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曾國藩全傳》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7.9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曾國藩全傳》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曾國藩全傳》讀後感範文

《曾國藩全傳》讀後感1

閒來無事,喜歡讀唐浩明寫的《曾國藩全傳》,昨天臨睡覺時讀到這段文字:靜思細慮,古今億百年無有窮其,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當思一搏。大地數萬裏,不可紀極,人與其中寢處遊息,晝僅一室,夜僅一榻耳,當思珍惜。古人書籍,近人着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一毛耳,當思多覽。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及者,不過太倉之粒耳,當思奮爭。然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

一百年多年前就是有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治學嚴謹,懂得退讓,家教嚴厲,由於在其的感染下,曾家後世一百多年裏出了許多出類拔萃的人才。他以自己的才學、人格和一部《曾國藩家書》被喻爲“萬古完人”,還是毛澤東和蔣介石推崇的人……但他在階級鬥爭時,也曾被貶低過,是地主階級的形象代言人,參加剿滅天平天國的農民起義。

其實一個人的所作所爲都是時代的產物,蓋棺定論,我們沒有必要用現代人的眼光去詆譭一個人的是非功過,如果換着我們去生活在那個時代,也一定會身不由己。因爲時代具有一定的侷限性。無論怎樣,但其治學、爲官、家教還是讓我十分側面的。我曾在一本書上讀到這樣一句話:當官必讀曾國藩,經商必學胡雪巖。我認爲:一個人一生能被後世有這樣的點評,足以。

曾國藩相人識人的語句,我感覺至今仍有一定的意義。如觀人: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脣,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語言中。

《曾國藩全傳》讀後感2

上學的時候教科書上講他是個鎮壓革命的劊子手,高中時候很奇怪書店裏擺的那麼多”國賊“的書,真的好多呀,還灰糊糊的封皮,宛如歷史垃圾的顏色,隱隱還知道和厚黑學攪和在一起,對於國賊和厚黑本人都很不感冒,出於反感一直沒有想過要讀。

後來漸漸明白所謂的太平天國運動不過是一場殘暴的殺人運動,洪秀全無恥,他建立的暴政只怕比滿清貴族更加可怕。漸漸改變了看法,也許曾國藩是個值得了解的人物,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了這本馬東玉教授所着的《曾國藩本傳》。

原來他的本行是個大學士,出身寒微,生性淳樸,自幼苦讀,才思聰穎,中舉後中進士,勤學不輟,有人稱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理學大師“,而且由於在京頗着清望,得到朝野的一致認可,”十年七遷,連躍十級“”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如果沒有京官以後的對抗太平軍,他或者成就一代大儒。

之後白手起家,在八旗兵、綠營兵之外籌建地方武裝,初戰大敗,投水自盡被救起,之後的戰事勝多負少,在八旗兵、綠營兵一觸即潰的危機關頭扭轉了形勢,步步爲營,逐步壓縮了太平軍的空間。

但是,因爲湘軍是”團練武裝“,打出湖南以後更加無依無靠,曾雖爲中央二品大員,但並無地方實權,糧餉兵源到處有求於人,官場腐敗、彼此扯皮,皇帝又擔心他權力過大處處掣肘,幾年下來受盡了氣,難以盡述。憤而借父喪委軍家居一年半,開始的時候整日漫罵,書中說:”自入仕途,以孔孟入世救世,對自身的修養嚴厲酷冷,一絲不苟;對社會抱有“以天下爲己任”的堅定胸懷。持身嚴謹,奮發向上,關心國事,留心民情,因而贏得君王信任和同僚的尊崇,十年京官春風得意。正是抱有這種信念,以一文官而白手建軍、治軍,5年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出生入死。但是,爲什麼皇上反而不信任?爲什麼上至樞垣,下至府縣,都那麼忌恨自己?“心中苦悶抑鬱。

後透過閱讀道家的著作,大有感悟,發現:”同樣爲人處事,孔孟主張直率、誠實,而申韓(申不害、韓非)等法家卻主張以強碰強,硬對硬,老莊則主張以柔克剛、以弱勝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弱反而能強,柔則是至剛。把老子的言論對比自己過去的行事,他發覺自己處處直截了當,用的是儒家的至誠和法家的強權,表面上痛快乾脆,似乎是強者,結果處處碰壁,實質上是失敗,是弱者。到頭來弄得上上下下處處是敵人,前前後後處處是障礙。過去也知道“大方無隅”、“大象無形”、“大巧若拙”,但一直沒有真懂,所以自己的'行事恰好是有隅之方,有形之象,似巧實拙,真正的大方、大象、大巧是無形無象、鬼斧神鑿的。“大柔非柔,至剛無剛”,太妙了!讀到過裏、想到這裏,曾國藩如同從黑夜裏一下子走上了光明世界,

發現了作人處世的“真正”祕訣——“大柔非柔,至剛無剛”。

《曾國藩全傳》讀後感3

和張小硯聊天,姑娘說:《曾國藩全傳》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她說這話的時候,我纔看了一半,“血祭”看完了,“野焚”讀了一半,“黑雨”還未開啟。我不知道張小硯說的是不是我看的這本《曾國藩全傳》,因爲在百度上搜尋這個書名,你會發現,有多個版本。

我讀的這本是長篇歷史小說,作者唐浩明,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分爲血祭、野焚、黑雨三部;另外還有人物傳記《曾國藩全傳》,作者蔣星德,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出版,爲曾氏侄兒的親筆撰述;嶽鑫、張弘編寫的《曾國藩全傳》包含曾國藩正傳》、《曾國藩演義》、《曾國藩逸史》《曾國藩別傳》四部,是最大部頭的一部,京華出版社出版,價格870元。其中流傳較廣的是前兩套,等讀完手頭這一套後,可以再買來另一套讀。

曾國藩有三點過人之處:曰自律、曰識人、曰馭人。

自律,就是對自己嚴格要求。爲此採取的主要方式是寫日記,對自己進行剖析,進行學淋淋的自我批評,從點滴之處進行自我約束。“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則天下制矣”這是岳飛所言,也是曾氏原則。作爲文武統帥,曾國藩以身作則,“勤”“儉”修身,恪守“慎獨”,嚴守自己的品行,只有這樣的領導才能夠以個人的人格魅力帶領一支有戰鬥力和凝聚力的隊伍。

識人,就是識別人才。曾國藩著有《冰鑑》一書,現在可以買到。此書據說爲面相識人之大成者,雖言過其實,但終究面由心生,生理和心理的相互轉化影響是有道理的,此書可以買來一讀。

馭人,就是是透過賞罰、教化、交流、共事等方法讓人才爲我所用,這是一門微妙的學問,值得一生學習。我曾說過,最美的風景在人的心裏。可以借鑑卡耐基《人性的弱點》。

識人只有和馭人互相配合纔有其意義,只懂其一,不足成事。識得人才,但是不能爲我所用,那又有什麼意義呢?人有些人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卻不能爲我所用,比如左宗棠者,只能順其發展,取其自然,合理利用,沒有必要在這些人身上多費工夫;那些心地醇厚、具備突出才能、同時又可克服的缺點的人才是有價值的,識別人才後,加以鼓勵,加以培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持久,比如李鴻章者。

其實,自律和識人馭人之間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嚴於律己,才能耳清目明,識得人才,並讓人才聚攏在自己的人格魅力之下,並且駕馭他們爲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