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

讀後感2.87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通用9篇)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1

在消費主義、實用主義橫行其道的現實生活中,大家都在緊張於豐衣足食,並不需要什麼心理學知識,即便他們很多時候並不快樂,或在內心思考一些生存問題,然而沒人追尋答案,他們更熱衷於去找一找“樂子”。大衆意識不到心理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而在學者這邊,心理學卻是至關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的意識,我們對客觀現實的反應都屬於心理學範疇,那還能說它與我們個體無關嗎?

“心理學有一個長久的過去,但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正如艾賓浩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學概論》裏所做的開頭那樣,長久的經驗積累,學科纔開始嶄露頭角,以後的各個時期產生了或分歧或融合的論述和主張,又推動了心理學各派別的發展。於是,心理學家們研究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規律,形成了心理學史。

李漢鬆的《心理學的故事》即是遵循西方心理學發展史的客觀規律,結合歷史資料,系統圍繞心理學發展史,透視整個發展脈絡,解析各個時期心理學家的思想體系。該書結構好似講義一般,將其分爲二十五章,每一章前面以清晰的歷史角度做了整體概括,後面又做了理論性的整體總結,將歷代心理學家包括爲此做出貢獻的人物悉數網羅,如此全面細緻,可見其認真的態度,這將是一本全面認識心理學不可多得的大衆教科書。

人類對心理學的認知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最初唯心論的“靈魂”解釋,到深入科學的延伸,從古希臘哲學派的融合到心理學單獨分離出來,這其中既有與哲學史重合的部分,也有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分解爭執。歷經理論的分歧和重建,後一代心理學家總會在前一代的理論上改進創新,促成心理學系統性地發展下去。

《心理學的故事》按照發展史闡述了各個時期重要的心理學家的生平事蹟,及其各自的理論和主張。若干心理學家在整個發展史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貢獻斐然。這其中,馮特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因爲真正的心理科學誕生,就是以他創立的心理實驗室和出版的著作《生理心理學原理》繼而獨立出來的。雖然他的理論仍屬於保守體系,然而他爲心理學從哲學、生理學中分離出來,且區別於認識論這些問題上,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至此,脫離哲學傾向的心理學,正式進入了實驗心理學的階段。

心理學是有規律可循的,其中一些針對性的課題較爲突出。教育心理學在現實生活中比較有實際意義,比如桑代克認爲原始能力經過練習就會凝固成實際的能力,並舉例具有音樂原始能力的兒童可以培養成音樂家。弗洛伊德,以及其後的學生榮格和阿德勒這三位注重現實意義的學者,延伸了分析心理學體系,引起對人格教育的重視,提倡家長應該接觸一些心理學觀念,有利於教育孩子。

下一代心理學家在對上一代心理學家的分歧和融合中產生了新的心理學體系,後來者對前者進行解構或重建,這是學科發展必經的新陳代謝程序。致力於研究和教授心理學的李漢鬆肯定了心理學發展的必然規律,承認心理學家的失敗也是發展的基礎,這種看似謬論的說法,其實隱含着心理學發展史探索未知的包容性和持續發展的堅定心。梯形或平行拓展式的發展,將心理學發揚起來,廣泛運用於社會體系中。直至今日,我們有理由相信心理學的發展將會越來越新穎,每登新臺階。

相對於諸多學科,心理學更細緻探討人的本真狀態。說白了,研究心理學就是爲了看清我自己,加深對自我的深入認識,離自己更進一步,將“我是誰”從哲學層面延伸到心理意識層面,回到“人”的心靈本身這個課題。

針對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心理學傾向於心理治療,榮格及其以後越來越完善的分析心理學顯得更加實用,具有了現實生活的實際意義,所以與大衆走得更近。在生活中,我們也會有自己的感知,個人的處事哲學,是不是可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學。那麼,瞭解一門學科完全可以從那些全面系統的書籍開始,比如《心理學故事》,它的職責就是告訴我們更多關於心理學的“故事”。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2

和語言學一樣,心理學被徹底劃分爲一個獨立的學科時,人類的歷史已經過去了大半,它如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在覺醒之後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被人們捕獲。發展到如今,心理學已經變成一個龐大的體系,無數的分支在其中應運而生,無數的故事也在其中流淌開來。

