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

讀後感9.43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

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1

一個朋友的網名叫"荊棘鳥",我知道這是一本書的名字,但不知道這代表什麼意義。這幾天,在找工作的焦慮中終於把這本小說看完了。

荊棘鳥,用荊棘刺穿自己的身體,一直謳歌,直到死去。鳥兒爲什麼要這麼做,爲什麼不就好好唱歌就行?

可是看完書,我想我明白了。

菲愛着弗蘭克的親生父親,儘管她的丈夫帕迪對她愛和尊重,依舊得不到她的一點笑容。對於菲來說,她對弗蘭克的親生父親的愛情就是插在她心上的那根荊棘;而對帕迪來說,他對菲的愛就是插在他胸口的荊棘。

梅吉愛着拉爾夫,可她嫁給了和拉爾夫相貌相像的盧克,而對拉爾夫的愛是穿透她的心的荊棘。而對拉爾夫來說,紮在他胸膛的荊棘是他的梅吉和他的教會權力,對於這兩個不能兼得的事物,不管他怎麼選擇,他都不能免於痛楚。

而朱思婷和戴恩呢?朱思婷的荊棘是她的'弟弟戴恩,她的演藝事業,或者雷恩,還是她自己?她的故事到最後也沒有結束,所以不能這麼早下判斷紮在她心上的是什麼。而很明顯,戴恩的荊棘是他的教會事業,他就像梅吉所相信的那種因果報應,他要被還給上帝。

那刺穿自身的荊棘隱喻一個人的執念,執着於什麼,什麼就會刺穿他的心,讓他痛。而他依舊不願意放下,在這種痛的驅使下,帶着執着的神情走向死亡。似乎,只有這種痛能證明他存在的意義。

假如沒有了荊棘,菲快樂地和帕迪生活在一起,拉爾夫和梅吉順利的在一起,戴恩做了個牧羊人。故事會像一碗糖水,多喝一口就會膩得慌。

這就是人的故事。人總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弄成一碗糖水的,就算往裏邊撒一把塵土。

況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荊棘,並毫不猶豫的把它插在自己的心上,然後淌血的心帶來的痛感會給他源源不斷的叫做勇氣與堅持的東西。

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2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女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處女作,也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小說。這恐怕也是目前爲止,澳大利亞—新西蘭太平洋南大陸和島嶼的最成功的一部文學作品。

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全書以梅吉和拉爾夫的愛情爲主線,展開了一幅生動的新西蘭—澳大利亞的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的畫卷。內容生動、情節緊湊、故事跌宕、人物刻畫也非常到位。

克利裏家從新西蘭來到澳大利亞的德羅海達大牧場定居和經營,這是他們一家最大的轉機,也爲許多悲喜劇,更多的是爲悲劇埋下了種子。

克利裏家很富有,克利裏家也不缺乏社會地位,拉爾夫能成爲紅衣主教,位高權重非常人所能想象。然而金錢和地位並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人生中最寶貴的一些東西:愛情、親情、故鄉、事業、夢想、自然、人生大舞臺的精彩、身心疲累時的偷得的寧靜,等等等等,正是它們帶來了極大的幸福和極大的痛苦,讓人在塵世中溫享着美好,卻又留下了累累傷痕!

讀了《荊棘鳥》以後,想着它帶血的啼叫,禁不住聯繫自己的人生。我曾深深的爲這樣一句話所感動:“只要世上還有一雙忠實的眼睛爲我哭泣,便值得我爲生命受苦。”是啊,爲生命,爲生存,爲理想,爲愛,甚至爲個人喜歡的一些些微,我們就明明白白地,把荊棘刺進胸膛。

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3

《荊棘鳥》的開頭是這麼講的:傳說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歌聲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

《荊棘鳥》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以女主人公梅吉和神父拉爾夫的愛情糾葛爲主線,描寫了克利裏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時間跨度達半個多世紀之久,橫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富力強的神父拉爾夫一心向往羅馬教廷的權力,但他愛上了牧主克利裏的女兒,美豔絕倫的梅吉,內心處於權力與愛情的矛盾掙扎之中,從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故事。以兩位主人公爲中心,展開了克利裏家族十餘名成員各自的人生悲歡離合。作品情節生動,結構嚴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有澳大利亞的《飄》之稱,被《時代》雜誌列爲十大現代經典作品之一。

然而,我試圖明白《荊棘鳥》中人物後面更深處的東西。麥卡洛以一種平鋪的文筆象在德羅海達上放牧一樣縱橫演繹了克利裏家族及其相關人物的命運、生、死、痛苦和歡樂。其情節跌宕而不悖理,它以觸摸歷史的鴻篇鉅製告訴人們這樣一個真理:世間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

折磨菲和梅吉的,源於對人間的愛。菲象一個自動陀螺一樣從早到晚在廚房和後園子裏轉,疲勞得難以緩解,因爲她處在一個收入菲薄的家庭,哺育了六個孩子,後來有添了三個,她晝夜不停地勞作、勞作,直到最後麻木,只當她失去勞動能力,到了風燭殘年,才贏得她自年輕時就想要的閒適。

