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高三育兒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三育兒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三育兒心得體會

高三育兒心得體會1

孩子上幼兒園中班了,如何教育好孩子,對我們這些年輕的家長來說好比是一門需要不斷學習和摸索的課程。以前覺得孩子還小,吃好睡好少生病就行,再說咱小時候不就是摸爬滾打長大的,可現在想想遠沒這麼簡單。下面就談談我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1、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爲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要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纔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2、表揚和鼓勵是孩子成長的膏方。平時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衆不同的長處和優點,並能增強親子間的相互信任,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和品質。所以只要看到他的稍許進步,就要毫不吝嗇地肯定他,鼓勵他,同時不要讓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以避免不必要的批評,這樣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而且還能很好地保護其自信心。當然也不能一味強調錶揚,若遇到原則性錯誤也要毫不猶豫地給以指正,俗話說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更要以榜樣的力量去引導他,這樣就會讓孩子學會明辨是非。此外給他營造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也是必要的,一次孩子把兩種不同的拼插玩具混在一起,一時半會沒法分開,因之前已提醒過,媽媽就數落他了,可兒子硬說不是我混的,接着越批評越不肯承認,其實混在一起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他總以爲這次又要挨批了,就是不承認,直到後來向他保證不會批評他,他才說是他乾的。反過來就說明在一些小事上,我們做家長的就有可能對他太嚴厲了,事事較真他心裏總有點怕,其實想想孩子很多時候不是故意犯錯的,有時更是好奇心所驅,所以是誠實重要還是讓孩子一定要按你的想法做更重要呢?

3、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和聯繫,主動向老師介紹孩子的情況。其實我們做家長的,並沒有透過幼兒教育的系統培訓,對孩子的瞭解往往帶有感情色彩,而老師的評價就更爲客觀,而且老師在發現孩子潛能方面肯定比我們家長來得敏感,所以和老師多交流就非常有必要。

4、注重與孩子日常交流,幫助孩子克服缺點。我們覺得與孩子較好的聊天時間是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多聽聽他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並透過講故事,讓他明白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說到克服缺點如我家孩子有亂扔玩具的壞習慣,我們會在玩前提醒他玩後要自己收拾,一開始他很不情願,還會鬧情緒,但我們並沒有妥協,而是許諾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給予獎勵如零食,然後再給他講道理,漸漸地他這個壞毛病已經改了很多。平時遇事努力做到多蹲下來聽聽孩子的意見,可以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甚至爭執,不要高高在上一味要求聽話,把孩子看做朋友,尊重他,引導和幫助他,那麼孩子也會尊重你並對你敞開心扉,健康成長。有個心理老師在討論家庭教育時曾說過哪一天在孩子心目中把大人當作哥們一樣,那麼我們的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此話非名人之言,但細想不無道理,尤其在孩子經歷青春期更是如此。

高三育兒心得體會2

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一直是在摸索中前進,一邊汲取前輩們的經驗,一邊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開展教育。兒子上幼兒園後,在老師們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壯成長。他的每一個進步都令我們爲人父母者深感驕傲和自豪。首先要求孩子的同時,我們自己就要做榜樣。主動去了解孩子,尊重他們的愛好。孩子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都是孩子的權利,父母應順其天性,順其自然,在溝通中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正確的保護和培養,讓興趣成爲孩子走向成注意聆聽,鼓勵孩子多談關於他自己的事。家長關心孩子,不僅要用眼睛“看”,而且要用耳朵“聽”。

這個“聽”,就是要鼓勵孩子多談談自己的事情。尊重孩子的發言權,讓他覺得自己很重要。人際交往中,我們知道這樣的一條原則:尊重他人發言權。但在親子交流中,家長們卻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很多家長習慣以自己的意識領導孩子的行爲當孩子發表言論的時候,或者駁斥說“不懂就不要亂說”,或者毫不在乎地敷衍這樣做會減低孩子的存在感,讓孩子產生“我的觀點一點也不重要”“我不值得尊重”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家長忽略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是一個有自己需要和情感需求的獨立個體,對於孩子的要求,一些父母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吃的、用的、穿的、玩的完全滿足,甚至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一概應允在這方面是這樣做的:當孩子想擁有一個特別喜歡的玩具或其他方面的請求時,我們會和孩子約定好,如果每天能好好吃飯,在幼兒園能好好睡午覺,上課時能儘量認真聽講,需要時能幫媽媽收拾整理。或者約定只能買一樣。那末到時候我們就會給買;而呢,也會很樂意並很努力地表現自己。