不過,在這本《心理學的故事》裏你想要找到像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一樣妙趣橫生的小故事,恐怕有些困難。“心理學的源流與故事講述的極致融合”這樣的標語介紹並不十分妥當,作爲一名中國資深的心理學研究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李漢鬆教授寫的科普專著,嚴謹有餘,趣味性卻並不豐滿,因此若你本身就是心理學的“門外漢”,對心理學完全一竅不通,那麼這本書可能並不太適合你。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心理學流派以及他們所倡導的相應理念、所做過得到相應實驗,雖然也配上了圖片,使之圖文並茂,但如果只是單純地懷着一顆獵奇心態,那麼堅持看完幾乎不可能。整本書的內容更像是長年累月積澱下來的“心理學歷史講義”,以一種學術的眼光,精確到心理學這個大的話題中,每一個時期的細枝末節,讓人不由地想到了一本正經的大學課堂。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耐着性子,來閱讀這本厚厚的心理學歷史講義呢?

出於自身專業的原因,學過半年的教育心理學,這裏可以說一說讀心理學專著的心得。

首先應該注意的是這本書的目錄,從古代歐洲的靈魂官能心理學到當代西方的結構主義心理學新思潮的誕生,其間的起起落落、不斷創新啓示的過程幾乎讓人望洋興嘆,但好在整本書的邏輯系統很嚴密,按照時間順序排下來,基本上可以在短短的十幾分鍾以內就把握住大方向,心理學的整個歷史脈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理清楚了。

接下來就是從主幹向脈絡的分支進發的過程。雖然零碎,但好在全書的排版印刷很有秩序,在需要加關注的地方,都有特別的符號來區分,代表人物和相應的理念也用小標題的形式羅列出來,並加以詳細說明,更讓人感到貼心的是,在每個部分的結束,李漢鬆教授都進行了系統的小結,如同在課末的最後幾分鐘裏,老師在PPT上留下的歸納總結,當然這在不遠的未來,也會成爲考試的重點。

而正是其專業性,也就使這本書更傾向於真正想要弄明白心理學發展歷史的這類人。在不斷要求簡化書本內容、過於注重內容趣味性的現在,換一換口味,不帶有任何感情因素,也沒有所謂博人一笑的“八卦”,完全用一種正規科學的眼光,客觀審視一門學科的過去,又何嘗不是一種新的迴歸呢?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3

一直以來,總認爲自己對於心理學還是有點了解的。不管是中學時代的學習,還是自己額外看的輔導書,又或者是大學時代專門的心理學課程選修、考試。在我看來,心理學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學科,可以分析自己,也可以瞭解他人、分析事情。不管是約翰內斯還是佛洛伊德,馮特還是華生總會信手拈來,能說道一番。可能當看到這樣一本《心理學的故事》的時候,我就被權威的心理學解說折服了。厚厚的一本書,講述了有關心理學的種種歷史。就如書中題記說的那樣,我們研究一門科學,既要了解它的現狀,也要了解它的歷史,才能掌握這門科學的完備知識。

作者李漢鬆是北京師範大學的老師,或許還有其他頭銜也不一定,但是爲他做序言的學生都已經是北京師傅大學心理學院資深教授,想來這個耄耋之年的學者在心理學的教程中更是有着多年的研究。書中將心理學劃分爲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講述哲學心理學時期,第二部分講述科學心理學創建時期。兩個部分一共分爲五篇,包括古代歐洲靈魂官能心理學、近代歐洲意識的經驗心理學、近代末期實驗心理學的誕生、現代西方技能主義心理學和當代西方結構主義心理學新思潮。朱子語類中說道,不可去名上理會,須求其所以然,這也就是李老說創作本書的目的,讓人們去了解心理學的發展史。從古希臘的哲學心理學降到當代西方心理學的新進展,用時間發展的順序升入論述其發展概況,評介歷史的功績與不足。文章思路敏捷清晰,觀點深刻睿智,講述了很多未曾知曉的心理學史的史實、學派的觀點和心理學家鮮爲人知的軼事。

文中透過不同時期人物對於心理學的研究和了解,來講述心理研究的精細和深入。開篇的人物畫像、名人名言以及每章後面的總結都能讓讀者快速的明白每個時期的發展進程。可以讓讀者對於整個心理學的發展能梳理出一個思路,然後去認識心理學,去深入瞭解心理學。國外已經有了那麼多著名的心理學家了,但是國內排的上名號的卻沒有。這本客觀講述心理學的書籍或許就能幫助愛好、研究心理學的人們得到啓發,成爲研究的一大助力。

