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00字(通用5篇)

讀後感2.2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000字(通用5篇)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海倫·凱勒對生活的熱愛,她用熱情的態度勸戒世人應珍惜享有的一切。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看人的面孔、狗的眼睛,看自然景觀……海倫·凱勒想看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只不過是南柯一夢。

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長河中的短暫一瞬。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對於那些碌碌無爲的人,無非是在燈紅酒綠的舞廳中度過,或是漫無目的地遊玩着,他們追求的是醉生夢死的生活。而目前青少年學生中也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擁有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他們不是去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點苦,把學習當成一大苦差,整天東遊西逛,無心向學。對於學習,他們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不是以積極的態度去勤奮學習,努力拼搏,而是哀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現在的社會是高科技發展的社會,是人才濟濟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的。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她還能用自己殘疾的身軀寫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樣聞名於世的書。而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明亮的眼睛,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不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去創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用自己堅強樂觀、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向世人揭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樂觀向上、永不言敗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就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她作爲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卻有着超越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像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友愛。她也以自己的親身感受告誡他人,健康的心理是人類成功的最基本條件。有健康身體而沒有健康心理的人,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具有健康心理的人,縱然是身體殘疾也不會抱怨命運的安排,去渴求他人的憐憫。他們會憑着自己堅強的毅力到達理想的彼岸。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部書的內容令我受益匪淺,我從中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找到了自信、堅強與樂觀。真的,一部好書能讓我們受益終生,它不但讓我們增長知識,還能使我們看透人生,理解人生,感悟人生。“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很高興能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交上朋友!

讓海倫·凱勒的精神成爲我們學習的動力;讓我們揮起手中的筆,給明天添上自己的一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2

當我讀完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後,內心深處對海倫的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寫了海倫·凱勒自強不息的一生。因爲小時候她生了一場重病,之後成了一個盲聾啞的殘疾人,但是她並沒有因此悲觀退縮,而是樂觀向上的、不屈不饒的生活下來,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人生沒有筆直的路,海倫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她的生活道路到處充滿坎坷,她雖然沒有常人一樣的聽力、視力和說話能力,但她卻有常人難以想象的拼命勁,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了爬起來,沒有一絲抱怨。

海倫一直對生活充滿希望,心中有着堅定的信念——努力、努力、再努力。她不分晝夜,夜以繼日地學習着,是那麼的如飢似渴,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創造了生命的奇蹟。海倫·凱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戰,永不向困難低頭,敢於正視生活,持之以恆地練習說話。她的這一生並不是不幸的,因爲許多熱心的朋友一直幫助她,鼓勵着她,纔會取得今天的成就。俗話說:患難、困苦是磨鍊人格的最好學校。海倫。凱勒正是靠着自強不息的精神,經歷了風雨,見到了美麗的彩虹。

鐵是打出來的,馬是騎出來的,意志是磨鍊出來的。古今中外,有許多人也是在逆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付出百倍的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了自己手中的鮮花,他們是世界上最值得驕傲的人。人稱“宇宙之王”的霍金,命運對他十分殘酷,使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說話能力,一生都需要別人來照顧,然而全身只有3根手指能動的他卻十分樂觀,在逆境中成爲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並寫出了著名的科學著作《時間簡史》,深受人們的喜愛,正如霍金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爲,有生命就有希望”。這句話一直鼓舞着他前進。

談遷是明末清初的史學家。他第一次寫的《國榷》原稿被盜,下落不明,很多人以爲他再也站不起來了,沒想到他很快從痛苦中掙脫出來,重新撰寫,此時他已重病在身了。這本《國榷》字字都包含着談遷的艱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兩個事例不就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和命運是不可能公平的,但只要心中一直充滿希望,憑藉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生命就會創造奇蹟。在學習上,我們要把這些強者作爲榜樣。平日當我遇到小小的難題時,我想都不想就叫媽媽來教,大家不應該學我,遇到困難應該自己想辦法克服,這樣纔不會養成依賴性。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敢於正視困難,面對挫折不畏懼,一起做個頑強的小鬥士!本領是從困難中學會的。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3

這幾天,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的主人公海倫是一個在黑暗中度過了88個春秋的弱女子。

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短暫的一刻。每個人早上醒來,就能感受到太陽從東方升起來,陽光燦爛地照耀着樹梢,照耀着閃閃發光的河流,照耀着顫動着露珠的青草葉,照耀着寬闊的平坦的廣場。於是,一切在陽光中被喚醒了,鳥兒嘰嘰喳喳地展示着自己的歌喉,撲騰着翅膀在天空中劃出美麗的弧線;翠竹在晨風中輕輕擺動着自己柔軟的腰肢。

在陽光的照耀下,一切多麼美好。活潑的小蟲在綠草地裏歡快地爬行、鳴叫;鮮豔的花朵盡情地舒展着自己的身姿,貪婪地吮吸着陽光的愛撫;勤勞的蜜蜂在陽光的鼓勵下,辛勤地穿梭在花叢中,輕盈地從這朵花裏鑽到那朵花上;歡快的河水映着陽光發出粼粼的光芒,一閃一閃的像一面會變色的鏡子,投射出像寶石一樣的光芒。這些常人天天能看到輕風、陽光、河水、綠葉,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多麼奢侈。

