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家》讀後感18篇

讀後感1.65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讀後感18篇

《家》讀後感1

今天,我讀完了巴金先生寫的《家》這本書,它使我感到震撼,也使我瞭解到了民國舊制度的殘忍。

《家》這本書主要講到的是高公館裏第三個兒子高覺慧在公館裏經歷了因爲參加督軍署請願被祖父關禁閉、梅表姐之死、鳴鳳之死、哥哥逃婚、祖父之死等一系列事情後,明白了公館裏貌似和平相處,其實都在明爭暗鬥,爲的就是爭奪高家的財產,於是下定決心,偷偷逃出了這個像籠子一樣的家。

看完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舊制度是怎樣害人的。像覺慧的大哥覺新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從小就好學。本來他可以到外地留學,但是祖父下定的一場婚事徹底地把他的夢想打破了,而且娶的妻還不是自己喜歡的女子。但是他順從了,這裏他就沒有三弟覺慧敢闖:覺慧他什麼都敢做,不管家人怎麼反對,他都要去闖一闖試一試。就算被關禁閉,他的心也依然和他從所贊成的事業在一起。所以這兩弟兄的心靈可能會有一些代溝。我覺得,在那個時代,做人就要像覺慧那樣敢闖敢做,脾氣要硬一點,如果你處處都讓着別人,順從別人的意見而違背自己的意願(就像覺新那樣),別人就會欺負你。脾氣硬一點,別人就不敢來惹你。這也許就是爲什麼覺慧在外面惹了事,而長輩都把覺新罵一頓的原因吧。

總而言之,我覺得覺慧出走這件事做得是對的,覺新應該改正自己的行爲。

《家》讀後感2

在今年暑假的時候,買了一套名著。當中巴金的《家》最吸引我。或許是因爲那特殊的文采,亦或許是那經典的情節。總之處處都令我着迷。

這本小說主要講了高老爺家發生的故事。大哥覺民是一個成功人士,但總有不如意的事:就應爲所謂的八字不合無法取到自己心愛的梅,最後的被逼迫娶了別人。這就是感情的傀儡二哥覺新喜歡琴但最後因爲是近親無法相愛。而且琴還因爲那個年代的條規不能去上課。三弟覺慧是小說的核心人物所有的事中心都是他。他性格鮮明一直關注這國家,參加學生起義,可高老爺去頑固不化怎麼說都不讓。他喜歡他們家的僕人鳴鳳,小時候一起玩的夥伴但長大之後因爲主僕關係就疏遠了這讓覺慧十分苦惱。可最終鳴鳳也受到迫害死去。

這本小說中矛盾重重,這也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因爲這也更能體現人物的性格以及社會的背景。例如感情矛盾。三兄弟都有自己喜歡的人,但都被種種社會壓迫而不能如意。再者覺新與覺慧都努力的關心國家政事,積極參加學生起義。但因高老頭的頑固到最後直接把覺慧軟禁在家中不讓他出來。但這依舊覺慧愛國的熱情。他每天都透過看一些報紙來獲取極少的資訊,但他都會跟着一起喜怒哀樂。還有男女的不公都反映了社會的殘酷、無情與黑暗。更讓人體會到人物的糾結。

從這本書中我深深地看到了當中人物內心的掙扎,靈魂的痛苦。也看到了那時的黑暗背景。這本書也是巴金根據自己的故事所寫的,所以也可以想象到當時她生活的不易。他也是希望有此書來揭露當時的社會。更加批判那時人們的迂腐現象以及人們的陳舊思想。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條件,努力學習,來創造更好的社會。

《家》讀後感3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百看不厭,會讓你捧腹大笑閱讀作爲人類最好的學習方式之一,自有書籍文字伊始,人類就在閱讀中傳承着文化,開啓心智。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更是人類思想文明的精華,值得後人去研究,發現。讀後感欄目爲您提供以下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家”是指高家,是當地的首富,全家上上下下共有幾十人(僕傭除外),都靠老太爺打下的江山吃飯,而在老太爺的“統治下,高家表面看似風平浪靜,但卻沒有發現這個曾經輝煌的名門望族在逐漸衰敗,當老太爺剛一離世,這個家族便全都亂了套。整日吵鬧聲不斷,各種狀況不斷,都是令人難以想象的。沒有人會相信,曾經外表那麼輝煌的金陵高家,內部竟是如此腐朽,不堪一擊。生活在公館裏的每個人現在都感到陌生,感到恐懼,他們想反抗,但他們不敢,也不能,他們憑藉自己薄弱的力量是無法將舊社會的牢籠給掙脫的。所以,現在,他們能做的,只能是唯唯諾諾地將每件事,每一天應付過去。但事實是殘酷的,如果這些嚮往自由,嚮往光明的人們不去反抗,那麼那些腐朽的舊勢力就會將他們吞噬,他們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見一個個年輕的,青春的生命葬送在這條通往光明的黑暗道路上……

