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範文(精選5篇)

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1

首先,感謝學校領導爲我提供這樣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我有一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機會。我有幸去新鄉聽了“小學數學優質課活動”,現在我把聽課後的心得體會作一個彙報。

聽完這次競賽活動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爲學習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心理上的疑問以創造學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態,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老師提出疑問,設定懸念,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設疑導思,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得出認知的理念。

在課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整節課,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執教者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非常值得我學習。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最後我簡單地說一說有關多媒體的運用,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目的一方面是爲了節省時間,二是直觀形象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課件華而不實的現象,學生的專著力只在課件表面的畫面上,沒有起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作用,課件成了擺設。課件是教學的輔助手段,爲教學服務,不能主次顛倒。

以上是我這次聽課後的感受。總而言之,課堂教學改革走到今天,已經由當初的羽翼末豐逐漸成熟起來,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後,也祝願老師們在自己的教學園地這塊實驗田裏結出豐碩的果實。

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2

10月28日到30日,本人有幸到重慶市聆聽由重慶市組織的“中南、華北、西南十省區市第七屆小學數學優質課觀摩交流會”。在短短的2天時間裏,觀摩了十個省區市的11節小學數學優質課。老師們講的是各具特色,風格不一,且都充分體現了“創新、自主、探索”的教學思想。無論是在知識點的講解,語言的組織,教學設計的新穎,還是在啓發學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給我一種全新的感覺。

透過參賽選手精彩的表演和專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動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豐,受益匪淺,還有許多地方在我們的平時教學中值得借鑑和學習。在此想和同行一起交流。下面就這幾天的聽課談一談自己的點滴體會吧。

體會之一:新課匯入各有千秋。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到新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因爲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爲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老師們開場白各不相同,但都異彩紛呈,有的老師利用魔術引入,有的老師以比賽引入,還有的老師以欣賞美引入。他們目的都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爲學生在課堂上正常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體會之二:注重學生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老師們的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理念,真正體現出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路人”。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因爲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們就讓學生自己透過動手、動口、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體會之三:獎勵、激勵,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

老師們藉助一些小的禮物或者口頭獎勵,對學生的成績及時進行鼓勵,積極地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如:王吉慧老師上《乘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她很善於表揚學生,很細心,很會捕捉學生亮點進行表揚、激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們的語言精練、豐富,對學生鼓勵性的語言、富有親和力的語言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多種評價方式都非常值得我學習。

體會之四:合理的情境創設,讓知識易於理解。

“創設情境的學習,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形成富有情感的行爲,並以其自身的行爲來感染周圍學生的情感與行爲,有利於師生情感互動的執行。也就是說,要把數學知識放置到一定的情境之中,讓他貼近學生的生活,越是離學生近的就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嘗試着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如:學習《7的乘法口訣》時,歐陽競老師利用了貼進學生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幫助學生背7的乘法口訣。即俗話說:“不管三七二十一”、孫悟空“七七四十九變”和日曆表。又如:王智萍老師用學生經常見到的天氣預報主持人播報天氣是所站的“位置”來說明“黃金比”的美。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再感到陌生,不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體會之五:專家精彩的答疑和互動,讓我澄清了一些誤區。

板書呈現時機及內容;重視課堂多元評價及時診斷學生表現,及時調整矯正;學生活動表現應是主動而富有個性,尤其是學生的思維活動應是深刻而充分;複習課中實踐的重要性;採用問題導學形式,層層設計問題組、步步深入,從而勾畫出知識體系,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開動思維、應用知識、分析推理、整合創造、得出結論。而這些優質課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透過這次觀摩活動,讓我看到了很多新鮮事物,對我今後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感謝學校給我這次學習機會,讓我學到了先進的教學方法,我將積累這次學習活動的經驗,將它們應用於以後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去,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層。

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3

10月24日,由市教育局組織的小學數學優質課評比活動在市三實小舉行,我有幸參加了這次觀摩活動。看到參賽的每一位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中生命的對話,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教學這門藝術有了更深刻地認識,相同的內容,不同的`教師、不同的設計、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效果。但每節課又都有着各自的閃光點,值得我們每位老師去學習,透過他們的課堂教學,讓我直觀感受到各位名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啓迪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如何進行課堂教學,醒悟了一些在課改中感到困惑的問題。現將我的感悟彙報如下:

一、課前精心預設

老師們在課前都有與本節課有聯繫有情趣的故事與學生非常和諧的交流,引發學生興趣,拉近關係,使學生內心有一種親切感。俗話說,有了情趣乃是成功了一半。老師們課前在教具、課件上準備得充足,學生的水平、實際經驗等都能做到充分的估計預料,有的放矢。

二、課中精講多練

老師們根據教材內容適時適度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此情此景中動腦想,動口說,動手做,學中玩,玩中學,非常適合孩子們的特點。對一些較困難的問題,又在適度的情況下,開展小組活動,並且老師能提出既明確又具體的要求,討論有目的,說話有依據。

