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高中教師遠程培訓研修心得體會(通用3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教師遠程培訓研修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教師遠程培訓研修心得體會(通用3篇)

高中教師遠程培訓研修心得體會1

作爲一名新教師,在此次的培訓中,我的收穫很大。尤其是劉美倫老師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課程,對我的啓發最大,可以說爲我未來的數學教學指明瞭方向。在課程中,劉美倫老師從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思考、加強教學方式研究、注重以課例爲載體的行動研究等三個方面闡述了研究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中,我覺得新教師可以從“關注學生,啓發思維,合作學習”等方面入手,以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一、關注學生: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倡導以學生爲本。不僅要關注教師怎麼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所以,真正要搞好課堂研究,體現課堂的價值,就應該加大對學生的關注力度。在每一次的教學設計中,目標內容是否合理、呈現方式是否學生可以接受、語言表述是否學生能夠理解顯得尤爲重要。

當學生在聽課中遇到困難時,在作業中遇到困惑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一些批評學生的行爲。我在教職高班級的時候,遇到過許多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基礎過於薄弱。但透過自己的耐心講解,學生最終還是理解了課本知識。總之,關注學生,就應該盡力創造好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解決困難,以實際行動幫助學生樹立學科信心。關注學生,最終目標就要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知識。

二、啓發思維

傳統的教學中,更多的是教師在苦教,學生在苦學。學生更多的是知道了是什麼,但並沒有搞清楚爲什麼。這種思維定式,導致學生對許多難題望而卻步,不敢嘗試,甚至“以老師沒講過”爲藉口推脫。在新課程理念中,重點倡導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型思維,啓發性思維。簡而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多問爲什麼。在課堂實踐中,教師要真正成爲“引導者”,努力使學生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使學生不把學習視爲畏途。

在我的教學中,我時常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一般來說,一個問題對某些學生來說可能很簡單,但對其他人則不一定。因此,我一般情況下不會要求學生立刻回答,而是儘量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思考。當學生回答完畢後,先不給以對錯的評判,而是分析學生回答問題的主要思路。這種方式,在我的課堂上已是效果明顯,師生互動有聲有色,初步才達到了培養學生思維的效果。

三、合作學習

新課改要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其中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達到學習目標的重要學習方式。劉美倫老師在其課程中指出:“合作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習小組爲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透過協調的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策略。這種學習方式,是比較適合高中學生的,在我的教學中也在長期使用。

我所在的學校在推廣“262幸福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重要一環就是讓學生合作學習。這種基於小組基礎上的合作學習,具體運用到數學教學中,就是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合作討論,共同獲取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總之,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互助精神與合作意識,這種意識對他們的影響將是長久而深遠的。

當前形勢,新課程改革正在深入推廣,要提數學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觀念的改變是重要前提。總之,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從“關注學生,啓發思維,合作學習”等方面入手,對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將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高中教師遠程培訓研修心得體會2

我在8月22日、23日參加了爲期兩天的“20xx年暑期海南省高中新教師新課程遠程研修”。在這兩天的研修當中,我觀看了視頻教程,聆聽了專家對高中資訊技術必修模組的指導意見,學習了南京市各學校優秀教師在教學過程經驗介紹;觀看視頻過程中我積極發表評論和參與在線研討。在這次研修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學習了別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受益匪淺。現對本次遠程研修進行總結:

一、端正態度,以學習的心態參與培訓。

雖然從教已有5年,卻是第一年教高中(之前由於工作需要上過小學、初中),所以我也勉強算是高中新教師。第一年上高中資訊技術課,雖能完成教學任務,卻是“摸着石頭過河”,對整本必修模組教材及各部分在教材中地位和作用等問題的把握不是很準確。正好這次有參加高中新教師新課程遠程研修的機會,所以要懷着學習的心態來參加這次培訓。希望能夠提高在處理教材、理解課標方面的能力,對在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能借鑑別的.教師的經驗。

二、認真觀看視頻教程,提高把握教材的能力。

這次培訓的視頻教程是專門針對新教師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而設計,很有針對性。視頻課程有專家對必修模組的解讀、如何上好理論課、集體備課和作品製作課等幾個方面。

透過觀看專家的解讀,我知道了高中資訊技術課是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爲總目標的,學生的資訊素養表現在學生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必修模組教材的編寫也是按照這個主線來編寫,和課程標準是相吻合的。還學習了專家對必修模組各部分內容在教學中的建議和解讀,比如:對資訊及資訊的特徵這個內容以舉例說明分析的形式來講解,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入手,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有哪些資訊,再透過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例子分析其中包含哪些資訊的特徵。這和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況比較類似,其他部分的教學建議對我在今後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培訓專題中有如何上好理論課。這部分的培訓對上必修模組時幫助比較大,因爲必修模組中前兩個單元大都是理論的內容。如何上好理論課,是我們高中資訊技術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在視頻教程中專家、老師給出了很好的建議:理論課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件來讓學生討論,從討論中理解理論的內容;吸收其他學科中上理論課程的方法,遷移到資訊技術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

