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通用6篇)

讀後感2.8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通用6篇)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1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我是先認識這首詩才認識這本書的,和很多人一樣我也是喜歡《人生若只如初見》,可見我和很多人一樣也是有很多遺憾的。命運像最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生俱行的原罪。人生若只如初見,彼此都只是朦朧着,回憶着,而非去戳破彼此間的那層隔膜,就好像書中講的那樣,李隆基仍是他的曠世名主,楊玉環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相侵。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讀至此處,心中突然感慨萬千,歲月如哀歌,青春易逝,容顏易老。當鏡中人僅餘一片斑白,你不曾知曉的是那個驀然回首的女子,一閃而逝刻骨的傷痛和來不及逞強便被風乾的,不捨的淚。而更爲無奈的是,三郎等不到鏡中人的一片斑白了,只能透過已很模糊的記憶來懷念曾經的那個她了。

而蕭郎與慧孃的故事似乎更加傳奇,從慧娘得知蕭統是太子時便已定下了之後的悲傷結局。太子是承載着整個王朝的人,是決定着今後黎民百姓命運的人。他掙不脫門當戶對的傳統,逃不出封建禮法的制約。"宮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慧娘便死於此,而蕭統亦追隨慧娘而去。一對癡男怨女,用生命譜寫了這一曲戀歌。代表相思的紅豆便由這二人傳播開來,滲透着二人的鮮血,成了王維留給我們的千古絕唱。倘若都只是初見,沒有相知,相惜,相愛,這兩對癡情男女便也不會如今日這般,只能讓後人豔羨、哀嘆、懷念。安意如便用這般憂傷溫柔的筆觸帶我感受着,讓我沉醉,讓我悲傷,卻又忍不住感慨。

而後要提到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和劉徹與阿嬌則是有緣分相遇,更有機會廝守,卻陰差陽錯的虛度了彼此相愛的時光。從古至今,沒有人能比文君和相如更配得上浪漫二字。得不到家庭的祝福,他們可以很浪漫的私奔。而偏偏兩人又都絕頂聰明,能夠無聲的說服家人,兩人的廝守似是必然的。但天下男兒皆薄倖,無論曾經多麼深愛,總會有君心淡漠的那一天,文君毅然決然的與相如決絕。她是滿懷留戀的,卻仍壯烈的與愛人訣別。直至相如纏綿病榻,兩人才冰釋前嫌。其實本沒有什麼"前嫌"可言,因爲文君從未真正的怪過相如。

對於一個古時的女子來說,最悲痛的便是那廂的多情手已把玩新人發,與他人結同心去了。文君可以壯烈的與君絕,而阿嬌做不到。她從小便是嬌生慣養,不懂寬容爲何物,偏偏劉徹是一代帝王,是擁有弱水三千的帝王,而且做不到只取一瓢飲。阿嬌便註定了被廢的命運,只能對着冷清的金屋懷念曾經劉徹"金屋藏嬌"的誓言,寂寞的對鏡獨賞。

如花美眷,終究敵不過逝水流年。流年太現實,現實裏有太多的欺騙與無奈。當年的秋風輕易就荒蕪了今人的心,今日的浮華依舊褪不盡那年的憂傷。滄海桑田,亙古不變的,只有那心頭的一抹蒼涼,和那一聲飄散在風中的嘆息:"人生若只如初見。"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2

看到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書名所吸引。“人生若只如初見”,原句出自納蘭容若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在她的筆下,一首首古典詩詞,都變成了一幕幕悽美動人的歷史愛情畫卷,細細品位,就如一壺沁人心脾的好茶,慢慢回味,還能感受到它的醇香。

翻開目錄,看到的每一章節的名字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句,從“人生若只如初見”“當時只道是尋常”到“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翻開書本,從班婕妤的《團扇歌》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從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到陸游的《釵頭鳳》,楊玉環、卓文君、李清照……她在詩詞的變幻中講述了古代英雄美人,才子才女不爲人知的毅志思想。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在冰冷絕情的深宮大院,她始終相信,她愛着的男子會重新對她回眸,可是沒有,當繁華盡落,天子與凡人一樣躺在冰冷的墓穴裏時,她依然在他的陵園裏,陪着他一生一世。

