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精選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下面是關於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精選的內容,歡迎閱讀!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對於《三國演義》,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有人喜歡看鬥智,有人喜歡看戰爭,有人喜歡看武將對戰,也有人爲“誰的武力更高”之類的問題爭論不休。其實這類問題是很難說清楚的,三國時期名將如雲,有許褚、典韋等猛將,有張遼、關羽諸帥才,各人擅長的東西不同。在真正的戰場上,聰明的武將會以自己的長處攻擊對方的弱點,武力弱的武將可以靠拖刀計之類的小計謀斬掉強者,勇冠三軍的大將可能因爲剛愎自用中了小人的暗算。對於影響戰果的各種因素,我們都應該有一定的分析。比如,大將張郃中了埋伏被諸葛亮射死,你不能說張郃的武力不如諸葛亮;再如,一出祁山時趙雲遇姜維,倆人單挑打了個不分勝敗,這樣似乎可以說倆人是平手,但彼時趙雲已經七十歲了,姜維還是個小夥子,咱又得考慮到趙雲的身體狀況問題。所以,對於三國武將的武力排名,需要排除很多制約因素,我覺得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對比原則:

一是年齡問題。咱們看書的人對於書中的人物常缺乏時間感,比如關羽,剛出道的時候是25歲,溫酒斬華雄的時候也不到30。對於一個武將來說,30歲正是身體素質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而戰場經驗也有了一定積累的階段,因而是武將戰鬥力的巔峯。關羽打的最後一次硬仗是在荊州與龐德單挑,兩百回合打了個平手,關羽說:“龐令名真吾敵手。”很多人以這句話爲依據,認爲二人是棋逢對手,但是大家都忽略了,關羽當時已經57歲,而龐德才30多歲。可以想象假如關羽處於巔峯時期,拿下龐德根本是不在話下的。所以,比較武力,應該將巔峯與非巔峯區分,非巔峯武將與巔峯武將打平手,則前者應算作勝出。

二是裝備問題。影響武將戰鬥力的因素主要是:武器、鎧甲和戰馬。典韋勇猛無比,所以張繡在對付典韋之前,先派胡車兒盜走了典韋的雙戟,影響了典韋戰鬥力的發揮,纔將他殺死;關羽殺文丑時,騎的是超凡的赤兔馬,文丑以常理推測關羽的衝擊速度,結果出了差錯,被關羽腦後一刀,砍於馬下。呂布在下邳城被圍時也曾說:“吾有畫戟、赤兔馬,度水如履平地,有何懼哉。”可見,良好的裝備在戰場上是可以發揮巨大作用的。但是這些裝備並不能與武將合二爲一,所以,評判武將,應將外界因素去掉,一個超凡裝備過的武將和一個普通裝備的武將打平手,則應算前者落敗。

三是中計問題。計謀屬於智力的範疇,它可以是武將的能力之一,但不能與武力混爲一談。諸葛亮出岐山時遇到魏國大將王雙,全蜀國的將軍沒有一人能敵得過。最後諸葛亮設下計策,由魏延偷襲王雙成功。這應該算諸葛亮傑出,算不得魏延武力高於王雙。大將張遼是在戰場上被吳國丁奉暗箭射傷,最後箭瘡迸裂而死,這屬於陰溝裏翻船,不是實力的體現,當然也不能算。

四是傷病問題。傷病可以嚴重影響到武將能力的發揮。吳國的大將甘寧死得比較冤枉,他出徵的時候染了重病,不料在退兵時被沙摩柯遇見,力不能戰,逃走時被射中頭部,死在富春江邊。這並不能說明“百騎劫魏營”的甘寧的真實能力。趙雲長阪坡一戰,殺得混身是血,人困馬乏,懷裏還抱着個阿斗,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張郃仍無法戰勝他,在這種情況下,趙雲應該算作勝出。

五是戰勢問題。當一場戰爭分出勝負的時候,由於大軍的潰退以及戰鬥信心的問題,敗方的武將會比較難以在單挑中取勝。這時,單挑的武將是處在不平等的位置上,所以,如果雙方戰成平手,則應算潰退的一方勝出。公孫瓚和袁紹在磐河曾有一戰,袁紹方的文丑帶兵殺得公孫瓚軍七零八落,這時趙雲出手截住文丑單挑,雙方戰了五十多回合不分勝負。在這種情況下,趙雲應該算勝出。

