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曾國藩》讀後感(通用31篇)

讀後感3.32W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曾國藩》讀後感(通用31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曾國藩》讀後感(通用31篇)

《曾國藩》讀後感 篇1

最近讀了好幾本書,有網絡小說,人物傳記,勵志書籍,從書中所獲頗豐。特別是關於曾國藩的書,如果說高中時代讀《曾國藩》從中學習的是靜心慎獨的修身之道,而現在十多年後重讀,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幹。這位晚清第一重臣,無論是修身,齊家,還是治軍,教子,其遠見卓識,令我們的毛主席都說“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一人”,反省自己的修身、教育之道,不得不承認受當初受到《曾國藩》的影響。

古人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又說“無欲則剛”,曾國藩處滿清貴族排漢猜忌之中,以文臣見武功,我認爲他正是奉行了這一準則。我佩服他的治軍治亂的本領,“亂世用重典”,爲此他贏得了“曾剃頭”的惡名,斬殺有救母之恩的將領金鬆齡。他給我的啓示就是規則必須執行,嚴懲必須達到目的,否則別用。我佩服他的激勵制度,爲了鼓舞軍士士氣,他親授刻有曾滌生國藩制的腰刀,可後來因爲發的太多,導致軍中幾乎人有一把,喪失了效果,這給我的啓示是善用激勵,物雖輕,用得當,效果非凡,可激勵太濫就失去了意義,就像後來腰刀太多已不起作用一樣,“物以稀爲貴”。

我更佩服他的教子之道,作爲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他能允許兒子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所讀的書籍,同意兒子不參加科舉考試而選擇近代科學數算等知識的學習,這是多麼具有非凡膽識和遠見卓識的決定,而我們今天呢,是否關注了孩子喜歡什麼?需要什麼?貴爲王公大臣的他,是晚清唯一一位異性封王的重臣,他以“有識、有度、有常”的準則教育和約束家人,夫人,子女和平常人家一樣,早起,躬耕,親自打掃庭院,要求兒子讀書要學思結合,學以致用,不晏起,有規律,在他常年在外製辦軍務期間,也不忘常寄家信,囑咐,指導家人和兒子讀書。曾氏家族800多人,用後人評價“無一不肖子孫”,不得不讓我佩服曾國藩的治家有方,文韜武略和高瞻遠矚的眼光。

關於讀書,曾國藩說:“吾不望世代得富貴,但願代代出秀才”。世間流傳久遠的唯有知識和思想,讀書可以學習知識,學習方法,掌握思想,形成思想。一個掌握了思想和方法的人,只要立志,幹什麼不能成呢?佛家雲:“錢財乃五家共有”,老天奪之,他人覬覦,,偷盜,敗家子,只有知識和思想纔不會與你共有。“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能改變人生的氣象;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能改變人生的寬度;讀書不能改變人生的起點,但能改變人生的終點”。這是多麼深刻,發人深省的話啊!

曾國藩受唐鑑的啓迪,一生中強調靜字,他平日裏堅持每日自省,就是給自己一個可以清靜下來的時間和空間自查己身,並強調說老莊,管子,佛家皆提到如此,一定是有道理的。明末清初顧炎武曾將自己每日的反省記錄下來,取名日知錄,自高中階段度曾國藩後,自己也每天記錄日知錄,用於反省檢討自己。

曾國藩也給我“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啓發。他的兩句話我十分欣賞,“含雄奇於淡遠之中,含剛強於柔弱之中”。以柔克剛是老莊的精神,幾千年來能發揮地淋漓盡致,曾老他也可以算是首屈可指的了。做人做事萬不可太過鋒芒畢露,也不可過於強硬,否則在如今這個社會會讓自己舉步維艱;同樣也不能太過軟弱,一味退讓,讓對方總是有機可乘,自個兒把自個兒逼到懸崖邊上。雖然曾國藩也有被太平軍逼得要跳水自盡的時候,可我從中看到的卻是他的剛烈和堅強,湘軍從無到有,由弱到強,離不開他的堅強和堅持,“事無艱難,何來人傑”,他的老師的震耳發聵的話不僅支援者他在內憂外患,滿清貴族猜忌和懷疑中克服重重困難,衝出重重絕境,也讓我們明白在困難挫折,惡劣環境中該怎樣去做,怎樣生存下來。

曾國藩識人、用人培養人才讓我也十分感動。他培養的李鴻章,左宗棠,彭玉麟等後起之秀,近代中國風雲人物。他那九弟在招募湘勇的時候,曾國藩送給他兄弟幾句話,道出了識人的要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寥寥數語,放在現在來看,可能很多人會像我一樣覺得這種識人之術只可意會,很難言傳。曾國藩很在乎人的正直品質。

綜觀曾國藩的爲人之道遵循“靜”“誠”“謙”“敬”“謹”五大功夫。“靜”爲“養心靜體”曾國藩初踏社會,血氣方剛。太平天國起義後,他到湖南辦團練,動輒就職責他人,尤其與綠營的磨擦鬥法,與湖南官場不合

《曾國藩》讀後感 篇2

繼《紅樓夢》之後看的《曾國藩》,紅樓雖然寫盡了人生百態,但畢竟是小說,《曾國藩》就不一樣了,它記錄的是真實歷史,一共三本已看完兩本,初有些感受。

感受一:收斂鋒芒、圓滑世故更能收穫人心

曾國藩初辦湘勇團練,鋒芒畢露,目空一切,手段狠辣,還常插手別人轄區內的事務,雖然出發點都是爲國,但因過於剛硬,得罪了很多人,並得一“曾剃頭”稱號。更麻煩的是,和不少官場其他同僚的關係很僵,以至於籌餉銀無人支援,湘勇屢被人欺。人處於低谷時,諸多不順的事都會隨之而來,帶兵打仗三次險被俘,欲跳江自盡。好在曾國藩本性是正直善良的,日久見人心,跟着他年歲久的屬下都很敬重他,幾次自盡都被忠心的屬下救起,纔沒讓這個將才消失在歷史中。而曾更是個有膽識有魄力,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自知短期的形勢和自己的狀態對未來的仕途不利,趁父親去世的時機,藉口卸職回鄉。

這一次的卸任時期,曾國藩的收穫很大,自己不斷反省,並接受高人指點,最終豁然開朗,明白了之前自己性格欠缺之處。當再次被啓用時,爲人處世風格完全換了,慈眉善目主動拜訪其他官員,尤其是和嫉惡如仇的左宗棠冰釋前嫌。雖然不少只是面上的工程,曾在心裏並不一定認可那些人或是真的原諒他們,但只要臉上不顯山露水,對他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這也就是他後來能夠爲自己重建口碑的主要原因。

以前總會跟大家一起吐槽誰誰誰城府深,現在想想,在官場上職場中混得開的,都是有城府的,有城府並不代表要去害別人,只是知道收斂,情緒管理也是有城府的一種表現,而這也是我欠缺的,已經在有意識地去改變。

感受二: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對上謹言慎行保烏紗

在滿人皇帝的江山下,曾國藩作爲漢人能手握重權實屬不易,自然能有這結果也是經歷了一番很不容易的過程。從每次勝仗時他上報聖上的奏摺,都是謙虛謹慎,將自己放在功勞身後,到攻克金陵後,主動裁撤湘軍,並讓曾國荃卸甲歸田……如果說逆境中的隱忍是一種氣概,順境中的低調則是更爲難能可貴的。

