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精選讀書筆記作文錦集六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讀書筆記作文錦集六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1.塵土受到損辱,卻以她的花朵來報答。

2.我投射我自己的影子在我的路上,因爲我有一盞燈還沒有燃點起來。

3.最好的東西不是獨來的,它伴了所有的東西同來。

4.夜之黑暗是一隻口袋,迸進黎明的金光。

我像一片秋天的殘雲,無主地在空中飄動。啊,我的永遠光耀的太陽!你的摩觸還沒有蒸化的水汽,使我與你的光明合一。因此我計算着和你分離的悠長的年月。

5.從躊躇的眼淚裏,從沉吟的微笑裏,從甜柔的羞怯和痛苦裏,把你的祕密告訴我吧。

6.我滿載的一切古代戰爭的貨物,都被笑浪所顛簸。被眼淚浸透而下沉。

7.你將在我裏面像滿月在夏夜中沉默地居住。

你含愁的目光將在我的遊蕩中看視着你。

你面紗的影子將投放在我的心上。

你的呼吸像夏夜的滿月將在我夢上翱翔,使它芬芳。

8.你是我生命海岸上一絲破曉的金色的微光,

第一朵潔白秋華上的一滴珠露。

你是俯在塵土上的

遠天的一彎彩虹,

一個烘托着白雲的

新月的夢,

你是偶然向世間呈露的

一個樂園的 祕密。

你是我的 詩人的幻象,

從我忘卻的出生的日子裏

顯現出來

你是永不爲言說而有的言語,

是以枷鎖的形象來到的自由,

因爲你爲我開啓了門戶

進到活生生的光明的美中。

9.這條傲嬌的河在古書上沒有她的名字;在她的血管裏奔泛着恆河的聖流。

她總是冷冷淡淡的。她沒有承認而只是容忍了她的兩旁的房地;她的威儀中反映着山嶽莊嚴的沉默與海洋廣闊的寂寥。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刻意練習》這本書的作者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學家羅伯特·普爾,他們專門研究在不同領域表現傑出的人物,還有刻意練習對於他們取得成就的影響有多大。

知秋對這本書最大的感悟是,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傑出的成就很可能是來源於天賦,可這本書解開的祕密是,這一切成就來源於正確的練習。

只要你能堅持正確的練習,你的夢想都可以實現。在對柏林藝術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那些最傑出的人,無疑是花了最長的練習時間,才讓他們取得優異的成績。

這本書也有很多專業的術語,知秋挑出來一部分分享給大家。要想成爲傑出的人物,第一步是產生興趣,第二步是變得認真,第三步是全力投入,第四步是開拓創新。

心理學家把人的知識和技能劃分爲三個區域,最內的一層是舒適區,我們熟悉裏面的任何技能。中間的一層是學習區,只有在學習區的時候,我們才能進步。最外的一層是恐慌區,是我們暫時沒有辦法學會的區域。

當你一旦學會某樣東西的時候,記得要迅速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尋找學習區,繼續學習,這樣你的進步纔會更加的快。

刻意練習的精髓是持續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讓自己不斷的持續進步,除了學習,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找到好的導師。

好的導師會爲你提供好的反饋,告訴你哪裏需要改進,也能讓你獲得更大的進步。

美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大學籃球教練,帶領團隊在12年內獲得了10次的NCAA冠軍,有2位心理學家全程研究過他的訓練課,發現他的教練祕訣就是演示:做一遍正確動作,一遍錯誤的,再做一遍正確的。

最好的教練給學生的就是非常具體的即時反饋,他們是絕對的因材施教,給出高度針對性的具體指導。

訓練可以培養出高手,比如今天已經有很多人的彈奏水平超越莫扎特了,就是因爲訓練方法改善了。

比如說作曲,可能以前的舊方法要十年,二十年才能訓練出一個出色的作曲家,可是今天可能只需要一半時間就足夠了。

訓練的方法可能導致天才扎堆出現,比如中國乒乓球,我們是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因爲我們的訓練方法非常的有效。

刻意練習就是建立我們的心理表徵,完善對事物理解、記憶的過程,當你刻意練習做得越多的時候,你大腦中的神經迴路也會隨之改變。

最大限度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是,首先識別出傑出人物,然後去研究究竟是什麼令他們變得傑出,在用相關的訓練方法,這樣你也可以變得優秀。

今天下午知秋和朋友們在討論孩子們未來上學的問題,其實從長遠來看,未來一定是屬於那些練習更勤奮的人,不管孩子一開始有沒有天賦,或者說智商是否比他人弱些。

這些都不是未來成爲傑出人物的最關鍵因素,而是他能否持續的練習。讀完這本書,知秋覺得,不應該給自己的人生設限,更應該樹立一個開放的心態,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嘗試你從來不敢嘗試的東西。

