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

讀後感1.66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1

如果你讀過《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相信你會和我有同感:故事情節太簡單了,沒什麼看頭。書中無非就是說一個叫做羅文的人去給一個叫做加西亞的將軍送信。如果一定要詳細點,那就是: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國總統麥金萊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正在古巴作戰的加西亞將軍——一個掌握着決定性力量的人。但是沒人知道他具體在什麼地方。這個重要的艱鉅任務軍事情報局推薦了安德魯。羅文去完成。羅文,不講究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成功把信交給加西亞。

可是讀完之後仔細想了想,我不禁爲羅文的敬業精神和優良道德品質所感動了。

羅文是一個軍人,軍人的職責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保衛國家和人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羅文徹底的維護了一個軍人的形象,當美國總統將信交給羅文時,羅文並沒有問:“他在哪裏?”“我有什麼支援/危險?”“我完成任務了有什麼獎勵回報?”……之類的問題,而是本着一種崇高的職業責任感和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順利的完成了任務。

在我們的工作中,正是需要這樣的一種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才能推動工作的發展。試想,如果我們沒有了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比如教師,他的學生學完一個學期之後回到家,名字不會寫;1,2,3,……不會算;A,B,C……不會讀;one,two,three…不會說;作爲老師,今天想上課就上課,不想上課我就睡懶覺,要不我去逛街、玩電腦……學生們你們就在教室裏自習吧!我們學校還能堅持辦下去嗎?我們的孩子還有明天嗎?很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羅文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毫無疑問,是必須的;但是我們更要意識到,他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並不是因爲他的傑出的軍事才能,爲是在於它優良的道德品質。一個有着優良品質的人,他將是高尚的人,一個值得信任的人,一個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羅文的道德情操可謂高啊,在送信的過程中,他孤身一人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一直到他祕密登陸古巴島,古巴的愛國者們纔給他派了幾名當地的嚮導,可他沒有臨陣逃脫,最終完成了任務。但是這樣的艱險的經歷,他卻謙虛的說,僅僅受到了幾名敵人的包圍,然後設法從中逃出來並把信送給加西亞將軍。

我們作爲各個行業的工作者,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是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我們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我們除了要盡心盡責的做好日常本職工作之外,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積極主動及時解決並向領導彙報;如果無法解決,則要第一時間向上反映情況以尋求解決方法。切不可隨意將問題丟一邊,熟視無睹,甚至有意隱瞞或蓄意破壞。

最後要提一下,派羅文去送信的美國總統和軍事情報局,在這裏不得不讚揚一下他們的伯樂精神。正是他們的慧眼識才和絕對的信任,給羅文的成功送信提供了無可替代的精神動力。誠然,社會是現實的,人類也不是隻求付出不要回報就可以活在世上。在完成任務之後,爲了表彰他所做的貢獻,美國陸軍司令爲她頒發了獎章,並且高度稱讚他說:“我要把這個成績看做是戰爭史上最具冒險性和最勇敢的事蹟。”羅文冒着生命危險的工作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

總之,讀完《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之後,我覺得受益匪淺,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都將會時時鼓勵我盡心盡責,努力向上。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2

《致加西亞的信》這本書是由幾篇內容相關的文章合編而成的,它故事簡單,但道理深刻。它反映的雖然是1899年的事,但它超越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對我們二十一世紀的每個員工,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安德魯—羅文中尉服從美國總統麥金萊送信給加西亞的指示,不計個人得失,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歷盡艱險,把信安全送到了加西亞的手中。他的送信精神,已成爲忠誠敬業、盡職盡責、主動服從的象徵。從他送信的行爲,我看到了人類社會發展和推動文明進步的價值觀。透過《致加西亞的信》,我不僅看到了一個描寫的羅文中尉,而且,更重要的是,我還得到了一面時刻檢討觀照自己和他人的鏡子。用着面鏡子,我們會看到現實社會生活中,一些公司的員工爲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工作,總是頻繁跳槽,他們總是覺得公司太委屈,太虧待自己,千方百計要尋找一份自己心目中的好工作。這樣的人,他們是找不到好工作的。爲什麼?因爲好工作不是找來的,而是自己幹出來的。一旦他們心目中的好工作找不到,就只好頻繁跳槽。愛跳糟的人,他們的理由一般都很消極,而且怨天尤人,總認爲自己是在出賣勞動力,習慣性地把忠誠敬業視爲老闆們愚弄自己和剝削下屬的手段。他們總是把自己想得高高的,埋怨老闆們對自己不公。

