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愛與孤獨讀後感範文

讀後感2.9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與孤獨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與孤獨讀後感範文

愛與孤獨讀後感1

那天,看着滿書櫃的書,每一本書的名字卻都如此的吸引人。一排排,一目目,一本本,卻被最後一行的《愛與孤獨》吸引了眼球,便鬼使神差的拿起了這本書。這書名與我好像,儘管身邊有如此多的人都愛着我,但是還是感到無盡頭的孤獨,似乎從來就是隻身一人。

放假後的第一天,我便拿起了這本書。儘管最討厭密密麻麻的文字,卻還是想了解作者的愛與孤獨。從剛開始的章節中,我似乎就看到了作者的孤獨。小小年紀被送進嚴厲的私塾,整天與古文爲伴,卻無法寫出一篇讓父親滿意的文章。因爲她最愛的是寫信,就連老師也誇獎他的信寫的不錯。

但是作者也有得到愛:老長工阿榮伯,四叔,母親,等等。他們都是對這位小女孩無私奉獻着自己愛的人。最讓我驚異的是,作者小小年紀竟跟着二叔學抽菸,偷拿父親櫥櫃裏的書。對這位二叔我既無壞印象也沒有什麼好印象,畢竟他利用過作者去要煙,讓作者抽上了煙,但卻也時常鼓勵着作者,講述着自己不爲人知的祕密。他們倆在我的腦海中竟像兩個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哥們兒。

後來,不知是否是因爲實在是無法忍受如此密密麻麻的文字圍繞腦邊。放下了《愛與孤獨》。卻在再一次拿起它時,似乎變得不一樣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母親。她的愛是如此的純淨,如此的美好,默默影響着作者。作者也深深愛着這位不識字,沒讀過書但卻是在作者心中博古通今的母親。讀了關於母親的章節,我也同作者一般,深深的愛上了“雨”那首詩:天空傷心,所以落淚了。我看見媽媽的眼淚如雨般落下來,媽媽,您是天空嗎?母親們總是十分多愁善感,文中的母親看着一封家人的信似乎就能淚如雨下。就如我的母親,在我一次次叛逆的行爲中總是傷心的嗚咽,淚水掛滿臉頰,總是讓我的罪惡感發揮到極致。

作者也從被愛到愛別人。丈夫,母親,孩子,老師,好友……作者喜歡寫信,與幾位摯友總是不斷的來回寫信交流各自的生活與趣事;作者爲了紀念老師起了琦君這個筆名;與丈夫以愛來驅逐孤獨的晚境;爲了兒子處處着想,寫信訴說着相思之苦……

琦君在《愛與孤獨》裏寫道:“孤獨使心靈純化”,真實的愛如同一顆珍珠的形成“砂子侵入牡蠣的體內,牡蠣爲了排除這粒障礙物,辛苦地蠕動身子,而障礙物並不能排除,牡蠣體內反而分泌一種液體,將砂子包裹起來,液體凝固以後,就成了圓潤的珍珠。”純淨的而又美好無私的愛只有在經歷過各種孤獨與苦難後,才能達到極致。

我們的人生中是有許多的孤獨時刻,就如作者那般,四十年的`寫作生活讓自己忘卻孤獨感。只是在孤獨之間,卻深深夾雜着愛。愛與孤獨做伴,愛在孤獨中昇華,孤獨在愛中永生。用你的一生學會如何去愛。

愛與孤獨讀後感2

這篇文章是我高3時在語文資料上看的,感觸很大。

高中起,我就是一個人的生活着,表面上和同學們很好,可是內心卻始終是孤僻着,不爲啥,就是喜歡一個人靜靜的。但發現有人想靠近時,我會毫不猶豫的避開或視而不見。後來有人問我,‘你不孤單嗎?’我看了他一眼,很想說,一個人有啥不好,何況我不提倡早戀。有人說我不懂一愛一,對,我不懂戀一愛一,當我想到若爲自一由故,兩者皆可拋時,我什麼也不想了。我喜歡自一由。

