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磨課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磨課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磨課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磨課的心得體會1

爲幫助新教師儘快更好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能力,促使其快速成長。在校領導和鍾老師安排下,我跟新教師黃莉確定了師徒關係。雖然懵懂的“被師傅”,但透過這麼幾個月的共同學習,特別是這一次帶着黃莉磨課的過程,使我深刻體會到做師傅,真的是一門學問。因爲,要想做好這個師傅,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下面我就這次和黃莉老師磨課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對各位新老師給出一些建議:

一、克服緊張的心理很重要

作爲一名新老師,剛踏出校園的殿堂,缺乏承受能力和教學經驗,對自己的教學風格,還處於初級的模仿階段,對能不能完成預定的教學計劃,按要求上好課,心裏沒底。各種擔心,往往會使得我們在上課的時候特別的緊張,經常會出現心跳加快、臉紅、思維混亂等現象。它會直接影響教師上課效果。那麼克服緊張的心理就顯得特別的重要。所以在上課前一定要意識緊張的心理會給你精心準備的課帶來種種危害,上課前可以跟自己對話:我是最棒的,我已經準備好了,相信自己。

二、備好課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有很多新老師可能有這樣的想法:要設計一節課那還不容易,只要百度一下,教案、課件分分鐘的事,或者那麼多優質課的視頻多看幾遍,模仿模仿、修改修改、背背記記應該就能沒有問題了。這樣的想法是肯定不正確的。在這磨課過程中,黃莉老師就這個問題就有深刻的體會,不要說是在網上下載的教案無法順利上手操作,包括用我或者是其他老師之前賽課上過的教案都還是不好操作。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別人的教案是根據自己鑽研教材設計的適合自己教學風格、適合上課學生的專用教案,這樣的教案不是適合每一個老師每一個班的學生。所以要想上好一堂課,必須自己吃透教材、摸索出每一個環節。

在這麼多專家面前講如何備課,還是有點班門弄斧,這裏只是向新老師們就備課說一些我的看法。

1、備課首先應該備教材

備教材就是要深入鑽研教材,鑽研教材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鑽研課文本身。從字、詞、句、段、篇到作者的思路、課文的主題思想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要勤于思考,勤於從有關的參考資料中吸取營養;要反覆地閱讀課文,深入體會課文中的思想感情;遇到疑難的問題,可以去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和他們一起研究。二是要吃透課標對全冊教材的總要求,把握每一篇課文在學期或者階段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總之,要吃透課文,哪怕是一個字、一個標點也決不放過。這樣,吃透了教材,就能合理地定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這次的磨課過程中黃莉老師的目標設定、教學環節的設定都是隨着對教材的鑽研程度改變的。從最初的“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理解掌聲的含義,懂得關心、鼓勵他人。”到後來加上“學習透過動作和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內心感受的寫作方法。”這個環節,都是隨着對教材鑽研程度改變的。鍾老師一再跟我們說:語文課“教什麼”比“怎麼教”更重要,“教什麼”就是要分清什麼是“課程內容”,什麼是“教材內容”。課程內容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選擇的要求學生學習的語文知識、方法或者語文技能方面的內容,教材只是個例子。確定了“課程內容”才能更好地教好教材內容。黃莉老師最開始的備課就沒有確定好“課程內容”,只是單純教了教材內容。這樣就是沒有吃透教材,所以備課時深入地鑽研教材,確定“教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2、其次還要備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備課是爲了學生學習。學生原有基礎如何,學習這篇課文有哪些困難,有什麼要求,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等等,教師都要有所考慮。這樣纔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不僅能節約課堂教學的時間,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質量。

備課是教師的基本功,基本功的訓練要持之以恆。教師必須注意平時的積累,積累知識,積累經驗。不論是看書、看報、聽課、參觀、遊覽等,隨時隨地做備課的有心人,不斷地從知識的海洋中,從生活和教學的實踐中,吸收營養,充實自己,提高自己。