雖然小說是虛構的,但我相信小說的素材一定是來源於生活,我相信作者是希望用《家》來激勵奮鬥中的人們的,激勵他們能夠勇敢地站出來,與封建的惡勢力做鬥爭!

《家》讀後感4

《家》是巴金筆下的《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的文筆樸素自然,帶有一些方言色彩,筆調清新新,這部小說被譽爲民國版的《紅樓夢》。書中主要描繪了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的生活畫面,他們是高家三兄弟,他們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了封建統治虛僞殘酷的面目。

可以說,他們三兄弟分別代表着對待新文化與舊文化衝突的不同態度。首先覺新代表着心裏上接受新文化並且嚮往着新文化,但是行動上卻依舊維護着一些陳舊的思想和習俗,而對於一些封建思想的維護給他帶來的卻是讓他自己終止了學業,轉而取了個不喜歡的女人結婚生子,讓他性情溫和的妻子在生子只是因爲舊的習俗而要住在郊外不能得到良好的照顧而難產而死。雖然他最後偷偷幫助三弟去上海求學,但是他所葬送的確實他和他妻子和他愛的初戀三個人的一生。他並不是沒能力改變,只是他缺乏的是勇氣,這種懦弱的性格是不可取的。

覺慧是三弟,他是最小的一個,也是最敢和封建家族反抗的一個,即使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小孩,卻能拼儘自己的所能維護正義。他參加學生運動並且獨自去上海求學,去學習先進的思想來喚醒新一代的年輕人。一方面展現了他的與衆不同,另一方面展現了他的正義感和創新意識。敢於接受新文化是好的,但是他過於激進。

覺民是老二。對於新的文化他是一種理智的接受態度,不盲從,有自己的主見,比覺新更大膽,比覺慧更沉穩,對於他來說不僅收穫了愛情也讓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像覺新一樣在別人的軌道上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

所以我們對於外來文化,應當怎樣來權衡新舊的衝突,相信心中已有答案。我們想他人學習的同時,雖說要守護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但是也不要故步自封,默守陳規。

《家》讀後感5

近期,我讀了一本書,名叫——《黑熊舞蹈家》。

這是一本動物小說,是沈石溪寫的,裏面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母熊大白掌、蠢熊吉帕、黑熊的代溝、北極熊飄逝的母愛……

還有許多人物動物:老獵人亢浪隆、愚蠢的熊吉帕,它的妻子吉雅、愛吃魚的母黑熊白圍巾,它的孩子--調皮的金嘴公主、黑熊舞蹈家阿寶、善良的圓球……

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圓球,它既善良又聽話,是一隻乖巧的黑熊,不像粗魯的阿寶,要是別人不順着它,它就要發火,不肯吃飯,不肯演出,直到別人道歉。

有很多故事發生在阿寶和圓球之間:

有一次,黑熊齒輪搶了圓球的香蕉,還打了圓球,就在這時,阿寶衝了上來,把齒輪打跑了,圓球感激地把香蕉給阿寶,可阿寶不接受,擡着頭,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

還有一次,阿寶與三隻母熊佔據柔軟的稻草堆,別的公熊都被趕到了牆角,唯有同性的圓球可以睡在稻草堆上。

可是後來,因爲圓球同元首夫人跳舞,成爲了明星,而且人們把圓球認爲是阿寶,所以,高導演和田甜小姐商量讓阿寶和圓球換名字,這使阿寶很憤怒,從此,背面對圓球,不理它了。

哎,真可惜呀,這對好朋友竟變成了敵人。

我以後一定要和同學們團結友愛,相互幫助,儘量不吵架,成爲一個人人喜愛的好孩子。當然,我們也要向善良的圓球學習,不要學粗魯小氣的阿寶,這樣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人。

