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1

這學期,學校組織老師們學習了導學案,透過學習,我對導學案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傳統教學的特徵是“先教後學,先師後生”,這是注入式教學的典型特徵,就是上課先由教師講解,把什麼都講清楚了,學生都聽懂了,然後學生再作練習,把教師講解的內容鞏固消化。其實,這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也和新課程教學理念相沖突。

所謂的“導學案”就是改變原先的上課模式,“給學生一個柺杖,讓學生嘗試自學”。學什麼,如何學,學到什麼程度,在“導學案”中都有設計,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導”字的功能。

我認爲,“導學案”的在對問題的設計上要有利於啓發學生的思維,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特點,如果在設計問題,設定預習量,連貫導學環節上不能體現導學案的特點,那麼導學案就成了學生變了味的預習作業。

總之,以“案”爲載體,學生自主探究爲主旨的教學改革試驗已經得到廣泛的肯定與推進。我想,如果能認真設計導學案,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解決問題,那麼學生的思維開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多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就提高了。

經過這一段時期學習和實踐我對導學案有了一些心得體會。“導學案”堅持知能統一,實現學會和會學;從學習內容上講,明確有關知識結構,力求知識規律化,系統化,思路條理化;從學習方法講,重在指導學生如何學好,重在教師考慮如何教好。在老師方面,避免了授課的隨意性,功夫下在了課前,課堂上有精力關注學習狀態,隨時進行點撥和指導,對學生來說,拿到學案後,對本節課要達到的目標很明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合理安排,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主要是在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成了學習的參與者,並且還能代表小組發言,給了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其實,每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慾望,當這部分學生也參與到學習中來了,課堂氣氛就更活躍了,學生動起來了,學習就好辦了。學生依案自學,教師導學釋疑,當堂達標爲主要步驟,使知識落實與能力的培養於一體,起到了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落實素質教育的作用。

“學案導學”遵循的理念具有超前性、先進性,富有鮮明的時代感“學案導學”的着眼點是堅持以人爲本,關注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個性和人格的形成,爲學生終身發展服務。但在我的實際課堂教學中還存在有很多問題,如主體參與不夠、教與學順序顛倒、規範表達落實不力等,如何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案導學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呢?當然要努力學習導學案,認真做到以學當教,當堂達標。

其次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

2、有啓發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的應作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再則“探究”是學習的靈魂。透過實驗探究,學生可以弄清事物規律的來龍去脈,對疑難問題有所分辨,在知識上有所收穫,在思維上有所啓迪,在合作交流上有所提高。探究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分小組探究,個人探究、小組之間交流與合作等。不管哪種方式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想以後多研究一下小組探究,小組探究可以增強溝通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聽、說、問”三種成比例出現的行爲。“說”,即表達清晰,具有說服力;“聽”,即有效傾聽,設身處地地理解別人。小組探究可以增強團隊合作:即願意與他人合作,作爲團隊的一份子去共同完成一項任務。小組探究可以增強自信:即敢冒風險接受任務,或敢於提出與不同的意見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努力嘗試使用學案導學的方法去教學生,去啓發學生,使自已的課堂變的生動、有趣,使學生愛上數學課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2

隨着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爲了落實構建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學生成爲自主學習的主人,我校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經過了近一個學期的實踐,對導學案的編寫,我有以下體會。

一、利用導學案進行教學的積極意義

1、有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要求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體,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有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怎樣讓“四十分鐘”的課堂更有效,更充實;怎樣讓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更優化,減少無效或低效活動,這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導學案的使用是爲了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3、有助於發揮集體教研的力量。透過本組內各位教師的出謀劃策,不斷創新,不斷修改,我們羣策羣力,共同設計出了版面精美,環節清晰,重點突出的導學案。

二、有待商榷和改進的地方

1、在導學的過程中,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顯得有些流於形式,學法指導太空,應該把學法指導滲透到各個環節當中去。

2、由於時間的關係,有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忽視了導學步驟,爲了增大課堂容量,就忽視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

3、導學案不能做統一標準要求,各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我認爲數學學科的導學案的設計更應該突出人文特色,讓課堂教學內容更豐富,更有魅力。

4、應該努力做好課堂反饋,讓每一堂課遺留下來的問題及時解決,做好鞏固與銜接。

總之,我認爲導學案的使用規範了課堂教學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於因材施教,對於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學生有一定的幫助,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每一個新事物的出現,總要經歷不斷的更新與完善,我想在今後的不斷摸索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設計出更科學、更實用的導學案,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導學案學習心得體會3

一、教學中教師角色和教學行爲的轉變

1、“導學案”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是新條件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導學案”的使用,使教師的教學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每位教師充分利用“導學案”的特點重視學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堅持學習,獨立完成作業,遇到難題,尋根究底,課堂上小組內相互討論,既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融洽了同學之間的關係,同時,教師更多的是授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歸納方法,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2、教學中能“用活”教材。

“導學案”的使用,使得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講教材,而是根據教材提供的知識,從生活實際取材,提出問題,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解決問題,更能瞭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反作用於生活,更讓學生知道他們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不僅是爲了繼續深造,對今後的工作、生活也是有用的。

3、教學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創造性。

“導學案”的使用,給了學生充分發揮的餘地,“給他們一個舞臺,我們將收穫更多的精彩”!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宰。

二、我的困惑

小學數學“導學案”的實施過程中,新授課和複習課的不同課型,的確讓學生自主學習,給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很多發展空間,但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來說,這無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師細緻的講解都未必使他們知道知識的來龍去脈,更不用說自主學習了,展示交流更是談不上,這使得整個班級學習兩極分化嚴重。怎樣才能兩頭兼顧:即發展了好學生,又使後進生有所進步,一直以來還沒有找到比較好的方法。

另外教學中,教師都採用了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的方式,但在此過程中,很多的學困生在交流中只有聽得份,因爲很多知識他們不懂,又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或不想讓別人聽見自己錯誤的想法,於是只聽別人說,自己不發表任何言論,學習上很是被動,久而久之,學習越來越落後;而對於那些調皮的學生來說,討論簡直是一種輕鬆,以此有正當理由說話的機會,說話不少卻什麼也沒有學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分化日趨嚴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課改教師十分頭疼,還有待於探索和研究。

三、我的感想

凡事有利就有弊,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放開思維,我們在摸索中學會創新,學會反思,大膽挑戰,在教改工作中鼓足前進的勇氣,不斷創新,踏實肯幹,推動教改工作繼續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