感受三:團隊力量重於個人能力

在曾國藩的軍事生涯中有兩次大規模的戰爭,結局和旁人對他的評價卻相差甚遠。第一階段的軍事活動是對太平天國的鎮壓,這也是曾國藩名噪千古的關鍵性事件,在曾國藩之前,朝廷已派出諸多欽差大臣帶領綠營軍和太平天國對抗,結果都以失敗告終。因此朝廷起用曾國藩辦理團練,逐漸發展爲後來的湘軍。湘軍的將領大多是曾國藩選拔的,士兵也是他招募的,可以算得上是曾國藩的心腹,忠誠度很高。湘軍在太平天國平定工作中能夠取得最後的成功,曾國藩本人都說是因爲他那羣得力的下屬干將,所以歷史對曾國藩有一方面的評價很高,就是他的識人能力。在平叛的前期曾國藩有幾次親自指揮戰事,以失敗收尾,且爲不讓長毛抓住跳江自盡,後來因爲鮑超在其他戰場打了勝仗才勉強保住臉面。在平叛的後期,他自己意識到他在前線指揮作戰的能力欠缺,接管湘軍以來的勝仗主要都是下屬將領的功勞,因此有些重大戰役如攻克金陵之戰他故意離開戰場,全權委託給將領。所以在和太平天國的戰役中,湘軍各級將領的作用佔據重要地位。

再看後期的捻軍之戰,同樣的主帥曾國藩,結果卻大相徑庭,成了曾國藩仕途下坡的轉折點。平定太平天國後,多疑的清廷逼着曾國藩解散了湘軍,只留了少部分,後來跟捻軍的作戰,依靠部分剩餘的湘軍和幾個老將領臨時招募的新兵,另外靠李鴻章的淮軍。但此時的湘軍風氣跟士氣都遠不如和長毛對戰時,淮軍對曾國藩又是面服心不服,加上滿親權貴在背後使絆,曾國藩佈署的護防計劃失敗,被撤到原職。朝廷讓李鴻章接替,李鴻章的作戰方案仍然沿用曾國藩的計劃,只是李更圓滑,又有武器最先進戰鬥力最強的淮軍支撐,遂得以成功。

同一個主帥,對手長毛只有比捻軍更強大,卻打贏了長毛,輸給了捻軍。是領導能力不行嗎?顯然不是,最重要的是團隊的戰鬥力,打長毛時期的湘軍唯曾國藩的命令適從、目標一致、全力以赴,打捻軍時期軍隊內部、官場之間人心不和不穩,這是最大的差別。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一個家庭,只有羣體的目標一致並共同爲之努力奮鬥,纔有可能興旺,這是亙古不衰的道理。

《曾國藩》讀後感 篇3

前天把曾國藩看完了,曾國藩從某種角度來說算是半個聖人,看完之後的確有過人之處,但離王陽明,孔子或者諸葛亮來說,真的是有些不如。

曾國藩一生又笨又慢平天下,讀書的時候笨,哪怕是躲在他牀底下的小偷都會背誦了,他仍然背的支離破碎,他的起伏得從團練說起,一手創建湘軍,嚴格要求,制度分明,把太平天國成功的熬死。之後又不貪大喜功,於是能夠終老。

不過我看曾國藩一生除了做人以外,他的功勞不是很明顯,創建軍隊,抵抗太平天國的時候也是勝少敗多,他會識人,手下的兵將確實是將才,成功阻擊太平天國的進攻,給太平天國沉重打擊。如果太平天國不內亂,我估計曾國藩想有所作爲就有些難上加難了。

除此以外,我覺得曾帥得勝以後不要太張揚,甚至讓弟弟罷官回家的舉動更讓人欽佩。曾國藩除了穩中求勝外,還有幾點需要學習。他的毅力和剋制力非常人可比;認準目標不顧一切的性格值得學習;打脫牙和血吞的忍耐力讓人欽佩;曾國藩還善於分析歸納,格言是凡事要靠自己;腳踏實地,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做好準備不出馬;得勢時知道人生要絕對嚴肅;曾國藩的座右銘是慢慢來;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運用的相當嫺熟;他前半生層層碰壁,後來總結改過爲,需要有謙的美德,必須要圓滑;只有相信運氣在人生中的巨大威力,纔算是真正的懂得何謂人生。

這就是曾國藩,一個讀死書,打呆仗,卻能建立不朽事業的曾國藩。

《曾國藩》讀後感 篇4

我本非文壇大家,也不是經世學者,粗略讀完《曾國藩傳》和《曾國藩家書》之後,心中略有不平之處,有慷慨之氣,因此故作文雅,記錄文字,僅爲自娛耳。

曾國藩是一代文壇大家,軍事統帥,中興之臣,也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買主求安的賣國賊,是封建倫理的衛道士,這一點我們總所周知。

曾國藩出身卑微,祖上也沒有什麼成就,可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自幼飽讀詩書,刻苦鑽研,潛心休學,主張經世致用,渴望功名之心急切,這是他以後能夠被賞識重用,官之極品,披堅執銳,叱吒風雲,光宗耀祖的前提條件。

身懷絕學,渴望建功立業,爲國爭光的曾國藩,自己在上京之後知道,要想得到皇帝賞識,就必須投其所好,於是委身於唐鑑名下,在一幫士大夫的保薦之下,終於在朝廷能夠爲官做宰,這是他以後建立不朽功名,名垂青史的重大意義上的.轉折點。

曾國藩在兩次回家奔喪之間,都是臨危受命之際,在忠孝之間他明智做出選擇。由於洪秀全,石達開,楊秀清等人發起的反清農民起義,身處紅塵亂世國運衰弱的他,敢於抓住機遇,操辦湘軍,創立水師,創辦安慶內機械所,設立審案局,跟太平天國將領一決雌雄,他要應付的不只是太平天國的重重圍截,而有咸豐的猜忌和大臣的挑唆,還有就是如何提高自己的戰鬥實力,例如招兵買馬,糧餉問題等。在與之較量中,無論是官場或是戰場,幕僚之間或是兄弟之間,軍政事物或是家事之間,總能夠權衡利弊,進退自如,明哲脫身,真不愧爲一代文武梟雄的傑出典範。在天平天國後期,天京破陷之後,位高權重的他身兼欽差大臣,兩江直隸總督,督辦蘇、浙、贛、皖四省軍務,朝廷半壁江山都由他調遣、指揮。其實在攻破天京之際,作爲這樣一個老謀深算,處事圓滑,城府極深,心思縝密的大將之才早就想過是否要成爲第二個趙匡胤,可是,最終還是沒有改弦更張,這一點又體現出了傳統文人但求無過,明哲保身的特點。那他又是怎麼做的呢,首先大力削弱自己的嫡系湘軍力量,在能夠保住自己的功名,侯爵之位,其他什麼都可以不要。在這裏,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曾國藩變通的出世思想和智慧的哲學思想,這是因爲如此,才使得他得以成就和保住功名,福祿兩全。

