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中國醫生》觀後感(精選17篇)

觀後感2.93W

《中國醫生》觀後感

一、《中國醫生》簡介

《中國醫生》是由博納影業集團、珠江電影集團、湖北長江電影集團領銜出品,由劉偉強執導,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邀出演,歐豪特別出演的抗疫題材醫療片。

本片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這場浩大戰役中紛紛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浴血奮戰在武漢前線,不顧自身安危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該片於2021年7月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二、《中國醫生》觀後感(精選17篇)

該片的創作源自有關鍾南山院士的許多相關報道,此次將鏡頭對準鐘院士和以他爲代表的一批醫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醫生》觀後感(精選1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醫生》觀後感1

今天我們看了一個剛上映的影片《中國醫生》。聽媽媽說,鍾南山院士和張文宏醫生給這部影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部電影講的是在人們都不知道有新冠病毒的存在時,直到在金銀潭醫院發現有幾個一樣奇怪病例後發生的一些讓人悲恨交加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主角張院長在這期間有着巨大的心理壓力:醫院的牀位,防護服,氧氣瓶不夠;專家到來時卻因爲停電;妻子的病情加重……這些事讓他本來平靜的心變得急躁不安,可是他一步步的走了過來,從黑暗走向光明守護住了親人。

文醫生在這部影片中讓我印象深刻。她永遠走在一線的戰場上,在開會的時候,她決定不和朝思暮想的女兒一起過年,卻奮鬥在一線。在醫院中幫助了年輕的一家人:外賣小哥金仔,小文和他們在疫情期間剛出生的女兒樂樂,讓他們在死亡的邊緣走了一圈,又回來了。還有他默默奉獻的小賣部的老大爺,他也向文醫生問過有沒有牀位,最後在家中去世,這時文醫生纔有空聽老大爺發的語音,直到最後老大爺還不忘叮囑她去拿快遞,這是多麼樂於助人的老大爺啊!在去世前還不忘讓她拿快遞。

最後中國打贏了疫情戰,我們的國家是多麼偉大,在影片中有一位外國醫生,當他來到武漢時,驚恐的問:“你們是怎麼讓他們在家裏的?”這就是我們的中國。

《中國醫生》觀後感2

2020年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風波十分的嚴重,這場疾情全球死傷慘重,只有中國的醫生及時治療。

新冠病毒把醫生再一次推到了最前列,他們是新時代的逆行者。在這場疾情中,醫院就是修羅場,醫生就是戰士!那些醫生從疫情剛開始就已經救人了,其中有一幕何其的震撼人心,當金銀潭醫院院長張競予問誰想參加這次的救治時,所有的醫生都陸續舉手報名,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吶感,又是多麼的堅定不移。

我在這部電影中很崇拜2個人。張競予他的金銀潭醫院只是個傳染病醫院,可他仍願意救治那些患者,甚至把金銀潭醫院所有的醫生都召拿起來,連行政人員都叫來維持秩序。爲了拯救那些無辜的生命,全醫院都出動了。物資不夠牀位緊缺,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要救人,實在沒有的話就向其他醫院借;在這危急時刻,全中國上上下下一條心,連到中國研究的外國人都不可思議地問:"你們是怎麼做到讓一千萬個人都居家的?"可這在中國上下一條心來看,簡直是最簡單的事。

還有就是外賣員金仔,自己的妻子還住在醫院,還有個嬰兒,可他還是堅持爲他人送快遞,起初他是不願送的,可一個母親打電話時他聽到了那頭的嬰兒哭聲就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心的驅使下,他也決定爲這個社會做點什麼。

我們應該尊敬那些一線醫生,把他們的付出銘記於心。

《中國醫生》觀後感3

今天我去看了一部關於疫情改變的一部電影——《中國醫生》。

這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醫護人員們手足無措,病房裏病人們非常的害怕,院長看着持續上升的死亡病例;看着病人沒有牀位和擁擠的病房;因爲氧氣不足而發生了爭吵;防護服口罩,防護面罩等防疫物資,各大醫院紛紛來幫助,也有從上海和廣東的兩家醫院來幫助他們。國家也從四面八方召集各地的醫護人員來救助武漢,鍾南山院士也說過:“武漢一定會挺過去的,因爲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電影中有很多感人的片段,但是令我最深的一個片段就是——因爲媽媽臨近生產,卻不幸得上了新冠,透過醫生的不斷努力和她的堅強的意志最終抗勝了病毒病勝利的產下一名嬰兒,可是他的爸爸因爲偷偷去接單,爲了掙奶粉錢不幸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可是當我以爲他不幸去世時,到最後他們一家三口快樂地在公園裏遊玩。

看到每一個醫護人員的臉上都是戴口罩和麪罩的痕跡,因爲物資緊急,他們不捨得脫掉防護服她們身穿紙尿褲,爲了就是節省物資。累了,他們就吃泡麪;困了他們就和衣而眠。他們與家人分開了很久,也有的醫護人員因爲工作也不幸感染上了肺炎,也有的議會人員犧牲了。

讓我們一起緬懷那些醫護人員吧!

《中國醫生》觀後感4

反映抗擊新冠疫情歷程的電影《中國醫生》,7月9日正式全國公映。

影片由劉偉強導演,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領銜主演,易烊千璽特邀出演,歐豪特別出演。當然還有佟麗婭、宋佳等客串。

這部影片的場景,幾乎都高度集中發生在一家醫院裏,沒有華美的服飾和特效,但情節緊張、節奏飛快,每一秒都是和死神賽跑,觀衆的觀影過程中全程揪心。可以說,這部沒有任何大場面的電影,卻是一部實實在在令人感動與揪心的大片!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記錄了武漢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來之際,武漢成爲全民關注的焦點,而焦點的中心地帶,就是武漢金銀潭醫院。這裏是中國抗疫之戰最早打響的地方,也是電影《中國醫生》聚焦的“抗疫主戰場”。當然劇中也穿插了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方倉醫院及其他醫院。

電影取材與現實,把觀衆拉回到了去年1月份,讓大家更加了解武漢,看到普通人如何在經歷短時間的混亂後,克服了自身的恐懼配合隔離、衆志成城;看到國家自上而下全民同心、各司其職的將疫情的數字一點一點往下降。

劇中同時穿插了外賣員、流調員、社區工作者爲防疫抗疫貢獻的力量,同時也講述了方倉醫院的故事。

故事讓我又想起了去年看的兩部抗疫防疫電視連續劇《最美逆行者》《在一起》。

《中國醫生》觀後感5

《中國醫生》是一部新上映的感人影片,而我和爸爸媽媽也因躲避措不及防的大雨而有幸觀看。

它很像一部紀錄片,承載了許多疫情時期的感人案例。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一看就忘不掉的鏡頭。

比如說在那個天台上,他撕掉了那封遺書,並鄭重其事的告訴另一個人:“她想要的是你活着回去。”在那樣一個特殊時期,生死存活無人知曉,而這句話,堅定了他們必勝的信念;還有在那個小公園裏,主任試圖勸說青年捐出自己長輩的遺體,好進行研究,制定方案,而那青年從哭訴到含淚答應,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使人心酸;以及當張小楓接過自己父母的死亡通知書後,眼裏充滿了淚水,問:“一個孩子如果沒有了父母,該怎麼辦?”雖只是短暫一個鏡頭,卻引人深思,禁不住潸然淚下。

然而,我印象最深的莫屬那個家庭了:先是母親不幸感染,在醫院一邊接受治療的同時,一邊艱難地產下孩子,讓人不禁感嘆母親的不易,而父親作爲快遞員,爲了賺奶粉錢,也感染上了病毒。而最終,他們一家人都成功出院時,更是讓人爲之高興。

看了《中國醫生》後,我不禁回顧那段特殊的時光,夜晚,小區居民齊喊加油;醫生張定宇雖身患漸凍症但依舊奮戰在一線;各地寫下請戰書……是什麼讓他們這樣做?影片中也給出瞭解釋——集體主義精神。大家都在爲他人着想,所以我們得以成功。正所謂“衆人拾柴火焰高”,齊心協力,一切困難統統不在話下。團結,不正是我們從中學到的嗎?