說來心理學在讀書時代會穿插的講述一些,但現實社會中似乎心理學真正實用的卻不多,講述整個心理學發展史的就更少了。而這樣一本完整的心理學發展史足夠讓初始心理學的人們好好的去了解心理學、認識心理學史,作爲輔助工具,非常值得收藏。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4

心理學真是一門深奧的學科,我看完《心理學的故事》後還是不能很好地明白它。這個學期我有學消費心理學,希望能透過學習而對心理學有一定的瞭解。

《心理學的故事》說出了心理學發展的整個過程。每一種新學科的產生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心理學也一樣。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也有許多不成熟的思想在各個時期出現,也曾一度不被世人接受,但是它終於衝出黑暗走向光明,現在的心理學被人從各個方面接受,現在的心理醫生也是收入最高的職業之一。

心理學聯繫的學科非常廣泛,如生物、醫學、物理等,所以心理學也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科。心理學的用途也非常廣泛。老師要懂得學生的心理纔可以很好地教育學生,才能對學生青春期做出來的事進行科學的處理。所以,現在的老師在學習時都要學習心理學。經營者瞭解消費者的心理纔可以賣出商品,因此他們都有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心理學真的無處不在。有人說:瞭解人的心理由如察言觀色,會做人的人無論在哪個朝代、社會都可以活得很好,因爲他們懂得人的心理,也可以利用它來讓你的家庭更加和睦、快樂、幸福。

人類真的很偉大,發現了這麼有用的學科,希望大家都多點去了解心理學,瞭解人的心理,讓人與人之間可以搭起一座心橋,讓世界更美好,那麼,世間將會很少戰爭,沒有飢餓,每個人都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5

書剛拿到手,精裝硬皮的,三個側面和封面的上部印着金粉,與白底黑字的封面相互映襯,簡潔大方但又不失品質感,一看就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不像現在市面上很多那種僞精裝的書,雖好看但並不能體現出全書整體的設計感和設計理念。書內讓我眼前一亮的設計是目錄和章節頁,用最簡單的單一線條最大化展現了目錄和章節頁的功能,同時還不乏創意與美感。

全書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自古希臘羅馬時期至二十世紀末期西方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內容十分詳盡且系統,這是我作爲一名心理學愛好者想要系統掌握心理學知識所迫切需要的。我本科時是一名中文教育的師範生,畢業已經兩年了,大學時發的心理學教材都還不捨得扔,因爲想到以後還要當老師,要多學習一些心理學知識,但我卻根本不會再去翻那些心理學教材了,因爲實在是寫的太無趣了,大部分是按照心理學流派及其主張形成的單一章節樣式,可是自己又不知道有哪些心理學書籍適合我。

本科的時候自己的老師會推薦一些諸如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之類的書籍讓我們讀,在大致的翻看這本書後,我覺得李漢鬆這本《心理學的故事》與《西方美學史》很像,不僅僅是因爲美學與心理學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這兩本的內容都十分的系統、完整,介紹心理學家及其主張時並不刻板,在適當的地方會寫出作者自己的觀點及看法。

如果是對於像我一樣的心理學愛好者的話,選擇這本書作爲入門級讀物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如果直接去選那些從國外翻譯過來的心理學著作可能會因爲翻譯語體的問題給閱讀造成一定的困難。在對心理學的主要學者和主張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一些學科專有名詞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再選擇國外譯作甚至是知名學者專著更符合我們的認知發展過程。

最後,最爲一名想要日後成爲教師的讀者,希望作者和編輯能夠出一些關於認知心理學方面的心理學書籍,與這本《心理學故事》能夠相互參照、對比着閱讀。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科學、具體、操作性強的心理學知識指導工作,也許實驗啊、高深的理論啊離我們很遠,但我們卻十分需要具體的知識來幫助我們更好的開展工作。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6

