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大秦帝國》讀後感250字(精選3篇)

讀後感7.24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秦帝國》讀後感250字(精選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秦帝國》讀後感250字1

從秦孝公到秦始皇,除了有明君,更有像商鞅、範睢、張儀、呂不韋、李斯、鄭國、白起、王翦、章邯、蒙恬等能臣武將的輔佐。而在秦孝公即位初,是秦國處於非常困難時期,秦孝公爲圖秦國能夠像秦穆公時期一樣與其它諸侯國並列爭雄,向天下發布了秦國的求賢令,吸引了不少山東士子前往秦國面試。他對士子們說依六國慣例,士達則任職。

然秦國與列國素來少往,山東士子對秦國知之不詳,難確職掌,請各位持國府令牌,遍訪秦國三月,後出治秦之策,後確認職掌,他讓士子們下基層,然後根據自己所見所聞再製定自己的策略,然後再確定崗位。

《大秦帝國》讀後感250字2

秦孝公即位之時,秦國面臨亡國之患,如何生存下去,如何由弱變強成了秦孝公面臨的最大問題。走父輩的老路亡國無疑,不走老路,只有求變。所以秦孝公發求賢詔以明志,借周國之財以招賢。舉國委任,析心刨肝以用才。正是這種痛徹骨髓的憂患意識和堅持變法的.堅定決心才成就了秦國,成就了商鞅。

國家之爭,企業之爭,就是人才之爭,由古到今,得人才者得天下。如果秦孝公只看見商鞅從衛國到了魏國,又從魏國到了秦國,心存芥蒂,棄而不用;又或者經過詢問得知商鞅只做過中庶子而不敢用,何來後來的強秦。所以,作爲一個開明的領導,應該唯纔是舉,而不是論資歷,論職位。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才,興國興企。

《大秦帝國》讀後感250字3

這是篩選優秀人才的好辦法,第一,可以測試人才的態度;第二,可以篩掉急功近利和無學慵才;第三,讓員工適應人文環境,讓未來的優秀骨幹更加了解基層。在許多入秦士子們眼裏,來到這窮鄉僻壤已經自感降尊紆貴,內心期盼着來到秦國便能立即做個高官,沒想到這位國君非但不立即任官授爵,竟然還要他們在這窮鄉僻壤呆上三個月,因此,許多士子都紛紛離去。

但秦孝公對這些士子們並無半點指責,還給每人送了黃金資助前往他國。此舉不但使留下來的士子們更加敬佩這位國君,還讓離去的士子們給秦國散佈好口碑,以使秦國更加凝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