《家》讀後感6

最近,我偶然翻到一篇小說,就是汪曾祺的《鑑賞家》。剛翻開那本書,我根本就沒有準備看這篇小說,因爲鑑賞一類的東西給我一種呆板無趣的感覺。等到我把其他的文章都看完,實在沒東西看了,纔不情不願地開始看這篇小說。當然,說到現在都是一些題外話了。主要想講的是我十分慶幸沒有錯過一篇好的小說。

當我不情不願地翻看它,只看了一個章節,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也許是汪曾祺描述的那個時代吸引了我,也許是他的質樸又生動的語言吸引了我,總之,我被迷住了。我把那篇小說前後一口氣看了三遍。

小說塑造了兩個鮮活的人物:四爺和葉三。四爺是一個真正的畫家。他在當時已經久負盛名。他住在大紅門裏面。葉三是個給大戶人家送果子的,天天在紅門裏進進出出。於是葉三有機會見到四爺。他總是把最好的果子留給四爺,因爲四爺愛在作畫時喝點小酒,喝酒時只用果子作下酒菜。葉三非常欣賞四爺的畫。

四爺作畫時不喜歡別人在跟前,只有葉三例外,因爲四爺覺得葉三是真得懂畫。他覺得滿意的地方,葉三總能說出它好在哪裏。葉三也很喜歡看四爺作畫,他總是屏氣凝神,在四爺畫的相當滿意的地方吸氣。

在他們長時間的交往中,葉三得到了四爺的很多畫,每一幅上都留個名。後來四爺去了,他的畫變得更值錢,很多人找到葉三家去,要買他手中的畫,他都沒有同意。後來葉三也去了,他的棺材裏除了他的遺骸就是四爺的畫。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覺想起了伯牙與子期的故事,我覺得高山流水覓知音。古往今來,對於美的感受,從來都不分階級,不辨年齡。真正的藝術是永恆的,真正的知音也是難尋的。

《家》讀後感7

出色的雕塑家讀後感“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邊邊角角,就能獲得完美的自我”,讀完《出色的雕塑家》,這句話叫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怎樣雕刻自己?經過我反覆思考,終於明白了,要有一個完美的自己,就必須把自己身上的毛病、不足改掉。我有一個大毛病那就是粗心。昨天媽媽說:“如果今天在趙老師那裏拿佳作,在厲老師那裏數奧全對,那麼就帶你去游泳!”“耶!”趙老師那裏,創編一首詩歌太險了,經過修改,正好95。5分,難關度過了。我覺得數奧簡單,一定能全對的。8道題,我沒用十分鐘全部搞定,沒經檢查就直接給老師看了。“第一道題就沒寫單位。”厲老師嚴肅地說。“啊?不會吧!”這一個沉重的打擊,給了我當頭一棒,游泳泡湯了。

回到家,面對媽媽期待的眼神,我無言以對,重重地低下了頭。媽媽滿臉的希望,瞬時間消失,浮現的是失望與傷心,我偷偷地看了媽媽一眼,心中羞愧難當。媽媽,我又一次辜負您對我的期望,我知道您,在車裏等我的時候,多麼希望看到一個活蹦亂跳的我奔向車子,纔剛拉開車門,我歡叫着喊:“媽媽,我可以去游泳嘍!”可是我又一次捫心自問,粗心,這個致命的敵人,我何時才能徹底消滅它!閱讀練習也是我一大弱項。我對閱讀有着深深的恐懼感,不相信自己,上次期末考光閱讀就扣了6分。媽媽也非常着急,特意把我送到趙老師那兒強化語文。在趙老師的悉心指導下,漸漸地,我找到了閱讀的方法與奧妙,不再害怕閱讀了。我要創造一個完美的自己,把粗心的毛病改掉,把閱讀弱項強化。那樣,我的成績定會更上一層樓,我期待着,我努力着。

《家》讀後感8

讀完《肩挑一個家》後,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如果我的家庭也向他們一樣,我想我能像他們一樣嗎?每個人都有一家,你可能有個幸福的家庭,可你享受幸福時想想那些不幸的家庭吧。如果讓你挑起這個家,你可以很輕鬆的說:“可以”嗎?