三、建議和反思

上完一堂課後,並非意味這課堂教學的結束,課後對本堂課的反思和對自己提出一些建議也是至關重要。有些新教師認爲上完課就沒事了,很少及時進行自我分析,這種做法,不利於總結和提高,勢必影響新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上完第一堂課後,都必須及時進行自我分析。即上完課後都要及時回顧備課和上課過程,分析在本堂課中有哪些較好地實現了原定計劃,還有什麼不足;哪些沒有實現或實現不好,原因是什麼;哪些問題在備課時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中有哪些反應;下堂課教學要着重注意些什麼等等。分析的結論記錄下來,作爲下階段備課和上課的參考。

總之,上一堂好課要用平常心,發現問題,認真總結,推敲琢磨,百鍊成金。

師徒結對子也讓我意識到自身的諸多不足。“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我這個師傅 “名”與“實”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距的,但既然接受了重任,就只能努力縮小差距了。所以我會在提高徒弟業務水平的同時,也努力充實自己。黃莉老師這次課雖然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我從中我也看到了她很多進步的地方,我也從中學習到了不少,這讓我還是初感成效。我覺得有所成效是一種幸福,是一份榮耀,我會努力去追尋它。 作爲師傅,我真誠地希望我的徒弟能少走些彎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祝願我們名師工作室的師徒結對活動發揮更大的作用,我們的每一個老師都從中收穫良多。

磨課的心得體會2

國培校本教研第一段磨課,已接近尾聲,透過磨課我體會頗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做好觀課前的準備

加強集體備課,老師們在一塊備課,能互相交流,瞭解參與磨課教師教育教學動態、知識現狀、各自的優缺點,能取長補短,借鑑吸收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增長自己的智慧,進一步提高自己備課的主動性。讓授課教師介紹課時備課的思路,做好觀課說明,自己把握住教師課堂教學脈搏,掌握教學的主線。提前進教室瞭解學生,加強與學生溝通,對提高課堂上師生活動、生生互動的觀察效果,有的放矢的進行觀課,做好鋪墊。

二、認真觀課、提高觀課效率

在觀課過程中,根據研修組各自的分工,瞄準自己的觀課點,把握主攻方向 進行觀課,在觀課中,用心靈感悟課堂,教師的教學行爲、教學理念、教育追求是否符合新課標,學生的學習行爲,精神面貌、學生的坐姿、握筆姿勢等行爲習慣的養成,給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教師的教學語言,有效提問,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對自己的課堂教學具有借鑑意義。啓發自己主動思考:“假如我來執教這課,該怎麼處理?”

三、加強議課,進一步提高業務能力

觀課教師 觀課後, 對觀察到的這節磨課,從不同角度 展開討論,發表各自的見解 ,鞏固觀課效果。 課堂上 執教老師好的地方,對自己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不足之處,對自己也是一個 警示,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提高了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

磨課,磨出了感動,磨出了精彩,教師交流、師生合作、生生互動,磨出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友誼,爲我們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藝術奠定了基礎。磨課是通往教育的幸福之路,在這條路上,我們將奮力拼搏、開拓進取,取得更加紮實的成績,爲了一切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而作不懈的努力。

磨課的心得體會3

備課和試教給我很多收穫,同時也給我很多遺憾。就像一個平面上畫圓,隨着圈起來的部分越來越多,就會發現圈外的課堂學習氛圍變化很大。 這是一節學校的教研課,這節課我試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給我不同的感受,當我面對不同學生的時候,課堂的經歷和生成是不同的。學生思維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的不同,我需要根據學生的思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這個過程是個充滿艱辛和智慧的過程。每次和同組的老師們交流,總是有很多發現,如果說從課中能感受到學生的智慧,那麼這也是我們組數學老師的共同努力。