我沒有讀書記錄讀後感的習慣,應一個朋友的要求,我記錄點關於這本書的好的東西,我認爲的,如果能給這位朋友有所啓發,也是一件好事,我也很高興。

這本書分3卷,因爲時間和理解的難度,我讀的進度很慢,目前只讀完1卷。

1卷主要介紹心理學的先驅們。很多先驅,我不一一說了,各位先驅有自己的觀點,有些是在前者的觀點上再進步。

摘抄:奧古斯丁認爲:靈魂或精神會受到身體狀況的影響,反過來,靈魂或精神也可以影響身體狀況。

我比較認同這個觀點,雖然,我還不能完全領悟靈魂的根究,但如果細讀這個觀點,我覺得可以從中領悟很多。

說點題外話,在未接觸心理學的任何知識前,當我處於矛盾的境地時,一般是順其自然,但這樣,有時會失去自己想要的。現在,我聽自己的內心,當我對自己的行爲和決定無法確定時,我會讓自己靜下來,跟自己對話,聽從內心的,世間之事,太多的沒有正確與錯誤,而在於我們從哪個角度去看。內心煩躁時,我會問自己,爲什麼煩躁,是因爲認爲自己的有些行爲不好嗎,那爲什麼還要繼續,如果自己認爲這些行爲沒有什麼錯誤,那就是要求過高了,與自己的初始言語有衝突,需要調節。這樣的結果時,我能夠處理好不良情緒給自己帶來的煩惱。

我喜歡用文字來表述心情,當在碼這些文字時,也是理順自己思緒的一個過程。

當然,男女有別。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7

心理學是一門深奧的學科,我看完《心理學的故事》後還是不能很好地明白它。希望能透過學習而對心理學有一定的瞭解。

心理學聯繫的學科非常廣泛,如生物、醫學、物理等,所以心理學也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科。心理學的用途也非常廣泛。老師要懂得學生的心理纔可以很好地教育學生,才能對學生青春期做出來的事進行科學的處理。所以,現在的老師在學習時都要學習心理學。經營者瞭解消費者的心理纔可以賣出商品,因此他們都有研究消費者的心理。心理學真的無處不在。有人說:瞭解人的心理由如察言觀色,會做人的人無論在哪個朝代、社會都可以活得很好,因爲他們懂得人的心理,也可以利用它來讓你的家庭更加和睦、快樂、幸福。

接觸心理學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日子裏,我從中學到了,也感悟了許多,發現生活中的很多問題、現象都可以用心理學去分析、解決,就越發感覺到心理學的魅力。

由美國作家墨頓·亨特著的《心理學故事》講述了不同的學家的心理理論,這本書其實可以當做一本很好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因爲情節比一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生動、有趣,所以不會顯得枯燥無味,我在看書的過程也不會因爲太難看懂或者無趣而中斷我的看書熱情。

第一章爲我們介紹了衆多的學者們,心理學家亦或是無心插柳的學者們,他們大多的都是你所熟知的先哲們,他們的思想,他們曾參與涉及心理學的故事,每一句都很值得我們深深地去品味一番。詳細的內容介紹,使得我們很簡單的就可以瞭解到各個學者們的思想和理論,就如你會發現在哲人希波克拉底的眼裏,人的情緒和情感都是來源於大腦,人的喜悅、悲傷、憂鬱以及眼淚都是來自與大腦。

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祕密花園。我們守口如瓶,我們學會遺忘傷痕,可是某些深藏的記憶,卻擁有着不可思議的力量,那是連我們自己也漸漸難以瞭解的世界。歲月可以埋藏真相,卻很難真正磨滅潛意識裏那些模糊的影像,它們常常竄入夢囈,有時也侵蝕意志。我們誰也沒有百分百的把握,說我們的精神沒有瘡痍,我們的心靈不曾哭泣,只是我們殘存的意志,在努力維繫那根已經繃緊的“弦”。生活的麻木不仁與內心的苦痛不安,源於對角色的絕對界定,源於心理學的缺失。感謝心理學,在我們茫然無措的時候,陪着我們走下去。

心理學聯繫的學科非常廣泛,如生物、醫學、物理等,所以心理學也是一門非常複雜的學科。心理學的用途也非常廣泛。老師要懂得學生的心理纔可以很好地教育學生,才能對學生青春期做出來的事進行科學的處理。所以,現在的老師在學習時都要學習心理學。經營者瞭解消費者的心理纔可以賣出商品,因此他們都有研究消費者的心理。我是學營銷的,以後可能會從事銷售方面的工作,所以也應該要了解消費者的心離纔可以很好地進行工作。

古人有云,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就是這個道理。心理學的妙用不僅僅可以瞭解別人的思想還可以治癒心理的傷口。而這本書使我更加了解心理學和了解自己,朋友。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8

在百度你找了一些心理學入門的書籍,看來看去還是決定去看老師推薦的《心理學的故事》,我看過之後覺得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很明確,而且簡單易懂!《心理學的故事》,由美國作家墨頓·亨特著,由李斯翻譯。

這本雖然寫的很易懂,但是不認真仔細的閱讀也是不能品位出這本書所傳達的知識,所以我只是認識閱讀了個大概,只能說以後在仔細閱讀了!