“山無棱,江水爲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和,乃敢與君絕”將雙指併攏,她對天發誓,原以爲她會得到幸福,殊不知,皇室的戀情是廉價的,陰謀和狠毒,將她付出的愛戀全部抹去,變成了一個僅僅值得可憐的犧牲品。

“人生若只如初見”中的這個“若”字,是世上多少人期望,卻永遠不會實現的。因爲遺憾和希望,世間的人大多喜歡假設曾經和將來,不得不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是美麗,而又惆悵的。我們都曾遺憾過,後悔過,但這是我們人生中必須經歷的,正如書中所說“命運就像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身俱來的原罪”。誰都會有一個美好的開始,卻都不知結局怎樣,我們能做的,便是珍惜這場人生的初見。

若,人生若只如初見,該多好!沒有開始,就沒有結束……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3

《人生若只如初見》一書最適合在落日斜照之時或夜深人靜之時,一桌一椅一佳人,一燈一書一青茗,細細品讀,緩緩斟酌,深深探究。詩詞中不乏有曠世的奇才,也不缺絕代的佳人,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才情品性讓人讚歎,而才子佳人的愛恨情仇更讓人喟嘆。那似笑非笑的嫣然,執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牽引着我爲之或喜或悲或淡然。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倖錦衣兒,比翼連枝當日願。”納蘭性德的詞清新婉約,直抒胸臆,並給予讀者很深的人生感悟。

人生若只如初見,想想都美!三年前的初見,我們迎來了這場美麗的邂逅,那種美好的感覺一直就象春天綻放的花,那種溫馨、自然、真誠一直瀰漫在了你我的生命中。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蛋,一雙雙忽閃閃的大眼睛,一聲聲清脆脆的問候……一切的一切彷彿就在昨天。

清晨,當我捧着書本走進教室,穿梭在你們挺立的身影中,聆聽着你們朗朗的書聲,想察看察看你們的小臉蛋時,驀然發覺,曾經不及我肩高的你們,竟需要我擡頭甚至踮腳才能仰望你們的臉,我竟不及你們的肩高了,那一張張依舊紅撲撲的臉蛋褪去了幾分稚嫩,多了幾分成熟;那一雙雙忽閃閃的大眼睛少了幾分青澀,添了幾分穩重;那朗朗的書聲中更是去除了幾分飄浮,增加了幾分堅定……三年的時光說短不短,說長不長,我們共同的經歷卻何其豐富。從相識到相殺到相愛,又即將走向相離相念。有贊有怨,有喜有悲,有爭執怒斥,也有同仇敵慨……

猶記初識不久,當我背起行囊,跟你們揮手告別,得知我要出門參加爲期半個月的培訓學習時,你們一個個淚眼婆娑:"老師,我會想你的'!……"前不久,當我又一次背上行囊外出學習時,班長用堅定的眼神告訴我:老師,放心去吧!我們會管好自己!“老師,不要太想念我們哦!”當這煽情的話從一米七五的你嘴中吐出時,我故作瀟灑地轉身揮手,淚水卻早已盈滿眼眶。

叫我如何不想你,我的孩子們。當我轉身時,思念已注入了我的每一個細胞,裝滿了我所有的行囊。這樣的經歷註定我們不是彼此的過客,而已成爲彼此漫漫人生長河中的朵朵浪花,伴隨我們人生的起起伏伏,成爲彼此暗夜中的一縷微光,冬日裏的一抹暖陽。

人生若只如初見,只不過是衆多凡人的美好心願罷了。人始終是要成長的,隨着歲月的流逝,閱歷的增加,人的樣貌、心智乃至品性均會發生一定的改變,這是不可避免的。初見雖美好,但再見更讓人驚豔!孩子們,若干年後,我們又會在哪相見呢,那時的你們又將會是何種模樣?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4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安意如的浪漫古典情繫列,最愛的便是這一句。彷彿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爲眼光交匯的瞬間,即使時光輾轉了千年。初見即是美好,眼波流轉,微笑蔓延,黯然心動。這份美好是單純而簡明的,或許正是如此亦脆弱的經不起時間的蹉跎,誓、言有口卻偏偏有口無心,唯留遺憾清冷如霜雪。