我想,一節好課的背後需要深刻的思維方式,翔實的資料的掌握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我想老師在從中需要做的是要讓學生深入研究,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這節課的內容,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我,都是有很大挑戰性的。在上課的過程中,所有的數據都從學生中來,學生的第一組數據出不來,第二組數據就不會出現,就無法進行數據的比較和交流,這節課就無法上下去。對於學生來說,挑戰就是在對學生的空間觀念、小組合作要求很高,這是一個人無法單獨完成的任務,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這樣就需要學生之間的默契和合作,這些對學生來說都是有挑戰的

我一直認爲,“磨課”的道路上學生是最好的老師,在整個上課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學生探索的時間從哪裏來?我們要求學生去進行交流、合作和研究,但是課堂只有40分鐘,怎麼辦?這就要求老師要有取捨,我是選取老師講、學生聽,還是花時間和力氣讓學生自己探究,我想,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肯定選取後者,讓學生體驗再創造的過程。另外一個問題是當學生自主探索成果達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時教師應怎麼辦?是匆忙講給學生聽,還是再給學生空間,讓學生去自我觀察、自我調節、自我反思,形成富有個性和創意的個性化的學習成果,我想,我會選擇後者,但是教師要做的是要進行有效的引導,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驗證。

一節課的研究,需要教師在“磨課”中逐步養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在這節課中,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使學生在這樣的研究交流中逐步形成知識技能,同時,要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及人文素養的培養。這次上課和“磨課”,我感觸很深,同時也感受到了教學之路的寬廣與魅力,有了以下幾點感受,和大家一起共勉:“磨課”的道路上學生是最好的老師;個體成長需要團隊的精神;老師要及時反思和積累,這樣教師纔會在磨課中成長起來。

磨課的心得體會4

一:關於磨課的體會:

第一:爲什麼而磨課?我們將此歸納爲三句話:爲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而磨;爲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學風格而磨;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而磨。從整體上說,即是爲了夯實教與學的基礎而磨。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始終是教學的最根本的問題,透過磨課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也自然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標。爲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學風格而磨,教師個人的性格,氣質以及風格各不相同,而磨課絕對不是要形成整齊劃一的,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學風格,而是要幫助教師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更富有特色的,具有效率的和成熟的教學風格,唯此,才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而磨,磨課的最終着眼點應當是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總而言之,磨課應當是作爲比較全面的提高教與學的基礎而進行的實踐活動。

第二:如何來進行磨課?我們認爲它基本可以分爲以下幾個步驟:設定基礎目標:課堂教學能力的涵蓋範圍很廣,一次磨課的過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們認爲,比較具有效率的磨課應當是事先設定某一個比較具體的目標,然後透過後續的實踐得以提高;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適當的多次反覆操練;評價與總結。

第三:磨課的目標是什麼?磨課的目標是形成精品課,優質課抑或常態課?我們認爲磨課的最終目標是形成更好的,更有效率與風格的常態課。即使透過多次的過程而能夠形成很好的課,這個課也應當是歸屬於常態課,這與磨課的本意是相符的。

第四:磨課的基本原則有哪些?透過實踐,我們認爲:磨課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

①選擇性原則:磨課的課程內容應當有所選擇,一般不宜選擇具有一些爭議性,過於複雜性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

②個體性原則:基於每個教師的教學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學風格的不同,應當考慮到每個教師的個性特徵和教學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而制定相適應性的方案;

③適度性原則:即是以達到事先設定的基礎性目標爲標準,進行次數不同的操練,而不必規定限定性的次數;

④多樣性原則:即是在磨課的實踐操作上,可以採取多樣化的形式,既然上課可以採取多次獨立磨課的方式,那麼備課是否也可以獨立的進行多次的磨課式的操作呢?還有教學的其他環節是否也可以進行獨立的磨課式的操作呢?值得大家思考。

二:關於磨課的反思:

第一:理論的學習尚需加強。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和總結,透過學習理論,可以增強自己實踐的指導。在這方面,我們的學習還十分的薄弱,還缺乏系統而完整的學習過程,這也直接的制約了實踐的活動和效率的提高,在今後的研究中,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第二:實踐的計劃性待加強。限於現實的多種因素的制約,對於開展這項研究性工作的時間性和計劃性都不是太強,在今後的工作中也要適當的加強,爭取做到有計劃的開展工作,爭取早日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提高教學的質量。

磨課的心得體會5

專家老師們集思廣益,深思熟慮制定出本次研究課例 要解決的兩個問題:

1、對於意蘊豐富的文言文,怎樣從“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入手,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披文入境、披文入情,多角度、深層次品讀?