《中國醫生》觀後感6

我比較喜歡這部片裏,對人的細緻描寫,片中經常有給演員眼睛的特寫鏡頭,準確來說,是給演員眼神的特寫鏡頭。

因爲影片講述的是金銀潭醫院在抗疫初期的事,在那個非常時期,大部分人都是戴着口罩的。

所以片中的大部分演員,大部分時間,要麼就是戴着口罩,要麼就是穿着防護服,戴着護目鏡。

這時候,要想傳達一些情緒給觀衆,一般就會給眼睛特寫。因爲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能透過眼神表達出情感。

其實,平日裏,我坐公交車上下班,我就很喜歡觀察周圍人,觀察他們的表情、觀察他們對周遭人的反應,比如甲揹着大書包擠着乙,乙微嗔微怒又隱忍不發的表情;比如車上上來一個身材姣好、穿着清涼的女子,周遭人或豔羨或嫌棄的打量眼神,我會在想,他們此刻心裏在想什麼,揣摩他們心裏的想法。

這樣一來,冗長的公交之旅,彷彿也增添了不少樂趣和韻味。

但是,除去公交車這個場合,生活中大部分時候,別人的一句話、一個反應,我還來不及琢磨,就轉瞬即逝;或者手頭上有事在做,時間不容許我對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做太多的思考,就推着我急衝衝地往前走了。

看電影的時候,則不然,你作爲一個旁觀者,能夠心無旁騖的去感知這個眼神,並且好電影的節奏也把握得比較好,留給觀衆足夠多的時間去揣測這個眼神、琢磨這個眼神、品味這個眼神。當然前提是,演員的演技也很到位,就靠眼神就能傳遞所有想說的。

《中國醫生》就有很多眼神傳遞情緒、眼神傳遞臺詞的鏡頭,經常是,一個眼神特寫,並留白一些時間,演員演得多,說得少(相對),給了觀衆很大的感知空間。我挺喜歡這樣的。

《中國醫生》觀後感7

由劉偉強執導,劉偉強、李錦文共同監製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今日發佈首批劇照,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周也、馮文娟、宋佳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悉數亮相,展現出生動的抗疫一線衆生相。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爲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各方艙醫院等兄弟單位,以武漢醫務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爲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圖片影片透過精心的創作與製作,既真實還原了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直面疫情奮力營救的場景,又着力刻畫了人民羣衆並肩同行匯聚抗疫力量的動人景象。影片全景展現了風雨同舟、衆志成城的全民抗疫真實圖景,致敬在抗疫鬥爭做出貢獻的每一位平凡英雄。

《中國醫生》演員僅憑眼神就傳遞出角色面臨的挑戰!

張涵予飾演的張競予院長,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爲原型,憑藉超強的魄力與堅定的意志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面對疫情他眉頭緊鎖,但眼神中的堅定已經展現出了一個臨危不懼的硬漢形象。圖片袁泉飾演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馮文娟飾演的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飾演的婦產科主任黃佳慧,在一線並肩作戰。三人作爲抗疫一線的女性代表,目光堅毅而冷靜,展現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而強大的氣場。

朱亞文飾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醫生陶峻、李晨飾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醫生吳晨光、易烊千璽飾演的住院醫生楊小羊,在不同的崗位上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眼神傳遞出緊張但絕不退縮的勇敢與堅定。圖片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飾演的孕婦小文,作爲疫情當中的普通人,樸素而動人的眼神讓人擔心他們命運的同時,也敬佩他們身處疫情暴風眼但依然堅強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電影《中國醫生》以精良的製作全景式記錄了中國人民的戰”疫“景象,傳遞出萬衆一心、團結奮進的精神力量。演員生動演繹了抗疫戰線上醫務工作者與普通人風雨同舟共渡難關的精神面貌,傳遞出絕不輕言放棄的堅韌態度。

《中國醫生》觀後感8

電影看完,感觸最深一幕的就是張小楓的爸爸媽媽都身患新冠肺炎離世了,當吳晨光醫生把爸爸媽媽僅有的遺物交給她時,她遲遲不敢伸手去接,因爲她知道一旦接過,她就是失去爸爸媽媽的小孩了,她小心翼翼的接過東西,轉身後哽咽着問吳醫生,“叔叔,我只想知道如果一個人沒有爸爸媽媽的話,該怎麼辦?”,這句話讓我的眼淚決堤。之前在抖音裏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小女孩對自己的媽媽說,“媽媽,其實我愛你比你愛我更久一點,因爲你從20幾歲纔開始愛我,而我從出生就開始愛你,你只能愛我幾十年,我能愛你一輩子”。其實啊,最簡單的幸福無非就是父母康健。

故事要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接診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開始講起,院長張定宇敏感地發現這些病例的不同尋常,開始着手採集樣本,隨後幾日,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越來越多,張院長察覺到了疫情的嚴重性,他頂住壓力,果斷決定預警、上報。其實他自己也是病人,早在2018年,張定宇就被確診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病,也就是俗稱的“漸凍症”,但是他帶領全醫院的人毅然決然的站在抗疫的第一線,當從四面八方的醫護同行來支援時,突然感受到中國的團結,正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一句標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的,中國做到了。當他們堅守在第一線,自己的家人朋友生病了都無暇顧及時,當他們的臉上被口罩捂得泛白,勒出一刀刀印子時,當他們每天睡眠幾小時,在死神的手中搶人時,他們的形象是如此的偉岸而又勇敢,向所有醫護工作人員致敬。

在疫情爆發期間,醫院的牀位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國資委工作指導下,在兄弟單位的支援配合下,迅速組織力量、全力調配資源,分別用10天、12天時間建成了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爲打贏武漢保衛戰貢獻了央企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疫情防控鬥爭的重中之重是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武漢不愧爲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不愧爲英雄的人民。

國家真的給了我們安全感,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永遠熱愛自己的祖國,永遠積極向上,永遠熱淚盈眶。

《中國醫生》觀後感9

看完《1921》隔天去看《中國醫生》,其實是抱着肯定會有失望的心情去看的,畢竟這個題材的電影現在想要拍的寫實又深入不現實。

結果看完感覺還不錯,雖有瑕疵,也瑕不掩瑜。本片個人評分三顆星,括弧黑體加粗及格。

這是一段我們都親身經歷的歷史,並且在疫情尚未結束的今天,這段歷史還在繼續,並未寫好結局。

上層視角是電影中段進入的調查指導組,中層視角是本片大篇幅描寫的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下層視角是佔稍小篇幅的快遞小哥,病人等普通民衆,總體佔比讓人可以接受。

張涵予的表演自然是影帝級別的正常發揮,朱亞文表現出了一個不同於刻板印象的雅痞醫生,易烊千璽和張子楓有鬆有放,可以接住戲,亮點是袁泉。這幾年我沒有特別關注過她,只看過她演的幾部電影,我發覺她似乎從一個偶像演員成功的轉型了。她表演自然真摯,渾然天成,除了眼睛和肢體,連毛孔都有感染力,有趙薇和周迅當年的那股靈氣,並且似乎比她們兩個更進了一步。