這本書其實可以當做一本很好的心理學入門書籍,因爲情節比一般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生動、有趣,所以不會顯得枯燥無味,我在看書的過程也不會因爲太難看懂或者無趣而中斷我的看書熱情。

看第一章,希波克拉底認爲人的情緒和情感來源與大腦,人的喜悅、悲傷、憂鬱以及眼淚都來自與大腦!

我剛來讀大學的時候就學了《蘇格拉底的答辯詞》,雖然這篇文章和心理學的聯繫不是很深,但是從這篇文章之後,我知道了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這兩個著名的唯心論哲學家,並不認爲心理學和哲學有多大關係,看過《心理學的故事》之後,才瞭解,心理學最早起源於哲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形成一門獨立的研究學科。原來衆多的文化之間是有這很深的聯繫。

柏拉圖認爲,肉體是腐朽的和墮落的,靈魂是不可玷污的,純潔的;慾望和飢餓是麻煩和罪惡的源泉,而哲學的苦行生活是通往善的道路。肉體把各種愛和恐懼和新奇的喜好盡數塞給我們……我們成了伺服(肉體的)奴隸。如果我們有了對任何事物的真正的知識,我們就必須拋棄肉體——靈魂自己會照看自身的一切。然後,我們會得到希望的智慧,變得純潔,與純潔的人對話……而且,除了靈與肉的分離之外,還有什麼別的純潔可言呢?”

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我是參考了網上很多人見解,但是還不是很理解,我想只有仔仔細細看完書才能理解,不過這句話,我以後可以慢慢體會!

在第一章前科學心理學裏,講了很多的學者們,有是心理學家的,也有無心插柳的學者們,大多的都是很著名的,他們的思想,他們參與涉及心理學的故事,但是因爲很詳細,所以我們很簡單的就可以瞭解到各個學者們的思想和理論。

我是一個唯物主義者,認爲心理學就像書上說的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以心理現象爲研究對象。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用以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心理學也是人類自我思維、行爲方式認知和剖析,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外界資訊和怎樣進行資訊內化處理的心理和行爲的規律的科學。

書中有段對梅斯梅爾氏療法的描述,使我對催眠法很是神奇,書中寫到1882年,法國科學院接受了催眠法,認爲它是一種與磁力無關的神經生理學現象。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心理學的故事讀後感9

心理學就像黑暗中籠罩於我們身上的一個光圈,當我們的心靈不斷成長,知識不斷擴充,我們所接觸到的黑暗與未知,將越來越深沉,越來越廣闊。那些古代的哲學家,就是這樣在黑暗與光明的交際處摸索着,尋找內心深處的祕密。即使生活貧瘠,即使病痛困擾,即使生命殆盡,也不能停止思考。即使被誤解,被歧視,被打壓,也要不斷拷問心靈。他們不知道,心理學起源於他們奇怪的大腦,他們更不知道,心理學陪着人類,走過了那麼多悠久的歲月。

《心理學的故事》講述了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們都是思想領域中的探索者——蘇格拉底、柏拉圖、笛卡爾、斯賓諾莎、梅斯梅爾、巴甫洛夫、弗洛伊德、威廉·詹姆斯、皮亞傑、斯金納——這裏列舉的有孤獨的修行者、耽幹聲色犬馬者、狂熱的神祕主義者以及理智的唯實論者,他們認爲人類可以檢視、理解,這一點最終指導或控制了他們的思想進程、情緒和行爲結果,使他們成了另一類人——心理分析者。本書不是注重人物的個人經歷,而是透過描述使讀者能迅速理解心理研究的手法和正確的理論,以及作爲心理學主要構成部分的心理治療的方法和功效。在這個心理學日益被廣泛關注的時代,《心理學的故事》作爲一部及時的、重要的、吸引人的心理學著作,力圖準確地解釋人們心中的疑問——“人類行爲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麼?”

在第一章前科學心理學裏,講了很多的學者們,有是心理學家的,也有無心插柳的學者們,大多的都是很著名的,他們的思想,他們參與涉及心理學的故事,但是因爲很詳細,所以我們很簡單的就可以瞭解到各個學者們的思想和理論。

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就是要揭示心理現象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用以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心理學也是人類自我思維、行爲方式認知和剖析,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外界資訊和怎樣進行資訊內化處理的心理和行爲的規律的科學。

看完了這本書,讓我對心理學,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中也可以學到許多與人交際的知識,感謝領導推薦瞭如此好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