2、如何尊重學生的質疑,引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積累語言,在思維碰撞中昇華認識?

在經過兩次備課之後,丁老師在課堂上,給我們展示了一個比較成功的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透過反覆誦讀、多角度、深層次品讀文字意蘊,有集體誦讀、自由誦讀、個人誦讀等幾個多種方式,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出色達成了“反覆誦讀、多角度品讀文字意蘊效果”的目標。

二、依據情景匯入——整體感知——賞析品味——拓展延伸的教學流程由淺入深,整個流程,師生傾情投入,層層品讀,邊讀邊品,以讀帶品,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碰撞,收到了讀者與文字共鳴的效果,達成了“感受作者微妙心境”的教學目標。如:在丁老師多次集體誦讀“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一句,抓住關鍵詞“解衣”、“ 欣然”,體會作者“清閒”。品讀“念無與爲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一句,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誦讀,小聲齊讀,再加速齊讀,最後,慢慢地齊讀“相與步於中庭”,加深了學生對“悠閒”的認識,讀出了“安閒”之意。在丁老師的點撥下,運用重點字重讀、快讀、慢讀、大聲讀等多種方式,體會出作者蘇軾的清閒、悠閒、安閒,促進學生對“閒人”的解讀。

三、最後,爲了讓學生體會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懷,丁老師投放一些資料,又安排了學生自由朗讀。讓學生讀深讀透,獲取資源,加深對文字的理解。

就這樣,結合背景資料學生體會到作者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被貶的悲涼、人生的感慨的微妙複雜的心境。

本節課丁老師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誦讀課文,在讀中品,在讀中悟,學生感受到了月夜景色之美,品味出文章語言之美,還感受到了作者曠達閒適的思想情感之美,出色達成了“反覆誦讀、多角度品讀文字意蘊效果”的目標。

針對這堂課,我想說一點自己的看法。首先是情景匯入,用青島的月亮匯入,並投放了照片,說實話,那圖片上,毫無特色的居民樓上空一輪空洞又無光澤的圓月,單調又無趣,與文字中美好的意境相差甚遠,再說,月亮美不美,與賞月的心情 有關,心情好,在對的時間與對的人一起 , 自然就美, 反之,就不然。所以,導語可否換一下,從蘇軾的作品、成就切入,不行嗎?

其次,這節課在“學生文言知識積累”方面,丁老師從實詞積累、虛詞積累、句式積累、名句積累、背景積累等多方面入手,

教學生積累了不少文言知識,在這一積累過程中, 如果能穿插一些形式靈活的小測驗,如:重點字詞句的解釋,寫景名句的小填空,背誦時雙人合作,一人背誦,另一人翻譯等等,那樣積累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再次,在解讀“閒”字時,面對稚嫩的學生,我們如何讓他們感受一種正能量,擁有正確的人生態度。世人苦被“名利”累,多少“忙人”沉醉於“案牘之勞形”不能自拔。只有正直、淡泊的人才有此心境,自己與張懷民才志同道合、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人生能有一知己,隨時相與中庭,共賞一輪明月,無聲勝有聲,這又是一件怎樣的幸事啊。

我個人覺得,我們不能把目光停留在蘇軾的悲苦與無奈上,我們可以在作者豁達樂觀上,做以引導。比如,可以從美麗的月色引發到博大的胸懷。可以從欣然、悠然賞月引領到積極樂觀的心境。可以從他“誰到人生無再少”“大江東去”領略他的豁達豪放。在人生低谷,在挫折逆境中,他的從容坦蕩,怎不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