再者,曾國藩殘忍暴虐,湘軍殺怒成性,這是事實。在天津教案中,曾國藩委曲求全,投降賣國,只求自保,殘害同胞這也是事實。但是我覺得曾國藩本人比起他的學生李鴻章來,無論是才學、修養、治國、平天下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所以還是不要把曾國藩與李鴻章相提並論,不可同日而語。

《曾國藩》讀後感 篇5

春節前夕,央視記者街頭採訪“家風是什麼”,引起了觀衆和網友的共鳴和熱議。什麼是家風?你的家風是什麼?不同的受採訪者給出了不同的回答。有些回答讓人捧腹的同時,也帶給我們深刻的思考,比如有個小朋友講他們家的家風是每個星期都要捱揍,我不明白家風是什麼,但我明白家風是由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圍構成的,對子女的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國有句俗語說“一代就能闖出個富人,三代才能培養出貴族”,足以看出家風的“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要說道這方面的典範榜樣,曾國藩當獨樹一幟。他曾被譽爲“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爲師爲將爲相一完人”。曾家的家風是什麼?讀一讀《曾國藩家書》,你也許會對他的家風略見一斑。本書收錄了曾國藩200餘篇寫給(祖)父母、諸弟和子侄的書信,資料涉及到修身、治學、治家、理財、交友、待人、爲官和養生八個方面。能夠爲廣大讀者修繕自己家風帶給珍貴的參考,據說毛澤東和蔣介石都受其影響很深。

曾國藩在家書中反覆提到勤勉、謙恭、恆心、堅韌與自我反省。注重進德修業,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與牢騷滿腹。咸豐年間,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說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誡說“此卻大不可。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正是讀了這一段金玉良言才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專心致志的治學原則。反觀此刻的學術界,浮躁之氣盛行,學術造假時有發生,師生皆不能專注於學問,直接影響到學術創新。學風的敗壞,必然會導致世風的的敗壞,世風的敗壞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學風,這就應成爲全社會關注的問題,正學風才能促世風。

《曾國藩》讀後感 篇6

在午後安靜的宿舍,我一個人捧着一本書,細細的品味,我觸動甚深,我似乎忘記我自己。它使我對曾國藩這個偉大的人物有了一定的認識,他爲官清廉簡樸又敢與任事,剛正不阿……即爲廉官又是能員,從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國家的未來,看到了一種鐵的品質,它激勵我要恪守自己的信念,無論在什麼時候也不能夠改。從他的身上我學到如果在這個複雜的社會的關係中如何去處理好與上級,與同事,與下級,與家人的關係。

在別人的眼裏曾國藩也許是個固執頑固的人,在當時那個時代背景下,爲官就是爲了發財,光宗耀祖,而曾國藩卻天天吃豆腐,醃菜,身爲朝廷二品大員還要依靠借錢生活,還有賣字畫來維持這個龐大家庭的生計。在那種社會中,饑荒,天災,……中國內憂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請政府fu敗,無能,誰都在爲自己,想爲自己謀求利益,宮廷的權利的爭鬥。滿族對漢人的歧視,漢官在朝廷中也受到滿人的排擠。誰都想向上爬,唯有曾國藩他沒有去巴解睡,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其它的人去說。在處理滿官欺壓,魚肉百姓時,他毫不給情面,鐵面無私,冒着自己的頂戴和頭顱果斷的公正的處理好每件案子。他一個人身兼數職,整天忙與公務,大小的事物都要經過他一個人的手,但是他還是做到那麼的遊刃有餘。

曾國藩是清朝罕見,歷代罕見的人,他‘’出淤泥而不染“,京城時常都有應酬,爲了省錢,他卻謝絕參加任何的宴會,爲了省錢,雖然是大官但是沒有坐二品大官坐的轎子。他爲了大清朝,他多年沒和母親和妻子兒女見面,對待下人從來沒有看低他們,對待朋友有情有義,在他送別恩師的時候最能夠體現他的這種的情義了。他一心向着國家,大公無私!在曾國藩我們能夠學到很多的東西,特別是他那種對真理的追求,和對自己的嚴格的要求。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則,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改變,我們要一份責任心,對待工作要克盡職守,兢兢業業,對待身邊的朋友要有情有義,對待親人要盡我們的孝心……

《曾國藩》讀後感 篇7

不好的習慣:把欣喜當作知識、把收藏當作學習、把閱讀當作思考,把存儲當作掌握。

發現《曾國藩》時來自於一個朋友的推薦,爲什麼要說“發現”呢?知道《曾國藩》這本書其實已經很早了,那個時候由於自身的惰性,一直沒有翻閱。讀到第三本《黑雨》的時候,不經暗歎作者唐浩明,強大的故事構造力,短短半個月時間,把三大本與曾國藩有關的史事,當小說一樣一覽而盡,甚至常常需要打破作息規律,挑燈夜讀。

一個從湖南走出去的小官職,沒有任何的家庭背景,如何發展成爲國家重臣,曾國藩的官場路,就如同生活中與各種妖魔鬼怪的一場鬥爭。

第一章中,當曾國藩身邊最得力也最親信的金鬆齡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時,曾國藩痛下決心,將金鬆齡斬首示衆,面對曾國藩冷酷無情的趕緊殺絕,我一度想甩書而去,看不下去看不下去,爲什麼會有這麼下的狠心的領導者?當閱讀到後面,才明白,也許對於當時的大清,老中堂這一斬釘截鐵的做法,纔是捍衛了真正的士氣之在吧,對於自己的忍痛割殺,可能當之後想起的每一天,慚愧和隱痛的纔是對他最大的折磨吧。

曾國藩對戰事的敏銳,對人性的洞察、對人情世故的尺度把握、對親人的嚴苛禮教,對君的傾心盡力,無疑是當時社會中的寶藏。

對於書籍所牽扯到中國近代史,借用一位書友的評論:“完整地讀過兩遍,比較佩服的是唐浩明,反而不是曾國藩。唐對曾的瞭解如此之深,當代應該是拿不出第二個了。曾國藩爲人處世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其才幹本能在那個歷史轉折點成爲力挽狂瀾的人物,可惜視野和格局有限,錯過了近代改變中華民族最好的時機,這也是曾身上最大的缺陷。”

《曾國藩》讀後感 篇8

看了很久,終於把這4本《曾國藩》讀完。說實話,在讀之前,我對曾國藩一無所知。

我對那段歷史,只限於高中時候的歷史課本而已。

在閱讀過程當中,我深深的被故事情節所吸引,也對書中,很美的文字所吸引。作者文學功底很深厚,文章通俗易懂,對我這種歷史小白,文言白癡來說,很是友好。而且關鍵是心理描寫特別的多,代入感很強。

書中,描寫很多曾國藩的心理活動,讓我感慨,無論是多麼厲害的人物,每個人都有矛盾的一面,無論多麼厲害的人物,他也有心裏脆弱的時候,無論多麼厲害的人物,他也會失落,也會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書中所敘述的故事,是從曾國藩母親去世,他回家奔喪開始寫的。在回家的徒中,他就禮賢下士。在歸途中,還被太平軍擄走,差點喪命。幸好康福所救。