有一個懂事的孩子,他與我們一樣的年齡,他的日子卻比我們的日子過得艱難得多,我們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而張能達,他是個懂事的小男孩。他每天都要照顧殘疾的媽媽,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在歡慶節日,而張能達卻在家裏,安慰媽媽,照顧媽媽。如果換做是你,你會怎樣?我想平時我們受慣了父母的寵愛,真正父母要我們做些事情時,你們也許早就會推脫,甚至發脾氣。而張能達卻沒有。

毛偉鵬,他的故事就是本書的題目——肩挑一個家。毛偉鵬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少年,他是一個沒有媽媽的孩子,爸爸和奶奶已經不能在工作,一個家只是三間漏進不知多少風雨,經過了多少歲月的房子,爲了維持家裏的開銷,毛偉鵬他來到了飯店打工,老闆也很同情他的家庭,破例收留了他。但毛偉鵬他的學業並沒有因此而落下,她還考上了姜堰市沈高中學,有了老師們和同學們的關心,毛偉鵬更加努力學習了。毛偉鵬雖然生在了一個貧困的家庭,可他卻不知不覺挑起了一個家。

有一個賣饅頭的小女孩,她爲了照顧患有癲癇的父親和腿腳不利索的奶奶,靠賣饅頭維持家裏的開銷,她就是謝長玉。有時,饅頭賣不完,她就坐在一棵大樹底下看書,等下班的人來買她的饅頭。正是這個樸素的小女孩,她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一個家。

美德值得弘揚,美德少年必須表揚,美德故事需要傳揚,讓我們做個美德少年,向他們學習,做個美德少年吧。

《家》讀後感9

記得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是生活:生活就是不可抗力,它就是合約裏唯一一條也是永遠都會存在的那一條無人可以更改的霸王條款”我一直不相信這句話,甚至是不同意的。

我始終堅信着:生活是可以靠人來改變的,人是可以做生活的主人的,因爲“人定勝天。”

《家》這本小說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爲背景,真實的描述了高公關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沒落分化過程,揭露了封建專制的腐朽本質,控訴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惡,頌讚了年青一代的反抗精神。

作者寫作這篇小說,一是表達了對封建制度的憎恨,“宣告一個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來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訴”;

二是爲青年一代呼籲,“要爲過去那無數的無名犧牲者‘喊冤’,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由於歲對舊制度的深惡痛絕,

對廣大青年的誠摯熱愛,作者透過《家》向舊社會舊制度進行猛烈抨擊,生動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滅亡的命運;並透過對青年一代勇敢抗爭的描寫

展現了在嚴密殘酷的黑暗王國裏放射出的一線光明,使《家》充滿了信心,希望和力量。

作者說過:“無論在什麼地方總看見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動盪,在創造它自己生活的道路。”《家》也正是表達了這種不屈於命運安排,渴望征服生活,創造生活的精神和意志。

《家》讀後感10

星期五去中心校,在劉明的桌上有本讀者。翻看後不捨離去,故向他借閱。讀者是我的最愛,書中文章清新,故事感人。略看目錄時發現了《生活的藝術家》是李小龍的練功心得,如獲至寶,細細品味之後,深有感觸。李小龍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他的功夫和電影使很多人着迷。但在李小龍的練功筆記中,你會發現他不只是功夫大師,還是一位哲學家,詩人,思想家。

他把功夫和中國傳統的國學文化有機的融合。用老子,莊子學說,來解釋功夫的練習和對抗。功夫的核心是道,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爲和。道生一,一是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天地人,天地人生萬物。正好解釋了在練習太極前的混沌,身體一動就分陰陽。陰陽包含虛實,動靜,開合,呼吸。太極圖中的陰陽魚是相互纏繞,相互依存,相互爭鬥,相互轉化,循環不息。正如太極拳中動中有靜,剛中有柔。那太極圖中的分割線就是陳氏太極中的纏絲勁,纏絲勁貫穿始終循環無止。

陰陽原理在太極運用中體現在和諧的法則,和諧是順其自然,不刻意而竭力勉強爲之。要自身和諧,和自然和諧,與對手和諧,這是對太極運用時捨己從人,以柔克剛的詮釋。清靜無爲是把自己的力量融合到對手的發勢,變勢中去,後發制人,借力打力來擊敗對手。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是集中在某一動作上,而是在訓練一種靜態的警覺,就是提高反應力。停下思想,不用思考,透過長期的訓練本能來應付攻擊。使反擊成爲一種本能。

