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如父如子》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讀後感3.1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如父如子》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父如子》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如父如子》讀後感1

看到最後我哭了,爲慶多,爲綠,也爲良多。誰是父親,誰是兒子重要嗎?反正都是第一次!父與子,血與親,原本不可分割,然而一場事故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後,血緣和親情哪個重要?還有人說得清嗎?兩個不同的父親,用不同的方式扮演着父親的角色。從良多的兩個孩子都要,到雄大的兩個孩子都能包容,微妙的變化,更讓讀者發起深思!雄大的魅力,由佳里不曾對任何人說起,他確在不知不覺中影響着,教育着,包容着身邊人!

書中設定了許多對立面,工作與家庭,財富與平凡,父與子,即父即子!讓我不禁想多了中國的人情。人們通常都是想着等一切都好了再怎樣怎樣,現在苦着沒關係,將來會好的。現在分離是爲了未來更好的重聚!然而,後來我們發現,我們錯過了孩子最好的童年,我們錯過了父母最好的年紀,甚至我們還要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

我們永遠無法跳脫出血緣和親情的束縛,因爲我們重來沒有想過血緣和親情會被冰冷的分開來談!也希望不會有家庭發生這樣的事,那些重組的家庭也能真心對待彼此,就像那個喚醒良多的孩子那樣。

《如父如子》讀後感2

說實話,剛開始讀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興趣,但是,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覺得越來越好看,還有剛開始出場的熊大,在作者的描述下,讓人以爲他粗魯,沒禮數,沒教養,還有由佳里那麼美、溫柔,追求者數不勝數,甚至不明白爲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男人,哈哈哈,可能大多數讀者剛開始讀時都會產生這種想法,不過越往下讀,就越是瞭解到作者筆下熊大的優點,正如由佳里說的雄大能夠用寬廣、博大的胸襟包容着一切。而這不正是作者和這本書的可愛之處嘛,而良多則是讓人越來越可憐,果然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過還好,故事的最後,有了一個美好的結局,良多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再逼着慶多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在某個程度上來說,良多終於做回了人,而之前,他幾乎是一個沒有感情的只會工作的機器,對家人永遠一副冷冰冰的態度,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錯誤,永遠不會反省自己,永遠覺得錢就是一切。而讓他發生如此轉變的一個人就是慶多了,最後,廣大讀者也再不用替小可憐、小善良慶多擔心了,他可以快樂地做回自己了。雖然是抱錯孩子,但對兩家來說這也不失爲一種最好的解決辦法了,良多要是早能意識到這點,也就不會給身邊的人帶來那麼多痛苦了。

《如父如子》讀後感3

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爲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剛看到這句話時,我還以爲寫的是那種從迷途直返,或者一個年輕的小混混在有了孩子之後變成了一個有責任的父親,爲了孩子奉獻的文章。看完才發現原來不是是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每對父母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對於雄大一家而言,雖說沒有野野家那麼富裕,但是相對於良多,雄大可能更做到了父親的職責,對於良多而言可能也就是在經歷了這件事後,我相信在他擁抱慶多的那一霎那,他才真正明白怎樣做一個真正的父親,我相信以後的他不會在逼着慶多去學鋼琴,不會只讓他打三十分鐘的遊戲,不會把自己想要的壓迫在慶多的身上,相不會只想着工作,從來沒有時間陪伴他,失去後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也會更加珍惜。對於琉晴,我可能更心疼慶多,在良多所謂的“教養”下,他顯得那麼成熟,懂事,即使在怎麼憋屈,再怎麼想家,也強忍着,讓人心疼。全文那麼多的細節描寫,我都沒有哭,可是在良多追慶多的時候,父子兩的對話,讓我一下子淚奔了,“爸爸已經不是爸爸了”“是啊,但是,這六年來。這六年來我一直是爸爸。雖說很不稱職,但我還是爸爸呀”“玫瑰花,被我弄丟了,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是血緣是無法分割的,但是感情也是強大到不能放棄的。有時候日久生情也強過血濃於水。

《如父如子》讀後感4

抱錯孩子的故事本覺得落入俗套,親情、羈絆、血緣等被作者刻畫得如此細膩,看着看着就悄然落淚。孩子總是有着超乎年齡的成熟,即使內心敏感卻還要扮演着懂事乖巧的樣子。琉晴向着流星許下“想回去見爸爸媽媽”的願望,明明萬分想念卻還因自己的想念對綠和良多感到抱歉;爲見父母而輾轉回到家的琉晴看似堅強內心是多麼地恐慌。慶多是如此地愛良多,學鋼琴,做玫瑰花,拍照片,乖巧地進行交換“任務”,把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優秀,唯一的目的就是想讓爸爸開心。滿心歡喜地等待父親來接自己回家,卻只聽到父親對“琉晴”的呼喚,失落地奪到壁櫥的慶多是如此的單薄、落寞;撿到自己精心製作父親卻視若罔聞的玫瑰花的慶多心靈是遭受到何等的打擊。孩子是純粹的,縱使經歷衆多,他們表現出超越大人的寬容與堅強,稚嫩的心靈卻要承受這樣的堅強未免是父母的失職。孩子和父母是處於平等地位的,關係到孩子的選擇不應由父母一意孤行,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又何妨?