後來,他開始在湖南練勇,以對付太平軍。

這中間曲折,起伏,感慨,危險。

曾國藩最終打敗太平軍,取得勝利。他管理軍隊的果敢,勤奮,且有謀慮讓我敬佩。並且他很廉潔。

他爲人處世,爲政之道,也是後世人所敬仰的。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

1、戰爭的殘酷

書中所描寫的戰爭,讓人覺得毛骨悚然,在戰亂時期,人命如紙。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能夠活下來就不錯的了。

那個時候,炮火沒有今天先進,就如此的恐怖,而現在社會核武器,導彈威力那麼強悍,發生戰爭那更加恐怖。

和平的生活,纔是百姓的生活,而那些渴望在戰場上,立下功勞的人,那不是同一類人。

不過,國家的強勢,軍事力量的強大,也是確保和平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晚清,我們國家,軍事落後,使得八國聯軍對我們有恃無恐。

當然,今日的中國,已經不懼怕任何國家了,但我還是渴望和平安寧的日子。

2、子女教育

曾國藩常年在外,對父母,妻兒的照顧不多。但是他卻時時考慮他的家。他的家書不斷,教育子女,以身作則,並且利用書信教導孩子。

子女的教育真的需要全身心的陪伴的嗎?在關鍵的節點上,在大的方針政策上,能夠影響孩子,確實更爲重要。有能力的父母,有見識的父母,有自己觀點的父母,願意花時間與孩子做有效溝通的父母,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曾國藩家書,書信,日記,有很多的自己所作的文字記載,這些都是留給子孫最爲寶貴的財富。

3、何爲勝利

全書大部分的篇幅都在講,如何攻打長毛,也就是太平軍。但是打到最後,雖然勝利了,但是也不能說是勝利。國家還是如此的貧困,人民的生活還是如此之艱難。而曾國藩的湘軍,算是功臣嗎?在解散後,多少人真正離去,而是寧立山頭,當起強盜了。

而後期所搞的洋務運動,開始於海軍的建設,自己沒有掌握最新的科技,最終還是受制於人。

但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人開始思考自己爲什麼落後,而開始學習外國人。真正開始師夷長技以制夷。所以,我更加理解了功成不必在我輩這句話的含義。方向對了,雖然慢一點,但是沒有關係。最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日中國,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生活在當代,我們是幸運的,是幸福的。

《曾國藩》讀後感 篇9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爲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啓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了60多年,其功業無人能夠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證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爲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儲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爲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曾國藩》讀後感 篇10

讀完了這本以史實爲材,又帶一些小說特質的曾國藩傳,感觸很多。曾公是一位讓後人尊敬的偉人。

第一,曾公的識人,培養人的能力。個人感覺跟早年其擔任刑部侍郎有關,透過察言觀色,從言談舉止的細節把握一個人,培養了大量人才。

第二,曾公強大的自律能力。感覺他的這種自律甚至達到了死板的地步,多年如一日的記日記,身居高位依舊簡樸如初,公事再忙也要對詩歌字型的磨鍊,名聲顯赫而對妻子始終如一,佩服。

第三,曾公對後人的教育堪稱典範。首先他因材施教,不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自己的後代,那個年代,擁有開放的心態,讓後代學習英語,算學。另外,傳於後世的曾國藩家書,看出曾公對家庭的重視。家國事業是要並重的。

第四,曾公對家國的忠誠。在本書末尾,唐老師藉由山人道士之口,委婉表達了曾公愚忠。的確,個人也感覺曾公若能揭竿而起推翻清王朝,歷史又會是怎樣。但我感覺曾公屬於封建時代的人,其思想有其侷限性,倘若真推翻清王朝,他會建立一個怎樣的王朝,況且,假若其真這麼做了,歷史上還會是現在的曾公嗎?

第五,曾公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一個科舉出身,官職一品的封建社會大官,能夠早早洞悉科舉的弊病,積極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推進洋務運動,這胸襟與格局讓人欽佩。

《曾國藩》讀後感 篇11

以前對曾國藩的印象停留在曾國藩家書上,雖然並沒有真正讀過曾國藩家書,但是從零零散散的資訊中對曾國藩形成的印象總體上是正面的,某種程度上有點先入爲主,覺得曾國藩在立功立德立言三方面均堪爲楷模。

讀了唐浩明的三卷小說《曾國藩》,在結尾部分透過左宗棠之信,康福之思,陳廣敷之言表達了作者對曾國藩的評價。真實的曾國藩到底如何,當然需要從歷史中探尋,但是嚴肅的文學作品也可以提供一個視角。

左宗棠之信贊曾國藩知人善任,並從正面肯定曾國藩的尊君敬上。也就是說,曾國藩立功方面成績斐然,透過鎮壓太平軍、推舉人才、舉辦洋務,使清朝實現了短暫的中興。雖然並沒有解決專制統治的根本問題,也談不上客觀地看世界,畢竟比同時代的人走在了前面。

陳廣敷則對曾國藩之愚忠持否定態度。從一個在野之人的角度,從儒家學說的另一面否定了曾國藩。也就是說,曾國藩的立言及依其言之所爲並不完全符合儒家觀點,儒家認爲,當天子無道時,在天道助推下,臣下犯上進而另立新朝也是合理的。當然,即使不愚忠,改朝換代在儒家理論下,不可能產生質變,仍然是王權專制。

而康福則看到曾國藩權詐與失信的一面。也就是說,曾國藩在立德方面是有瑕疵的,而且不僅僅是瑕疵,而是與其言相悖的大的失德,應該可以將其理解爲是法家的權變與機謀。

《曾國藩》讀後感 篇12

當今時代,隨着資訊技術的高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透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彷彿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艱難的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着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透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看他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裏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爲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爲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裏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繫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和道德薰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爲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繫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曾國藩》讀後感 篇13

終於讀完《曾國藩家書》頗有感觸。其實,很喜歡曾國藩這個人,以及他的好家風,甚至對湖湘人也格外敬佩。他們家的家風和我們李家的家風是很相像的,而且他的家訓,和爸爸對我的諄諄教誨如出一轍。

關於讀書,關於做人,關於養病、養生,關於軍事,我從中學到了很多。

我們這些人讀書,只爲了兩件事:一是修進德行,講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辦法,以求不愧此生;一是修行學業,練習記誦詞章的方法,以求能自強自立。

這幾天對《曾國藩家書》的閱讀,讓我有了謙卑之心。讀書寫字的意志更加堅定,並且,並不是爲了考取功名而讀書,讀書沒有那麼利益化,寫字也有恆了,但願我能堅持下來。

談書法:“真知大源,萬萬不可自暴自棄。”

“天下的萬事萬理都是出於乾、坤二卦。就拿書法來說:純以神行,大氣鼓盪,脈絡周通,潛心內轉,此乾道也;結構精巧,向背有法,修短合度,此坤道也。凡乾以神氣言,凡坤以形質言。禮樂本於乾,禮本於坤。作字而優遊自得真力彌滿者,即樂之意也;絲入扣轉折合法,即禮之意也。”

曾國藩說,不要過於相信醫藥是對的,怪不得河西很多善良的醫生不肯給我開藥了,我想,堅持吃藥,不如堅持養生;到處旅行,不如在家讀書寫字。守一方寸土,守一寸財情,何必花銷過大,每次花錢大手大腳,仗義疏財後,都會有負罪之感。寒士家風不可缺。

