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新媒體培訓學習心得體會:主流媒體四力再造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媒體培訓學習心得體會:主流媒體四力再造,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新媒體培訓學習心得體會:主流媒體四力再造

新媒體的本質和運營究竟需要哪些必要條件?

老師的幾頁PPT讓我感觸良多,他是一線運營新媒體的決策人,經過這幾年的探索,他所總結的新媒體的發展有幾條,令我記憶猶新,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感悟:

1、新媒體並不“新”

新媒體對新聞的記錄上仍然體現了新聞的原始特點“快”,如果沒有搶到第一“落點”,在第二落點上製作深、新的新聞也是補救。而原來報紙上的“通訊員”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朋友圈”,在微信微博朋友圈尋找更直接更純粹的“現場新聞”是現在新媒體制作的途徑。

這裏點出了新媒體的本質,它仍然是遵循新聞規律的媒體,只是呈現的手段更先進更快捷。給我們的提示是:新聞機構仍然要在傳播新聞上尋找出路,紙媒一定要用製作新聞的思路、方式來運作新媒體,讓新聞更快更貼近讀者。

2、內容需要“新”思維

“從內容至上到用戶至上”——體驗時代的到來,就是服務時代的到來

這個關係的確立,就打破了我們傳統意義上的“傳播——受衆”內涵,紙媒從前建立的“傳受”關係被重新定義,就要求我們辦報、辦新媒體都必須遵循“有用、方便、服務”的思路,從政聞、社會新聞、文體新聞各類新聞,都以有用資訊爲尊,評判稿件的標準要發生變化,考覈制度發生改變,編採人員纔會跟着這根“指揮棒”走,漸漸扭轉多年習慣的寫稿思路。這並非一日之功,但是成敗也在此舉。

所以,錢老師的以下三條文字寫得非常關鍵:

用戶思維三要素:

(1)你的目標用戶是誰?

晚報的用戶多爲中老年,最近集團領導要求字號變大排版變疏的也是在適用用戶的需求。人民日報最近刊發的經濟專刊,大多是普及金融知識的角度去介紹去解讀,而不是懸幻空洞地運用專業術語拉開與讀者的距離、

(2)目標用戶要什麼?

中老年讀者注重養生健康資訊,國家發佈的權威政策,晚報在健康專刊、科普專刊即網絡時代電腦科技知識伯普及上應加大力度,把知識傳遞到百姓中,真正有教化和啓蒙作用。

(3)怎樣滿足目標用戶的需求?簡約、極致

手機成爲“紙”端,不僅要有現場新聞的場景還原記錄,還要有歷史資料、多方評論以及未來發展走勢,“極致”的要求突破了紙質媒體的侷限,讓更多背景和延展性材料走進“焦點”新聞中來,這已經不是所謂“焦點”新聞、深度新聞的要求,而是當下新聞的“普遍”要求。更簡潔的設計、更方便的用戶介面、更高雅的外觀、更舒適的持有感……加上這些形式,就更容易達到用戶的需求。

3、對沈報集團的有用啓發

(1)主流媒體缺少的“四力”,比起商業網站和民間高手,主流媒體在資訊處理上的四個弱項:引爆力、發酵能力、推廣能力、擴散能力

主流媒體資訊處理上的弱項暴露了目前新聞工作的短板,即做新聞不能夠抓住眼球、後續新聞跟蹤和製作跟不上、發佈新聞手段單一和受衆狹窄。

引爆力:即製作的新聞有衝擊力,瞬間抓住讀者,這裏面有標題製作、羣衆關心等因素

發酵能力:即能否持續延展追蹤新聞並根據新情況爲焦點新聞注入更多吸引人的後續新聞;

推廣能力:即能否將編採製作的深度新聞產品介紹發佈給讀者,即閱讀人羣能否跟主流媒體匹配,渠道是否多樣

擴散能力: 主流新聞媒體的讀者能否主動成爲傳播者,繼續在時間和空間上不斷擴大新聞的影響力

這四力的缺少讓我們在新聞編採、發佈、推廣等方面自檢,具體到措施就是:

A記者新聞做得是否充分,考覈標準要變化

B深度全面做新聞的能力要提高

C是否要求全員轉發、平素積攢龐大的粉絲羣

D向中央級、其他地區媒體推廣代表沈報品牌的新聞

(2)新媒體拓展的重點:移動端 、可視化、直播化

截止20xx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了7、72億,其中手機網民佔97、5%。

這個方向是經過多家傳統媒體嘗試並實踐的準確方向,目前上報集團也是走的`這條路,他們研發的APP和公號都產生了影響力,新老媒體影響的人羣仍然占上海媒體中的頭把交椅。目前,沈報集團在鞏固三報人羣對紙媒的信任外,已經明確:做好兩微一端的“新媒體”發展方向,是附合媒體發展規律的,集團領導對形勢的判斷還是明智和敏銳的。那麼我也在思考,如果何在這三個重點方向上具體紮實的實行呢?就瀋陽晚報來講,我有如下建議:

A、全員考覈方式改變,對紙媒A稿的考覈拿到新媒體上,以閱讀數、轉發量爲標準

B、鼓勵“全能記者”攝影拍視頻,用更多圖片釋析新聞,易於閱讀

C、藉助影響力大、有觀衆多的直播平臺,輸送直播大號,比如瀋陽晚報現在的“一直播”,也可以申請多個大號,比如頭條號、快手等等,輸送服務性資訊。前年“瀋陽晚報60路記者直播暴雨路況”就起到了主流媒體的作用,影響力強。

D、鼓勵記者個人“大號”,自媒體氾濫的情況下,記者的編採能力、佔有權威資訊的全面性能夠成就多個大號,只是在“大號”收穫期,規定好貼附廣告分成比例就好,甚至在廣告部統一爲瀋陽晚報各個“大號”尋找廣告的前提下,規定好分成,讓企業和個人都能夠享受到新媒體帶來的紅利。事實上,像咪蒙、六神磊磊讀金庸等大號也是機構在運營,如果報社以個人大號爲項目,多方分成小組共同運營幾個大號,也會有所營利。理財、醫療、讀史這些方面,如果打上鮮明的個人特點又能夠佔據機構優勢,扶植起來會爲瀋陽晚報新媒體加分的。

E、一些公號可以聯合投資人共同創辦,引進外面資本,做大服務做到極致,才能夠在當下媒體轉型期克服資金短缺的困難。

F、培育扶植要有耐心,考覈贏利要有限制,以季度爲考覈期限,粉絲增長與效益增加勢頭好的就繼續鼓勵,如果下滑或沒有前景的就適當調頭重新定位或開別的公號。機構扶植下的公號收放自如,比個人奮鬥要收效快。

G打造“賣字”“賣視頻”平臺,集團裏面記者所有的才華都是以文字創意爲基礎的人才,集中旗下優秀記者打造人才庫,“海量原創”平臺,像網約車一樣,訂製“公文寫作”“文娛臺詞”“劇本創作”、“小說創作”“文案策劃”等類庫,有預約寫稿的需求平臺和作者稿費分成,同時收納全社向全瀋陽的文字人才、視頻人才,成爲瀋陽最全最個性化的創作平臺,可以叫“滴滴寫作”。

(3)未來新聞採編需要具備的新技能

A、分析與整合規模龐大的數據的能力

這個就是記者的編輯能力,大量閱讀之後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探索精神,跟主動積極性有關,事實上是跟記者編輯的積有思考和行爲方式有關

B、利用網絡進行聯繫和發展信源的能力

編輯要有約稿能力,要有敏感性,在平時的工作中多聯繫“通訊員”多注重各個領域裏面的專家、大V以及草根作者,遇到突發新聞或者專題新聞有更多渠道獲得新聞資料

C、編輯高水平搜尋網絡資訊的能力

這個就是需要利用各種搜尋引擎集納資訊,像研究生寫論文一樣掌握好必備的資源進行融合提煉。

事實上,這些能力就是在以往資訊饋乏年代編輯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只是在當下海量資訊情況下,多思考、勤動手、有追求的編輯就會自動運用生成這些能力。我們的集團老一輩編採人員在傳幫帶下一代編採人員過程中,應更新標準,更新知識結構,更新手段,這樣纔會爲年輕編輯記者開創一個完美的新媒體環境。

(4)傳媒業增加了大量新興技術崗位

隨着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傳媒業的廣泛應用,各媒體對IT技術人才的需求以及相應的新興崗位不斷增多。

技術是新媒體快車發展的另一隻輪子。我們駕馭新媒體需要各種技術支撐,編採人員需要掌握使用的能力,而IT人才則需要研發能力,在各種新媒體的使用手段上爲內容服務甚至引導內容,形成新技術與新內容相得益彰,這纔是新媒體平衡發展的保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