三、積極參與討論,學習借鑑其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

本次培訓要求每位學員發表一定數量的評論和參與在線研討。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們都有自己的經驗和存在的困惑。在線研討爲老師們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在觀看視頻教程時,我積極發表評論,內容有自己對視頻中專家、老師的解讀的體會和看法,也發表一些自己的教學經驗與其他老師進行分享。參與在線研討時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提出來,讓其他教師分享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透過學習老師們的教學經驗,學習了處理一些常見問題的辦法,增長了自己見識。

四、積極完成作業,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

本次培訓要求完成兩次作業,每天一次,第一次作業是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談談自己如何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是課程標準中的總目標,如何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也是每位資訊技術教師要考慮的問題。我以提高學生快速、準確地獲取資訊這方面,談談自己在上《網上獲取資訊的策略》第三課時搜尋引擎及其使用技巧一課時自己備課、上課及體會的情況。在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時也希望看到教師們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次作業有自己的備課方案和作品製作課中如何體現新課程理念?兩者選一。考慮到自己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於是,選擇了《資訊技術基礎》模組整體備課方案一題。我把自己一學年來上《資訊技術基礎》模組的課時安排計劃和上每一節課時的備課、上課及課後體會進行全面的整理,也與其他老師進行交流。

透過本次遠程研修,自己收穫頗豐。這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對資訊技術課程的學習與探索沒有停止。在教學過程需要經常進行總結、梳理,整理自己的經驗和困惑,也會經常在研修網上也其他進行交流學習。

高中教師遠程培訓研修心得體會3

參加了“20xx年福建省高中進階教師遠程研修”。在研修當中,我觀看了視頻教程,聆聽了專家對高中資訊技術必修模組的指導意見,聽取了心理學專家的專業講解,學習了省內優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介紹,並觀看了省內特級教師的課堂實錄;觀看視頻過程中我積極發表評論和參與在線研討。我只是一箇中級職稱的教師,但有機會參加這次的遠程研修,在這次研修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學習了別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受益匪淺。現對本次遠程研修進行總結:

一、學習了積極心理學,感受到了要有積極的心態和快樂的人生觀。

1。獲得幸福是教師職業生活的根本目的。做教師,就應該千方百計地去追求教育生活的幸福,如果你的職業生活不幸福,其本身就說明你的教師生涯是失敗的。

2。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足是教師職業生活的本質。教師這個職業,從本質上說,是一個追求精神生活幸福的職業,它不是一個追求物質生活幸福的職業。誰要是想在教師這個職業中把謀求物質生活幸福作爲第一要務,他或許就走錯了門!因爲教師這個職業是培養人的,我們教給學生知識,開啓學生智慧,培育學生身心,培育學生理想,轉化一個學生,這些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就像百歲老人楊絳先生特別喜歡的一句名言:“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3。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教師這份職業。追求教師職業生活的幸福,就必須調整教師的職業心態。做教師這個職業,應該以喜歡爲前提!如果你從心眼裏就不喜歡做教師這個職業,那將是非常痛苦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教師這份職業,否則,就是自找苦吃。我們做老師的,要善於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一天24小時,以消極失敗的心情對待,還是以積極陽光的心情對待,其客觀現實都是一樣的,但你的人生態度和人生體驗,以及這種態度和體驗積澱下來的身心健康水平會有極大的差異。既然如此,何不用一種積極陽光的心態對待生活的每一天呢!每個人都要懂得人生心理學,學會對心理進行積極的調適。

4。讓自己的教育生活與衆不同。每個人活在世間,都是獨一無二的。一位教師要讓自己的職業生活有滋有味,就要善於別出心裁,就要追求自己職業生活的個性化。在這方面,可以從幾個方向去突破自己:一是突出自己的教學特色,追求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二是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之所以,提倡教師的課程能力,要實現1+1,就是希望老師們除教好一門必修課之外,還能教好一門選修課。這不僅是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師職業能力拓展的需要,更是教師突破專業發展高原期的需要。三是在做教師的同時,學習做一位學者。如果老師們實現了這種突破,你再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學科教學,看自己的職業生活,就會有一種“一覽衆山小”的豪邁!

5。經營好自己的個人生活空間。每位老師都要經營好自己的個人生活,即業餘生活。教師要過好自己的職業生活,也要過好自己的個人生活。沒有教師正常的個人生活,就沒有教師正常的職業生活。一個被扭曲了個人生活的人,其職業生活也必然是扭曲的。因此,反對消解教師個人生活空間的做法。一個人職業生活的不同,往往是由其個人生活的不同所決定的。決定一位老師職業生活質量和水平的,決定一位老師職業生活幸福不幸福的,不僅在課堂,更在課外。正可謂“功夫在詩外”,一個人的職業生活圖景,往往決定於你個人的生活態度、生活樣式、生活情趣。經營好你自己的個人生活空間,既是個人生活幸福的需要,更是職業生活幸福的重要源泉。