你需要正確的練習方法,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嘗試做事情,不然你同一種方式幹十年的事情,也只能得到一年的經驗。

時代變化非常的迅速,如果我們不能持續刻意練習,那我們遲早會變成溫水中的.青蛙,等到想要跳出舒適區的時候,已經無能爲力了。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穿越浩瀚的海洋,駛過極地的深淵,它把我們帶到一個未知領域,深入探尋海底的奧祕。再次把目光投向世界地圖,鸚鵡螺號的航線彷彿又出現在我面前。它從日本海進入太平洋,然後穿越印度洋,經過紅海和阿拉伯隧道,來到地中海,又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沿非洲海岸抵達南極,又沿拉美海岸北上,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渦中。這是一段環繞地球的奇妙之旅。

凡爾納塑造了一個景點的人物想象——尼摩艇長。他時而悲憫,與死去的船員告別;時而無情,裝機船隻後親眼看着它墜入大海;時而冷靜,面對缺氧鎮定應對;時而激動,在最後的漩渦中祈禱上帝。

潛水艇可謂科學史上的先進代表,涉及電力、化學、物理、天文、採礦、動力學等等爲我們塑造了一個科學世界的同時,也描述了尼摩艇長對收藏的熱愛。紫檀木書架上陳設着一萬多冊藏書,充分說明了他對書籍的喜愛。客廳中掛着價值連城的油畫作品和雕塑,還分門別類地陳列着自然界的珍貴海洋生物標本。種種術語都體現出船長的決定智慧。

本書的趣味性在於描寫,對人物的描寫上,有時會讓你因爲尼德蘭對美食的熱衷而莞爾一笑,有時也會讓你因爲龔塞伊對分類的着迷而趣味盎然。而對於活物的描寫上,令人大吃一驚。在海底漫遊時,偶遇兇猛異常的角鯊;在向南行駛時,搏殺尖牙利嘴的抹香鯨;在美洲海岸附近,刺死巨大無比的章魚。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讓讀者瞭解海底的祕密,這不僅是一部科幻小說,還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小說,因此十分感染讀者。

凡爾納利用登峯造極的手法,讚頌人性主義,讓我們領略自然的奧妙,感悟人生的哲理。他用豐富的科學知識,爲我們拼出一個迷人的神話世界。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部令人感動的書,讀完我就不由自主地聯想到了《綠山牆的安妮》,都是非常好的成長小說。但是布魯克林的弗蘭西,她成長的環境更現實,更艱難,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這部小說就像是一首充滿旋律的歌,積極向上,主要敘述了一個名叫弗蘭西的女孩的成長故事

20世紀初的布魯克林,是一片寧靜的樂土,而弗蘭西,這部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十一歲的小女孩,一個生活在布魯克林窮人區的貧困女孩,一個經常捱餓、整天吃發黴麪包的女孩,卻被迫去面對艱辛的生活,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無奈百味:母親偏愛她的弟弟,父親深愛它卻英年早逝,家境清貧,在學校又飽受輕鄙。但同時,她又是一個擁抱夢想,不斷充實自我的女孩,她無限熱愛生活和熱愛讀書。

“是的,等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華椅子,不要花邊窗簾,也不要室內橡膠樹。我只要這樣的書桌,放在客廳裏,還有白牆壁。每個星期六晚上有一本乾淨的綠色記事本,一排閃亮的鉛筆,削好放在那裏隨時派上用場。還要金褐色的碗,裏頭總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葉子,或是一些漿果,還有書……書……書……”弗蘭西能體會到現實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糧對於物質匱乏的補充和潤澤。讀書,對於她來說是多麼快樂的事情,書裏充滿着有趣與新奇有豐富多彩的故事,有一波三折的情節,有形象豐滿的人物……一切都是那麼美妙。相信閱讀到累了女孩一定會掩卷思索,做一個好夢吧。

“她發誓長大後努力工作,好好存錢,將自己喜歡的書全都買下。”這是一個女孩對豐富多彩的物質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一種積極的心態,而不是消極和抱怨。她始終擁抱夢想,最終她脫胎換骨,卑微的生命變得高貴。,

