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他講述了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的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

《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1

我相信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一定無法忘記童年給予他的回憶。我有很大的啓發,書中告訴我們執着、冷靜、不怕困難、持之以恆,用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總而言之,<童年>使你真正感到讀書的快樂,讓你感到了阿廖沙的童年悲中有甜,真正感到你的童年十分幸福。

讀了<童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比童年,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5歲時,父親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艱苦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裏。由於家境貧困,他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補丁褲子。

高爾基這樣一身不協調的裝束,都引起同學們的嘲笑。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慚愧。儘管我們有這麼好的條件,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時間長了就不願意再穿。

高爾基爲了上學,只得去撿垃圾換錢。每到不上學的日子,他就早早起來,揹着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運氣好纔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了着落。再想想我們,我們現在什麼也不用操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2

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童年是快樂的;然而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的孩子們,他們的'童年是“殘酷”的: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他講述了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的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這本書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孤特見解,字裏行間涌動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阿廖沙(高爾基)四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跟着外祖父、外祖母過着貧寒、艱苦的生活。外祖父家是個充滿仇恨、籠罩着濃厚的小市民習氣的、令人窒息的家庭。他的舅舅們幾乎天天打架,而外祖父也可謂是“刀子嘴豆腐心”:看起來是有着矛盾複雜的性格,內心卻有善良的一面。唯有外祖母庇護、關心着他。他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到處打工;那時,他的性格十分惡劣,甚至是個“野孩子”,打架、偷東西。人們都以爲他長大了不會是個長志氣的人,可是誰也沒想到,他爲世界文學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爲此進行了一個對比:如果我們現在也生活在那種環境裏,長大了之後我們會怎樣?然而高爾基卻做到了,這是什麼?我想,這是信念。

《童年》的讀書筆記範文3

這個暑假,我讀了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它給我的感觸頗深。瑪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他周圍的人都是那麼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爲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第一部(其它兩部分別爲《在人間》《我的大學》)。它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童年》刻畫了許多性格鮮明的人物。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樂觀的外祖母,自私殘暴的外祖父,貪婪惡毒的舅舅們以及快樂的“小茨岡”和執着的“好事情”。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爲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的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裏放

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爲爭奪家產爭吵鬥毆,瘋狂地自己的妻子。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不乏溫暖和光明。這就是以外祖母爲代表的另外一些人,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另外,還有樂觀純樸的小茨岡、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裏、獻身科學的知識分子“好事情”,都給過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援,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爲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作爲一部自傳體小說,《童年》講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對於他所經歷過並在心中留下過傷痛記憶的人和事,那些“鉛一般沉重的醜事”,作家在敘述的時候,心情不可能是輕鬆的,因此這部小說的基調在整體上顯得嚴肅、低沉。但另一方面,小說是以一個小孩的眼光來描述的,這樣就給一幕幕悲劇場景蒙上了一層天真爛漫的色彩,讀起來令人悲哀但又不過於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惡中看到善良,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劇的氛圍中感受到人們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