一點心得,勿要見笑。

《家》讀後感11

作爲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理解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着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在爲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最後幫忙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厭惡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生嗎?他眼睜睜地看着這個他一向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生的性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我,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愉悅可言,更沒有期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我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忙,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能夠說是《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家》讀後感12

最近一段時間,我正在看《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這套書籍,其中有一篇文章我非常喜歡,那就是“東漢的發明家”。現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從前的人們過着勞累而又艱難的生活:因爲沒有造紙的技術,人們也不會印刷,他們只能將字刻寫在木板或者竹筒上,這樣的書籍很重,讀起來也不方便,更不利於隨身攜帶;沒有指南針,人們有時候很難分辨方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或哪個地方會發生地震……到了東漢時期,有個叫蔡倫的人發明了造紙術,製造出輕巧而又方便的紙張;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可以幫助人們瞭解天象、預測地震。

張衡是我最喜歡也最佩服的人了。他精通天文,所以曾被派去負責觀察氣象。他發明的地動儀是這樣的:一個“水壺”四周排列着整齊的八條龍,表明有八個方向,每條龍下面都正對着一隻蛤蟆。如果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哪條龍嘴裏的銅球就會被吐出來掉進下面的蛤蟆嘴裏。有了地動儀之後,人們可以提前探測到地震的發生,做好防範準備,這樣可以減少對人類的傷害,挽回很多損失,真是了不起的發明啊!

還有很多的發明家,他們都很偉大,我非常佩服他們,因爲他們給人類解決了很多問題,讓人們生活的更方便也更幸福,後代人永誌不忘。所以,我們在享受現在的便利生活時,也要想起這些偉大的發明家哦!

《家》讀後感13

有些事,我們總說我們能理解這種感受,真的是這樣嗎?即使能,又能理解多少呢。其實,我想說,只有親身經歷過,我們也許纔可以理解那種感受。

在讀《家》之後,由於所寫的年代不是這個年代。雖然,讀到傷心處是和書中人物一樣傷心,讀到開心時和書中人一起開心。但是感覺確實淡了很多。

在生活中,我想我們也是這樣的。在聽故事時,我們擁有相同的經歷時,如果講故事的人是講悲傷的故事,我們更容易被感染,感覺自己又一遍的經歷那些傷心的事。但是如果你講的是開心的故事,自己有類似的經歷時,那種甜蜜又會再次擁上心頭。

在《家》這本書中,讓我感觸較深的應該就是其中一位少爺和他家的丫頭的戀情吧。其他的雖然可能更令人悲傷,但是讀着卻並未有多大的感觸。反倒是這並不是讓人很關注的戀情。

所以,在讀這本書後,我更加的覺得換位思考的重要的。本來,我們很多時候是無法瞭解別人的感受的。更別說感同身受了。更多我們是覺得,出現這樣的事,應該是怎麼樣的感受,以自己的主觀感受去要求別人。但如果換位思考,雖不能準確的知道別人的情感設身處地的爲別人思考,至少能比之前少很多。

我想這樣更能避免很多的誤會,而不是以自己的'情感傾向來判斷一些事情。在我自己家中,感覺母親就很很喜歡用自己的標準也要求別人那麼做,比如她覺得自己這樣做很好,就希望我們也這麼做。又比如讓我們吃一些我們覺得不好吃但是她覺得好吃的東西。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她很多時候用的都是自己的一套標準。所以有時真的無法理解她的思維。和她交流真的會有些吃力。

但是換位思考。她總是爲我們好的。每一個的想法都是爲了我們,心中就覺得順暢了很多。

《家》讀後感14

巴金的《家》中有高老太爺一輩的頑固派,有如覺慧一樣的激進派,還有以覺新爲代表的改良派。在這個以高老太爺的封建觀念強烈的高公館裏,曾破壞了多少人的幸福,多少人做出了犧牲。

覺慧是最有反抗性的,作爲一名青年,他接受了新文化的薰陶,痛恨封建禮教的束縛,打破了封建家族中的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他喜歡丫頭鳴鳳,可惜在這樣的封建貴族家庭中,鳴鳳沒有選擇的餘地,被迫做了老頭馮樂山的小姨太,鳴鳳爲捍衛自己的清白,最終投湖自盡。