“像其他許多小說一樣,這種感動並不一味地顯示在完美無缺的、心懷悲憫的人那裏,也會出現在那些似乎有缺陷的、冷漠的、沒有責任感的人那裏,而這種峯迴路轉時的感動,卻格外地使人心靈的暖流環繞不息。”這是曹文軒叔叔對這部小說寫的序言。很對,在這個坐落於布魯克林的平常家庭裏,父親顯然不及母親偉大,父親甚至還是一個醉鬼。但,經過了一個個故事之後,一直在改變的父親到作品的後面,又是光彩照人的,他愛着他的女兒。弗蘭西在父親去世六個月之後的畢業典禮上,意外收到了父親生前託茜茜姨媽送來的鮮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寫着:獻給弗蘭西,恭賀畢業,愛你的爸爸。讀到此處,無論是弗蘭西還是我們,心都會微微顫動。

“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棵樹是那棵被人砍掉,被人焚燒卻依然活下來的那棵天堂樹嗎?也許吧,但我覺得這並不侷限於此,這棵“樹”還代表着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積極向上的態度,一這種精神不需要有多麼優越的條件,只要你的心中有這樣的一方土地,樹就會茁壯成長,抵達天堂——這就是天堂樹。

“活着,奮鬥着,愛着我們的生活,愛着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正如作者貝蒂·史密斯所說的那樣,活着,奮鬥着,相信希望,相信未來,積極向上,不斷完善和改變自己,一定可以重獲新生。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在讀完《駱駝祥子》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悲劇色彩的名著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無數次巔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無數的遺憾。多少莘莘學子由於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學;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於內外在的原因不能進入各自專長的領域。光靠幻想,夢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最終還是破滅了。可以說,這是一個悲劇。同時,祥子最終的墮落與社會之墮落是分割不開的。有些人因出身貧寒,所以爲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奮鬥,卻無果。這是什麼造成的,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中,錢似乎能代表一切,什麼知識大於金錢,根本是個“假命題”。因此,若想在現實社會中立足,充分的知識、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後者因素比例更大,所以製造了那麼多的遺憾,甚至於悲劇。現實社會中的機遇也決定着理想的實現與否。法拉第小時候家境貧寒,偶然的機遇使皇家學院院長哈維認識了這個聰明好學的孩童,最終使法拉第成爲了著名的電磁學家。日本著名商業家松下幸之助剛剛創業曾一度破產,但也是偶然的機遇使他認識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這樣的人畢竟只佔少數。理想和現實並存才能實現突破,創造歷史。

與此同時,作者透過祥子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格改變的問題,也給我很深的印象。祥子迫於生活的壓力一步一步墮落爲社會垃圾,如果環境不是這樣惡劣,那麼祥子一定不會是這樣的。可是事實是這種事情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也在不斷髮生,每天都有很多人爲生活所逼,失去了一開始的品格,成爲和祥子一樣的行屍走肉。很多時候我在想,如果祥子生活在現在的社會裏,那麼情況一定就不一樣了吧?可是事實告訴我,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爲即使是在現在的社會裏,依然有很多問題值得大家去思考,很多事情就象魚和熊掌那樣,不可兼得。而這種問題似乎也越來越多,大多數人和祥子一樣,爲了生活拋棄品格。當人們驚醒時會發現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只有硬着頭皮走下去。所以說,祥子變成後來的樣子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個必然。

其實祥子一開始也在努力地與生活鬥爭,只是他失敗了。而他的失敗就敗在沒有堅持,如果他堅持了,那麼事情就不會是這樣。可是,事情是沒有如果的,當生活開始的那天起就沒有了如果,所以我們沒有退路,所以我們不能退縮,所以我們只能向前,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永不後悔。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百年孤獨》被稱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之著”。它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讀完,書中病態的孤獨,形形色色的畸形人格,漂浮在我的四周,久而不去。

書中的人物霍·阿·布恩帝亞本是一個勤懇務實、富有創造力的人。但由於他錯誤地對科學和求知癡迷,鍊金術,上帝銅版照片……他完全發了瘋,所以他是個孤獨者。

他的妻子烏蘇拉是個閃爍着母親一切美好品質的婦女。在我看來,她其實就是這個家族的地基。整部書都是她忙碌的身影,這個女人的身上擁有着另一種孤獨感。

我想全書最悲哀的人物莫過於布恩帝亞的次子奧雷良諾了。他發動了無數次的武裝起義,卻都無果。所幸命很大,躲過了埋伏、暗殺以及槍決,頑強地活了下來。但活下來也許纔是對他最大的折磨。他癡迷於做小金魚,反覆不停地做,就如同對於鍊金術的癡迷。

書中的人物無不充斥着孤獨感。這也許正是作者想要對我們表達的,這個家族的孤獨性給整個家族帶來了毀滅。同樣,這個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的家族也象徵了當時的社會。或許作者正以此書來表達自己對拉美民族共同團結,擺脫孤獨的強烈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