海倫多麼希望能夠有三天的光明,可以和別人一樣聽聽清脆的鳥鳴;看看綠葉泛出的光亮;看看五彩繽紛的花兒如何在風中搖曳;看看綠色的螳螂是如何蹬動它健壯的雙腿,欣喜地向前跳躍的;看看飛流而下的瀑布,那銀色的身姿肆意瀟灑。

這些因爲光明的而帶來的美,我們普通人能夠輕易地獲得,而對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那麼遙遠的事情。

但是,海倫卻憑藉着堅強,從哈佛大學畢業。海倫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被評爲了美國十大英雄偶像。

海倫希望自己能夠擁有三天的光明,可以讓自己更好地瞭解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體會到海倫的渴求,就會對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更加的珍惜。只有用珍惜的態度,才能讓眼睛裏看到的陽光暖到心裏,才能讓翠綠洗盡我們疲乏的心靈,婀娜的柳枝纔會激起心底的柔軟,筆挺的翠竹纔會激發我們的剛正不阿。讓我們抱着感恩的心,對待我們擁有的光明。因爲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沒有光明,只有抱着感恩的心,纔有力量更努力地學習,更努力地工作。

海倫是個懂得珍惜的人。海倫珍惜自己的老師,珍惜自己的時間,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珍惜自己能夠獲得的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珍惜每一個曾經幫助過她的人,積極地把自己的能量撒向那些比她更不幸,更弱小的人。

海倫的珍惜給了我啓示,我們要學習海倫去珍惜生命中擁有的東西,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4

我一直覺得生活十分平淡無聊,天天重複着同一種生活方式——學校到家,家到學校,兩點一線。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毫無新意,沒有絲毫幸福感可言。直到我讀了海倫凱勒的`傳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才驚訝地發現,在我眼中無趣的生活卻是海倫夢想的幸福。這本書深深地震憾了我,讓我開始反思,什麼是幸福?如何才能讓自己感到幸福?

海倫凱勒,自幼失明失聰。因爲看不見,聽不見,她遲遲沒有學會說話,一直生活在無聲無息的黑暗世界裏。她的性格變得孤僻,暴燥。幸好她遇到了一個耐心溫柔的家庭教師,一直鼓勵她向前。她在家庭教師的鼓勵下,憑藉自己頑強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學會了讀書寫字,並最終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在一般人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既聽不到又看不見的殘疾人怎麼能成爲舉世聞名的作家?但海倫凱勒卻做到了,她堅定的信念和超強的毅力讓她超越了肉體的限制,創造了一個奇蹟。如果她當時自暴自棄,心灰意冷,那麼什麼奇蹟都不可能出現,她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做一個永遠只能被家人照顧的可憐蟲。全世界有無數的殘疾人,並不是所有的殘疾人都能身殘志不殘,堅強地挺直自己的脊樑。屈服於命運的,只能被命運的鞭子抽打得遍體鱗傷;而勇敢地扼住命運咽喉的,才能奏出驚心動魄的樂章。堅定的信念,頑強不屈的鬥志,就是她們隱形的翅膀,帶着她們飛向所渴望的幸福。儘管這所謂的幸福,在我們眼裏是如此的平凡。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才三天啊!海倫企求的僅僅只有三天。她認爲三天的光明,足夠讓她幹很多事了。她己經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正常地看書閱讀,正常地與人交往,這己讓她感到幸福。而三天的光明讓她可以觸摸那些後天努力所達不到的東西,比如真切地看看花的顏色,太陽的光……那就是海倫所想的終級的幸福。而對於擁有健康的我來說,什麼是幸福呢?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纔是幸福?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前進的道路無止境,誰也不知道自己終其一生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成就,能夠走多遠的路。也許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不停地向前飛,其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那一路上的美麗風景和荊棘泥濘都足以讓我們回味。而每達到一個新的地點的滿足感更是另一種幸福。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不去想他們擁有美麗的太陽,我看見每天的夕陽也會有變化……我終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裏會有風,就飛多遠吧……”什麼是幸福?我知道了,唱着這首歌飛翔就是幸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5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就是海倫·凱勒”。第一次“接觸”海倫,是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中,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作者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盲聾女作家,一歲半時即雙目失明,雙耳失聰,但她不屈不撓地與命運抗爭,在家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盲文,還學會了說話。在20歲時,考進哈佛大學女子學院,她用自己的毅力締造了“知識改變命運”的神話!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體小說。書中,作者爲自己假想了三天擁有光明的時間,短短的三天,卻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她祈禱能用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熟悉身邊的一草一物。然而,命運卻和她開了個大玩笑,現實中海倫的一生只有十九個月可以感受到光明與聲音,她根本無法擁有正常人最平凡最普通的生活。但苦難對她而言,卻成了一塊很好的墊腳石,一切的不幸成就了她堅強的性格,支撐她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使她成爲了一名傑出的慈善家、演講家、教育家。

當海倫處於人生的低谷之時,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挑戰生命的力量,是知識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所以,在《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海倫說了這麼一段話:“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爲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

在書中,海倫還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的景色進行描寫,使人難以相信這是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划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在知識的世界裏,她學會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

讀這本小說,我們不難感受到:海倫的一生都在用知識與世界溝通,知識爲她鋪設了一條成功之路。因爲有了知識,海倫才能透過心靈之窗去感知世界,進入人生的最高境界。她在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遠不能遺忘的生命之歌!

這本小說給我們帶來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海倫讓我們知道:在這樣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義。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我們更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充實地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讓我們一起用知識去點亮自己心中的那盞燈,照亮通往前進的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