可能是閱歷和內涵的積累,她身上多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慈祥感,這種感覺在《中國機長》和《中國醫生》中特別明顯。這是不同於趙薇,周迅,孫儷他們在愛情片或者文藝片裏的靈動,它是一種安靜柔軟而有力量的女性魅力,或者說是更貼近東亞女性精神內核的演繹。

歐豪在《1921》和《中國醫生》中的表現一如既往,他在主旋律的路上一路狂蹦,似乎找到了財富密碼。從《烈火英雄》,《中國機長》,《八佰》《金剛川》再到這兩部電影,沒想到我居然也看過他這麼多部電影了,當初發微博那個他似乎是上個世紀的事了,他的表演不是說不好,只是說還不夠好到超過其他人的地步。他可以擔得上一個男三號,還不夠單獨撐起一部片。

這部電影從演員的表演上討論是完全及格的,算有誠意且對得起票價的作品,它有細節有多方視角,還原了疫情開始時緊張恐慌的醫院現場。如果要說缺點,一是插入中醫,二是易烊千璽後期生病的那一段劇情略微突兀,三是沒有對歷史的反思

學習歷史是爲了反思歷史,而不是僅僅爲了歌功頌德,如果都沉迷於拍馬屁和喝彩,不反思不吸取教訓,最終喪事都會喜辦,留下一地雞毛。這部電影在宏大敘事中稍微有關注渺小個人,沒讓他們淹沒,但也僅限如此。

第三點對於別的電影其實屬於苛刻的要求,畢竟現如今,要上映的綜藝節目哪怕一句無關痛癢的歌詞都會被打成諧音字,更何況電影。我當然知道現在不是可以拍出《霸王別姬》和《讓子彈飛》那種藝術上雅俗共賞,叫好又叫座,思想上也有批判反思的年代了。但是劉偉強既然導了《無間道》,《傷城》,也是《重慶森林》,《旺角卡門》的攝影,這部寫實電影對於他的水平也來說僅僅是平庸之作,居然也好過大陸電影的平均水平了,這一點恰恰就是最有諷刺意味的寫實之處。

時代的灰塵落下,黃土隴頭送白骨,這一頁終將會被寫下,被銘記。

《中國醫生》觀後感10

“要麼不拍,要拍就拍最真實的一面”這是導演劉偉強常說的一句話。

從《中國機長》到《中國醫生》劉偉強導演用最真實的電影語言講訴着中國人的故事。

在國人的期待中,《中國醫生》如期上映了。

本片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中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在這場浩大戰役中紛紛挺身而出、爭分奪秒、浴血奮戰在武漢抗疫前線,不顧自身安危守護國人生命安全的震撼故事。

這部時長124分鐘的電影,讓每一位觀影者都在揪心、淚水,淚水、揪心中度過。電影開篇不久,鏡頭就聚焦到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動員大會上,醫生報名參戰的一幕擊中了我的淚點。銀幕上的畫面開始模糊,江漢義工抗疫的場景漸漸清晰。也是在同一時刻,“江漢義工戰疫突擊隊”組建時也是這樣的場景,“我報名”,“算我一個”,“還有我”,“還有我”……當初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將你們稱之爲英雄絕不爲過。

我從未這樣近距離目睹生命的脆弱,從未這樣近距離感受醫者的無奈。醫生們摘下口罩,臉上的勒痕讓人心疼。面對無法挽回的生命,中國醫生內疚又心痛。在人類未知的新冠病毒面前,中國醫生拼盡了全力,甚至搭上了自己。世界在說:感謝你中國醫生,你們是拯救地球的英雄。

衆所周知,2020年的疫情,是屬於每一位中國人共同的記憶。電影院座無虛席,看電影就是一種情景再現的方式。時間也許會模糊記憶,但在國家危難、人民需要的時刻,那些不顧個人安危的逆行者們,爲挽救他人生命而去拼命的中國醫生,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醫生亦是凡人,凡人就會有情緒。鏡頭聚焦到袁泉飾演的醫生文婷,下班脫下防護服後,我從她的眼神裏看到疲憊、迷茫、自責、無奈。當她得知小賣部的老趙死後,邊聽着老趙的語音邊含淚吃飯,那一刻,我和整個影院哽咽成了一片。

2020年的抗疫之戰,焦點在武漢,聚力在全國。萬衆一心,衆志成城,每一位中國人都在創造着“中國奇蹟”。這是一個不尋常的春天,而我們把心中的美好與希望放在春天的路上,我們相信,既然是春天就會有百花盛開的嬌豔。

武漢解封的那一刻,煙花滿天,中國醫生與中國人民贏得了這場人類與死神的亡命賽跑。一年之後,那個不尋常的春天,那個被烏雲籠罩過的一百多天,被濃縮成124分鐘的電影,讓那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再現。偉大盈滿了我的眼眶,中國醫生守護着全人類的健康!

什麼是醫生?“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外國專家來武漢考察時驚歎“你們是怎樣做到的”?中國人的回答是“我們中國人本就信奉集體主義和利他精神”。

電影很好看,124分鐘每一秒鐘都精彩。也許是一閃而過的鏡頭,也許是一句對話,你的淚點就會崩塌。這不僅僅只是一部電影,這是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一段中國往事,是中國人不畏艱險戰勝困難的勇氣。

中國醫生好樣的,我們爲中國醫生點贊!

《中國醫生》觀後感11

影片講的是疫情爆發地,武漢的故事。不同於很多人平時無視醫生甚至罵醫生,每每遇到非典、新冠這樣的突發疫情,就歌頌醫務工作者危險中逆行的犧牲與奉獻。鄭叔是一向尊敬甚至崇拜醫務工作者,正常國家,醫學院是錄取分數線最高的,而且學醫的本科階段,就相當於學了生理學、高分子化學、微生物……幾個專業的知識,而能執業的醫師至少也得攻讀了碩士甚至更高學歷。所以李清晨老師說醫學是上位學科,醫生轉行可以幹很多職業。咱們看其他嚴格篩選、艱苦求學出來的,比如金融,都是什麼工作環境,什麼收入水平,什麼社會地位?所以,鄭叔強烈推薦這部電影,瞭解一下醫生的工作、選擇治療方案和做決策時承擔着什麼,因爲我們每個人和自己家人都難免會做患者,醫生都是醫學出身,咱們做患者又沒有專門的“患學”,所以推薦每個人都看一下這部電影,瞭解並理解醫生,在我們自己或者家人做患者的時候,才能更好的配合醫生,與醫生並肩作戰共同對付疾病。

先說缺點,作爲主旋律歌頌體裁電影,有些地方確實用力過猛,比如援鄂醫生臨行前,他父親說什麼“士不可不弘毅”,正常人是沒有這麼說話的。影片裏媽媽對兒女、夫妻之間安全的擔憂和囑咐,纔是正常人類的正常感情,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醫生,也是要把他們當人不要當神,況且他們也有父母妻兒。

作爲歌頌體裁的主旋律電影,有描寫抗疫中暴露的一些問題,但沒有深挖這些人禍的責任人以及背後問題,比如影片裏演到了防護物資不足和不合格,但沒有繼續深入;再比如裏面有兩處,本來就危難關頭了,中醫還出來參和搗亂,也只是一帶而過。