確定了以上幾個原則,武將的武力問題纔可以有比較的可能。武將的武力排名只有在對戰中才看得出來,沒有交手的武將雙方則應以第三者作爲參照物。下面以幾場大戰討論三國演義中幾個主要武將排名。

1.虎牢關之戰。當時,呂布30多歲,劉備也30出頭,關羽、張飛與劉備依次差三歲。書中說,張飛自己去戰呂布打不過,加上一個關羽纔打了個平手,把劉備算上去,纔將呂布打退,毋庸置疑,巔峯時期的呂布應當算是三國中武力第一人。有人說張飛年齡太小,戰場經歷不多,那麼還有另一場戰爭可以參照,那就是張飛和呂布的徐州單挑,那時張飛30歲左右,正值巔峯,而呂布已經40了,早過了巔峯時期,兩人依舊打了個難解難分,可見呂布的確是強於劉關張的。

2.長沙之戰。關羽戰黃忠,兩人共打了兩場,第一場黃忠戰敗,原因是黃忠的戰馬失蹄,將黃忠掀翻在地。第二場關羽戰敗,黃忠用箭射中了關羽帽纓,關羽知趣地退走了。兩場戰鬥都打到兩百回合以上,若無意外事故,雙方是勢均力敵的。但當時關羽40歲左右,手拿青龍刀,跨下赤兔馬,而黃忠是60多的皓髮老將,不但已經過了巔峯,簡直都進了衰老期了。所以要說黃忠比關羽武力更強,想必沒人會有意見

3.葭萌關之戰。這次是張飛戰馬超。這是一場耐力之戰,兩人白天打了一天,馬都累了,人還不累,換了馬接着打。天黑之後,點上火把繼續戰,始終不分勝負。最後劉備動了愛才之心,加上與馬騰有過衣帶詔的交情,所以下令暫時休戰。這個時候,馬超與張飛都已經過了巔峯時期,張飛奔50了,馬超也快40歲,考慮到年齡的差距,張飛應當比馬超略勝一疇。

4.白馬之戰。這場戰役可以對比漢將與曹營諸將之間的實力。在關羽斬顏良之前,顏良曾大發神威,先後斬了宋憲、魏續,並打傷了徐晃。最後顏良被關羽一招斬掉,雖然是因爲缺少防備,但兩將正面交鋒,一招就被殺,怎麼着也說不過去。所以可以得出結論,關羽強於顏良,而顏良又強於徐晃。

5.許褚裸衣鬥馬超。這場戰役發生在長安西部,兩人陣前先是騎士一般長槍對大刀,後來許褚不斯文,光着膀子上陣,丟了刀,扭斷槍,兩人撕扯下馬,打得跟混混一般。由於書上記載不詳,我們無法知道許褚的年齡,姑且將二人算作同一梯隊。許褚和典韋年輕時曾有過一翻較量,兩人也是打了半天,不分勝負,所以,馬超、許褚、典韋三人武力相當。

6.神亭嶺之戰。這一年,孫策二十歲出頭,太史慈比孫策大9歲,正值巔峯時刻。兩人騎馬交戰二百多回合,不分勝負,後滾下馬撕打到晚上,也是不分勝負。但是當兩人滾下馬來的時候,"策卻手快,掣了太史慈背上短戟,慈掣了策頭上兜鍪",顯然,在步戰中,太史慈更被動一些。而且太史慈自二十歲出道與劉關張合力解救北海城以來,他的作戰經驗比孫策豐富得多,在神亭嶺之戰中沒能取勝,只能說孫策微勝於太史慈。

7.編外名將。有一些武力也很高的將軍,如夏侯惇、夏侯淵、曹仁,都是一代名將,但他們更長於帶兵,很少有一對一的硬仗表現。三國後期的文鴦出生太晚,沒有與三國前期的名將們一較高下。但他曾單槍匹馬闖入由兩百名魏將組織的戰陣,槍挑鞭打,殺了數十人,假如早生六十年,當是呂布關羽的對手。吳國自來都以戰略取勝,如丁奉、徐盛、蔣欽、淩統等人都只在對陣時帶兵衝殺,單挑功夫沒有體現出來。丁奉90歲的時候還能"雪中奮短兵"偷襲魏營,年輕時肯定也相當了得,但是在諸葛亮祭風之後,他和徐盛兩人去追殺孔明,想被趙雲一箭射斷帆纜,嚇得面無人色,可見東吳諸將在個人武力方面並沒有突出的人才。

