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通用9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華經典讀書筆記(通用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通用9篇)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1

以全課程教育理念爲引領,以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爲載體的經典誦讀活動已經開展了幾個學期了,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該項活動的開展併科學運作,不僅拓寬了學科課程與非學科課程的課程資源,更給教育改革與創新提供了最佳契機。此次活動,本人與學生共同參與,熟讀精思,感悟頗深,真乃受益非淺。

所謂經典,是指傳統的,對後人影響深遠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詞句,警示的格言,都給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識的拓展,對傳統經典做到耳熟能詳,無疑是讓我們在享用用傳統文化精華組合的精神盛宴。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這是告訴我們,一個從小就要養成勤奮,樸實,愛勞動的好習慣,“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對他們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小至家庭,大至國家與民族的優良傳統與良好習俗的形成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不貪意外之財,不謀意外之想”這是告訴我們,做人從要保持艱苦樸素、淡泊明利、廉潔處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質,“父母訓,要牢記”這是在向我們闡釋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更提醒我們從小養成做謙虛、誠實之人的習慣,經典精華,更給我們以深刻啓示。

“宜未雨而綢繆,無臨渴而掘井”提醒我們做事應有充分準備,亦不打無準備之仗,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爲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最強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

經典誦讀,不僅有其獨特的精神魄力,更給學生和教師提供了知識拓展的廣闊空間。

從表層看,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作爲教師,不僅拓展了課程思維領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蘊,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而學生在從科學的記憶規律中體驗了傳統習俗中所倡導的“背會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了也會吟”的勤奮學習之妙訣。

如果說,全課程教育是科學教育領域之中的一棵長青之樹,那麼,經典誦讀則是這棵長青之樹所結的金色碩果,願這累累碩果爲教育這塊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輝煌與絢爛。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2

這一個寒假中,我閱讀了進德修業,成就智仁勇、愚公移山等1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蘊含着一個深刻的道理,使我讀後受益無窮、難以忘懷。書本十分全面,介紹了立志、做人等各個方面,使我們得到了全面發展,並陶冶了我們的高尚情操。

10篇文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愚公移山》這一章節了,這一章節主要講了愚公爲了沒有山崗阻隔,於是日夜搬山。文章中愚公堅定不移的精神,令我深懷敬佩之情。愚公與家人之間的合作也十分默契,難怪人們說:“團結就是力量。”最終,在天神的幫助下,愚公移動了大山,從此,再也沒有山崗阻擋他們了,這個故事正是因爲有着深刻的道理,如今纔會鮮爲人知,成爲家喻戶曉談論的話題,愚公這個名字纔會流傳至今,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這一本書內容齊全,故事生動有趣,其中且又不失哲理,蘊含着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並且告訴了我們文化不絕,民族就不滅這一道理,使我們更深入瞭解了祖國,祖國曆史有了更多的認識與理解,我認爲《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對我們十分有益,適合我們各個年齡段的人閱讀。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3

透過誦讀經典詩文,我瞭解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事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

其中我對“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有很深的見解。這句話的意思是:有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定會有我的老師。這居然去您給我受益匪淺的詩句,就是出自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有我學習的地方,就拿我們年級來說吧!在這個100多人的大集體裏,就有我許多的良師益友:學習天才羅曉輝,跳舞能手王心怡,唱歌能手王芸,小書法家肖元??他們的才華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學習。這樣我不就可以在這萬頃綠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識的養分嗎?這正是《論語》孔子傳與我的做人學習的道理啊!

人的一生猶如一條長路,有許多岔道,我們有時候會走錯路,但有人會來提醒你,他就是國學,就是經典詩文,因爲他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經驗,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其價值歷久彌新,我們沒有理由不繼承和發揚這一民族的瑰寶。而且對於我們少年兒童來說讀誦經典,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就定能奠定一生優雅的人格。讀誦經典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我們的古文和白話文水平,有助於我們對其它知識領域的領悟和旁通,更能促進各科學業的進步。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4

每每翻開我那飽經風霜的《經典誦讀》,總能讓我從中領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個無聲的導師,爲我開闢一條條人生道路。

那麼多的名言警句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正因爲這句話,它爲我和同學化解了矛盾,平息了一場風波。

那是一次打掃除之前,我坐在位置上寫作業。看見我同學季海鵬走了進來,就跟他開了個玩笑。誰知他還當真了,重重地扇了我一巴掌。我笑着說:“還當真了,別瞎想啊!”說着我就輕輕還了他一下。可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

他怒髮衝冠地走過來,對我的桌子一陣亂踢猛打,又對我的凳子一陣狂轟爛炸。邊踢嘴裏還嘀咕着:“打架啊,很能打是吧,哥奉陪!”