梅吉的歌聲在最美時,也即她痛苦到了極致的時候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思考。梅吉在孩提無知時,雖然有痛苦的時候,如在教會學校讀書被阿加莎修女責打,被迫和小朋友特麗莎分手及弗蘭克逃走,都曾讓她深深痛苦,然那時她有真實的歡樂,就象艾格尼絲的到來、認識拉爾夫、哺育小哈爾,梅吉都感到了上帝的仁慈。只有當拉爾夫被利慾權勢,將自己賣給瑪麗死去的靈魂和天主教廷後,梅吉的生活才陷入無底的黑暗。她嫁給了有點象拉爾夫的盧克,失去的愛情卻沒有從這兒得到彌補;這以後,她對生活的態度與其說是一種熱愛,毋寧說是一種無奈的面對。後來她有了戴恩,那象是她所希翼的全部,事實上只是一種微薄的安慰。她對戴恩越喜歡,越襯托出她的孤單與可憐,愛的無力及失去愛人的虛空。她的靈魂只是在戴恩和拉爾夫死後纔得到真正的解放。此時歌聲最爲響亮,也由於痛失所愛而分外悲傷。

與此相比,拉爾夫的歌唱卻不那麼動人,也許只能稱爲掙扎時尖利的呼救,雖讓人震驚卻不能使人震撼。劉墉說過這樣一句話:“追名逐利,此念一生,風流盡去。”拉爾夫的悲哀就在於此,他活得非常痛苦,也給別人帶來了痛苦,所以沒有人對他憐憫,即使是梅吉,如果愛情不包括憐憫的話。

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4

有這麼一種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所以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美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刺上,在那荒蠻的柳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爲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

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深痛巨創來換取,麥卡洛筆下克利裏家的滄桑和感情歷程正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愛交織在命運裏。梅吉和她的母親一樣逃脫不了命運的束縛,選擇了同樣的方式去愛。她和拉爾夫神父之間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情讓人覺得是荊棘鳥最動聽的歌唱,久久不能忘懷,但最終還是曲終人散。

我不相信命運,但我卻堅信愛可以超越一切改變一切。我不欣賞主人公對命運的妥協,但卻感動於他們對愛情的執着。

忠實溫雅的帕迪,始終以含蓄的方式愛着"從天上掉下來"的妻子;外表冷漠的菲奧娜,一生未走出早年遭受愛的背叛的陰影;暴烈而備受苦惱折磨的弗蘭克,在監獄裏埋葬了出人頭地的夢想;溫柔內向而倔強堅強的梅吉;欲愛不能,欲罷也不能的拉爾夫神父;驕橫張狂,滿腹尖酸的瑪麗夫人;還有溫和的戴恩和古怪的朱絲婷……個個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極富個性的人物,譜寫了《荊棘鳥》愛與命運的交響曲。

很少有一部作品讓我讀了以後感覺那麼深刻,特別是關於荊棘鳥的傳說。當荊刺刺進鳥兒胸膛的那一剎那,我也感覺到莫名的心痛。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可是我不知道荊棘鳥的人生算不算是一種悲劇。

小說的結尾這樣寫到:鳥兒胸前帶着荊刺,"它遵循着一個不可改變的.法則。她被不知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盡……但是,當我們把荊刺扎進胸膛時,我們是知道的,我們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們卻依然要這麼做。我們依然把荊刺扎進胸膛。"

這就是《荊棘鳥》的故事。

大學生讀《荊棘鳥》有感範文5

《荊棘鳥》終於看完了,我不知道應該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自己的心情,是那種沉重、無奈,還是那種痛,爲梅吉的可憐?還是爲拉爾夫的可悲?

拉爾夫,他愛着梅吉,從她還是個孩子時就愛着,直到生命完結的那一刻,他們之間本沒有任何的阻礙,除了一個原因——他是個教士。可是,爲了對權力的追求,在梅吉與教會之間,他還是選擇了教會,他得到了一個人應該擁有的一切,金錢、名望、地位,而正因爲他的選擇,也註定了他的愛情不會圓滿,註定一生要受到靈魂情感的洗理與掙扎。

梅吉,堅韌、忍耐、包容、優雅,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她最大的痛苦卻是她的愛情,她無法與上帝爭奪身爲教士的拉爾夫。最終,她選擇了盧克做爲拉爾夫的替身,本想與盧克相安過上一輩子,可是,盧克卻是個金錢的崇拜者,一個地道的守財奴,在他心中,梅吉也只不過是個掙錢的機器,他對田地的愛,對甘蔗的愛,遠遠勝過對梅吉的愛。對於這些,梅吉也以自己特有的堅韌而堅持着。

可是,終有一天,她一直無法忘記的拉爾夫走進了她的生活,那瘋狂而甜蜜的天堂般的生活改變了一切,她帶着從拉爾夫那裏得到的一部分離開了盧克,回到了自己的家。擁有了一個和拉爾夫一樣高大、優雅的孩子——戴恩,可是,戴恩卻如他父親一樣,選擇做一個教士,就在希臘度假時爲救兩個女郎被海水吞沒了,梅吉千方百計從上帝那裏偷來的東西就這樣回到了上帝的手中。也正因爲戴恩的死,爲了找回戴恩的屍體,她不得不對拉爾夫說出曾經發誓要保密的事情,戴恩也是拉爾夫的兒子。梅吉說“我所偷來的,我還回去,拉爾夫,我們把你向上帝發過誓的東西偷來了,我們兩人都得付出代價!”而這,也正是她與拉爾夫所付出的代價!……

真正的愛和一切美好的東西是需要以難以想象的代價去換取——這是一種至高無尚的領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真心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