讀《人生若只如初見》常常感傷於安意如那哀婉的文字,因爲每一段文字的背後必有一段傷感的故事,也必有一個美麗且哀愁的女子。她許是“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李清照,許是“玉顏不及烏鴉色,猶帶朝陽日影來”的班婕妤,許是“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的唐婉,許是…安意如用憐惜的心緒勾勒出男權社會裏一個個心潔如霜雪,花容月貌不減清烈的奇女子,在她的書裏古詩詞間的女子不再是一個個任人擺弄的皮影,而成爲具有獨立靈魂的演繹者,生動地演繹着最初的美麗與最終的遺憾,於是人們如我般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

透過安意如的書,人們常常體會到支離破碎的美好,那是掩藏於笑容背後細微的苦澀。世事古難全。我們都遺憾沉重,因爲我們一手握緊了什麼也就一手失去了什麼,“命運像名貴的絲絹,怎樣的巧奪天工,拿到手上看,總透出絲絲縷縷的光,那些錯落是與生俱來的原罪”。安意如同我們一樣,同樣懷戀着曾經的美好,在黑夜裏獨自撫慰日久的傷痛,但她比我們多了幾分達觀,懂得放手。放手也是一種快樂,它讓你擁有更多的時間擁抱未來。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時風華正茂,那份可貴的美麗即使若干年後亦難以忘卻,但也只能停留在回憶裏。昏黃的燈光下,細細地回憶,或許這也是一種別樣的美好。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5

我素愛讀書,雖然中學時看課外書大有不務正業之嫌,我還是巧妙地逃過父母老師的眼睛讀了不少。進了大學更稱了我的心意。 自詡看書不少,喜歡的也很多,但讓我如此癡迷的這還是這一本《人生若只如初見》。

前些日子下載了電子版,看完之後還是念念不忘,索性買來一本。她們很不理解,說你不是已經下載了嗎,你不是已經看完了嗎,圖書館不是有嗎,怎麼還買呢,那麼貴。可是我對它的喜歡已經到了非擁有不可的地步。

說不清到底是什麼體裁,是詩詞鑑賞,也是散文隨筆,她以自己的眼光寫她對那些詩詞獨特的理解。安意如,一個如此年輕美麗卻又如此才華橫溢的女子。人說她"功夫在詩外",人說知道的多沒什麼,難得的是她有那麼多自己的見解,而且還那麼獨到。有人說她寫的很淺,或許是吧,她不是專業的鑑賞評論家,寫東西不是爲了做學問,她只是寫自己的理解,而這,正是我所欣賞的。況且,她的知識和見地已經讓我這種雖然身在中文系卻有那麼多東西僅僅一知半解的人心生佩服了。事實上我聽到這種評論時,是好不容易纔剋制住自己的氣憤的。或許是太沒氣度了,竟然不能接受別人對我欣賞之人一點點不好的評價。

她說"凡心所向,皆是虛妄。"她說"自我收斂,內心沉靜,這是我希望獲得的心境,而我亦漸漸成爲這樣的女子。"

這正是我所欣賞的,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平靜的心態,平靜的生活。 或許正是因爲這,我才如此鍾愛這本書。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爲一個如此淡定柔和之人。

人生若只如初見讀後感6

第一次見到《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本書的時候,是在朋友家裏的書桌上。“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本是不俗的,只是感覺,若寫書的人連自已的書名也起不好,要套用一句古詩來給自已的書命名,且先不說俗不俗,這種做法不免讓人感得譁然取寵,所以連翻的慾望也沒有了。

後來,朋友說這本不錯,又因家裏實在沒書看了,再到朋友家,順便捎了回來。寫書的人是位年輕的女子。她似在談詩,又像在談風月,更像是用清麗,感性的筆調,給讀者講一個個悽世絕美的戀曲。曠世的奇才,絕代的佳人,似笑非笑的嫣然,執迷不悔的凜然,心照不宣的釋然,讓人不免沉浸在千百年前才子佳人的愛恨情仇中恍恍然!