我愣是給震住了,一下沒反應過來。一時間邊上圍了好多同學,還都在煽風點火:“懦夫,懦夫!”他也在罵我:“懦夫!”頓時我變得熱血沸騰,攥緊了拳頭,就差就動手了。但剎時間我腦中飄過這樣一句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於是我忍住了,就當他們是要看熱鬧的。

“叮鈴鈴”上課了,大家都迅速地回到座位,季海鵬也怏怏地回去上課了。課間做作業時,他做錯題,偏沒帶橡皮,他到處借卻沒借到。最後他紅着臉走到我桌前說:“對不起啊。”我邊遞了塊橡皮給他邊笑着說:“沒事啦,我們本來就是朋友啊。”我還俏皮地說了句:“上帝賜與人的美麗和財富是均等的,早晚會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經典誦讀》上哲理名言真是讓我受益非淺啊。那天如果不是我懂得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後果就無法想象了。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5

當我捧着散發着墨香的《中華經典誦讀》時,我在內心熱切地呼喊:“讓我們充實的度過每一天吧,我永遠不會讓你孤獨。”

新學期的《中華經典誦讀》裏增添了許多文言文,它讓我們能高質量地與人交流,能高品質地與人交往。讓我們更進一步增加了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瞭解,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經典詩文名篇和名人名言,爲日後立身處世,穩步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中華經典誦讀》的選材非常好,注重了三大點:一是通俗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易誦;二是這些詩文表現了勵志勤學的理想情懷和國家意識,發揚了傳統美德、民族精神,引領青少年確立人生信念,形成核心價值理念和世界觀。我相信:透過日積月累地讀,溫故而知新地思,人人將能出口成章地說,下筆如神地寫,身體力行地做。

《中華經典誦讀》裏有許多詩文都讓我銘記在心,這些詩有寫清風明月、大好河山的,有寫朋友之間深情厚誼的,還有抒發愛國情懷的……每一首都那麼令人心動,讓人陶醉,每一篇都那麼妙趣橫生、意味深長。比喻:讀了《孟子盡興》節選之四,孟子曰:“有爲者闢若掘井,掘井九韌而不及泉,猶爲井也。”它告訴我做事要有恆心,堅持不懈,只要有一線希望都不要放棄。又如《論語衛靈公篇》節選之三,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和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短短片語就告誡我們花言巧語會敗壞道德,遇事不冷靜,不能忍耐就會壞了大事,有了錯而不改必將釀成大錯。

《中華經典誦讀》短小精闢,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它豐富的知識和內涵。它就像一座明亮的燈塔,指引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邁步前行。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6

原以爲《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只適合小學生閱讀,翻了幾頁後,發現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縱覽全書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淵博,能看到中華文化的縮影,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他的閱讀對象不應只是中小學生,應該是所有的中華兒女。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稱讚《老子》“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諾貝爾文學獎得者、作家赫爾曼.赫塞說:“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老子的書中。”是的,《老子》是經典的,但《墨子》、《管子》、《左轉》、《荀子》……也同樣值得我們去一一品味。《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把我們帶到千年前的古代盡情翱翔,在傳統文化的星空中漫步。

輕叩中華傳統的大門,我們應該做到“自知”、“自勝”、“自省”,自然的規律就像拉弓射箭,要射中目標,箭頭高時就壓低一些,箭頭低時就太高一些,老師稱它爲“損有餘而補不足”。裏面有很多我們熟悉的故事,《老子》(二)中的第七十八章寫到:“水不斷地滴到石頭上,時間長了就可以把石頭滴穿”。這是“水滴石出”的故事的出處。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讓我們共享經典,引導我們要堅持不懈、任人唯賢、持之以恆,讓我們懂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學會“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樣一種積極的向上的思想境界應成爲我們的人生態度。