我朋友曾經跟我說過,她很害怕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她說她怕找不到朋友,怕和別人合不來,怕沒有娛樂的地方,怕悶。然後我問她,‘你是不是很怕孤獨’。她想了會兒說的確,她很怕。我不知該怎麼跟她說,不是每一個人的適應能力都一樣,我跟她說試着習慣下孤獨,她說她永遠習慣不了。是呀,每個人的思想思維盡不相同,你改變不了她的想法,只是用自己的經驗來開闊她的見識。如若跟她說其實孤獨很美,該學會享受。這顯然無濟於事。

有人說除去孤獨的最好辦法就是找到一愛一。其實說真的,我對那個字有些反感,之前尤其強烈,只是想到人世間又真的不能卻少一愛一,無奈下。看着街道上一對對緊擁的情侶,幸福的一家大小,販賣的老人,閃爍的霓虹燈下的喧譁我似乎看到一愛一的存在,因爲有種叫幸福的東西在流動。但我卻只想欣賞,並不在乎是否擁有。美的東西一旦擁有了,它就會失去以往的光澤,不再美好。一愛一也一樣,擁有了,習慣了,其他一切似乎都顯得微不足道了。這是可怕的,你能叫一個有一愛一的人嘗試孤獨並習慣它麼。除了你一愛一的東西,其他的你會很快接受並且習慣麼……

如願站在一愛一的身邊孤獨的欣賞它。這樣,才能看清它的價值,即使是看着它的背影,我也幸福的笑了。

愛與孤獨讀後感3

《愛與孤獨》從哲學的角度,讓人明白生活就是如此平淡,讓人擺正心態,平和的看待。

如裏面有一段關於孩子的話:

華滋華斯說:“孩子是大人的父親。”我這樣來論證這個命題——

孩子長於天賦、好奇心、直覺,大人長於閱歷、知識、理性,因爲天賦是閱歷的父親,好奇心是知識的父親,直覺是理性的父親,所以孩子是大人的父親。

其實,孩子也可以是我們的老師。因爲孩子孩子的天賦、好奇心、直覺。因爲孩子的純淨、天真,如明鏡。當我們沒有兌現諾言時,孩子會提醒我們,因爲我們最早給他灌輸誠信,先入爲主。我們做不到,他會迷茫,所以他給我們做鏡子。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孩子會用他們的行動來安撫我們。當我們的講授有疑問時,孩子會給我們指出,不是讓我們無地自容,而是因爲他的世界是對的。

孩子是我們的老師。他們的好奇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反思和快樂。

珍惜他們,拉着他們的手,和他們做朋友,我們的世界會更精彩。

愛與孤獨讀後感4

我讀完周國平《愛與孤獨》之後心裏有種不舒服的感覺,說實在的,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是一針見血的刺痛(哲學就有這種錐子的作用),我的不舒服不是源於這種痛,而是它在讓你看得再清楚不過之後,帶給你的那種惶恐。它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相信了我愛着必將孤獨着,這種對愛和孤獨的狹義解讀,產生的只有絕望,這是一種消極的訊息。事實也許有這樣一種可能,但不是必然。我很高興我沒有如以前一樣隨順了這些觀點,爲自己度量着所謂的分寸、胸懷……我發現了我的不舒服之所在!

孤獨和美與愛一樣都是自然存在的,不存在誰產生誰,也不是誰從屬誰的關係,它們就像大自然中一切自然事物一樣,有來有走,該來就來該走就走。

哲學家讓人們把孤獨和愛看得如此清楚又怎麼樣,然後呢?好像人生的質量會因對孤獨和愛的看法的深入而有改變,這就是哲學家的目的嗎?

我真希望有一天哲學家們呼籲:學會愛自己吧,那樣你就會得到你的幸福。這纔是哲學家應該對人類做的貢獻。這是我最想說的。

我把這篇文章附在下面,也許我以後再看的時候會有不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