然而,他們很少想到的是,老闆們要操心一個公司或企業的運作、生存和發展。老闆作爲一個公司的法人,要負責上繳各種稅收和租金等費用,要爲公司或企業的擴大再生產而積累所需資金,要籌劃公司或企業各種業務拓展,還要付給員工的工資和獎金,等等。操心是很辛苦的,它會使人廢寢忘食,使人身心疲憊不堪。忽視了這些因素,只想到個人的利益,必然會產生“這山望着那山高”的思想,表現在行動上,就是眼高手低,頻繁跳槽。這樣的結局,只能是把自己發展空間和生存空間壓縮得越來越小,最終成爲一個無所作爲的人。這種人缺乏的不僅是忠誠和敬業,還有個人的生活自信心。相反,忠誠敬業的員工,他在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一般都是很強的,並且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他們會把壓力變成動力,總是想方設法把工作幹好,而且是越幹越順手,越幹越有自信心,當然,他的發展空間和生存空間也會隨之越來越廣闊。

忠誠敬業屬於道德範疇。我們講員工的忠誠敬業,其思想基礎必須是員工要有一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這是一個形式與內容的問題,有良好職業道德的人,他對工作的忠誠敬業體現出的是一種必然性。缺乏了職業道德這個基礎,其表現出來的忠誠敬業,只能是一種偶然性,而且,還具有僞裝性和欺騙性,這是一種頗具危險性的表現,我們每一個公司或企業團隊的每一個員工,必須加以警惕和制約。我們倡導“把信送給加西亞”的忠誠敬業精神,最關鍵的是公司或企業的經理或老闆,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和教育自己的員工樹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觀。手段可以是多方面的,方法可以是靈活的,獎罰必須是分明的,做到精神與物質雙管齊下。建立職業道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急不得,也拖不得。關鍵在於教育方法的連貫性和有效性。一旦員工具備了良好職業道德觀,既使他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也能做到堅守職業道德的底線,不偏離職業道德的軌道,不在思想上走向錯誤的極端,從而自我約束地把忠誠敬業落實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

我認爲,忠誠是一個員工對自己的所在的公司和團隊成員的負責。敬業則是一個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懷有一棵責任心,對任務抱有一種焦急感,並由此而盡職盡責。這樣的員工,對工作一般不會得過且過,而是會經常反省和檢討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得好不好?還有什麼不足,那些方面還要再接再厲,等等。

用這面鏡子觀照我自己,使我深刻認識到,在接受工作任務時,應該要舉輕若重,因爲這表現的是一個員工忠誠敬業的問題。在遇到困難時,應該要舉重若輕,這表現的是一個員工的工作能力問題。一個忠誠敬業的優秀員工,必須要具有這種特質。否則,忠誠敬業就會成爲一種沒有實際內容的語言表達。對此,我就在心裏反覆告誡自己要在工作中磨練出這樣的特質,做一個忠誠敬業的員工。

用這面鏡子觀察事物,我認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因此,無原則的,絕對的忠誠敬業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相對的忠誠敬業。羅文中尉把信送給加西亞,其前提是對自己的國家和總統忠誠負責。同樣,員工“把信送給加西亞”,其前提是對自己所在的公司忠誠負責。忠誠敬業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呼應的,是需要鼓勵的。爲此,我們有必要談一下與員工忠誠敬業相關的話題,這就是每一個公司或企業的經理們,一定要用智慧去激發每一個員工的忠誠敬業的`精神;要用制度去規範員工的忠誠敬業的行爲;要用寬廣的心胸去包容每一個員工的缺點和不足;要用從容和揮灑自如氣質和魅力去感染每一個員工;要想盡一切辦法創造條件讓員工努力“把信送給加西亞”。這些做法,既是一種關心,也是一種信任,更是一種鼓勵!你需要員工的忠誠敬業,你就得要想方設法去激發、培育和迴應每一個員工忠誠敬業的思想行爲。