當覺慧離家出走時,他望着眼前的一江東水,感嘆:“這水,這可祝福的水啊,它會把他從住了十八年的家中帶到那未知的城市和未知的人羣中去。”他終於獲得了自由,選擇了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在高公館裏,等級觀念森嚴,只要高老太爺的一聲命令,所有人都得照辦。就如長子覺新,似乎是他的附屬品。曾經覺新想繼續深造學業,可高老太爺安排他去公司上班。當覺新喜歡上梅,可高老太爺讓他娶了瑞珏。瑞珏生產時,陳姨太等人說有“血光之災”,即使覺新不信奉這些,卻依然照做,沒有反抗,他把妻子送到城外生產,最後瑞珏難產死去。可以說覺新從始至終都是一味的妥協和忍讓,他是封建禮教的繼承者,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與覺慧、覺新相比較,二哥覺民既不像大哥那樣忍氣吞聲,也不像三弟那樣,徹底與家庭決裂。巴金在《春》中這樣說道:“他覺民並不是一個想到就做到的冒失的人,他比覺慧穩定許多,他不肯突然冒失,做不必的犧牲。”對待婚姻,他喜歡琴,會主動找琴表達心意,他很理智地追求婚姻自由,走上了離家抗婚的道路,成功爲自己爭取到了幸福。

《家》讀後感15

當我讀這個故事時,我不禁驟然淚下。這是關於馬戲團裏黑熊的故事。在馬戲團裏,阿寶是黑熊舞蹈隊裏的首領,而且舞蹈也很厲害,但是它卻討厭人們摸它鼻子。還有一頭熊叫圓球,它很乖,就是人坐在它背上它都不會反抗。雖然它的舞姿也好,但是卻比不過阿寶。有一次,元首夫人駕到,於是馬戲團裏的人害怕元首夫人被阿寶弄傷,就叫配角圓球過去和她舞蹈。於是,圓球一下子出了名,而因爲這事,阿寶開始和圓球不共戴天······後來,馬戲團裏的人把他關在禁閉室裏,可是,爲了防止它的舞蹈生涯畫上句號,於是就叫阿寶去烏龍山區和那些村民們表演兩個月。當他們到楚雄作告別演出,正好趕上一年一度的火把節,於是,阿寶和那些村民們圍着火把一起跳了67支舞,跳完後就和那些人們道別後回到了馬戲團。可是回到馬戲團後,它又是原來那副模樣,於是人們又照樣把它鎖在禁閉室。阿寶決定絕食,一天天削弱下去,最後它已經奄奄一息,高導演給阿寶播放了它的最後一首曲子,它跳了一夥後,人們給了他掌聲。就在這時候,它終於倒下了······

是啊!因爲阿寶的粗暴,而失去了動物明星的桂冠和舞臺主角的榮耀;因爲它的粗暴,現在阿寶的名字被圓球所代替,儘管它的舞姿是那麼的好,而且它還捫心自問,沒有耍奸偷懶,而且還改正了對陌生人的冷漠和殘暴,他決定規規矩矩的做好黑熊,認認真真舞蹈,可是他不服——爲什麼阿寶這個名字還不是歸他所有?就是因爲它對圓球還是很殘暴,怕傷了它。所以說:殘暴沒有好果子吃。一定不要對別人殘暴,實在不行了也得忍着。當然,也要要面對眼前的可怕的現實,否則,自己不會得到利益。

《家》讀後感16

《龍貓的家》我以爲是寫的是動畫片《龍貓》裏那棵巨大的櫸樹的神奇故事。

沒想到,寫的是幾個宮崎駿先生所拜訪的庭院的故事。

這本書大概兩個小時的篇幅,內容清新,語言平實,有宮崎駿的手稿畫,還有照片。讀起來溫馨又清爽,讓人平靜。

不得不說,讀《龍貓的家》的過程裏,我真的對庭院產生了嚮往,我不止一次幻想過假如有一個自己的院子,我要種什麼花栽什麼樹養什麼多肉,當我看到那句:“所謂日子,就是我們和家庭,和植物,和所有生靈共同度過的悠長時光。”一下子,就彷彿置身於庭院中的那種人與植物相處的靜謐和諧的情景中似的。

和諧其實是一種能力,人與植物、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周身環境,若能夠仿若平淡般的和諧,那是一個莫大的福氣,也是一個巨大的人生課題。