如果自己生過病,或者家裏有病人肯定知道,常年的病痛折磨,會讓人心態失衡,遷怒他人無理取鬧。我們面對家人這種情況,都會消磨幾十年的親情,所謂“久病牀前無孝子”。那咱們想想醫生,他們每天都在面對的都是大量非親非故的患者,這些患者裏難免有被病痛折磨的心理失衡無理取鬧的,就像影片裏,患者吼“你們算什麼醫生啊?”
即使沒有突發疫情,牀位等醫療資源也是緊張的,影片裏患者把這遷怒到醫生頭上,甚至傷害醫生,這種事在現實中咱們也都不陌生。唉,冤有頭債有主,醫生並沒有捂盤高幹病房,而且真的會像電影裏演的一樣,鄭叔認識的醫務工作者,就有至親都排不上病牀。

影片裏,醫生治療新冠患者至陰性,並且拔管成功之後,第二天,患者死於了心梗。這個情節鄭叔很觸動。上中學的時候,美術老師說冰雕雪雕沒有了不起的作品,因爲不易儲存,所以沒有大師會去做。而醫生毫不吝惜自己一身絕學施救高齡老人,即使知道延續不了幾年。

醫生不同於其他工程學科,只需要解決技術問題,因爲他們的工作對象是人,要綜合考慮未來的生活,比如影片裏給懷孕的新冠患者剖宮產,醫生說“疫情總會過去,生活還得繼續”,現實中醫生替患者考慮的要更多的多,比如經濟狀況,鄭叔的爸爸前幾年查出了τ細胞淋巴瘤,醫生說這是惰性的,可以先觀察,因爲藥物很貴,等幾年如果病情發展了,或者藥物過了專利保護期,或者藥物進入醫保範圍了,再或者有更新更好的藥物了再治療也不遲。今年開始治療的,藥過了專利保護期且進入醫保了,經濟壓力大幅度下降,第一次買藥,是鄭叔去的,每盒一萬三,仔細一看發票藥價一萬,稅三千!肏他媽的,所以鄭叔一直說醫患矛盾不是醫生和患者的問題,這事冤有頭債有主。前些日子爸以前的腦梗有復發的症狀,偶爾會言語不清,那段時間鄭叔帶着來回去天壇醫院和宣武醫院,醫生開藥和治療方案,就要綜合考慮τ細胞淋巴瘤的用藥和腦梗治療之間的衝突。爸久坐就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的症狀,發作的時候只能立刻平躺,多少次,在人行道上,馬上就地平躺一會兒,鄭叔在旁邊陪着。坐出租車時間久了也不行,即使打商務車,不能徹底躺平也不行,所以有天去門診,早上鄭叔叫了輛救護車,想着能在車上平躺着去,隨車醫生到了之後,瞭解了情況勸鄭叔說沒必要花這麼多錢,說就算有錢也不能這麼花,還跟鄭叔說假如打車路上真發生嚴重症狀,現打120也來得及,指揮中心會根據手機定位和就近的救護車調度,在路上就能接人直接轉救護車。鄭叔反正是沒見過除了醫生以外別的職業,爲自己服務對象考慮這麼周全的。

醫生還不同於其他技工,不斷積累讓手藝純熟就行,醫生一方面治病救人,另一方面也在做研究。沒有醫學家是純在實驗室裏搞研究的,所以影片裏,爲了研究病毒,徵求家屬意見捐獻遺體供解剖的情節,看着也是挺揪心的,一方面理解家屬失去親人的痛苦,另一方面醫生也不是爲了自己,解剖遺體研究病毒是爲了戰勝它救治更多的人。事實上,不止是影片裏醫務工作者面對捐贈者的遺體鞠躬,在醫學領域,做解剖的捐贈遺體,術語叫“大體老師”,是受到極大尊重的,這種尊重遠勝於隆重的葬禮和富麗堂皇的墳墓。

從電影的角度來說,這不是一部好看的電影,比如生硬的拔高臺詞,再比如莫名其妙的插入一段MTV啥的,可吐槽的點很多。但是作爲一部稀缺的讓人們瞭解醫生的電影,鄭叔強烈推薦,因爲懂醫生,理解醫生,我們才能做更好的患者,跟醫生配合好;敬重醫生、支援醫生,纔會有更多努力而優秀的人投身醫學事業,到我們和家人生病的那一天,纔有被救治的希望。

《中國醫生》觀後感12

由劉偉強執導,劉偉強、李錦文共同監製的'抗疫題材電影《中國醫生》,張涵予、袁泉、朱亞文、李晨、易烊千璽、歐豪、周也、馮文娟、宋佳在片中飾演的角色悉數亮相,展現出生動的抗疫一線衆生相。

電影《中國醫生》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的真實事件改編,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爲核心故事背景,同時兼顧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肺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火神山醫院、各方艙醫院等單位,以武漢醫務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爲人物原型,全景式記錄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抗疫鬥爭。

有人說不應該稱爲《中國醫生》,而應該改爲《中國醫護》,畢竟馳援武漢的大部分是護士,假如不叫《中國醫生》,叫啥名字合適呢?不過影片講述的是醫生的護士。

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當一羣人站在了最前方,大衆雖然看不清他們的臉,但是記住了他們的故事,記住了他們的名字——中國醫生。

張涵予作爲主創人員之一,飾演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競予,以“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爲原型。

袁泉飾演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馮文娟飾演麻醉科主任辛未,宋佳飾演婦產科主任黃佳慧,在一線並肩作戰。三人作爲抗疫一線的女性代表,目光堅毅而冷靜,展現出女性獨有的溫柔而強大的氣場。

朱亞文飾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醫生陶峻、李晨飾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醫生吳晨光、易烊千璽飾演的住院醫生楊小羊,在不同的崗位上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眼神傳遞出緊張但絕不退縮的勇敢與堅定。

歐豪飾演的外賣小哥金仔以及周也飾演的孕婦小文,作爲疫情當中的普通人,樸素而動人的眼神讓人擔心他們命運的同時,也敬佩他們身處疫情暴風眼但依然堅強不懈努力活下去的勇氣。

畢竟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回憶影片,衆所周知,新冠一開始是未知的,但在高傳染率下,院長依舊呼籲大家自願參加,四字弟弟一開始的膽怯與迷茫,真實。到後來成爲一名真正的醫生,也不幸感染,最後得以康復。源源不斷的病人,診療室裏一牀難求,袁泉堅毅的眼神令人折服。總有人會抱怨會放棄,可也有人爲了使命去堅持。一開始心高氣傲的陶駿,也慢慢變得食人間煙火。

影片中的搶救治療鏡頭都較爲專業,會給觀衆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在《中國醫生》的片場有一個人的權力比導演還大。他就是《中國醫生》的醫學顧問,武漢同濟醫院急診與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冉曉。

爲了完美呈現影片,《中國醫生》這部電影從劇本的修改、演員的培訓、美術置景的設計等方方面面的前期籌備,都要經過一線抗疫醫生的專業把關。

導演劉偉強給了冉曉一個很大的權力,只要他發現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出現醫學錯誤,那他就可以隨時喊停,修正後再重拍。

其中有一場戲,是金銀潭醫院遭遇停電,照明電路突然中斷,ICU短暫陷入了混亂。在導演原本的設想裏,他希望能透過停電製造出一個更強烈的戲劇衝突:不僅照明電路要停,甚至所有設備儀器也都停電,然後醫務人員手動去搖呼吸機、透析儀等等,讓它們運轉,之後接上病人的病情惡化。但冉曉立馬告訴導演,一定不能這樣拍。因爲如今ICU病房的儀器設備都有後備電源,一旦停電,後備電源至少可以維持半個小時的運轉,照明的電可以沒有,但儀器一定不會停。

正是因爲有着冉曉這樣負責的醫學顧問,《中國醫生》的成品後纔會專業到讓鍾南山和張文宏都挑不出毛病。

從觀後的感覺上,我們會發現,看完《中國醫生》後,有一種筋疲力盡的感覺。因爲整部影片都在燃燒你的情緒。這個影片能讓你哭,從片頭哭到片尾,從一開始的傷心和無奈,到最後的激動和自豪。

何其有幸,生於華夏,生於盛世,不經戰亂。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中國醫生》觀後感13

2月18日,一個悲傷的消息出現在不少人的朋友圈——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因感染新冠肺炎,經全力搶救無效,於2月18日10:54分去世,年僅51歲。在這次武漢應對新冠疫情中,劉智明所在的武昌醫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之一。1月21日醫院接到徵用通知,23日左右開始接收病人,全院幾百名醫護人員,從院長到醫生,一直在一線超負荷運轉。住院治療期間,他多次拒絕同在抗疫最前線、在另一定點醫院擔任ICU護士長的妻子的照顧,並一直擔心會不會傳染給別人,還留下醫療預囑:“如果萬一,不要插管搶救。”劉智明的殉職,讓家人、同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劉智明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醫道:“以我生命,守護生命,燃盡一生,只因我是醫生。”英雄,一路走好!