可惜的是現在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越來越多,一個喪失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同時會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如不及時解救,我們的社會將漸漸成爲“沒有文化而不適合人居住的社會”。願中華傳統文化成爲每一個人永遠的精神食糧。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7

最近忙於應付研二的學業,都沒什麼空微信讀書了。這兩週的一篇作業,寫成了文學方向,就貼上來做讀書筆記吧。

《勸學》出自《荀子》,是書中的首篇文章,又名《勸學篇》,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的趙國人 。他是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當時被尊稱爲“荀卿”。《荀子》是他的代表作品。與此同時,他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和李斯,漢代初期的政治家、科學家張蒼,都是荀子的門下高足,其中,李斯和張蒼分別擔任秦朝丞相和漢朝丞相。荀子老師的教育水準由此可見一斑!

所謂“勸學”,顧名思義,就是“勸人學習”的意思,這是一篇集中論述“關於學習的重要意義”的議論文。

一般的議論文章,都比較地艱澀難讀,或是大段說理,或是正襟危坐,難以讓人“一見鍾情”、“再見傾心”,但是《勸學》篇,融說理於“緩行遊蕩”之間,給你描繪一幅又一幅的情景,感覺在翻閱風景的時候,就順便把道理給聽進去了。與此同時,在下筆之時,完全看得出“濃墨重彩”的寫作功力,文章“勸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以樸素的唯物主義爲理論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了作爲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文章開篇寫“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開宗明義,挑明說“學習是不能停止的”!一上來就跟你們講清楚,我今天是來講大道理的。只是,這道理怎麼講?真是一門藝術了。

擅用實景比喻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說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裏提取出來的,但它卻比藍草看着更藍啊,冰是水凝結的,可它顯然比水更冷啊。再加上“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這些都是爲什麼呢?因爲君子要多不斷學習,並且每天反省自身,那麼他就能明事理且沒有什麼過錯了。這個道理其實挺淺顯的,就是說要藉助外界養分,滋養自身,任何人只要透過發憤學習,都是能進步的。

因爲作者多用日常的事物來做比,讀者在腦海中就會首先構建起這些事物的模樣或場景,從感性認識遞進到理性認識,快速融入,難怪說這樣講理是“先聲奪人”了。並且,大道理只講了一句“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馬上180度大掉頭,跟你講一些好玩的、易懂的東西,強力吸引你往下讀。

這些淺白、通俗的實物實景比喻,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又比如“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無需翻譯,也能即刻明白,說得很對呀!所以,由此得出“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不是說君子天生就有用的,是善於藉助外力,外力是什麼?外力怎麼得到?就要不斷得學習。

正反對比遞進

在文章前四段的正面循循善誘後,作者開始講“蒙鳩和射干、蓬草和白沙、蘭槐”的故事了,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要說明的是它們長錯了地方或找錯了環境,告訴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後文中,“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大段使用了強烈的正反對比的舉例,都引向“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說不刻苦鑽研,不會有顯著成績,不埋頭苦幹,不會有巨大成就。

大量運用排比

文章之所以讀來無刻板之感,反而覺得活潑,除了衆多的比喻、類比,創作形式上非常多得采用了變化多樣的短句排比,也是一大原因。

除了開頭抓人眼球的“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文中的排比句不勝枚舉,又如“肉腐出蟲,魚枯生蠹”、“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衆鳥息焉”、“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等等,寓說理於實景,文學色彩強烈,“甚或有一種音樂的節奏感流動在其中”。不難看到,較爲連續、整齊排比句式,同時較爲多變,讀來因此感覺新鮮、生動。

從理論到實踐

文章的前半部門,說“學不可以已”,論說了學習的重要性。既然重要了,該怎麼學呢?從“學惡乎始?惡乎終?”開始,文章較爲系統地闡述了學習的具體方法。

關於學習的途徑,“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從誦讀《詩》、《書》等經典書籍開始,到讀《禮記》結束,這樣的意義在於,從做書生開始,一直到成爲聖人。“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詩者,中聲之所止也;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這一段短短几句話,有一種讓人肅然起敬之感,不僅飽讀詩書,並且能高度集納概括,向人進行推薦,名師水準的體現。

