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9篇)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1

在一個沒有漫天繁星、只有天上明月與房內一盞微弱燈光的夜裏,我翻開了這本書,進入了一個令我爲之落淚爲之感慨的世界。在那裏有着無邊無際的金色稻田,有着質樸的農家姑娘與健康的小夥,有着美麗的火燒雲以及裊裊炊煙,還有一個——寂寞而滄桑的老人。

他叫徐福貴。他曾是天地間活的最暢快的人,也是如今揹負着那些猶如傷疤般回憶的普通人。他的手中曾握過各類金銀珠寶,也曾抱緊過他的妻子、兒女與孫子的毫無溫度的軀殼。他也有過再艱難也要活下去的信念,也有過透徹的絕望。他一遍遍逃離生死,卻也經歷着常人無法忍受的生離與死別。他的雙眼看見過戰爭的可怕,看見過摯愛的死亡,他見證了人民的勝利,也經歷了一個民族的浩劫。他看見過他以往的戰友,華麗閃亮的蛻變與悲慘黯淡的結局。他沒有經歷過生死,卻知曉比生死更令人懼怕的離別是何種滋味。

作爲一個旁觀者,我無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福貴的一生是如何。我不敢想象,徐福貴揹着他的妻子站在村口,看着那條小路,看着漫天的雪花,卻再也聽不到兒子赤腳跑在路上時的腳步聲,他是該多麼難過多麼憂傷;無法想象,當飽受生活艱辛與孤獨的他,在將盡一生的盡頭時,淡然開口陳述過往時複雜的心情。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在當時的背景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一次又一次的磨難,彷彿生來是爲了消磨他年輕時所犯下的過錯。他的一生像是萬千石子中的一個,不是金子也不是寶石,然而卻有着獨屬於他的紋路與滄桑。

生命是如此脆弱卻又頑強。而活着一詞又是如此微妙。徐福貴在信念中尋找生機,終在結局看清了自己。在結局時我始終相信有慶他們還活着,正如書中所說: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

我相信他們還活着。只是活着,而已。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2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摘自餘華《活着》

我總認爲人世間最傷心的事莫過於親人對你的不理解,當看完《活着》你會知道,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邊一個個親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着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當生活在80年代的我們還在爲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從來不知道上一代人爲了生存而掙扎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與他們相比,我們是不是更應該感到幸運呢!

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爲錢財而貪污受賄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賄鉅款,只是爲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3

餘華的《活着》,幾乎是用了一下午時間,一口氣讀完。好的文學作品如同有魔力般,讓讀者不忍放下。讀完的第一感受是富貴的一生太悲慘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集中到他身上。

在書中你能看見興盛、看見衰敗、看見頹唐、看見生活怎樣折磨一個人,看見離奇卻又平凡的人生。但正如作者所言,這個故事是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生活對富貴而言,真的是一條路,沒有枝杈,就這麼走下去,風來了,就吹風,雨來了,就淋雨。受不住了,就倒下,倒下了就再站起來,繼續蹣跚前行。他對苦難的承受力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讓我對生活,乃至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與理解。人生的喜怒哀樂,都建立在活着的基礎上,活着需要韌性,活着纔是一件幸福的事。

人生的意義或許真的不在命運之外,也許活着的意義就是在活着本身。當我們還在抱怨生活裏的不如意,爲生活中的不完美而糾結抓狂時,不妨靜下心來讀一讀這本書,或許你會更加感恩和接納生活,感恩生活中所擁有的一切平靜與幸福,接納生活給予的不足與苦難。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4

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後,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餘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着。

這本書不同於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後的結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後,積聚的壓抑在結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着》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着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纔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5

《活着》是一篇讀起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只有在合上書纔會感到的隱隱不快。並不是有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殘酷造成的,畢竟,作品中的亡家,喪妻,失女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樣的故事並不具備轟動性,同時,餘華也不是一個具有很強煽動能力的作家,實際上渲染這樣的表達方式是餘華一直不屑的,餘華所崇尚的只是敘述,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敘說,而所有的情緒就是這種娓娓敘道的過程中悄悄的侵入讀者的CPU,《活着》以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他就像一個熟練的外科醫生慢條斯理地將生活的殘酷本質從虛假的仁道中剝離出來一樣,《活着》用一種很平靜甚至緩慢的方式,將讀者的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幻想逐個打碎,這樣就會有一個結局,人們就對此書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質上,人活着本身除了活着以外,並無任何意義,那麼如果一定要賦予意義的話,那麼唯一可以算作有意思的,恐怕只有活着本身了,《活着》的偉大感可能恰恰源於這裏。也正因如此,《活着》就明確了一個內容,活着在一般的理解上是一個過程,但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個靜止的狀態,

餘華的《活着》告訴我們,生命中其實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的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6

《活着》的主人公福貴,經歷了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歲月;經歷了人一生中的大喜與大悲。他死了爹孃,也喪了兒女。說他可憐,也是,也不是。至少,他,還活着。