這個春天,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猝不及防。在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受到巨大威脅時,有一羣人如鋼鐵洪流一般,逆流而上,駐守在疫情一線。他們沒有武器,沒有超人一等的體魄。他們以信仰的白衣作爲戰袍,在人羣中逆向而行,與最危險的病魔殊死搏鬥,他們感動着我們,也牽動着我們的心。

這羣人的名字就是“中國醫生”。正因爲呼應了當下人們對醫生羣體的關切,近日上線的紀錄片《中國醫生》獲得熱烈反響,引發社會思考。《中國醫生》獲得關注,首先在於它所蘊含的真切的、炙熱的、足以打動人心的力量。《中國醫生》將鏡頭對準成都華西醫院、南京鼓樓醫院、西安交大一附院、浙江省人民醫院、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河南省人民醫院等6家大型三甲醫院,跟蹤拍攝了近30位醫護人員,深入婦產科、急診科、腫瘤科、麻醉科、手術室、ICU等不同科室,進行長達一年的紀實拍攝,鏡頭更多聚焦的是“醫者之心”,以及他們身爲普通人的真實悲喜。

在《中國醫生》第一集《摯誠》中是朱良付對着鏡頭無奈、沮喪又不解地說,“曾經有個老太太,是一個老爺子的家屬,那個阿姨說我想把你撕成碎片,說我把他家老爺子給害死了。我跟那個老爺子我們在病區裏關係很好的呀,他也很慈眉善目,我也不希望高灌注(腦高灌注綜合徵)發生。但他們也知道你是個好大夫,那個老太太一邊這麼說一邊還說,‘我近來高血壓了,你再給我看看’,但是不耽誤她投訴你。”

心腦血管病是我國死亡人數最多的疾病。發病緊急無前兆,短時間內得不到救治就容易致殘乃至致死,很多大型醫院爲此專門設定了綠色通道。朱良付是河南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國家進階卒中中心主任,同時也是醫院心腦血管綠色通道的發起者。所謂的綠色通道,按紀錄片中的說法,要像軍隊一樣的,要做到24小時全天候,所有醫生鏈條都是住院值班,才能做到爭分奪秒去搶救患者。片中,一位83歲的患腦梗的老太太,從打電話到搶救,僅僅用了12分鐘。手術結束後,朱良付騎上一輛“小電驢”,匆匆回家吃飯,和大女兒聊兩句天、瞅一眼襁褓中的小女兒,又接到了急診電話。朱良付穿上大衣奔出家門,打車趕往夜色中的醫院。

“天天這樣作息不規律,工作量大,我有時候就擔心我會突然死掉,但是我不能死,我的家庭責任沒有盡到,我自己的醫療責任也沒有盡到。”朱良付有過對生命的懷疑,更有着“不能死”的決心,“我現在是主任醫師,差不多要用25年纔有可能培養出來,我現在44歲,如果我死了,那就是浪費國家資源。”

《中國醫生》有這麼一刻,它就值得高分,因爲它直白又實際地爲公衆呈現了醫生在面對疾病的脆弱和無力。我們太習慣於“最後一刻營救”的“驚天逆轉”了,可事實上,醫生是平凡的,醫院裏經常有這樣無力的故事,醫生經常要承認自己面對疾病的無力。

但,這絲毫不會損耗醫生的職業光芒,相反,醫生這個職業讓人尊敬,就在於醫生哪怕時常被無力感擊中,他們仍選擇直面疾病,與之戰鬥。就像有人說的,我們對於醫生這個職業的尊重,並非醫生萬能,而在於他們代表了人類可以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性的希望之光,用平凡鑄就偉大。

醫生憑藉醫術給患者帶去治癒和慰藉,文藝作品透過故事給社會帶來更多的信任和力量。據說,《中國醫生》紀錄片中的幾名醫生也參與到了湖北新冠肺炎疫情支援的一線隊伍,疫情終究會過去,祝願奮戰一線的醫生平安歸來。

《中國醫生》觀後感14

《中國醫生》讓我哭溼了三張加厚紙巾,四層的哦。

小夥伴兒,看電影《中國醫生》,別忘了多——多——多備紙巾。

不過我哭,可不是因爲電影煽情,而是因爲“真實”,電影以平實的敘事形式,爲觀衆呈現出了疫情中,醫護第一線的狀態——毫不誇張的說——疫情簡直就是一場戰爭!

電影從人們還不認識“新冠病毒”開始,那時候,大家的生活還是延續着昨天的樣子,快遞還是不着急拿,春節將至,節慶準備依然有條不紊。

直到“新冠病毒”突襲。

鍾南山爺爺說,武漢是一座英雄城市。

是啊,武漢之所以是英雄城市,是因爲她有着一個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兒女,還有一個又一個的英雄兄弟。

《中國醫生》裏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院長由張涵予老師演出。看完電影,我還納悶,爲啥給院長安排一個漸凍症的疾病呢——沒必要的嘛。

早晨我去查了查人物原型,一查我便又哭了。

原來不是電影在做藝術誇張,而是那本就是真的。

電影裏,當疫情結束,援助醫護準備離開時,張院長對大家說,你們都是超人。

張院長啊,您也是一個超人。您本身有着漸凍症的疾病,家裏太太也確診了“新冠肺炎”,您卻能夠堅守住第一線,您也是超人啊!

電影裏爲我們呈現出醫護人員最真實的樣子——他們想勝利,想救人,他們恨病毒,他們也會想家人,也會疲憊……他們和我們千千萬萬普通人一樣有喜怒哀樂,然而,疫情面前,他們成了鋼鐵戰士。

《中國醫生》之所以感人,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電影其實講述的不僅僅是醫護人員,還講述了一千萬武漢人對全國乃至全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一座城停擺,但生活不會停擺。所以,快遞小哥才無法停下來,他是怕的,但他的心也是肉長的。

一座城休息了,但生活沒有休息。電影裏,文婷說:疫情總會過去,日子還要過下去。

爲了儘快恢復正常的生活,武漢封城,一千萬人自覺在家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電影裏,國外專家過來,問咱們是如何做到的,是如何說服這一千萬人。

——我們的回答是,我們中國人本就信奉集體主義和利他精神。

僅僅一句話,道盡了武漢的英雄之處——我們哪裏需要什麼說服。這不光是因爲我們骨子裏的集體主義和利他精神,還因爲我們“相信”——就像電影一開頭,院長開會時說的,“共產黨員24小時待命”——我們相信我們的黨和我們的國家。

記得疫情時,工作雖然未恢復,但我必須去EMS領一個工作快遞,那天早晨路上幾乎沒有人。我去郵局的路上,會路過一個過街天橋,天橋邊是一個停車場。我看到社區工作者們在剷雪。

那一刻,我感動的想哭。當時我就想,也就是我們中國,我們中國纔會有一早起來給老百姓剷雪的社區工作者,哪怕沒什麼人出門,哪怕他們的本職工作和剷雪根本不搭邊,哪怕他們是因爲疫情被臨時抽調到街道、社區,只因爲他們是一名共產黨員!

