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何以爲家》觀後感2

觀後感2.4W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何以爲家》觀後感2,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何以爲家》觀後感2

看過《何以爲家》,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唯有悲傷足以治癒悲傷。

本片根據主人公真實經歷改編。在我看來,是一部文藝現實片。以一個大概12歲的小男生贊恩(主人公)爲主線,講述一個有父母生,但沒有父母養的一段悲劇。

本片沒有濃墨重彩的描述悲傷的故事。反而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雖然全篇都是悲傷的鏡頭,但給人的不止是悲傷,還有更多的是感恩。至於具體感受,還是因人而異。

小男孩12歲,已經開始忙於生計,還要照顧弟弟妹妹,在這些事件裏,他從未笑過,他有些叛逆,但依然做着這些事。小男孩爲了保護自己最愛的妹妹,和家人抗爭,最後激憤離家。那個爭執的長鏡頭裏,我看到了兩種人的縮影,他們堅硬的碰撞,卻無力改變。縱想整個影片,任何一方的`理由,你都能找到一定人性的點。他們只是力量微薄,無力反抗。然後愚昧的一代代的傳承,也因此,讓小男孩11歲的妹妹死於孕期大出血。

在法庭上,那個商人說,我的岳母也是這個年紀出嫁生孩子,他不知道會變成這樣。當時我感受到一種難以言語的情感,當鏡頭切給男孩母親時,她雙眼含淚,眼神低垂,我發現這不是這個女人的錯,她只是一個縮影,一個社會的縮影。當你發覺,整件事情,它是一種無形的“傳承”時,僅僅只是這一個原因,就已經讓人無比動容了。

個12歲的孩子,依靠自己的能力想要逃離這種生活,他經歷了種種事件,努力生存,他能自己想辦法掙錢,也能拿起石頭砸門,還能和父母反抗鬥爭,同時也能用鍋打節奏,唱歌哄埃塞俄比亞女人的孩子,並且不到最後一刻他都沒有放棄那個因爲媽媽被抓而留下來的小孩。他用鏡子的反射看別人家的動畫,他好幾次看着校車上的孩子,投去一種渴望。影片的很多細節,都看得出他靈活,聰明,大膽,善良,最重要的是即使生活這樣不堪,他依然對未來報有希望。所以因爲人物的特性,讓現實的殘酷突出的額外明顯。他的年紀本該享有教育的權力的,生活如此沉重的負擔,不該他來承受。

電影中還有很多觸動人心的畫面,我不想再冗長的一一說明,在故事結束時,我只是覺得有些傷心和難過,以及有一些讓人深思的東西。但當我看完第一個彩蛋時,知道這個故事裏大部分的事件都是這個主演的小男孩親身經歷過的,我的眼淚就無法忍住了,這個時候的感受,加上剛剛經歷過影片中發生的一切,只要再稍微回想一下,你的難受就像達到一個頂點。但是讓我情緒崩潰甚至出現抽泣時,卻是因爲看到第二個彩蛋,因爲小男孩在現實中,已經有了自己的身份,就是海報中那個笑臉的照片,並且已經開始接受教育了。情緒的失控,只是因爲找到了一種安慰,就像是熬過苦痛後看到曙光,人們很容易喜極而泣,難以自抑。

看完影片後,我只想寫下:

願,世界和平。

願,世界公平。

哪怕只是多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