從《小偷家族》到《如父如子》,作者很喜歡探討人世間的情感問題,尤其是血緣與親情之間的聯繫。血緣和生育的事實並不是親情成立的必然條件,相處陪伴關懷必不可少,沒有任何東西是因一個事實就理所當然地成立的,世間情感問題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並不是非真即假的邏輯判斷,也並不能以冷冰冰的命題進行定義,因爲每個人都是有情感、會思考的,人與人文是如此地複雜又溫暖。

對原生家庭的影響的刻畫是不動聲色卻讓人爲之一震。多少仇恨試圖擺脫原生家庭的人又在言行舉止中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子甚或更爲強烈卻自欺欺人不願承認呢?

我愛上是枝裕和啦!

《如父如子》讀後感5

我沒結過婚,也還沒有孩子,對於那種父母於孩子之間的感情並不是非常敏感。其實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是抱錯孩子的故事,而且一出現兩家父母見面的情節時,我便有了野野宮一家把兩個孩子都爭取過來,事情就皆大歡喜的'想法。但看完了跟媽媽講這本書是關於抱錯孩子的,媽媽立馬就說不會換,可以經常見面。意識到,親情和血緣是兩回事。

看完書,我馬上就去找了電影,但看了開頭便看不下去了,因爲我所理解的良多比較嚴肅,嚴厲,妥妥的紅臉,但電影中的良多又帥又溫柔。一下子我無法代入。看了電影是13年上映的,書是18年出版的,我感覺有些迷幻,說服自己,有些東西書是透過文字表達,電影是透過演員的演技表達,等過段時間,我對情節模糊了,再來欣賞雅治大叔的神顏吧。

前段時間看了海街日記的電影,也是今天才發現是同一個導演。只能說這是一個真正把真實的日本人拍出來的導演。書中描寫的良多作爲丈夫、父親的角色讓我不是很能接受,但是看了片段電影,才發覺這是大城市真正的日本家庭關係。我們一直抱怨的喪偶式婚姻在日本看來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也習慣了。父親基本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自然也不明白所謂感情的聯繫。感覺作者是透過這樣一個黑天鵝事件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傳統家庭模式的擔憂吧。

看到綠難過的情節,我的眼睛一直是溼潤的,因爲綠已經拋開了血緣,她愛那個一直撫養着的慶多,那個她已經離不開的慶多。當良多還在好的來自血緣,壞的都怪教養時,齋木一家已經反轉局面說可以同時撫養兩個孩子,因爲他們真的把慶多和琉晴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了,付諸愛,而沒有把孩子當成所有物。

幸好,幸好良多被降了職,幸好良多有時間陪伴家人時看到了慶多留下的照片,讓慶多沒有受到更多的傷害,良多的家也沒有繼續破裂下去。

《如父如子》讀後感6

這本書我看了兩遍,看第一遍的時候和看第二遍的時候隔了大概一個多月。

可是不知道爲什麼,看書的心境和感受完全不一樣了。

就像以前還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很喜歡看一些校園愛情小說,故事主角大都是校草或者校花。

而這些文章拿到現在看,已經覺得非常幼稚了,甚至會有一種完全看不下去的感覺。

但事實上,當時在那個青春懵懂的年紀,就是那樣的想法,和小說裏寫的一模一樣,有夢幻的感覺。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不是原來的我們了?

如父如子講的是兩對夫妻的小孩被醫院抱錯了,一對夫婦是良多和妻子綠,還有一對夫妻是雄大和妻子由佳里。

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雙方父母嘗試了交換孩子。可是畢竟一個孩子養了那麼多年,肯定是有感情的。

孩子心裏自然是不願意的,而且小孩懂事一點就會認生,所以在離開了養着他們的父母親和家庭,對小孩來講,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一切。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慶多的父親良多,他自我意識很強,一開始想要把兩個孩子都要了,後來沒有成功。

最後的良多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慶多和雄大的兒子玩的開心,兩家人已分不清彼此了。

這即是父愛的力量,也是生命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