做人不求盡善盡美,不可求自己完美,守缺也是積福。

《曾國藩》讀後感 篇14

一直對曾國藩的生平很感興趣,曾國藩是晚清重臣,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就這樣一個人,我們應該怎麼解讀呢。

推薦《曾國藩傳》的羅振宇老師說:曾國藩特別普通,出身平凡、缺點很多、才智中等。但正是這種平凡蛻變的過程,對絕大多數人都有借鑑意義。我也想借鑑一下,於是便開始了閱讀《曾國藩傳》。

曾國藩從小很努力學習,他在湖南老家的嶽麓書院學習一年半,參加湖南鄉試,之後中了舉人,後來他背起行囊去京城考試時卻名落孫山。後來他在父親的鼓勵下,留在京城,發奮攻讀,但是後來也沒有考中,家裏也沒有能力供他繼續留在京城。

但是對於考場失利,父親並沒有責備他。回家後他將自己關在書房裏一直苦讀,他又一次踏上了進京的道路,家人借錢爲他湊足了路費。這一次他沒有讓父母失望,他中了進士。這一下他讓父母揚眉吐氣,因爲這時的曾家六百年沒有出過一個進士,但是這並沒有讓曾國藩滿足。再後來他得到道光皇帝的賞識,御筆硃批,得到了一個翰林院庶吉士。從此開始了他的傳奇故事。

讀完《曾國藩傳》我的感受是曾國藩是一個特別厲害的人,他的智商一般,並沒有考中狀元,但是他的人生目標非常明確,爲了他的目標不斷苦讀,最終黃天不負有心人,儘管後來的曾國藩被人們批判過,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曾國藩作爲接受傳統教育的人,他本本分分,爲清朝鞠躬盡瘁。從他身上我學到了做人一定要有耐心,做一個內心光明的人。

《曾國藩》讀後感 篇15

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湖南湘鄉人。他一生嚴於治軍、治家,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顯赫(治理湘軍、洋務運動)和最有爭議的人物(天津教案、鎮壓太平天國)。作爲漢族人,他能在滿清的統治下官至一品,同時言、行、德又爲後人所傳頌。因此,作爲這樣一個影響深遠的人物,他的思想和學識都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其中《曾國藩家書》作爲其代表作,與《傅雷家書》、《一生忠告》並稱三大家書。《曾國藩家書》分爲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爲政篇及用人篇。

修身篇中:“凡人作事,便須全部精神往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大約以能立能達爲體,以不怨不憂爲用。立者,發奮自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通,行得通也”

勸學篇中:“蓋世人讀書,第一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敢爲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交友篇中:“凡事皆貴之,求師不專,則受益也不入,求友不專,則博愛而不親,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塗以擴其只,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當然,曾國藩是功還是過,後人如何評價,歷史終究是客觀和公正的。正如丘吉爾所說:“建築師造就了建築物,建築造就了建築師。”對於曾國藩,歷史造就了曾國藩,曾國藩也影響了中國近代歷史。

《曾國藩》讀後感 篇16

他學習西方文化,整肅政風,“匡救時弊”,心存高遠,使晚清出現了“同治中興”。

他廉服人心,遠權避禍,重禮慎法,編織了最結實的關係網。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薦保舉的下屬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總督巡撫者就有40餘人,實現了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業。

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內,連跳七級,37歲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榮者,清代僅此曾國藩。

他官做得最穩,侍奉了道光、咸豐、同治三代君王,歷時34年,恩寵不衰。

他官做得最好,政聲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的美譽。他君子爲學,明道經世,寧靜致遠,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書》堪稱中國古代家教範本。

我對曾國藩做了這樣的歸納:曾國藩,富家子弟,靠讀書而升官,憑沙場征戰而權重。既要秣馬厲兵,叱吒風雲,又要哼哼哈哈,唯唯諾諾;既要建功立業,又不功高震主;既要兼濟天下,又要獨善其身。雖然他仕途起伏坎坷,卻終能善始善終,這在腐敗險惡的封建官場實在不易。

雖然今天的官場同過去的官場不可同日而語,但既然都是官場,總有可借鑑之處。雖然今天的幹部同曾國藩不可同日而語,但爲官之道,有沒有相通之處呢?

一部《曾國藩全集》,不用寫得很精彩,不用寫得很漂亮,只要寫得紮實,曾國藩其人本身就能夠讓人讀得長吁短嘆,掩卷不已了。

《曾國藩》讀後感 篇17

日前,在大班家長講座上,西津小學汪寧老師的講座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資料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內涵,結合她二十多年的教育經驗解讀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從而順利實現幼小銜接、幫忙孩子平穩過度。其中對家長的言傳身教進行了風趣幽默又一語中的的講評,指出了家長的引導對孩子的學習成長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家庭氛圍的耳濡目染、習慣的力量、品質的培養、身教勝過說教。

《曾國藩家書》中也指出:“至於擔當大事、修身齊家全在明強二字”;“教兒女輩,以勤儉謙三字爲主”;“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曾國藩出將入相被後世譽爲“爲師爲將爲相一完人”,在家書中有多篇涉及對家人的關懷備至、對晚輩子侄的循循善誘、諄諄教導,從正面勉勵督促子侄用功讀書、謙遜做人。後代中出現了曾紀澤、曾廣鈞、曾寶蓀、曾憲植這樣著有成就的人物。如:“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之事”、“惟願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恆”、“教訓厚被子地,以勤苦爲體,謙遜爲用”、“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家書主旨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實用價值。也對家長、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帶給了借鑑和參考。帶給給孩子一個溫馨民主的家庭氛圍,重視孩子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培養,給予孩子健康的體魄、正確的價值觀,這纔是真正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曾國藩》讀後感 篇18

曾國藩是晚清大儒,爲現當代諸多名人所敬仰萬分,所以想試讀讀曾國藩的書,以增裨益。《曾國藩家書》收入了曾國藩自出仕始至終的經典家書,其中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在此,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中國文人所敬仰之人被稱之爲聖賢,這也是先賢們所追求的目標,爲了這個目標,一代代人不斷努力,但成爲聖賢的人屈指可數,可見成果之難,曾國藩也是其中之一,從他的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不斷追求的精神。聖賢者,首先爲聖,聖者就是一種近乎完美的狀態,曾國藩也就是不斷追求這種狀態,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品德,日日省乎己,向着完人不斷地努力,縱慾的自責,自滿則自遣,在不斷地自省中,曾國藩他謹言慎行,孝順父母,疼愛弟兄,爲儒林人士的楷模和典範。

其次,聖賢者,賢者也,賢者,學識淵博,能力超羣。曾國藩在嚴於律己的同時,在爲官上也是做到了極致,他在清政府、外國人、太平軍之間周旋,屢敗而屢戰,遇挫則愈強,提拔了諸如左宗棠、李鴻章等晚清重臣,推動的洋務運動的發展,爲中國近代化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爲賢者。

青年時期,潛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的結論。即使是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曾國藩身上的許多優點尤值得現代的我們認真的領會和學習。