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一個忠誠敬業的員工,多開動自己的腦筋主動地想方設法“把信送給加西亞”,這就是我閱讀《致加西亞的信》最大的心得體會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3

透過閱讀《致加西亞的信》使我深刻體會到了什麼是敬業,什麼是忠誠,什麼是責任;它在流傳一種忠於職守,一種承諾,服務和榮譽的象徵,一種想從自身找到文中主人公羅文的影子的反思

故事講的是:在美西戰爭期間,主人公羅文經歷艱難險阻終於把信送給加西亞,完成了上級託付自己任務的故事。本文使送信變成了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東西,變成了敬業和忠誠的象徵。羅文能夠把信送到、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並不是因爲他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是他的敬業精神。

敬業“這個經濟社會永恆的詞語當中,既包含了個人對事業的執着,又有對事業舞臺——公司的忠誠!一個人的能力,技術可以透過學習,實踐等方法來不斷的提高和自我完善,而一個人的敬業精神,責任心,才決定了他是否可以把工作更好的完成,沒有責任心的人即使他有能力也不可能爲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對公司不忠誠的人不會爲公司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讓公司看到自己的成績和能力,肯定自己的工作。只要你優秀,突出,總是會發現的。如果,一個企業不優待重視那些敬業,工作出色,成績卓着的員工,那是和自己過不去!

有些人說敬業是老闆剝削員工的手段,忠誠是管理者愚弄下屬的工具,而我則認爲敬業和忠誠不僅僅有益於公司和老闆,更有益於我們自己,只有公司發展了,我們纔會得到實惠,才能雙贏。也有些人說送信這個過程是困難的、痛苦的,我則認爲透過個人努力,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的,痛苦則會把人磨練的.更加成熟。如果有人讓我給加西亞送信,我想我能送到,因爲我有信心,有能力,這不是自大,而是自信,如果一個人做事情連必要的信心都沒有,那他只有失敗,有了信心還要努力,不然就會前功盡棄,一事無成。每個人都渴望事業的發展和成功,那就讓我們努力的提高自己!一種對事業高度的責任感和忠誠感一旦養成之後,會讓你成爲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這種人永遠不會失業。

可以從這本書中深切體會出來的還有:應該珍惜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只有熱愛它,才能爲它奉獻,也正是在奉獻的過程中,自己會有很大的收穫。

總之,透過這本書讓我更好體會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還很多。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以羅文精神爲榜樣,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服從領導工作安排,認真負責地完成各項工作,力求完美、高效。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4

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句簡單的承諾,羅文中尉毫不猶豫地接受使命,冒着生命危險把信送給了加西亞將軍,讀罷《致加西亞的信》我不禁掩卷沉思,我深深的被主人翁那顆堅毅而勇敢的心所折服。

成功總是眷戀那些有着堅定信念的人,那些忠於使命的人,羅文中尉正是這樣一個人。他用行動證明即使過去100年後,成功仍然離不開“堅毅的人格品質”。堅毅源於忠誠,忠誠源於信念,如果不是對美國總統所賦予的使命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認同,羅文中尉又怎能無所畏懼,始終忠於職守。“如果一個人能將公司的利益放在心中,他就是公司的總經理,如果能將國家的利益放在心中,就是國家總統,如果能將世界的利益放在心中,就是上帝。”不同的時代,共同的音符,在“格林豪泰”的日子裏我更是加深了對公司組織目標、願景的認同和理解。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何嘗不是會有不可完成的任務呢?然而,又有多少任務是因爲我們沒有堅定的使命感而失敗的呢?答案不言而喻,工作沒有貴賤,崗位不分高低,一切服從安排、一切忠於使命,才能創造出更大的自我價值,進而爲公司的發展開拓更廣闊的前景。