根據各種對比,可以得出以下排名:

第一梯隊:呂布、黃忠

第二梯隊:關羽、趙雲、張飛、孫策

第三梯隊:馬超、許褚、典韋、太史慈、張遼、張郃、孟獲

第四梯隊:文丑、徐晃、龐德、顏良、甘寧、魏延

這種列表不全,因爲三國中的名將實在是太多了。比如劉璋手下的嚴顏、張任,武力都是非常高的',最起碼應與魏延水平相當,但是他們都沒有與名將打過比較有說服力的仗,所以不敢列出。諸葛亮治蜀時期,魏國大將王雙曾連挑蜀國四員上將,但當時蜀國的將才太缺乏了,連當年給黃忠當牙門將的陳式都成了大將軍,所以王雙的武力就沒法得到承認。魏延是蜀國五虎將之後的第一猛將,劉備入蜀之後,曾讓他獨力鎮守漢中,可見他是智勇兼備的人才,但他生前挑戰過的名將實在不多,真正實力沒有辦法界定。最可惜的是孫策,17歲就曾一回合殺兩將,人稱“小霸王”,但是年少氣盛,遭人暗算,尚未達到能力的巔峯便於26歲英年早逝。若再給他幾年成長時間,應當是飛將呂布的敵手。

其實,僅僅以武力高低爲大將們排序,只是後人的一種娛樂內容。誰都知道真正的將軍不是僅靠武力就能打天下的。在戰場上永遠都有一種法則,那就是,武力從屬於戰術,戰術從屬於戰略。縱觀三國演義裏的各場大戰,勝敗的決定性的因素都是統帥的智謀,而不是某個武將殺人水平。因爲一個人的武力是有限的,呂布夠強,仍被曹操吊死在白門樓上;孫策人稱霸王再世,卻被許貢的家客暗殺;王雙英勇無敵,但是諸葛亮一個小埋伏就把他幹掉了;文鴦以一人之力抗二百魏將,最後還是要投降。以武力取得戰果最大的應當是關羽,他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直打到離許昌兩百里遠的地方,嚇得曹操要遷都。這應該算是三國中一個武將所獲取的最大成就了,可他仍然被吳魏聯合的大戰略奪去了性命。可見,武力永遠不可以作爲唯一的依靠。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讀完《三國演義》一書,至今我仍然意猶未盡。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爲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的讀書筆記

我到現在讀過很多本好書,有《論語》《三字經》還有《海底兩萬裏》和《八十天環遊地球》可是這些都不是我最喜歡的,我最喜歡的還是在中國暢銷了幾百年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要提起《三國演義》這本文學名著就不得不提起寫他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了,羅貫中生於元末,猝於明初,據說在朝廷更替的變動中,它曾參加了張士誠的起義活動,在寫《三國演義》一書時,他一方面剔除了司馬仲相陰斷獄,劉備太行山落草之類荒誕的情結,添加了一些正史和詩詞書表以加強歷史性,另一方面又對藝術進行了大量加工。,使得文字流利,形象生動,故事情節上豐富多彩,他作爲一個傑出的小說家與戲劇家,羅貫中除了《三國演義》外,還着有歷史演義《隋唐兩朝職傳》《殘唐五代演義傳》及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傑出的文學作品。

《三國演義》的故事精彩紛呈,分一百二十回,優秀的片段很多,有連環計,一部分取於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風波亭”和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催聽賈詡”中選的,故事爲董卓進京後廢殺少帝,縱兵殺掠姦淫,無惡不作,越騎校尉伍孚與驍騎校尉曹操刺殺董卓不成,一死一逃;渤海太守袁紹聯絡17路諸侯討伐失敗,董卓更加驕橫殘暴寫起。司徒王允表面趨奉董卓,回到府中憂心如焚,仰天垂淚。府中歌妓貂嬋大義獻身,與王允共定“連環計”:先將貂嬋許嫁呂布,後獻與董卓;貂嬋從中取便,離間董卓呂布父子反目。王允又多方結好友呂布,曉而大義,終於使呂布殺死了董卓,爲朝廷出掉了大惡。這一段故事情節波瀾起伏,人物性格鮮明,董卓的驕橫跋扈,王允的深謀不漏,呂布的反覆無常,均令人過目不忘,貂嬋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仍然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很能顯出作者的途述故事的能力和塑造人物的功力。

我覺得《三國演義》真如它的開篇詞說的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椎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