《曾國藩》讀後感 篇19

近56個小時讀完《曾國藩》意猶未盡,讀到後面戀戀不捨,不捨把他讀完,這本書唐浩明寫的《曾國藩》是從白巖鬆的《白說》裏轉過來的,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接下來淺顯總結一下本書和對自身的思索。

曾國藩終其一生都在不斷嚴格要求自己,知人善用,注重修身一直以來都心存善念,當敗太平軍時很多人勸他反他首先想到的繼續的戰爭帶來的殺戮,一心想結束戰爭還百姓安寧。但最爲湘軍統帥和遊走於官場中的他卻又心狠手辣、虛僞、自私、無情,心機城府極深,爲達到某種目的不惜殺害無辜之人。

但還是理解這位一代偉人,因爲時勢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時勢,我們要站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大環境下去作出思考,說到底曾也是凡人,正所謂“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爲官。心不狠不足矣做湘君統帥,不虛僞,沒有心機城府不足矣在在腐敗的官場立足。而他卻沒有停止自己修正自己的行爲,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目前的我讀書要學習,反省自己已經成爲習慣,自己的微信讀書籤名也從“一直以爲自己知道的很多,殊不知自己一直生活在膚淺之中”轉變到“終日乾乾、定位、習慣、目標、成長、情緒、格局”好要不斷的思索自身、思索世界以史爲鑑、以銅爲鏡,要有自知有能力,認識自己的不足並作出改變,不斷地完善自己,是自己更加優秀。

《曾國藩》讀後感 篇20

有人說20多歲不讀曾國藩,我心裏並不認同,一個人的年齡看的不是生理年齡而應該是心裏年齡,即使很多東西在這個事情與感悟在這個時候讀到了但是總覺得體會不夠深,我想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心裏表層知道很多道理但是真正能泰然面對困難挫折,世事無常卻又是極難做到的。

第一這是一本小說類型的書,當然很多環節可能是作者所思所想之筆,也免不了對天對地對神明的渲染,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去想,這些環節不就是中國人民心裏對偉人封神似崇拜態度的鮮明表現嗎?此書寫的這些也無可爭議。

第二這本書以敘事的方式給我們講述了曾國藩的一生,讓我更加清晰的看到了當時的中國,何在那樣一個年代一個農民的兒子如何一步步官至極品,位至人丞的一生過程。

三曾國藩一生勤奮,無一日不讀書,堅守孔孟的原則又,在不同情景下又能容百家之長立身,一心向學,所讀之書之多讓我佩服不已,所學之人讓人折服,所立之志讓我等爲之汗顏。

四曾國藩看堯舜,劉邦,岳飛如我們看堯舜等遠古帝王將相其實是一樣的,看完此書讓我覺得漸漸多了看時間維度的感覺,看歷史明智,經濟發展再快,但是人性的發展其實是很慢的,看曾國藩讓你認知到自己當下的很多情境與事物其實與幾百年幾千年其實是差不多的。

五則曾國藩的品質,知人任人的才能,對自身勤儉省身的做法都讓我們學不完。這個更深刻,更細的理解只能下來幾遍繼續剖析與分享了。

《曾國藩》讀後感 篇21

唐浩明《曾國藩》是小說,不是傳記。

這套書是媳婦買來送我的,買回來有三年多了,還沒開封。2020年2月疫情期間在家,先看完了《約翰·克利斯朵夫》,之後又看《紅樓夢》,三十歲了,第一次看紅樓夢,被深深吸引常常讀到天明,讀到晴雯的遭遇,唏噓不已,有時傷感,一個大男人常感覺悽悽慘慘慼戚,期間適逢家裏大喪,又加重了這種感覺。喪事結束時,紅樓夢也讀完了。便拿出了這套號稱政商追閱的小說《曾國藩》。

由於剛剛讀完《紅樓夢》,被其強大嚴正的文辭氣勢所震撼,一讀這套唐浩明的《曾國藩》有種強烈落差,如從雲端墜泥。正如評論裏書友所說,文筆平平,三流電視劇本的爛俗劇情。我對媳婦說了我的感受,標示我讀完第一本就不讀了,感覺太普通在浪費時間,媳婦表示理解。

然而當我堅持讀到陳廣敷應郭筠仙之邀去勸曾國藩出山時一切就都變了,陳廣敷從國家到個人,從忠君到報孝,從時勢到玄學對曾國藩的勸說精彩絕倫,也反映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淵博的學問。

通篇讀完,精彩處層出不窮,讓人不忍釋卷,當然劇情爛俗處也偶有出現。

首先擺正觀點與心態,這是一部小說,是演義,並不是一部完全寫實的傳記。其關係就如同《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全篇的骨骼框架都是基於真實發生的歷史事件,之後作者透過自己的想象,透過那些在學術界普遍流傳的猜測,甚至是不入正史的野史傳聞把把這些事件串聯了起來。作者淵博的學識,深厚的文化功底在這裏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篇讀完也是讓人受益匪淺。

既然是演義,就把故事講的更有趣味,而弱化了其歷史的嚴謹性和寫實性。比如韋俊之死等。所以讀此書可作大致瞭解曾國藩生平的,但不可盡信之。

《曾國藩》讀後感 篇22

在這個暑假中,我看過許多著名的圖書,但讓我記憶猶新的,還要數《曾國藩傳》這本敘述了清代時期著名軍事家、文學家曾國藩的國學之書。

這個故事發生在清代末年,原來的曾國藩不叫這個名字,而是叫曾子誠,乳名則叫“寬一”。曾子誠出生在湖南的荷塘二十四都,從此一代忠臣來到了人世間。此書主要講述了他在年輕之時發奮圖強、日日夜夜不停地讀書,最終成爲了一代名臣。隨後又建立了湘軍,幫助咸豐皇帝抗擊太平天國,經過了無數次的艱難險阻。終於戰勝了太平軍隊。可是好景不長,因爲英國的神教而引發了天津教案,在此期間,因爲這事他被老百姓罵成了賣國賊。事件平息後,過了幾年他卻病死在總督衙門,終年六十二歲,他爲了大清事業奉獻了一生。

我很敬仰這位爲民造福的清朝忠臣,他從不離職。文學修養更是了不得,從小就能熟背《逍遙遊》、《史記》、《文選》等古今名作,從這一點看,我很是敬佩他的記憶和耐心,因爲就拿史記這本書來說,這本書非常厚、非常難讀,如果換作是我,早就扔在一邊玩了。而他卻能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更讓我敬佩的原因是他組建的湘軍在被太平軍打得落花流水、片甲不留的時候,他的意志卻沒有被打散,而是東山再起,重整軍隊,繼續抗擊。在曾國藩功成名就之時,前往恩師的墓前進行祭拜,讀到這兒你不禁要問了,爲什麼這時他纔想起他的恩師,他的孝心在哪呢?我只能說忠孝兩難全。

這是一本記載歷史人物的力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讓我學到了做事不能太急太忙,不然有可能犯大錯。這本書很奈人尋味,還有很多道理有待你去發現。

《曾國藩》讀後感 篇23

閒來無事,喜歡讀唐浩明寫的《曾國藩全傳》,昨天臨睡覺時讀到這段文字:靜思細慮,古今億百年無有窮其,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當思一搏。大地數萬裏,不可紀極,人與其中寢處遊息,晝僅一室,夜僅一榻耳,當思珍惜。古人書籍,近人着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一毛耳,當思多覽。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過太倉之粒耳,當思奮爭。然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