成功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羅文中尉從一開始不知道任務的內容到毫不猶豫的接受和圓滿完成任務,他表現得既機智勇敢又沉着冷靜。試問,在面對一項等同於生死抉擇的任務時有多少人能做到迎難而上呢?當羅文並沒有問“加西亞在哪裏”,就直接接受任務時,我相信他早已把個人生死放在一邊,做好準備面對最嚴峻的生死挑戰,不難想象如果羅文中尉要想推脫送信那會有很多個理由可以說出口,但是他一句都沒說。心底無私者天地寬,只有在任務面前放棄個人的私心雜念考慮,專注於任務的解決方案本身,纔可以獲得積極樂觀的工作激情。在格林豪泰有這樣一句格言“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白乾的活”,正是羅文中尉平日裏看不起眼的磨練成就了他送信行動的成功。

沒有一顆“勇敢的心”你將無法到達成功的彼岸。“他們隨時都可能把我當作一個間諜長,一旦被發現就意味着死亡。面對咆哮的大海,我在想,成功永遠不是一次航行”在羅文中尉經歷的長達20天的長途跋涉,敵人的威脅、大自然的折難一個接着一個,是退縮還是前進這個問題無時無刻不在考驗着羅文的勇氣,這時候想是沒有用的,要想成功就必須勇敢的行動,羅文中尉正是這樣做的。如果在工作中懷着“勇敢的心”,我們就能迎難而上,勇挑重擔,當我們每一個員工都能與“勇敢的心”爲伴,那我們的團隊就會是如同橡樹一樣擁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凝聚力了。

“勇敢的心”也是睿智的心,勇敢的行爲不退縮更不冒進。“加西亞將軍就在巴亞莫,我急於與加西亞將軍取得聯繫,於是建議夜行,但是我的建議沒有被採納。”羅文中尉在即將見到加西亞將軍的關鍵時刻也沒有讓冒進取代睿智,他知道送信行動需要團隊的統一協調而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行爲。認識了這時的羅文,我們就不難理解爲什麼有那麼多的失敗者倒在了曾經觸手可及的成功面前。勇敢的心不乏睿智,睿智源於內心的自省,或許勇敢的面對自己纔是“勇敢的心”的起點。

100年來,《致加西亞的信》一書在全世界廣爲流傳,書中的敬業、忠誠、勤奮的理念激勵着衆多讀者。我們在探索成功的路上可能會遇上太多不可預見的磨難,而我能給你的除了祝福還有一顆“勇敢的心”,朋友。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5

一些書短到令人吃驚的程度,而它所發揮的作用卻並不小。美國作家阿爾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亞的信》,就是這樣一本書。

什麼東西使這本書充滿了魅力呢一看之下,情節簡單到了極點: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軍人——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

羅文正是透過他不畏艱險的敬業精神,完成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任務,也正像許多公司的那些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領導人和員工一樣,他們的敬業精神有力地推動了公司事業的進步。企業需要能“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些積極主動,堅忍不拔,積極和堅決完成任務的人,那些值得信賴,具有崇高使命感,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並不一定要像羅文一樣具備軍事知識,但一定要具備羅文一樣的道德品質,這些道德品質正是國家,企業和一個人事業成功的有力支柱。羅文般的敬業精神應該作爲我們每個人自身的敬業標準,對於工作任務不計得失,不怕困難,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積極採取行動,全心全意地工作,高效地完成任務。

我想這本書之所以能暢銷不衰,風靡世界,正是它倡導了這種理念:對工作的忠誠與信念。現在有這樣一個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都不滿意,所謂的“這山望着那山高”,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自己好,而等自己真的失去目前的工作時,才發覺自己原先的工作有多好。我想每一個職業都有它自身的優缺點,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別,而且一份付出一份收穫,收穫總是和付出成正比的,我爲什麼說“收穫”而沒用“收入”因爲“收入”僅僅是“收穫”當中的一部分,正如書中所說:“不要爲薪水而工作,因爲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種報償方式,雖然是最直接的一種,但也是最短視的……面對微薄的薪水,你應當懂得,僱主支付給你的工作報酬固然是金錢,但你在工作中給予自己的報酬,乃是珍貴的經驗,良好的訓練,才能的表現和品格的建立。這些東西與金錢相比,其價值要高出千萬倍。”這段話對我的心靈有很大的觸動,在當今這個快餐時代,人們越來越急功近利,而忽視了一份工作對於人內在品質和素養的深遠影響。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時代的悲哀。