整個課堂上,充分利用課件、學具,動手擺、撥、畫等,直觀、方便、快捷,節省了課堂時間,充分利用40分鐘。課堂上老師們的應對能力強,對學生的思維後所提出的問題,教師及時準確地排除解決。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們的課堂教學,一言一行,是一面鏡子,自己在實踐中與他們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在短暫的一節課中,收到好的效果,必須認真學習。

三、課後回味評價

一節課講授完,總結很重要。他們都注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一節課所學知識的重點,加強回憶。注重學生互評,師生評價,給予肯定。我認爲這樣做是給學生的一種鼓勵、一種加油的妙方。

四、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聽了各位老師的課,感覺在這一點上做得都很好。每一節課的內容與生活的聯繫都很緊密,學生們都非常感興趣。

這幾節課都充分運用了現代化教育手段,課件製作科學、實用、美觀,讓教學更加直觀,化解了難點,使整個教學充滿了活力和樂趣。教師的個人素質都很高,語言豐富,點評及時、到位;教學設計新穎獨特,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學習知識,學生興趣盎然。

透過這次活動,我找到了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要向這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4

我是一名來自濱城區第二小學的品生品社教師,我轉入專職品生品社學科只有三年的時間,相比各位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老師,學科專業素養可能略顯稚嫩,而相對於富有朝氣的80後教師來說,學習接受能力也已稍遜一籌。但是我依然渴望對我的第二教學專業——品生品社學科能把握的明明白白,讓學生學得紮實有效。因此我更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每一位新老教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透過四天的鄒平學習,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對於品生品社課程教學組織形式的本質特徵——活動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品生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強調“以活動爲教與學的基本形式”,《品社標準》也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效組織適宜的教學活動”。縱觀這21節課例呈現的主要形態無一不是追求“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老師們用無痕的活動來代替有形的說教。它不同於過去那種外加的、灌輸式的道德說教,而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似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一種迴歸生活的無痕的教育活動,極其自然地去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感悟,並使其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立足學生生活,活動形式多樣,

低年級品生課上,學生年齡小,教師多組織輕鬆活潑的兒童直接參與的感受體驗活動、遊戲娛樂活動、表演欣賞活動、動手製作活動、作品展示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如在曹xx老師的《保健設施伴我成長》的導課,我來做,你來猜,我來讀,你來猜,我來說你來猜。在探究使用方法中,一邊聽刷牙歌,一起模擬體驗。在劉xx老師的課上《交通規則我遵守》,紅綠燈遊戲,正在斑馬線上,紅燈亮的情景,幫助過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的兒歌,李xx老師的《左手右手好朋友》中體驗左手右手的合作設計的撿豆子、接毛線、七巧板拼圖等各項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做,玩中思”,使他們在活動中體驗學習,在活動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動中創出新的情感。

中高年級,結合品社課知識點豐富,容量較大的特點,小組合作課題探究式、競賽評比式、模擬演練式、情境體驗活動等形式發揮了最大的作用,如在王xx老師執教的《我們都是一家人》一課中的民族常識大比拼活動,看服飾猜民族,聽音樂猜民族等競賽活動,周xx老師執教的《領略雪域風情》中展現的小組闖關比拼活動,幸運猜猜猜,是真是假我型我秀等利用靈活多樣的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的思維積極活躍,從而達到在在主動探究體驗的過程中發展思維的目的。王xx老師執教的《我們都是一家人》在瞭解增進民族團結,我國的優惠政策環節,則體現了課題探究式活動的組織策略,每組學生自主選擇在政治、經濟、文化法律保護的任一課題,進行探索研究,透過主體參與、自主探究及小組間的交流和感受,自主地獲取社會知識。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培養了蒐集和處理社會資訊的能力,增強了對社會的責任感。周xx老師的《領略雪域風情》學生親身試穿藏族服裝,親口品嚐酥油茶,親自跳跳藏族舞等一系列真實的情境體驗中,學生不僅主動地輕鬆地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風俗人情,也獲得了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愉快的體驗到一種真實的社會生活,也愉快的體驗到了一種品社課的學習方式。對於激發他以後的學習興趣一定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講究活動有序,提升活動內涵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了預設就沒有秩序,沒有了預設也就失去了教學的指導性。因此,在這些優質課上,教師對教學中各種活動的開展都有預案,並視教學的需要遊刃有餘。學生的活動並不是自由的活動,如何分工、活動順序、活動目標、活動形式、活動成果,都呈現的井然有序。也處處彰顯了教師預設活動的可行性。如在王xx老師《有了矛盾怎麼辦》在齊心協力解心結,當衆送出心意卡活動中,一女同學捧着自己的心意卡,面對自己的同學,感動的哽咽難言,繼而情不自禁擁抱自己的同學。臺下教師自發想起熱烈的掌聲。這樣真正透過活動讓學生的心靈有所感觸,她主動反思自身的行爲,用真情化解同學間的矛盾。這樣讓我們的教學有血有肉,貼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靈的活動,真正提升了活動的內涵,也讓我們牢牢記住一切教育活動一定是爲了產生品德教育的意義而服務,活動的形式一定要服從品德教育的內涵。這樣的活動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撞擊出新思想、新創意、新觀念、新問題。