一百年多年前就是有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治學嚴謹,懂得退讓,家教嚴厲,由於在其的感染下,曾家後世一百多年裏出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才。他以自己的才學、人格和一部《曾國藩家書》被喻爲“萬古完人”,還是毛澤東和蔣介石推崇的人……但他在階級鬥爭時,也曾被貶低過,是地主階級的形象代言人,參加剿滅天平天國的農民起義。

其實一個人的所作所爲都是時代的產物,蓋棺定論,我們沒有必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詆譭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如果換着我們去生活在那個時代,也一定會身不由己。因爲時代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無論怎樣,但其治學、爲官、家教還是讓我十分側面的。我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樣一句話:當官必讀曾國藩,經商必學胡雪巖。我認爲:一個人一生能被後世有這樣的點評,足以。

曾國藩相人識人的語句,我感覺至今仍有一定的意義。如觀人: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曾國藩》讀後感 篇24

曾國藩是晚清中興之名臣,近代聖學之儒宗,“文章道德,冠冕一代”,被後人稱“半個聖人”。讀《曾國藩家書》可以深刻體會到曾文正公在“修身齊家,治兵用人”等方面的成就,亦可以深刻感觸到曾文正公不懈奮鬥的一生。十年的太平天國運動,他成就了自己,也扶晚清大廈之將傾,最終雖未能出將入相,但亦可稱得上一代之名臣儒宗。

首先,在修身方面,講求“勤敬”,勿傲勿惰,黎明即起,灑掃庭除,且要做一個“勞謙廉”的君子,後來又講“倔強明強,崇儉虛心,豁達衝融”等內聖之法。

其次,在治學方面講究“專恆”,曾文正公說:“用功譬如掘井,多掘數井而不及泉,不如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在讀經史方面,他教育子弟:“要計劃好,每天至少讀二十頁,不必窮盡經義,避免兩天打漁三天曬網的情況,有的人甚至一生也未能讀完十三經。”教育子弟用功讀完經書。他還說:“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爲主”。

第三,在治家方面。有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有持家八字決:早寶考掃書蔬魚豬。還講,人生並不是總以功名爲第一,孝勞亦可也。教育子弟間和睦時講,“未聞有兄弟不和而家業興旺者,未聞有兄弟和而家業不興者”總之,治家第一要孝,第二要兄弟和睦。

第四,在用人方面。曾國藩在平定太平天國之時,凡是自己親自帶領打的仗,是“屢敗屢戰”,而凡是他手下大將打的仗多數都是勝利的。石達開曾經評判曾國藩:“雖不善戰,而能識拔賢將,規劃周密,起事以來未曾聞也。”曾所編《冰鑑》即是觀人識人之書。

曾國藩的經世致用之學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學問源泉。若能善學善用,則對我們來說將是受用無窮的。

《曾國藩》讀後感 篇25

剛剛完成60萬字的長篇小說《東京人》閱讀之後,小溪開始認真研讀張宏傑撰寫的《曾國藩傳》。

首先《曾國藩傳》從屢次科舉不中的曾國藩父子雙雙去“趕考”開始,讓原本一板一眼的人物傳記有了煙火氣、生動地拉近了讀者和晚晴重臣的距離。

曾國藩總結祖父曾玉屏:曾玉屏不管別人笑話不笑話,他定下來的事,九頭牛也別想拉回來。老頭一生有“三不信”,不信看風水的地仙,不信醫生,不信和尚道士,只信人定勝天。

失敗後要及時總結。曾國藩在落榜後總結出來,自己的主要問題在於寫東西過於拘謹,過於重視局部打磨,缺乏大局的貫通和整體的氣勢。要在文章的大局觀和整體氣勢上下功夫。

曾國藩的價值觀:尚拙

根據學者何炳棣的研究,在清代,進士佔總人口的比例是0.000048%。艱難的科舉經歷對曾國藩是一次極好的自我教育,強化了他“愈挫愈奮”的性格特點。艱難的科舉過程還塑造了曾國藩獨特的人生哲學,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

曾國藩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第一,笨拙的人沒有智力資本,因此比別人更虛心,更肯付出。第二,笨拙的人從小接受挫折教育多,總是失敗,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數比較高,抗打擊能力特別強。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徑,遇到問題只知硬鑽過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曾國藩自我管理的方法

曾國藩向唐鑑請教如何自我管理。唐鑑告訴他,最關鍵的是每天都寫日記。這是入聖之基。隨後曾國藩開始了記日記生涯,當時的日記類似於我們今日的微博,送給朋友相互傳閱。

《曾國藩》讀後感 篇26

勤儉自持,不分官宦黎庶。“餘服官二十幾年,不敢稍染官宦氣習,飲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風”,曾國藩位至宰輔,但十分儉樸。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夫人在家手無餘錢,親自下廚、紡織,因一生習勞習苦,厲勤從儉,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

勤儉自持,重在嚴於律已。“孫等在京,別無生計,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曾國藩常常因爲沒錢孝敬父母而內疚,因沒錢養家而深感揪心,而當時曾國藩剛剛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按理說應該有絡繹不絕的黃金白銀送過來,何至於連家裏都無法接濟呢?不經商、不收受,處處嚴於律己,以至於窮到連回鄉省親的資費都沒有的地步。

勤儉自持,更要兼善他人。“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鬆,而家用不可不守舊”,曾國藩不僅以身作則,寧窮不貪腐,還爲身邊人樹立了榜樣,立下了規矩,保持清貧。正因爲在朝爲官,就更要寬人嚴己,更要約束親戚鄰里,做到了慎微,慎獨,慎權。

勤儉自持,是家興之基,更是國強之本。自從黨中央倡導節約以來,全國人民積極行動,僅“光盤"行動,每年在餐桌上節約的脂肪量可達800萬噸,相當於1500萬噸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視爲微不足道的餐桌殘餘卻能減少每年1000多萬噸的大豆進口。以小見大,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不能止於餐桌,更不能僅僅將節儉之風興起於一時。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今天,我們有責任更注重勤儉自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

《曾國藩》讀後感 篇27

曾國藩生於清代,早年的他並不聰慧,命運多舛。但他憑着自己的努力,成爲了晚清重臣。他的智力雖然不如別人,但他時刻檢省自己。一點點努力,堅持了幾十年。對後代的教育,曾國藩也是如此。連一個有些愚笨的人都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我們這些人有什麼藉口不勤奮呢?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走捷徑,一定要腳踏實地。

在曾國藩平叛有功後,被升爲了二品大員,但他卻保持低調謙虛;在滿朝文武都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時候,曾國藩卻在學習西方的知識,爲晚清中興做出巨大貢獻。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不因爲自己取得了一點成就而沾沾自喜,目中無人;謙虛,讓我們不斷進步。“滿招損,謙受益”,謙虛,讓我們成爲更好的自己。

曾國藩雖爲晚清重臣,但他認爲“窮”乃“善身”之道,並以此教育後代。如果一個人或一個家庭不懂節儉,最終一定會走向敗亡。就像我們不能互相攀比鞋子,書包等。應該一切從簡,好好學習。不然會因爲攀比而變得荒廢學業,一天到晚只關心物質。要勤儉自律,在物質生活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能做到這些的人,將來就有可能成大器。