從名門閨秀,幽雅賢德的班婕妤繁華過盡,因飛燕合德失寵所作《團扇歌》開篇,引出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行文巧妙,也詼諧幽默,也不乏言詞的狠毒。

我不甚喜歡《團扇歌》,詩作得還巧妙,比喻打得還好,還憂切動人,我依舊是不喜歡。不喜歡班婕妤愛不敢愛,恨不敢恨的個性。雖安意如評她清高自詡,目下無塵,處處以大閨秀自處,以至失寵後,不哭不鬧,安靜躲開旁人,偷偷的把自已憂傷哀怨揉進《團扇歌》裏。把古代婦女的美德及柔弱演繹到極致。我只是有點婉惜並不喜歡。如此一個德才兼備的佳人,結局卻甚淒涼。還是喜歡楊玉環的個性,愛就愛了,從來不去想她眼裏的“三郎”是她的公公,是天下曠世的明君。她眼裏愛是平等,也不受外界任何因素影響。她呼他如平民老百姓夫妻般的叫着“三郎”,平常人家的小日子,對深宮帝院來言,卻成了不尋常!她在他面前只想做個小女人,有點任性,喜歡被嬌寵,也小心眼般的吃醋。她愛他,所以受他的恩寵便成了理所當然,他受她,也是傾城所付,不,是傾國所付也在所不惜。他因她“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她是個不涉政的嬌憨女人,最終變了風雲,不知身在福中亦也禍,更不知身系天下安穩。王朝動亂,因爲有她的關係,卻不是她的錯,收拾殘局裏,卻需要一個“宛轉蛾眉馬前死”才戛然而止。愛得嬌憨,愛得純碎,愛得平等。愛到死也無所怨。只求三軍齊發,護我三郎早日回長安!

若,人生若只如初見,多好!他仍是他的曠世明主,她仍做她的絕代佳人,江山美人兩不侵,沒有開始,也就沒有結束,也就沒有後來的什麼長恨歌。

另一個我喜歡的女子就是被元稹始亂終棄的女子“鶯鶯”。就是《會真記》裏鶯鶯的原型。王實甫的《西廂記》是借了《會真記》裏鶯鶯的殼。這是元稹的自傳,更是他的懺情錄。但是很遺憾,歷史對這位女子卻沒有考證。我們也就叫她爲鶯鶯吧。

如果說到鶯鶯,一定先要感謝唐朝的那個偉大的時代。中國歷史上下五年裏,除了母系社會時,女人有着真正的地位,除了大唐盛世,還有什麼時候超越過那個時代。大唐盛世現象,不能歸功於李隆基一個人,武則天的功勞也是功不可末的。那個時代,兒女情長了。母親可以姑息,和尚可表情,尼姑可傳意,道觀寺廟裏也能是幽會場所。真是一個浪漫到骨子的時代。難怪會出李白,李賀杜甫,白居易——一批文人影響着中國文學的巔峯時代!

長安東邊小郡的一座寺廟裏,年輕俊雅的元稹遇到心中如花佳人。她是如此的高貴和冰雪聰明,她追求心中的愛又是那樣膽大和義無反顧,她有着獨立的人格,哪怕是熱情奔赴情場時,也是那時冷靜從容,不需要任何猥瑣的道理作藉口。不需要任何羞慚的表情作掩飾,亦不需要任何患得患失的考慮,她過於神聖肅靜的愛,反而讓多年以後的他還肅然敬畏。愛就愛了,就毫不遲疑的來到他的身旁。她巧安排讓丫環爲他們牽橋搭線,使他共她同羅帳。在她義無反顧的奔向他懷裏時,在短暫的歡娛過後,他卻要奔向自己的前程了,嗯,對了呢,他現在還是一個如此平凡的年輕人,空有着才華是不行,讀書是爲了考取功名的,他別她,“通賽兩不見,波瀾各自起,與君相背飛,去去心如此。”愛情的悲哀莫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