(三)注重活動點撥,達成目標高效。

教學活動講究“放的適度,扶的合理”,在活動中教師充分發揮了引導者的角色,或設定矛盾,或撥開迷霧,指導活動有效地進行,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學生的的活動結果。如在相xx老師《我們去旅行》在分享我的收穫交流活動中,當大家紛紛暢談國家飛速發展的交通時,教師話鋒一轉,在這飛速發展的交通,背後的力量是什麼呢?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繼而呈現了一組視頻資料,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背後的力量是我們的國家的發展。正是有了教師的點撥引導,才讓探究目標實現了高效。

用相xx老師在課上對學生說的一句話,“一節課也是一次時間的旅程。”四天的觀摩學習對我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次時間的旅程呢?四天下來,我亦是行囊鼓鼓,收穫滿滿。我看到了感受到了作爲一門活動性的綜合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既是對我們的挑戰,也是教師成長的機遇。中國有句古話叫“聽過就忘,看了記住,做過才懂”經歷對孩子來說很重要,而活動恰恰讓學生經歷後說話,感悟導行。讓品生品社課程真正成爲服務於學生和學生喜歡的學科,我也要和老師們一起努力。努力把課堂建設成爲活動的超市,追求教育的實效。讓學生“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閃爍活的思維,體驗生命的狂歡。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優質課聽課心得體會5

10月21日到10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XX市小學科學優質課評選觀摩研討活動,認真聽取了17位老師的科學課。他們的課讓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他們的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精湛的教學藝術向我們展示了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也讓我充分領略了科學課堂教學的無窮藝術魅力。各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表現的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高。教學理念先進靈活,面向全體。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師的綜合能力。現將我這次聽課活動總結如下:

1、獨具匠心的課堂設計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這17位老師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陳玉鳳老師的課。從陳玉鳳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教學設計新穎、有趣味性。她完全依據實驗課教學流程精心、創意的設計思路,設計出了一堂好課。她在執教《神奇的水》時,她抓住學生的好玩,好奇特點,變魔術,將紙巾的一端四分之一加入了紅墨水中,由學生回答看到的現象和想知道的問題,引出了課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導學生繼續探索其它材料放入水中的情況,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自己說出實驗要點,從提煉問題→大膽猜想、創設方案→動手操作,觀察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應用結論這一流程有條不紊的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做到了首尾呼應。教師獨具匠心的設計使課堂顯得十分和諧。整節課體現以學生爲主,教師爲輔的新課程教學理念。還有陳藝華老師執教的《大氣壓力》讓我也收穫頗多。

2、生命氣息的課堂

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題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滅;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的是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好,懷抱好奇。然而科學課堂就是這樣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氣息的課堂。作爲一名科學教師,就要把真摯的感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那麼學生的情感也會被感染。學生由此會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例如,曾冬義老師的執教的《有趣的食物鏈》這節課原本是很枯燥的課,但是曾冬義老師上的真是別有一番風味。他導課時用ppt播放生物爲了生存捕食的照片,提問學生看到了什麼現象,用身邊的動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的語言幽默風趣,學生在相對輕鬆的環境下學習。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講解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曾冬義老師採用的是做遊戲,讓6個學生扮演6種動物,綵帶代表鏈子,解釋了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意思,接着讓其中的一種動物死了,綵帶斷了,其他動物也跟着死了,讓學生總結出食物網中生物的重要性,用遊戲突破了重難點,也讓整節課變得非常有趣。在課結束時,曾老師還不忘及時的對學生進行保護動物的思想教育。讓整節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把原本很無聊的課變得這麼有趣,非常值得我去學習。

3、與生活緊密相連

幾位老師導課都是用生活中有趣的現象,用科學知識解答生活現象。使學生對自然現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熱情,樂於參加觀察、實驗、製作、調查等科學活動,並能在活動中克服困難,認真完成預定的任務。將學到的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中運用的工具、器具、設備相聯繫,識別日常生活中科學的應用。

教師的科學素養,能使學生獲得廣闊的知識,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和對科學的好奇心。蔡平梅老師和陳藝華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所表現的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體現了素質是很高的。在教學觀念上能利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方法靈活、面向全體。在基礎知識的處理上,做到了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指導學生小組討論歸納、總結知識規律。在基本功、技能方面,展示了教師的綜合能力、應變能力強,處理突發問題適當合理,從而達到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提高的目的。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真的不虛此行。讓我們在欣賞別人精彩的同時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讓我重新認識了科學課堂。也更堅定了我認真鑽研教材,虛心求教,上好每一堂科學課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