6。善於分享與合作。作爲老師,要學會爲別人的成功而喝彩,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創造成功。今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別人的世界很精彩,老師們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和視角去對待這個世界,去分享這個世界的人們所創造的一切。同時,我們很難設想,一個人能再像過去那樣,在生活與工作中單打獨鬥,與世人、與同事,老死不相往來。合作纔有真正的分享,有合作纔有更大的創造。作爲教師,與其他職業生活相比,有三個得天獨厚的成果分享空間。一是分享人的生命成長的快樂。教師得天獨厚的職業生活就是與成長中的生命打交道,分享孩子們生命成長的幸福,這是教師職業獨有的幸福之源。二是分享人類文化創新的成果。學校教育,是傳播人類文明的地方,也是創新和發展人類文明的地方,分享學校文化創新的幸福,這是教師職業第二個獨有的成果分享空間。三是分享人類發展規律的成果。教師是和人的生命成長與發展打交道的職業,是研究和探究人的生命成長與發展規律的職業,或者說,是認識人類自身的職業。正因爲如此,教育科學構成了人類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爲教師這個職業,我們能夠及時分享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成果。

二、這次參加遠程研修培訓的第二個收穫是瞭解並深入理解了片段教學的相關知識,原來只是對片段教學略有耳聞,這次研修學習進行了深入的理解:

1、理解了片段教學的概念:所謂片段(片斷)教學,是相對於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而言。一般說來,截取某節課的某個局部的教學內容,讓教師進行教學,時間大致限定在十來分鐘。也就是說,片段教學只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一個斷面,執教者透過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來表現自己的教學思想、教學能力和教學基本功。

片段教學與正常的課堂教學不同,前者是局部的、虛擬的,功用是教研或評價,聽課者是領導、同行或專家、評委;而後者是整體的、實際的,功用是“傳道、授業、解惑”,聽課者是學生。片段教學也不同於教學片段,前者是根據指定的“片段”進行教學,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都是獨立的;而後者只是課後從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截取某一部分記錄罷了。片段教學更不同於“說課”,前者是實施(或模擬)課堂教學,而後者只是談論課堂教學。片段教學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但與說課聯繫比較密切,不少的教研活動和教學水平的考覈,往往先讓教師進行說課,然後再要求在說課基礎上進行片段教學,把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跟教學實施有機地聯繫起來,以克服教學理論脫離實際的弊端。

2、知道了片段教學的類型:從教學內容看,片段教學可分爲節選與專題兩種類型。從教學場景看,片段教學可分爲實境與虛境兩種類型。從選題來源看,片段教學可分爲自定和他定兩種類型。

3、瞭解了片段教學的基本特徵:

第一、實踐性,這是片段教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徵,因爲從本質上說,片段教學就是一次教學實踐活動。如果說課是教者向聽衆展示其對某節課教學設想的一種方式,重點在於比較系統地介紹教學設計及其理論依據,那麼片段教學就是將此教學構想具體化實踐化的過程,目的在於體現其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實效性。因此片段教學將課堂教學實踐與教育教學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到實踐與理論的統一。

第二、完整性,前面說過,片段教學相對而言在內容上只是局部的,因此這裏所謂的完整性是指教學步驟的完整。因爲片段教學不是宣講教案,也不是濃縮課堂,而是如同平時授課那樣實現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突破,完成教學目標,所以要求進行片段教學時候也要有清晰而又完整的教學步驟實施過程。另一方面,片段教學也要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也要進行教學設計,然後纔是課堂實施,這一過程同樣也表現了完整性。

第三、虛擬性,這是虛境型片段教學所具有的一種特徵。因爲這種片段教學雖然在本質上是教學活動,但又與正常的教學活動有所不同,平時教學實踐的實施對象是學生,而虛境型片段教學面對的卻是同事、同行,甚至是評委,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就帶有濃重的虛擬色彩。第四、預設性,由於虛境型片段教學不可能面對真正的學生,學生的發言、學生的活動、師生的交流根本沒有辦法進行,而片段教學的虛擬性又決定這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師只有加以預設,片段教學才能順利進行。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做到眼中有學生,還要做到心中有課堂,按預設進行有聲有色的虛擬教學。

4、學習了要如何進行片段教學:每個學科有每個學科的特點,因此,執教者首先要樹立“大學科”“大課堂”的教育新理念,從知識積累入手,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將興趣作爲學科學習的起點。其次,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單元和本課的知識點,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在較短的時間內以最優化的組合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把教學的亮點展示出來,這也是片段教學的精髓。第三,如果片段教學前要求說課,那麼教者可先用一些時間簡要介紹片段教學設計,然後用較多時間進行片段教學(一般可按規定時間安排)。教者要善於創設(虛擬)課堂教學情境,力求教學生動、簡練,富有流動感和層次感。如果要求片段教學後進行說課,那麼片段教學就可以用足給定的時間。

此次遠程研修培訓,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和提升,在今後如果還有這樣的研修機會,一定將更加紮實地參加研修培訓,並將所學到的內容應用於今後的教學,從而不斷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