他曾經年少輕狂,賭博輸光了家產,從遠近聞名的徐大地主變成了貧農。而取代他的龍二,在解放初期時就被槍斃了。他這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又曾經,他被抓去當兵,在軍營中度過了好幾度春秋。多少人的生命在可怕的戰爭中失去,而福貴還是倖免於難,挺到了戰爭結束。這又算是撿了一條命嗎?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究竟是爲了什麼?爲了金錢?爲了名利?不!只是爲了活着!如果人死了,那還講什麼金錢,什麼名利啊!你來了,並沒有帶來什麼,那你走了,也不能帶去什麼。你是清清白白來的,就得清清白白地走。任何人都是一樣。所以,活着只是爲了活着。

雖福貴失去了一雙兒女,還沒有了溫柔賢惠的妻子家珍,但他還是得活着。從人性的角度上看,他確實很可憐。但是生活總是這麼艱辛、殘酷和神祕莫測。活着的確很難,他飽受着歲月的風吹雨打,但,他還活着!

在生活中,福貴他幾乎一無所有。在別人眼中看來,他也只是一個瘋瘋癲癲的糟老頭子。可是他至少還有一樣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的無價之寶,那就是——生命!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7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講述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他的人生就像翻倒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千滋百味;又像六月的天,風雲突變,反覆無常。使得我在讀書的同時,不自禁的也幻化成了書中的福貴,彷彿正是我前世經歷的一生。

“活着”是一種責任。當福貴的父母去世時,全家的重擔便落到了福貴一個人的身上。他自己種五畝地,帶領全家大鍊鋼鐵,鼓勵春生好好的活着。參加國軍拉大炮的同時還要照顧全家,獨自一人默默的面對生活的困窘和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楚。也許大多數人會像縣長春生一樣選擇死亡來逃避現實,但是他還活着,堅強的活着!直至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至愛的人。或許有人會問他爲什麼活着?又是爲什麼而奔波?我想,答案有很多。至少,福貴的回答會有很多!我從福貴的經歷中看到一個人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氣,因爲只要活着就要敢於擔當責任,履行義務。爲了愛我的人,還有我愛的人而活着!

活着是一種體驗。無論承受痛苦,還是享受幸福。福貴從富足無憂到傾家蕩產;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轉眼間變爲徹頭徹尾的“無產者”。他爲母親請醫時卻不幸被拉去當壯丁,歷盡千辛萬苦好不容易回到家,母親卻早已不在人世……這樣的命運足以輕易的擊垮任何一個人活下去的勇氣,但福貴還是和以前一樣,堅韌地活着!其實,我們現實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災難,汶川大地震,剎那間就摧毀了無數的生命,想想那些同胞,無數的希望瞬間幻滅,着實讓人感慨萬千,感覺生命是那麼的脆弱。經歷了那麼多生與死的較量之後,我們對活着的內涵感悟也應該更加深刻。把一切都看淡一點,從容面對每一天,珍惜每一天的生活,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一句話,活着就是一種體驗。

活着,就要自強不息。當福貴遭遇了一連串的打擊後,他決定重新做人。他拿起農具,穿上了粗布衣服,一改往日貪錢嗜賭的惡習,帶領全家一起面對社會的動盪、生活的挫折。福貴之所以能好好的活着,肯定是具有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古人說“天不救人人自救”。漫漫人生,青春即逝,明天的日子依然要過,除了努力還是努力,活着就要自強不息。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餘華先生一語道破了活着本身的含義及《活着》一書的精髓,值得思索,值得參考。既然活着,既然能活着,那就用心過好每一天。

讀完此書,思緒萬千。活着就是責任,活着就要堅韌,活着就要自強不息!如此,生命便會演奏出人生最壯麗的歌。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8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爲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纔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纔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活着的讀書心得體會9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由一幕一幕人生苦難所組成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了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他在田裏對老牛吆喝着:“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

老人是地主少爺福貴,年輕的時候不務正業嗜賭成性,一夜之間賭光了家產一貧如洗,父親當即被氣死倒在了茅坑中,窮困之中福貴因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再次回到家鄉時,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

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妻子家珍因身患軟骨病從一開始的幹不了重活到後來只能臥病在牀;兒子有慶與縣長夫人的血型相同,爲救縣長夫人被抽血過量而死;啞巴女兒鳳霞嫁給了隊長介紹的城裏的偏頭二喜,生下了一名男嬰後,鳳霞因大出血而死在了手術臺上;在鳳霞死後不久身患軟骨病的家珍相繼去世;二喜是搬運工,在工作時因吊車出了些差錯,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富貴便將苦命的小外孫苦根接到鄉下,爺孫倆生活的十分艱難,就連豆都很難吃上,福貴心疼便給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和一頭因同情而牽回的老牛。

這本小說展現出了作者餘華對於生命、對於親情的理解。在餘華看來,生命既可貴又高尚。然而,對於主人公福貴來說,生命的高尚似乎是一種過分的要求,他用自己的一生來向我們述說着生命的可貴。生命之所以可貴,主要體現在它對於一切的包容。餘華透過福貴向讀者展示了生活中的善與惡、真與假、喜與悲,它們共同組成了生活的全部,人們都經歷過這些,即便在形式上有所區別,但是其對生命的意義卻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