但這次的課堂卻體現了數學應有的味道,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這次講課內容多樣,不像以前公開課那樣多講幾何知識,或講簡單數學認識。對於一些抽象代數知識是避之若騖。這次不僅講一些比較抽象知識——如比、用字母表示數、有餘數的除法、百分數的意義、中位數等。還講了一些比較有難度的知識如可能性的大小、雞兔同籠、莫比烏斯圈、郵政編碼等。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二是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最大特點是培養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

(三)是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間變化的關係

這次聽課另外一個感受是:一走進教室,我們發現學生的課桌的擺放跟我們平常教室一樣,一排十人,三排,共三十人。不再是五六個學生圍坐在一起,以前一見到這樣的大型公開課,爲了方便小組間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張課桌拼在一起。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大力倡導的學習方式。爲了迎合課改的精神,一些老師把合作學習看成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認爲課堂上有了小組合作就有了課改意識,就是一種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把學生獨立思考說成是一種封閉的弧軍備戰,是一種傳統的學習方式。於是在課堂上,特別是公開課,任課教師把合作學習到了“隨手拈來”,“動轍合作”的地步,從而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思考。這次競賽課上很好的處理了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間的關係。

就是需要討論的地方採取了同桌間互相討論。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一律強調學生獨立思考。不像以前一節課鬧哄哄地多次合作、討論。事實上,新課改所倡導的小組合作與學生獨立思考並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靈活運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我們不能因爲盲從合作學習而丟棄獨立思考,首先應該要求學生獨立思考。一個人如果失去了獨立思考,他還有什麼創新呢?

(四)多媒體的大量運用

最後我簡單地說一說有關多媒體的運用,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目的一方面是爲了節省時間,二是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課件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專著力只在課件表面的畫面上,沒有起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課件成了擺設。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爲教學服務,不能主次顛倒。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後的感受。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走到今天,已經由當初的羽翼末豐逐漸成熟起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後,也祝願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園地這塊實驗田裏結出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