這一件最細小的事,就能夠看出我們的黨爲我們做事的決心和實幹。所以,別說是武漢一千萬人,就是我們全中國,哪裏需要什麼說服,我們太相信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了。

所以,武漢的英雄不光在於她的堅強和不屈,還在於她的相信和自信。

《中國醫生》是心懷悲憫的電影裏,有一句臺詞:你們都想活,我們都想救。

一句話,把患者和醫生的心聲都覆蓋到了。

而最讓人感動的,是《中國醫生》讓大家看到了醫生的無奈與無力。看電影時,我突然明白了醫生這個職業的神性——醫生可能是這世界上最痛苦的職業。

爲什麼呢?

因爲醫生要經歷太多的失敗。而失敗的代價是生命的流逝。

我突然發現,對於醫生來說,失敗是常態,而成功卻是稀有的。

因爲,一個人終究會死去。就像電影裏那個死於心梗的患者。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死去,這是宇宙定律,而醫生的所作所爲是對抗宇宙定律,他們在和死神搶人。

但一個人,即使不被疫情奪去,也會被衰老或者其他疾病奪去,只是時間的早晚問題。

所以,醫生真的會是最痛苦的一個職業。因爲他們只能暫時把人留下,特別是哪怕是暫時留下,也是千難萬難的。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好好關愛醫生吧,他們一定是痛苦的。讓我們對他們說一句:這不是你的錯,謝謝你。

其實,我們中國人是幸福的,因爲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後,也會有一羣人,盡全力挽救過我們,全身心的關愛過我們,發心想讓我們好起來——他們叫做《中國醫生》。

電影超級好看,很多地方我都沒有覆蓋到,很多地方,可能僅僅是一個鏡頭,一句話,就讓人淚奔了。

小夥伴兒們,這是咱們自己的英雄、自己的超人的故事,是我們不可磨滅的記憶,是一段中國往事,是一段我們經歷了的真實的時期。

《中國醫生》觀後感15

《中國醫生》幾天前上映了,老婆幫我訂好了票,帶着孩子今天去了影院。

一開始我是不大願意去看這部片子的,因爲怕忍不住,勾起去年那段艱苦的歲月,大老爺的在老婆孩子面前淚流滿面不大好意思。老婆說,去看看吧,再怎麼說這都是你們一起共同戰鬥過的經歷,我們一輩子都不可能忘得掉,另外,我自己也真的很想透過影片瞭解你們當時真實的戰場環境是怎麼樣的,聽說是《中國機長》的原班人馬,估計會很好看的。

我終於還是答應了老婆。

她是特別堅強的人,當時武漢疫情爆發,醫院要ICU醫生去支援,我報了名,她說會支援我,會照顧家裏一切,讓我放心去。當時我記得我偷偷流淚了,誰也不知道去了情況會怎麼樣,那是個大家都不認識的病毒。但我知道,我必須要去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我專業而年富力強。

電影一開始,就聽到旁邊有人在抽鼻子了。

那段歲月,真的是太艱難了。

一開始的疫情基本上讓金銀潭醫院癱瘓了,這是個傳染病醫院,但不是個大醫院,也不是綜合性醫院,面對蜂擁而至的新冠肺炎病人,金銀潭醫院幾乎陷入了絕境,不斷地有病人倒地身亡,氧氣瓶不夠用了,氧氣沒了,ICU停電了,防護服沒了,爛了,遇到了劣質的防護服,有醫護人員萌生了退怯的念頭……前面還有成百上千的病人在哀嚎,保安和行政人員都快攔不住了……這些都是真實的,都是當時最危難的時刻,影片直面這些困難,如實地展現給今天的我們。

影片歌頌了醫生護士的努力,稱我們爲英雄。但其實,我們每一個醫護人員都是普通人而已,我們都有老婆孩子,也曾害怕陌生的病毒,所以影片開始不久張院長(金銀潭醫院院長,偶像張涵予飾演)就要做全院抗疫動員大會,行政部門的,兒科的,面板科的,婦產科的,都要上,人手不夠啊,雖然不是ICU、感染科醫生,但好歹是醫生。當時有醫護人員猶豫了,誰不是血肉之軀呢,誰又不怕死呢,這點非常真實。醫護人員不是生來就不怕死的,但一想到門口外面就有無數病人奄奄一息,你如果不拉他一把,他就沒了。金銀潭如果失守了,武漢可能就撐不住了,那麼整個湖北甚至中華大地都要哀鴻遍野了。

想到這裏,會場所有醫護人員都站起來了。

我報名!

這個場景,讓我鼻子酸了。想到當時出發前簽名蓋紅手印時,隊長跟我們說,我們一定要一個不少地回來。如果真的有人要倒下,我一定希望那個人是我。這個場景無限接近現實。

影片中李晨扮演了一個來自上海的援鄂醫生吳晨光,他在飯桌上告別父母妻兒的時候,我再次落淚了。這就是我最初不願意看這部片的原因。我的孩子還小,我踏上援鄂飛機的時候,我小傢伙才1歲多,剛學會喊爸爸,我太渴望能陪伴他健康成長了,如果沒有了我,他怎麼辦,妻子怎麼辦,我不敢想象。吳晨光出發前寫了兩封遺書,隨身帶着,一封準備給女兒,一封準備給妻子,萬一殉職了,還能留點東西給她們。片中陶醫生撕毀了吳醫生給妻子的遺書,並且罵他說遺書有什麼用,她們要的是你安全回家!

說完這句話後,兩個堅強的男人緊緊抱在了一起,此時此刻,他們是互相憐憫、鼓勵、經歷過生死的戰友。陶醫生(陶峻,朱亞文飾演)原型是廣醫附一桑嶺教授,一個非常專業的ICU專家,也是最早支援武漢的廣東醫生,遇到不滿會爆粗的真性情廣州漢子,一個讓我非常敬佩的人。片中朱亞文的表現絕對是無可挑剔的。

還好,一切都過去了,我們都好好的,吳晨光好好的,陶峻好好的,我們也好好的。吳晨光準備給女兒的遺書最終給了那個失去雙親的可憐的少女,騙她說這是她父親臨終前寫的遺書。這不是撒謊,這不算撒謊,天底下所有的父親都希望兒女能健康成長,所以遺書都是通用的。這一段,我的眼淚再次忍不住了。

只有當過父親,才能感同身受。

可惜電影終究是電影,時間不夠長,場景縱橫太大,顯得吳晨光醫生的戲份偏少了些。但也重新載入了我對李晨演技的認知,我平時看電視劇電影比較少,偶爾跟着老婆看看娛樂節目,看到跑男,我一直以爲李晨演技不行的,但這部戲中李晨的演技讓我覺得驚豔,他很努力。

那個年輕的住院醫,最終感染了新冠肺炎,差點沒了。後來透過肺移植活了下來。在這之前他經歷了蛻變,從不敢給危重病人做氣管插管,被陶醫生數落、激勵,最後苦練手法,突破了自己,這個也很真實。本來給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做氣管插管就是敢死隊的行爲,這是最危險的操作啊,稍微不慎就把自己小命搭進去了。