關於學習的方法,“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爲禽犢”,不要浮躁,不要囉嗦。“學莫便乎近其人”,學習要親近良師;“學之經莫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學習還要崇尚禮儀,“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君子要“不傲、不隱、不瞽,謹順其身”,不要浮躁,不要怠慢,不要盲目,謹慎對待每一位前來求教的人。

關於學習的態度,“學也者,固學一之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學習要專心致志,學得全面徹底。

“在作品集中並列的比喻,從同一角度反覆地說明問題。這種手法,在修辭上叫做“博喻”,一般大都用來輔助景物描寫。而荀子作品中的博喻都是用來說明事理。巧妙地運用大量比喻來論述,這是《勸學》非常突出的創作特點。”

荀子講的“大道理”層層遞進、深入淺出,結構嚴謹、質樸,卻又不是華麗,一個能言善辯、滿腹經綸的教師形象躍然紙上。“荀子的文章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鋪陳揚厲,說理透闢;行文簡潔,精練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

其實,這就像現在一樣,學生們坐在教室裏,同樣是學知識、聽理論,但如果老師自身水準高超,並且課講得生動有趣無枯燥,沒有學腐氣,自然是會大受歡迎的。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8

這一天,我在家裏誦讀了《中華誦經典誦讀》這本書。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讓我受益匪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爲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爲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爲它聚集了第一文摘:經典誦讀讀書筆記)守誠信,要自強不息,樂於向別人學習等等。

我平時也沒有禮貌,大人們總是教育我,可我,總是不聽他們的話,有時還會和他們吵架,我太任性了,爸爸和媽媽是爲我好,我卻不好好聽他們的話,不好好學習,還和他們吵架,太不應該了!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爸爸和媽媽,之所以會囉嗦,是因爲他們關心我,我還這樣,真是太不因該了,以後我一定會聽他們的話,再也不和他們吵架了。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知道了學習要勤學多思。我也要學習不懂就問的精神,學習生活中,我有不懂的題目我不問,不懂就不懂了,隨他去,就這麼稀裏糊塗地過了,我怕問老師和同學,怕麻煩,怕動腦,。看了這本書,我才明白,一直這樣,日積月累,不懂的題更多了,直接導致我成績下滑嚴重,到最後考試,這不會那也不會,最後考得很差。在家裏,我也要多多問家長,但我太懶了,懶得問、懶得想,最終使我成績慘不忍睹。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一定要牢牢記住這句話。

子曰:古之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告訴我說到就要做到,這是一個人的信用。我有時,會不誠實,爲了自己的利益,去騙人或做出一些不誠實的事來獲取個人的利益,看了這本書後,我對自己的過失感到十分的後悔莫及,我不該做那種事情。

《中華經典誦讀》歷經千百年讓人百讀不厭,我將把這本書當成我的一位老師,因爲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苦在眼前。

中華經典讀書筆記9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起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下至當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文字記載的就長達近五千年。在這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經歷一代一代的艱辛奮鬥,不斷創造,征服自然,建設社會文明,至今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物質、文化財富,使得中國成了世界矚目的文明古國。

鑽木取火、結繩記事、酒池肉林、喪家之犬、南門立木、臥薪嚐膽、焚書坑儒、三顧茅廬、聞雞起舞,一系列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牽引出了一系列的風雲人物,如商紂王、孔子、商鞅、勾踐、秦始皇、項羽、諸葛亮、楊貴妃、忽必烈、海瑞、文天祥、和坤等等。他們雖然早已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風塵中,卻個個性格鮮明,讀其故事如見其人。而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中,這些人早已有了一種歷史標籤的味道,幾乎每一個人都成了一個人格典型,在每個時代,都有千千萬萬現實中的人與之對應。

人物勾連歷史,從三皇五帝時代,到夏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盛世、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明清——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輝煌燦爛,而其中的故事紛繁精彩,每次讀之,總會給人振聾發聵的啓示。這本書以時間爲序,選取了中華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風雲人物,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用文學化的語言一一展現,讀之,既能瞭解中華歷史的發展脈絡,又可以享受文學的薰陶,汲取歷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