曾國藩之所以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是因爲他知道“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的道理。我們也要學習他勤奮,謙虛的優點,一點點的進步,成爲更好的自己。但是也不要過度的去謙虛,過度的謙虛會讓人失去很多鍛鍊的機會。

有些人讀了這篇文章後可能會認爲,“那我一定要成爲第二個曾國藩”之類的,卻不知道有些東西不要過度地去追求,過度的去追求,也是一種“奢”。不需要做得像孔子,王陽明和曾國藩那樣,只要去儘自己所能就好了。

《曾國藩》讀後感 篇28

寒假裏,我讀了《曾國藩家訓》雖然沒讀完,但其中的故事讓我感觸很深。

曾國藩,他被稱爲“晚清中興名臣之首”,又被稱爲中國近代史上最後的理學大師和一代大儒。大家想,這樣一位名人,肯定是聰明絕頂吧!那讓我們來看一個小故事吧。

在公元1825年一個冬天的晚上,天氣很冷,一般人都早早上牀睡覺去了,只有小偷在這時“工作”。有一個小偷早早地趴在一戶人家的房樑上等待最佳時機。這戶人家裏的一個孩子正在背書,小偷想,等他背完了我再下去“工作”吧。這孩子背的文章並不長,按理說一會兒就背完了,可這孩子背了一晚上還沒有背過。小偷在房頂上又冷又餓,眼看着再不走天就亮了,凍了一晚上什麼也沒偷着,他氣得不得了,“蹭”的一下就從房頂上蹦了下來。小偷一把搶過小孩手裏的書,“啪”的一下摔在地上,說:“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有什麼難的。”小偷一下就背了出來,原來,小偷趴在房頂上一晚上,聽都聽會了!這個笨孩子是誰呢?原來他就是曾國藩。

那麼,曾經小時候那麼笨的孩子後來怎麼就成爲那麼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過書後才知道,原來,曾國藩雖然笨一點,卻是一個特別勤奮好學的人,他每天都堅持學習,堅持寫日記,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爲,檢查過錯,加以改正,不是堅持一天兩天,而是一輩子。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奮鬥後,他才成爲了一代大儒。

今後,我也要向他學習:學習他勤奮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堅持每天寫日記,時刻提醒自己的言行,努力做一個“自立、自省、自信、自強”的人!

《曾國藩》讀後感 篇29

曾國藩,作爲中國自孔子以後的一個半完人中的半個,其在立言立德立功這三個中國傳統文人中的三大標準方面幾乎都做到了,這真是非常難得。雖然說他是半個完人,其中不無貶損之意,但是也未嘗不是一種肯定。曾國藩一生律己很嚴,治家有道,治軍有方,堪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對於這些方面都有非常詳細的論述。

在這部《曾國藩家書》裏面,我首先關注的是他在書信中所涉及到的大量的關於徵繳太平天國的內容。曾國藩的書信翔實具體,是非常好的指導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如何治軍,如何佈置安排的史實性材料。比如曾國藩在咸豐四年四月初四的家書中就詳細記錄了湘潭之役,其副將塔齊步大破太平軍的情況。而且尤爲難得的是他也沒有諱言自己的戰敗,其親自率領的軍隊居然遇敵潰。結合曾國藩在書信中的這段描述,以及其他的歷史材料,對於這一形象更加充實而立體的影響。

由於曾國藩此後自帶兵必遭敗績,因此他避開了安慶和天京的兩場大戰的前線,但在書信中依然可以看到他對九弟困守前敵的殷殷關切之情。曾國藩的家書對於我們瞭解太平天國那一段的歷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應該多讀一讀。

此外,既然是家書,所以在對於子女的教育,家人如何相處等方面曾國藩也都在家書中不因厭煩的一一寫明,他指導自己的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如何治學讀書,把兩個兒子都培養成了非常優秀的道人才。而且曾國藩眼界開闊,還指導曾紀澤要學習外語,最終早就了中國第一個大使。這些內容對於今天我們研究學問,教育子女,甚至爲人處世也都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曾國藩》讀後感 篇30

不知道如何來描述,你的才情身手,你有平亂的韜略智謀,你有倡導洋務的言行,你有中興名臣的光環,你有家書的傳留,你有這般那般三言兩語不能休……——《曾國藩全集》

《曾國藩全集》是我讀過最有感觸的一本書,讀完之後深深地被曾國藩的魅力所吸引,智慧所折服,下面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讀完之後得到的感想。

一是他進取精神值得學習。他從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鄉下孩子,透過科舉考試,先是秀才,再考舉人,最後考中進士,並進入當時朝廷最高學問機構-翰林院。這條路徑絕不是一般人能走下去的,但他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成功了。除了天份、機遇之外,更多的是他那頑強的學習精神使然。

二是在治國方面,曾國藩思想先進,勇於實踐。受戰爭的衝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侵略中國,認爲“臥榻之旁豈容他人憨睡,並反對借師助剿,以藉助外國爲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睜眼看世界”並積極實踐的第一人。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造了第一所兵工學堂,翻譯印刷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三是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學習曾國藩“活到老,學到老”的進取學習精神。多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多看書,開闊自己的眼界,增強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素養。學習曾國藩的先進思想和勇於實踐的精神,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盲從,做一個對高速有貢獻的高速人。

《曾國藩》讀後感 篇31

掩卷《曾國藩:野焚》,心野起伏,不得平靜。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壓力,萬事務清務盡時能勞煩多少心力,不敢想象。

從孔孟朱理,到申韓法學,在這一冊,曾又到了黃老之道。爲什麼雜用黃老,唯曾缺少黃老,等黃老之道指導他的知行時,他又有了別一番力量,就象遊戲裏的失血補回,失的更少了,補的更快了,生命力更強了。

岐黃醫世人之身病,黃老醫世人這心病。黃老之道,當讀《老子》《莊子》,曾可以倒背如流,但他聽醜道人“結合這些年來的人事糾紛,再認真細讀十遍”一番話後,靜下心來,再從老莊中悟出從前未悟出之道理並踐之。“柔勝剛,弱勝強”。

他認爲書屋裏的滋意的快意,終會導致損害。“如果不是自己親身體驗過,在書齋裏,在六部簽押房裏是無論如何也設想不到的,它們對事業的損害,大大地超過了一時的風光和快意”。此言正如政府機關,一味借體制之便高居快意用權,沉不下去受些磨礪,終不能理解黃老的妙處。肅順拉攏曾告之在聖上面前保舉其江督之職時,他未與肅順有書面的答謝,足見他對箇中複雜關係的指臂洞察。

所以,“明用程朱之名分,暗效申韓之法勢,雜用黃老之柔弱”,正是這一冊書裏曾的心性和行事邏輯道路。

曾中堂的精進,在這一冊中也是讓人震撼。人不是隨隨便便成功的。諸如,他在軍務繁忙時集《經史百家雜鈔》,每日看讀寫作,臨《清愛堂帖》,堅持讀史十頁,等等。學不會,但可以學得象。日拱一卒,日省一事,即可。

另外,他的“舉止穩重,發言訒訥”,也是我要好好體會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