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大秦帝國》讀後感範文1500字

讀後感9.31K

在世人慣於仰視盛唐的繁華和大漢的威嚴的時候,有多少人還記得在中國延綿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劃過一道耀眼的流星,他以最閃亮的姿態轉瞬即逝。秦,自一統華夏至國破君降不過區區十五年,確實,十五年對於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確實只能算曇花一現,但對秦國來說,自己的淵源卻並不止這十五年,早期可以追溯到周,因爲勤王,被周王封國。之後能經過春秋和戰國的連天戰火,不僅儲存宗廟,而且能最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統一華夏,可以算的上是厚積而薄發。雖然我家住咸陽,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秦人”,但我承認在閱讀《大秦帝國》之前,我對秦人以及秦文化知道很少。

《大秦帝國》讀後感範文1500字

翻開《大秦帝國》第一部,我就爲書中樸實的秦人精神所折服。秦人質樸,但質樸不是愚笨。戰國時期,向來是強國吞併弱國,自然界的法則在這段時期內表現的淋漓盡致,實力就是一切,魏國在當時可謂國力強盛,無國能出其右,而秦國仍然是西部邊陲的一個窮困潦倒的弱國。在這種背景下,魏國舉兵侵犯秦國之時,秦國舉國上下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取得了慘勝。這個在當時不能不讓人感到非常意外。是什麼使秦國贏了那場戰爭?沒錯,正是秦人。

秦國生產技術落後,國庫並不殷實,可以說秦國比當時任何一個國家都渴望和平,從而爲自己的發展爭取時間,所以秦國不希望開戰,這並不是說秦國畏懼戰爭。秦人粗獷,但秦人明事理,亡國奴他們不做,他們有血性,寧可戰死也不願苟活,只要國家有需要,秦人隨時準備着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想到這裏,突然才理解了,當秦孝公傾秦國之財物使景監賂六國以破六國聯合滅秦的計謀時,所承受的壓力以及自己作爲一名秦人的心痛。作爲一名國君,沒能帶領着自己的國人走向富強,反而需要賄賂六國以求存國,對於秦孝公來說這是何等的恥辱!

古語有云:“知恥而後勇”。這句話對秦人來說愈加貼切,正是秦人的這股不服輸,不認命的勁頭,在最後拯救了秦國,強大了秦國。歷史就是這樣的巧合,當年魏惠王攜五國國君劍指秦國會盟分秦,立誓“天下自此無秦”,數百年之後,秦王政大朝會於咸陽,用實際行動向天下宣稱:天下自此無六國!

《黑色裂變》中寫商鞅自魏國初到秦國之後,勘察秦國十餘縣,深知秦人的疾苦,同時也感受到了秦人的樸實和錚錚血性。幾千年前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現在已經無從得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商鞅以及他的.秦法在當時的秦國深得人心。及至後來,商鞅被秦惠王贏駟車裂,百姓個個揮淚慟哭,最後尊稱商鞅爲“法聖”。秦人,他們雖然訥於言談,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敢愛敢恨、質樸、務實並且有血性。他們的心中有一杆秤和一把尺,稱得出孰輕孰重,量得出誰善誰惡。而當我們習慣於對某一些歷史人物歌功頌德的時候,當我們習慣於爲英雄人物的豐功偉績所折服的時候,低下頭,我們是否還能看見他們身後的那無數的人民?

數千年的封建社會中,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而在這些不同時期的人民中,秦人最讓我感動。

商鞅在仕秦之後,依據秦法對秦國內鬥的現象進行了處理,一次性就斬首數百人,這個數字是每年秦國斬首人數的好幾倍。當年爲秦孝公鐫刻國恥石的老白駝也在被斬首之列。他在高呼“私仇是小,國仇是大”之後就像烈士一樣慷慨赴死。在這樣的情況下,秦國舉國上下沒有陷入動亂,反而百姓人人以秦法爲準繩,嚴格遵守秦法,唯此,商鞅新法在秦國可行,秦國有救!

誠然,商鞅拯救秦國於危難之時,用畢生的心血鑄就了秦法,商鞅成就了秦國,成就了秦人,爲日後秦國能一統華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堪稱爲法之大家,仁之大者!但同時,秦人也用自己的行動和精神成就了商鞅。

我不能想象如果商鞅沒有出仕秦國,歷史將會怎樣,畢竟歷史不能有如果。但是我相信,在當時那個大爭的戰國時期,但有秦人在,就有秦國在。

我的耳畔至今仍經常響起那句鏗鏘有力的誓詞:赳赳老秦,共赴國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