我覺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耐心地等待,增強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學到了一些做事的技能;而且還懂得了要想得到什麼東西,需要自己去努力,並付出相應的勞動或一定的代價;也在無形中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不僅是孩子,我們家長也要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給孩子做榜樣。一切都是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高三育兒心得體會3

光蔭如梭,在這不經意的日子裏,婷婷從曾經只會咿咿呀呀的小寶寶變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隨着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獨立意識的增強,也不在是你眼中曾經的那個寶寶了,她有時也會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見,或是在心裏質疑大人的心裏了。

面對這個“小大人”我們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複印件”,所以我們平常也要注意什麼樣的教育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歡給孩子設計一個雄心壯志的計劃,一但教育偏離了設計的軌道,就會認爲孩子“笨”、“沒有出息”,等一系列影響家庭氣氛等不開心的問題也會急馳而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經給自己設計的未曾完成"宏偉藍圖"拿過來讓孩子來替你去完成。曾經犯錯改了就不是問題,相同的錯誤重演就是問題了。少年的時光是金色的、自由的、和快樂的,我們要做的只是“引導”和“鼓勵”。

我們認爲__只是個平凡的小女孩,我們沒有給她設計任何的遠大理想,我們只是希望她開開心心上學,開開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長。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我們更多的是要幫助她找出差錯的原因,而不是開口就責罵她,對於因粗心大意的小毛病偶爾提提,不是揪住不放。尊重她自己興趣愛好的學習選擇,但也要監督她對自己的選擇不要隨便更改或後悔,培養她自己獨立決定的意識是不可以衝動和隨意的。要統一家庭的教育思想和規則,由於家庭結構問題,老人都會把孩子當做“寶”來喜歡或討孩子開心。如果祖輩和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會使孩子無所適從,孩子對大人們的洞察力也是很強的,時間一久,在家長的意見不統一時,孩子就會利用家長的意見分歧而“投機取巧”,家庭和睦聯盟,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紀律感的最好教材。所以我們平常對孩子的`教育有意見分歧時,都要採用背靠着孩子的溝通方式,而不要當着孩子的面前爭執不休。

父母要學會尊重孩子,隨着孩子年齡的逐步增長,孩子開始學會獨立思考,不再盲目服從;平時我們多采用溝通辦法,口氣婉轉,放下架子,蹲下來和孩子講話,減少居高臨下的家長制批評作風。在與孩子溝通時,一定要認真聆聽她說話,讓她感到父母對她的重視與尊重,這樣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就會被樹立起來,她也會在與大人的談話中,認真思考自己想的和做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這對孩子的理性思維習慣也有良好的幫助。當然大人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也應該注意一些細節,這樣才能比較迅速的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比如說看電視、玩電腦時間長了,我們採用“提醒制”,告訴她再過幾分鐘該休息了,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等等。有一種飽和原則,就是孩子們慣有的厭煩心情。雖然強烈的想擁有目的,也能夠體會把事情做完的樂趣,但是因爲課程繁多在內心產生阻力,無法持續主動地去做事,如果把要求的水準降低,課業的份量減少,繼續培養孩子在低潮時的活力,那麼他們在低潮過後,又會升起責任心,更主動地去做功課。

在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下,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模式化的過程,甚至談不上喜歡不喜歡,不管孩子對學習有興趣還是沒興趣,都得坐在書桌前把課本一遍又遍地看,這也是一個讓孩子產生倦意的起因。

高三育兒心得體會4

在教育孩子上,每個家長或多或少都有些困惑,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缺點都不一樣看你是否瞭解自我的的孩子。下頭我談一談我的育兒經驗。

1、足夠的睡眠是孩子生長髮育和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所以我每一天規定孩子晚九點之前必須睡覺。早六點半必須起牀。讓孩子有個良好的作息時間。

2、每一天放學回家自我安排寫作業的時間。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看電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自我也看看書,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每一天做完作業必須要複習當天所學的資料加以鞏固。

3、學會跟孩子交流,我每一天晚上都要和孩子談一談幼兒園有什麼趣事,媽媽單位有什麼新鮮事。經過交流能提高孩子表達本事和分辨是非的本事。

4、經常帶孩子去書店買書,讓他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孩子有時候問的問題大人也無法回答,比如:星星爲什麼會眨眼水星上有水嗎讓他在書中找到答案,孩子十分開心。這樣就培養他從小愛學愛問的習慣。

