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

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1

今年寒假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不是一本書,而是拔傅雷給海外遊學兒子的家信編在一起罷了。但這本不是書的書卻給了我不一般的收穫。比起小說它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畢竟父親對兒子的話是我們最熟悉的;比起現在盛行的“成功祕笈”來,它不流於說教,並檔次也高了不知不少。它用獨特的方式(書信)展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成長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表現了傅雷在生活中細緻、嚴謹、認真的作風。

總的來說,《傅雷家書》主要寫了傅雷對兒子生活、藝術上疑問的解答。在生活方面來說,傅雷不僅是拉家常,噓寒問暖,而是與兒子談怎樣做人,修養,戀愛,甚至於兒子長期在國外而偶爾寫錯的漢字。諸多方面,都寫得讓人心悅誠服,入情入理。這也表現了傅雷淵博的學識,而更重要的,一個多年與兒子分離的人,竟能一投筆即寫出兒子的心聲,排驅兒子的煩惱,並在生活中處處細節中給以指導,不能不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體貼入微的關懷。

至於藝術方面,家信中也是諸多提起,處處可見,其中傅雷對不同種類不同類型藝術作品的批評,對兒子彈琴技巧的指導,及對小說中各色人等的點評,更是顯出了傅雷極高的修養,及對藝術的執着追求。

其實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傅雷、傅聰父子之間像朋友一樣真誠交流的狀態。他們之間,雖然相隔萬里,卻能透過書信的方式像面對面一樣無所不談。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們父子一樣。尤其是年紀與書中傅聰相去不遠的我們,平日與父母的交流少得可憐,有的也大多像成績、學習、生活瑣事之流,缺乏深層次的,真誠的,有建樹的交流。

握緊拳頭,什麼也沒有;張開雙手,我們卻擁有了一切。

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2

這本《傅雷家書》對人們的道德、思想、情操以及文化修養起到了深遠的作用。不但被譽爲“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還被稱爲“藝術學徒修養讀物”。

在以往的生活中,傅聰從小就不愛吃蔬菜,只吃肉食,並置若罔聞傅雷的警告。傅雷便懲罰傅聰只吃白飯,不許吃菜。這樣以幾乎苛刻的愛,是以嚴厲爲襯托的,這是不同於尋常的方式,可見傅雷對兒子的愛很深沉。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對兒子給予了無窮的期望和無盡的教導。把自己心中所想和口中所念都寫於信中——將自己對兒子的愛毫不保留地呈現在兒子面前。這種肉麻的愛是被苛刻所襯托出來的,與傅雷之前對兒子的愛相比,在家書中顯得親切、偉大。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永遠沒有黑暗的,只是永遠沒有被黑暗所遮蔽罷了!”這是傅雷先生對我們人格上的支援,字裏行間顯現出他人格的力量。他對傅聰的要求:“先做人,其次是做藝術家,再是做音樂家。成績不是第一,人品最重要。”

我認爲傅雷的做法非常值得讚揚和推廣,父母應該首先關心孩子的心裏健康和身體健康,其次再是學習。現在有部分家庭只關注孩子的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導致一樁樁慘案發生,比如前段時間報道的大二學生弒母案就是典型的心理健康問題釀成的悲劇。

希望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是亦師亦友——當孩子困惑時能幫助解答,指引方向;有問題時,能一起說說心裏話等。希望父母對我們的愛是呈現在一起相處的生活中,不要像傅雷對傅聰的愛是呈現在相隔千里之外的書信交流中。

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3

讀《傅雷家書》有感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

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爲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爲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爲我們儲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

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爲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爲我考慮,爲我打算。

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爲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4

與大多數父親不同,傅雷的大兒子傅聰,向他的父親一樣選擇了藝術這條路。文藝是條羊腸小道,不好走。可傅雷父子竟然雙雙在這條小路上走出精彩。並且獲得極大的共鳴。他們的關係由父子變成朋友,再到兩個惺惺相惜藝術家。如果說傅雷憑藉的是時代造人,在那個的年代抓住“天時”,經受磨礪之後,終見光輝。那傅聰這個偉大的音樂家。

可完完全全依靠“人和”。有那樣一位知性的父親,不成功怎麼說得過去呢?“藝術特別需要苦思冥想,老在人堆裏。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地整理、歸納。”一位老人竟然能如此客觀清晰的看待藝術,絲毫沒有迂腐偏見,這樣的老人,即使在所謂“新社會”的今天也是鳳毛麟角。可在那個年代,傅雷的藝術修養達到如此境界,不得不令人爲之讚歎。

傅雷的視角是從國際出發的,這與傅雷多國遊歷是密不可分的。這提醒着我們現在很多人記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條祖訓。“腹有詩書氣自華,人有閱歷禮自直”。一個人,特別是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什麼閱歷、城府的話,是永遠不會成熟的。

傅雷夫婦在浩劫中遭受身體與精神的蹂躪,夫婦二人於1966年9月3日晨在家中雙雙自殺而亡。在傅雷夫婦留下的遺書中,註明自己的後事交由妻子朱梅馥的胞兄處理,並將事項一一列出,其中還包含保姆的生活費與他們夫婦的火葬費,傅雷夫婦不畏死亡,而世人爲他們的遭遇深感惋惜。傅雷夫婦生前所留下寶貴的書信,不僅影響了傅聰的一生,更是感動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我想,不論我們處於哪個時代,這些都是我們最該珍惜和挽留的精神財富。

學生初三《傅雷家書》的讀書筆記範文5

父愛如山、如海、如家書,封封觸情、觸愛、沁人心脾。親情至深,傅雷卻用數封家書表達了愛的全部。一本書,一段情,一對父子,即使時光易逝,時隔半個世紀,親情之愛卻從未腐朽。

傅雷,他爲人坦蕩正直,愛子心切,是嚴父更是良友。對於長大的兒子,希望他向外發展,但又不忍心孩子遠離身邊,父母們辛辛苦苦,一步步將兒女撫養成人,兒女成才之際,亦是離開屋檐之時,作爲父母,既爲他們高興,也爲此感到憂愁,我們應諒解父母的矛盾心情。

在傅聰的成長途中,父親傅雷似乎早已化爲天空的北極星,引導傅聰在黑暗迷途中找到正確方向。除生活的瑣事之外,還涉及了藝術以及爲人處世之道。傅雷讓兒子知道了“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他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智慧、生活經驗、藝術體會、文化感悟都毫無保留的傳授給自己兒子。

回首遙望,過往的今天,微弱的燭光下,仍有心繫遊子而深夜未眠的傅雷。提筆,細細詢問孩子是否已經加衣加棉,是否工作有張有弛,生活是否有做到自律,是否找到終身伴侶。兩人若近在眼前,互相噓寒問暖,比量三分,雖然傅聰不常常回信,但傅雷依舊孜孜不倦的給傅聰寫信,這其中滿滿是深切默默的愛。

傅雷在信中曾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這句話飽含了傅雷對兒子的鼓勵與支援,雖然眼淚是辛酸的,但這卻是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讓自己不斷走向成功的動力。我們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崎嶇坎坷、荊棘叢生,但經歷了這些,我們會變得更堅強,收穫如那酒漿一般的甘甜。

《傅雷家書》字裏行間都深藏着一顆父親的愛子之心,不同於母愛的溫柔細膩,父愛更像是那雄偉的高山,深遠而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