書中還提到了一種觀點:“每天多做一點”。現在很多人工作時往往是抱着應付的態度,即把老闆或領導規定必須做的事情做完就行了。這樣的話,只會使自己永遠處在被動的局面,換句話說,這樣無法爲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書中給出了這樣一個例子,艾倫在一個週六的下午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球賽,多做了點事情,結果不僅爲自己增加了1000美元的現金收入,而且爲自己帶來了一個比以前更重要,收入更高的職務。艾倫並不是速記員,他也沒有義務留下來幫那個律師做速記,可他還是留下來幫了律師的忙。他能這麼做,反映出他具有助人爲樂的內在品質,正是這種良好的品質,使他獲得了現金收入和更好的職務。每天多做一點,並不會佔用自己太多的時間,卻可以讓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何樂而不爲。

當然羅文的優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麥金萊的舉重若輕,瓦格納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奧,里奧等人的團結協作以及雙方的共同價值目標,也同樣給我們以深刻的啓迪,這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都是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一個員工必不可少的。

讀過一本好書,精神得到了一次昇華,願我們將《把信送給加西亞》所體現的精神落實到我們的本職工作中,原則做事,本色做人。

致加西亞的信優秀讀後感6

讀完《致加西亞的信》,我並沒有想象中的激情澎湃,感慨萬分,因爲書中所表達的精神我都懂,也經常經意不經意地這樣做,於是它對我來說只不過是將這種精神明朗化,系統化,並輔以例子爲佐證,讓我感觸較深的不是書的內容,也不是書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讀書的人。服從本是下屬該做的事,最基本的做人道理,就像子女要贍養父母,吃完飯要洗碗一樣天經地義的事,卻要值得如此大力的推行,竟有如此多的讀者,從側面說明了這是一個嚴重的人性問題,如果從這一點來說倒是讓我感慨萬分了。

如今像羅文這樣的人少之又少,爲什麼呢?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大家不想做事情,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思想上存有“瓶頸”。主管給他的任務有一個,他的疑問卻有十幾個,“我忙,沒空”“人少,沒辦法做到”“能做到這樣已經不錯了,不要太理想化了”“我的下屬理念太差,我也沒辦法”“讓某某做可能會更好”等等堂而皇之的,而他提出這些問題不外乎有以下幾種目的:

(1)擺困難,讓你降低要求;

(2)擺完困難,讓你覺得讓別人做會更好,那麼他就可以偷閒了;

(3)有言在先,萬一事情沒辦妥,不能完全怪他,你會體諒他的;

(4)希望你幫他解決困難。

或許這時候有人要問:難道上司給我們下達任務的時候我們只能說:“沒問題”,其他的什麼都不能問嗎?誠然不是,假如主管讓你到A城市送材料,而你不知如何到達A城市,順便問一下主管A城市在哪裏,如何搭車,省得到處找到處問,如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何樂而不爲呢,可是如果連主管也不知道怎麼辦呢,一切都得自己解決。如果你不能幫助主管解決一些難題的話,那要你何用?

我們一直都在推崇羅文——將信送給加西亞的人,卻忽略了兩個重要人物:派羅文去送信的人——美國總統麥金萊和推薦羅文的人——情報局長阿瑟。瓦格納上校。千里馬不多,伯樂更少,如果沒有阿瑟。瓦格納和麥金萊的信任,慧眼識英才,也不可能派羅文去送信,因此,美西戰爭從側面反映了用人的重要性,而我們的企業是不是也該清楚每個主管,員工的優劣,讓每個人去做他最合適的,能發揮最大優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