5、對於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家長必須要堅決地說:“不”。不能有絲毫心軟。別看孩子小,他們也會察言觀色,你退一步,他們就進一步。下次就不好管了。

6、尊重孩子,不要強求孩子做一些自我不願做的事。也不要當着別人的面去批評指責孩子。

7、父母在家庭教育上要堅持意見一致。

經過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兒子長大了,做事很認真,時間觀念很強。看來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僅有不會教的家長,只要方法得當,任何孩子都是優秀的,只要用心總能找到適宜的教育方法。

高三育兒心得體會5

培養寶寶積極性越早開始越好。相信大家都非常喜歡比較活潑的孩子。至於一個孩子是不是非常活潑,一個是天生的原因,有些孩子天生就非常喜歡說話,一些孩子一出生就是比較沉默的性格,喜歡一個人待着着,不怎麼喜歡說話。不過,對於孩子性格的塑造,很多時候後天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接下來就跟大家說一下怎麼樣透過後天的培養讓孩子變得積極。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培養成一個積極的寶寶的關鍵就是要早一些對寶寶進行培養。2個月大的寶寶其實已經有足夠的力量把手舉起來,雖然只能夠持續短短的時間;寶寶7個月左右,精力充沛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開始爬行了;在12—14個月時,寶寶已經逐漸能夠慢慢走路了。在這些寶寶的成長過程裏面,爸爸媽媽對於寶寶身體活動的鼓勵和幫助,是能夠培養寶寶的自信心和能力的。接下來有非常多的活動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嘗試。

鼓勵寶寶爬行鍛鍊。爸爸媽媽不要限制寶寶的活動,寶寶現在還小,就算是一點點的地方也是能夠讓寶寶伸展和扭動身體的,把一個毯子放在地板或者草地上,然後讓寶寶待在毯子上,如此一來能夠鼓勵寶寶依靠着自己的能力到處走一走,去想去的地方。在爬的過程當中其實能夠加強寶寶頸部肌肉的鍛鍊。爸爸媽媽同時還能夠把玩具放在寶寶伸手拿不到的地方,接着讓寶寶自己去夠玩具,不過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爬來爬去的時候是不是安全的。

和寶寶一起玩簡單的遊戲。和寶寶一起玩簡單的遊戲,等到寶寶幾個月的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把寶寶的遊戲墊不斷移動到不同的位置鼓勵孩子去鍛鍊身體。讓寶寶多多動一下,鍛鍊寶寶的背部,頭部。但是爸爸媽媽要知道的是,要注意保護寶寶的頸部,千萬不能因爲轉來轉去然後把寶寶脆弱的脖子給扭傷了。接下來你就可以逐漸讓寶寶做更加多的姿勢了。同時也可以把寶寶放在嬰兒吊牀上,輕輕的搖晃吊牀,爸爸媽媽有空的時候也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裏,輕輕的移動並唱搖籃曲給寶寶聽。

去新的環境培養他的興趣。在寶寶4—12個月時,寶寶會逐漸開始爬行,然後會慢慢地學着站起來。在寶寶可以自己走路之前,還是能夠玩非常多的遊戲的。爸爸媽媽最好鼓勵孩子去做這些活動,比如讓寶寶玩氣球,用手打氣球,接着寶寶隨着氣球移動。寶寶在慢慢追逐着氣球的時候會對周圍的環境越來越感興趣;

爸爸媽媽也可以把寶寶帶到沒有去過的地方,像是,公園,花圃。鼓勵他們自己走走環顧四周,去看一下沒有見過的東西,就算是一個很簡單的東西也會讓寶寶感覺很神奇。

去一家非常普通的店,不同的紋理,顏色和圖案都會讓寶寶發現非常多的樂趣。爸爸媽媽可以帶着寶寶一起去游泳,媽媽最好是和寶寶一起嬉戲。爸爸媽媽可以給幼兒買一個小船,和幼兒一起在淺水劃,爸爸媽媽在玩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不要讓寶寶一個人接觸到水,同時也不要把水弄到寶寶的眼睛裏面。

也可以把幼兒帶去玩沙坑,玩沙子能夠讓寶寶感覺到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