有一次他跟老媽視頻通話時,老媽囑咐他要保護自己安全,不要逞強。唉,天底下的母親也都是一樣的,看得我淚流滿面。還記得我剛到武漢一週時,我給家裏打了一個電話報平安,我媽一聽到我聲音,就哽咽了,邊抽鼻子邊說一直不敢給我電話,怕打擾我休息,末了還不忘叮囑我,絕對不能逞強,不行別硬上,別把自己搭進去了。我也只能安慰她說,我們防護服穿戴很到位,不會有事的,院長就陪着我們,不用擔心。

掛了電話後我自己也忍不住落淚了,天知道會不會出問題,那時候沒人知道新冠肺炎病毒到底有多恐怖。但除了往前衝,沒有退路。

不知不覺,電影就過了一大半。大家都經歷了面對危重患者束手無策的無奈和痛苦,每死亡一個患者,背後都是一個破碎的家庭啊!張院長都發飆了,專家有什麼用,爲什麼死亡率下不來!大家都很懊惱,這非常真實,電影能表達這一點我覺得非常不容易,非常敬佩。還好,經驗逐步累積上來了,把氣管插管時間提前,加強支援治療等等,終於迎來了第一個拔除氣管插管的患者。

WHO的專家也來了,也看到了我們中國、武漢的努力,他很驚訝中國人真的能都居家隔離嗎,國內專家告訴他,咱們中國人講究集體精神、利他主義,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感到無比自豪,我相信周圍人跟我的感受是一樣的,尤其是大家高呼“武漢必勝、中國必勝”的時候,那段歲月的點點滴滴都浮了上來。

中途老婆問我,他們(片中演員)操作規範麼?專業麼?我說,這肯定是得到了專業醫學團隊的指導的,幾乎片中所有操作比如氣管插管、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心包穿刺、心肺復甦、ECMO(人工肺)、深靜脈穿刺等都是很正規的,沒有明顯破綻,這比以前的國內醫療劇好了幾百倍。但也有兩個缺點,第一個缺點是由於搶救畫面過於真實,可能會引起一部分觀衆的不適(我個人覺得還好,我老婆也能接受),第二個缺點是部分操作沒有及時的旁白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沒有起到應有的科普作用。但後來一想,這也不是紀錄片,如果每次操作都解釋到位的話,感覺有些生硬了。反正,利弊都有吧。

還有,我能明顯感覺到老婆的聲音有些哽咽。

或許透過這些片段,她對我那段時間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電影到最後,死亡率終於下來了,雷神山、火神山醫院還有各個放艙醫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看着姑娘們帶着輕症患者在艙內跳舞唱歌,很多人笑着笑着就落淚了。

張院長頭髮白了許多,他老婆最終也痊癒了,那個送外賣的小哥活了過來,妻子也順利剖宮產了……袁泉女神飾演的ICU文主任,是整部劇的靈魂,雖然我前文沒怎麼提到她,但她真的是無比讓我感動,口罩和防護眼鏡壓破了她臉頰的面板,又讓我無比心痛,因爲我昔日的戰友都是這幅模樣。

最終我們戰勝了疫情,雖然我們提前都經歷了結局,但當電影真到這一幕時,大家仍忍不住高聲歡呼,內心的激動無以言表。

我們是個偉大的民族!

這一段經歷,我有時候不想回憶,但又如何能夠抹滅呢。記憶中有害怕,有心酸,有焦慮疑惑,有痛苦悲傷,也有激昂,有興奮,有不捨。

電影結束了,剩下的人生纔剛剛開始。

另外多說一句,片中我小傢伙時不時回頭看我,說爸爸是醫生,他們(片中醫生護士)是爸爸同事。

這是我聽到的最自豪的話了吧。

《中國醫生》觀後感16

這個片子最大的困難就是認人,好多演員都是因爲戴着口罩,我都認不出來了。如果單純評價電影要素,無論是故事、鏡頭語言、剪輯,《中國醫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過從觀看後的感覺上上,我們會發現,看完《中國醫生》後,有一種筋疲力盡的感覺。因爲整部影片都在燃燒你的情緒。

是的,這部電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緒,不用考慮啥電影劇情,啥鏡頭。

觀衆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觀察鏡頭、劇本、表演到不到位,他們想要的是一種情緒的擴大化,無論是喜感的,還是悲情的。在這一點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想透過情緒的渲染來吸引觀衆。

這個片就是能讓你哭,從片頭哭到片尾,從一開始的傷心和無奈,到最後的激動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淚水來自於悲傷。

影片並沒有爲疫情的到來做鋪墊,而是直接就看到一個個患者被送進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們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們能看到竭盡全力想讓病人活下去,但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的醫護工作者。

影片中的搶救治療鏡頭都較爲專業,會給觀衆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影片並沒有渲染病毒多麼恐怖,而是突出一種人面對未知疾病的無力感。

竭盡全力,但是病人仍舊一個又一個的離去,這種無力感恰恰是醫生最能夠感受到的,這也是最打擊他們內心和意志的東西,所以我們能看到,有退縮,有放棄,有抱怨。

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親人也被感染,自己卻無可奈何,幫不上忙。

我們看到因爲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經從他們留下的求助變成了最後的遺書。

我們看到拿到父母遺物後無所適從的女孩子。

影片裏的新冠病毒就像飄蕩在城市上空的墜天使一樣,肆意的嘲弄衆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難度,大家都帶着口罩,更多的還是需要肢體語言。

人因爲無力,人因爲事與願違,人因爲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人面對病毒,從無可奈何,轉變到了一種恐懼感,這種對無可奈何的恐懼,與我們之前接受的人定勝天的價值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會讓觀衆更震撼!

人唯有之時方能勇敢。

是的,當我們在最絕望的時刻,當病人和銀幕前的我們在最絕望的時刻,那些醫護工作者所爆發出的勇氣就顯得如此耀眼,以至於我們的眼淚會不自覺地流出來。

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婆娑起皺的手,看慣了佈滿勒痕和汗漬的臉,要知道,這些護士們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華。

電影中的臉,要比海報上的觸目驚心得多。

他們同時承受着身爲一名醫生、一名護士,身爲一名母親、一名丈夫的雙重壓力,他們救人,但是卻對親人的境遇愛莫能助。

影片中沒有從天而降的救星、沒有絕世武功的頓悟、沒有幹掉總Boss後的逆轉,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再次站起來,然後再失敗再起來的過程中,實現的勝利。

沒有超級英雄,只是一羣哭過、退縮過、迷茫過的普通人。

他們只是一直站在那裏罷了,他們的眼前是病毒和絕望的患者們。

也許是因爲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遺憾還是挺多的。

我曾經暢想,能夠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牀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護服的醫生就在那裏,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透過電影的鏡頭,我們能看到比那張照片更美的一幕。

這張照片其實是最適合放到大銀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漢夜晚的大合唱,歌聲從一個陽臺到一幢樓,再到一個小區,然後是整個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這些都成爲了影片的遺珠。

當然,我們不否認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線的缺乏,以及缺少一個作爲災難性電影需要貫穿始終的核心戲劇衝突,同時人物支線上也是過於繁複,因爲人物視角過多造成了每個人物多給予的筆墨有些少,如果沒有演員功底的支撐,很難體現出一個活靈活現的,站立在這個歷史時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個人認爲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點,就只有朱亞文了,這個張狂、魯莽、毒舌的專家,同時也具備着頑強、幹練、高度的責任感等特點,是影片中唯一個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張子楓的角色,短短几分鐘,但是說出了最催人淚下的一句話:”沒有爸媽的孩子怎麼活?“張子楓客串的那幾分鐘,很精彩,請注意她的手,握着拳頭,並不想去接父母的遺物。

很遺憾,其他幾個重要人物,包括張涵予的張院長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璽扮演的楊小羊等,雖然戲份很多,但是並沒有給到我們特別多的亮眼之處。

瑕不掩瑜,這部影片的賣點本就不是演員,本就不是一個多麼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燈光、聲效、特效,真正感染觀衆的,讓觀衆流淚的是那隱藏在死亡、絕望、未知後面的勇氣和醫者仁心。

當醫院的院長無法爲自己的妻子找到牀位的時候,當護士把自己的長髮剪掉的時候,當一個城市能夠用十天時間建起一座醫院的時候,當一座城市迎來了兩萬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者時……吾國!吾民!

