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教師的解放》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61W

實在不喜歡讀純粹的教育理論專著,卻很偏愛教育隨筆,那是教師心靈的吶喊!儘管這種吶喊會無人聆聽,但至少可以釋放心中的壓抑,消除一點職業的倦怠。正如王金戰先生在他的《英才是怎樣造就的》一書中說:“我們無法改變教育的大環境,但我們至少可搭建一個暖棚,種一點自己喜愛的蔬菜。”

《教師的解放》讀後感範文

真的痛恨現在教育界的一些繁文縟節,爲什麼不可以簡單一點呢?比如,評個骨幹教師之類的,需要經過重重考試、考查,而這些考試考查與教學質量、教育質量成正比嗎?在我看來,一個老師應該有着最樸素的追求:讓學生敬佩,讓家長信任,讓領導放心。對於一個教師來說,這該是最高要求也是最高榮譽了吧。

然,種種繁文縟節,卻爲教師們加上了沉重的鐐銬!各個政府部門爲撈政績對學校(教師)進行“輪番轟炸”。悲哉,教師!

當我讀者肖川先生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中“教師的解放”時,我不禁想流淚、想高呼。

關鍵詞一:感激。這是我讀完開篇第二句話後的強烈感受。他說——“焦慮、抑鬱、過敏、偏執等特徵與傾向普遍存在於一些教師身上,說我國中小學教師是全世界最辛苦的教師恐怕也並不過分。”放眼所接觸到的教師,包括我自己,整天喜氣洋洋、春風滿面的有幾個?不瞞您說,我常常晚上失眠,有時逼着自己睡覺,眼睛是聽話地閉上了,可腦袋還是不聽使喚,還在高速運作,醒來頭昏腦漲,就如沒睡一般。早上一進教室,看到那些無論你怎樣苦口婆心地教育,都無動於衷的學生,你還能用“老師在物質上是貧困的,但精神上是富有的”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嗎?如果僅僅完成教學上的一些任務,我便覺得是天大的幸福了,在潞中,一個蘿蔔要捂着幾個坑,更多的行政上的雜務在等着你。實在是緊張之至。現實中,人們總是眼睛盯着教師的寒假暑假和雙休,而忽視了老師們的“雞叫而出,鬼叫才眠”,認爲教師休息時間多,待遇相對就很高。所以,我真的很感激肖川先生對一線教師的理解,這種理解令備受委屈的我熱淚盈眶。

在我,本來是有着一些個人的.愛好的,比如:看書聽音樂、寫寫散文隨筆,早些年還常常有豆腐乾式的文章發表,也常會去歌舞廳跳上幾圈喊上幾嗓子,可現在生活單調得就象學生一樣:兩點一線。晚上還得回去做家庭作業——備課!所有的興趣愛好被寫公文、做臺帳之類的事情所代替。去年在市裏聽某個講座,某個官員說:老師應該是多才多藝的,應該是不斷學習着的。我(我們)多想啊!試想,一個教師如果中規中矩,沒有任何興趣特長,沒有絲毫青春活力,會贏得學生的喜愛嗎?一個教師如果停止學習、裹足不前,還能稱得上爲人師表嗎?由此聯想到本文後面的一段話——“忙碌是一種病毒,它使得我們庸懶、麻木、平庸和瑣屑.....久而久之,連翻書的慾望都沒有了,哪裏還能指望教師探索和鑽研?而沒有知識和思想來滋養心靈與生命,哪來分享、交流的內在需要?......敷衍和應付,何來教育的高質量?”此刻,很想說一句:誰來解放教師?然,肖川先生的此番吶喊,誰來聆聽?肖川先生作爲北大教授,他只能爲教師吶喊,不能解放教師!盼啊!大年三十何時會出月亮?

關鍵詞二:感嘆。我深爲肖川教授的觀察力、洞察力和感受力所折服。以前看過一些書,大多是隻指問題不談對策,有站着說話不腰疼之嫌。可肖教授不同。他在文中剖析了教師負擔過重的原因,一教師編制過緊,編制過緊導致工作量過大;二是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過高;三是一些職能部門把學校當成了濫施淫威的場所;第四是學校人際關係不夠單純;第五教師教育觀念陳舊落後,對學生缺乏等待之心;第六是學校生活缺乏挑戰性和活力;最後是教師的素養和能力不夠理想。不難發現,肖教授比較客觀全面地分析了原因,他既爲教師“辯護”,又對教師“訴訟”,充斥其中的該是他那顆希望早日實現民族復興的赤子之心吧!

關鍵詞三:感謝。肖教授在文尾這樣說道——“世界就是我們自己,當我們以光明、正直、昂揚、樂觀的態度去看待生活,我們就會生活在光明、昂揚、樂觀、向上的生活中,這就是所謂的‘境由心生’。給自己更多的積極的心理暗示,相信信念的力量,這也是教師解放的應有之義。”的確,作爲教師,儘管我們有很多思考,但我們無奈!所以,我們能夠改變的只有自己的心態,感謝肖川先生無奈的寬慰和鼓勵。“選擇了這一行,就堅定地走下去”,我只能以此安慰自己,也堅定自己前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