和諧造就人、圓滿人,和諧也在滋養人,而人也在滋養環境。

人可以是和諧的發出者,人也同時是和諧的受益者。

《龍貓的家》其實就是在倡導一種人與自我、人與外界的和諧相處。

《龍貓的家》篇幅不長,非常適合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給自己放幾個小時的小假,泡一杯清茶,享受一個靜謐的傍晚,讀上半本,再暢想一下自己理想中的庭院,理想中的生活,理想的人生的樣子。

讓自己慢一慢,想一想,醒一醒。

《家》讀後感17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寄居蟹一直住在別人家的屋檐下。寄居蟹多渴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啊!但是,用石子建一個堅固的房子,他嫌太苦太累。用木片鑽個洞,建個房子,他覺得不夠氣派,也害怕被海水泡爛。

有一天,寄居蟹在海邊發現了一個可口可樂的瓶子,這個瓶子很像一座紅色的宮殿。於是,寄居蟹決定在這裏安個家。到了傍晚,寄居蟹要睡覺了,他鑽進這個可口可樂的瓶子,美美的睡了一覺。

第二天,天亮了,寄居蟹醒來,看了看外面,他目瞪口呆。四周沒有了沙灘,他只看見了一棵又一棵的樹。原來,昨晚的一陣大風把自己的家連同自己吹到了樹林裏,他哇哇的哭了起來。他的哭聲吵醒了樹上的長尾猴,長尾猴很同情寄居蟹,又把他送到了沙灘上。

海龜、海螺看見被風吹走的可樂罐子又回來了,大家議論紛紛,寄居蟹躲在裏邊不好意思出來。

等到天黑,寄居蟹纔出來,他用鉗子在沙灘上挖了個沙坑,把瓶子埋了下去。寄居蟹用了整整一晚時間蓋好了房子。

天亮了,一隻海龜第一個發現了紅色的宮殿。海螺驚奇的問道這個宮殿會是誰的呢?“是我的!”寄居蟹得意洋洋的走出了這個宮殿。

從此,寄居蟹的這個家再也沒有被風吹走了,寄居蟹也有了一個漂亮的家。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要想有收穫,必須要付出勞動。

好詞有:氣派、堅固、宮殿、可樂罐、羨慕、礁石、蟹鉗、探出、

好句有:“他開始用蟹鉗使勁的挖着沙,挖呀挖呀,蟹鉗都挖疼了,終於挖出了一個沙坑。”

《家》讀後感18

《家》在巴金筆下,以辛亥革命前後四川成都爲背景,寫了大家庭高公館三代中的四類人物:封建大家庭的維護者,高老頭太爺;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敗家子;一類是封建大家庭的反抗者,覺慧,覺民;最後一類是封建家庭的受害者,梅,段玉和鳳鳴。作者透過一系列美好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和封建家庭的罪惡,更描繪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

讓我有所感觸的必定是覺慧,時代的久遠,可能使我不能正確體會到當時封建大家家庭的家規,究竟有多嚴,至少我能體會到晚輩對長輩命令的絕對服從,因爲覺新說:正因爲沒有得到幸福的希望了。我不反抗,因爲我不願意反抗,我自己願意成爲一個犧牲者!字裏行間透露是一種無奈和迷茫,是一種懦弱。其實不然,不能說其是懦弱和膽怯,更是一種被任擺佈後的的麻木,是封建家庭,封建思想擊碎着無數人追求幸福的夢想。與其說是麻木,不如說是順從。而覺慧不然,在學生和軍人的衝突時,覺慧滿帶熱情地參加了學生的遊行,即使被老爺禁錮在家中,而那顆赤誠的心卻飛到府前,與其他學生並肩作戰。覺慧帶帶我一種震撼感,他用的不僅僅是言行,更重要的行動,抨擊着黑暗,追求光明,滿腔熱血,不甘平凡,這就是覺慧,這就是他帶給我帶來的財富。

同樣,另一方面,透過梅,端玉,覺新三人之間的戀愛關係,僅僅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卻有力訴說着一段被封建操控下的婚姻。相反,鳴鳳和覺慧,呈現了這個初戀的女孩對於異性之愛又驚卻又喜,以及青春期的萌動和青澀,而卻因爲自己是一個丫頭,粉碎着這美麗的一切。這些美麗的女性遭遇了不幸。正透過美的毀滅,作品很好地控訴測封建家族的罪惡。

標籤: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