《中國醫生》觀後感17

7月9日,時隔一年半,伴隨着電影《中國醫生》的上映,將我們帶回了2020那些個焦灼的夜晚,帶回了那個英雄般的城市:武漢。

影片所講述的,是我們的共同記憶,共同命運。

2020年初,武漢人民都還在熱熱鬧鬧地喜迎新年。但一場疫情正在一些角落裏快速蔓延。

患者的症狀是發熱、乏力、乾咳,進醫院的時候還是輕症,但病情惡化得快。沒有人知道這是什麼病,可是細密的恐慌開始籠罩着這座城市,大量有疑似症狀的人衝向醫院,造成了對武漢當地醫療資源的擠壓。

挺立在風暴中心的,就是被稱爲新冠疫情風暴之眼的——金銀潭醫院。

張涵予將扮演醫院院長張競予,其人物原型就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

袁泉則扮演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其原型之一就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張繼先。

對於劉偉強導演,大家都不陌生,作爲《中國機長》的導演,大家認可他們的水平和能力。

但另一方面,對於劉偉強導演、對於所有的主創而言,《中國醫生》的創作壓力,無疑是大了太多。

這一次,故事不再只是發生在小小的機艙裏,它牽涉的不僅僅是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於全世界……如何去講述這個故事,如何以小見大,成爲了一道難題。

面對如此宏大的題材,如此嚴肅的故事,到底該如何着手,又如何能在短短的兩小時內,講一個能令觀衆信服的故事?

他選擇讓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座醫院裏。

影片主角,是一羣醫護人員,但不僅僅是醫生自己。主體內容,是醫護人員一線抗疫的過程,也有武漢人民爲病魔鬥爭的樣子

影片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爲核心故事背景,以武漢醫護人員、全國各省市援鄂醫療隊爲人物原型。

這樣一來,導演也就巧妙地讓影片的敘事,又回到了他拿手的行業題材。

在這座醫院裏,每一個醫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每一次救援都是驚心動魄的戰役。

張涵予扮演的院長張競予儘管脾氣火爆,說着一口彎管子武漢話,毫無領導架子,卻是醫院的定海神針。

疫情最兇險之時,他力排衆議,接收源源不斷的病人;當所有醫生面對疫情都變得心灰意冷的時候,只有他還鬥志昂揚,永不妥協。

他像是一個打不倒的硬漢。

但沒有人想到,其實他纔是那個最“脆弱”的人:他不僅患有漸凍症,眼見自己的身體一天天衰竭;妻子也染上新冠肺炎,一度嚴重要插管治療。

由朱亞文扮演的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陶峻,可能是全片最有個性的一位醫生。

他說着一口粵普,張口閉口“撲街仔”。

不僅跟所有的病人們稱兄道弟、大開玩笑,並且初來乍到,就膽敢當衆與院長張競予叫板。

但看似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仍然是一顆赤忱的醫者仁心:當一位重症病人宣告救治無效時,所有人都知道無力迴天,面色灰白。

只有他還在繼續搶救,不甘心面對又一例病患的離開。

與他相比,李晨扮演的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吳晨光,則是典型的“好好醫生”。

在醫院,他平靜,可靠,悲憫,情緒穩定,樂於助人;在家庭,他也是一個好父親、好丈夫、好兒子。

但或許你沒有想到,這樣一位單純的“好人”,也有崩潰的時刻。

當他站在天台上,俯視着“空城”的武漢仍然繁華的夜景,以哽咽的語氣喊出——

“我也想救他們,但是救不過來啊!”

那一刻,實在是揪心又難過。

而易烊千璽所扮演的楊小羊,他年輕,不過是個住院醫,卻在緊要關頭上了前線,不會插管的他,開始被陶俊指責,勒令他離開ICU。但他沒有放棄,在休息時一次次練習,希望能儘自己的努力,從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小醫生蛻變成大醫生的影子。

可惜,他還是年輕,爲了幫助路邊的患者,不幸感染,但他也毫無怨言,作爲醫生,他知道他面對的是什麼,經歷了換肺手術,終於逐步好轉。

最後,袁泉所扮演的重症醫學科主任文婷,再一次讓我們見證了女性的力量。

她的表演始終是真實而有分量的:她沉靜,溫柔,堅毅,冷靜;不僅永遠搶在一線救治病人,也總在悉心地保護自己手下的醫護人員。

似乎她每一次出現,都是滿面倦容;但她的眼神永遠是如此堅定和勇敢。

而當你看到那張傷痕累累的臉時,只覺得每一道勒痕,都同樣讓人感到觸目驚心。這是傷痕,也是功勳。

什麼是“中國醫生”,我想,那一定是充滿紅腫勒痕的面容,和穩定平靜的雙手。

從劇本角度來看,這也正是影片的高明之處。

影片採用了以小見大的拍法,將故事的重點放在醫護人員身上。

這樣一來,觀衆的視角被拉近,我們能夠對每一個角色產生代入感,被每一個最微小的細節所打動。

與此同時,藉由對醫院裏孕婦、老人等病例的描繪,觀衆很自然地將視角拉到金銀潭醫院以外。

在“封城”的大背景下,拼命接單的外賣小哥,也是出生入死的平民英雄。

歐豪就扮演了這樣一個角色。他與她的妻子,承擔了劇中的重要角色,也展現了一個百姓的改變。

最開始,他同樣也因爲疫情嚴重,不願出門接單。但隨着妻子在醫院裏即將臨盆,他因爲“孩子”,而感同身受了那些缺少奶粉、缺生活物資的家庭。

於是,他也想要做些什麼,去幫助那些同樣被困在城中的人。

沒想到,反倒因一時疏忽而感染。

意識到自己發燒的時候,他難以置信地坐在地上嚎哭,外賣盒撒了一地。

幸運的是,他最終和家人痊癒重建。

病魔拆散了無數家庭,讓血濃於水的親情,變成一紙冷冰冰的通知。

電影中的一位名叫張吉星的患者,由疫情之初就積極進行治療,陶醫生一路看他從患病到新冠疫苗呈現陰性,我們無不認爲他將會出院,可惜,這並不是一個純粹的電影,就在黎明之前,他因爲心梗永遠的閉上了眼睛

隨着護士的電腦,一個名字映入眼簾,張子楓,她是兩位患者的家屬,孩子,可惜,她的父母,永遠回不來了。

在一個下雪天,她在小區樓下,從吳醫生手中接過雙親的遺物,雙眼發紅地問:“叔叔,沒有爸媽的孩子該怎麼辦?”

那時,屏幕外的我們,也溼了眼眶。

一個小夥子拿着奶奶去世的通知,心裏默默的流淚,作爲一個小人物,他最終做出了捐獻病體的決定,我們無法想象,那對他來說有多難,但有一個個這樣的小人物,爲我們攻克疫情,邁出了一步又一步。

如今,中國疫情已經越來越好,離不開大家的努力,團結一心,這就是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