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讀後感1.86W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

基於學校的安排,工作之餘我拜讀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真是受益匪淺!其中李鎮西老師的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對於作爲班主任的我來說影響頗深。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文中李鎮西老師說的這樣的一句話使我身同感受。李鎮西老師說到,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認爲教育中的“愛心”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這是我非常欣賞的觀點,讀到這,我不禁想到我們學校的許黎老師,以及還有道口鎮二初中的韓長庚老師,她們用愛譜寫着自己的教育事業,正是她們對於教育事業的愛,纔有了置自己身體於不顧,拖着病體繼續奮戰在教學一線的韓長庚老師,正是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才有了許黎老師撇開自己的孩子不管,一心守護着班裏他人孩子的身邊的感人事蹟。

當然他們得到了社會的讚譽和孩子的喜愛,也因爲她們對工作的喜愛,使他們樂於奉獻,當一個有心人,把每節課都上成優質課,使每節課都能成爲高效課堂,最終纔會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一直以來我也堅信自己是個有愛心的老師,但是我也進入到一個誤區,對孩子一味的表揚和激勵就是有愛心,而不應該有批評和職責。再次讀完這本書,我對教育中的“愛心”問題也有的新的認識和理解,在書中他談到“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中真正的愛必然包含着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有時我也在懷疑,對於我們班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到底要不要懲罰?如今我明白了這其實只是一個教育的必要手段,需要老師用愛心去把握的“度”的問題了。因爲教育之愛絕不是包容遷就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在李老師從教之初,他也曾經諷刺過學生,曾經辱罵過學生,曾經體罰過學生。

但是後來他將這一切都變成了教育財富,這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困難、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失誤最終將他磨練成名師。給我印象最深還有第八章學生思想改造工程——後進生的轉化。我們班有69個同學,兩級分化很厲害,問題學生很多。李老師在書中向我們介紹了他在轉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採用 0種有效的具體方法: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遊玩;集體評議;寫每日九問;對手競賽;寫靈魂的搏鬥;安排當幹部;學生作文表揚;推薦好書。讀了他的後進生轉化手記——我和萬同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爲了不失去教育萬同的機會,李老師不斷鼓勵萬同,讓萬同連寫三稿,最後抓住“班級的愛就是祖國的愛”這一句閃光的話寫的演講稿,還利用自習課和下午放學後一遍又一遍地練習,最後終於讓萬同信心十足地進行了演講,贏得了全校師生的掌聲。李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真令我佩服!

讀完他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開始反思,作爲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班,問題學生很多,有了李老師經驗,我想在新學期裏再面對尚春彪,劉帥鑫,張藝軒等孩子時,我一定活學活用李老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找到更適合的教育方法。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2

在閱讀中,時時會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 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 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 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 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 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後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爲誰而工作 爲同事的好評嗎 爲校長的表揚嗎 爲獎金嗎 爲職稱嗎 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泰戈爾)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3

閱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讓“後進學生”享受成功》、《把更多的關愛給“後進生”》等文章,感觸頗多,這讓我回想起我數學課堂上的一個故事:我在處理《節日禮物》一課(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的內容)的練習題時,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情:原本課堂上的時間比較緊,但有一個學生老舉着手,我一看,原來是一向多事的劉寒,他在我的數學課堂上從來都是“無事生非”,“他舉手又有什麼事情?別浪費時間了!我還是接着處理練習題吧!”我想到這裏,就打算接着處理練習題,但在我與劉寒的眼神一剎那的交匯時,我看到了一個積極回答問題的渴望之心,我略作遲疑,說:“劉寒,你有什麼要說的嗎?”“老師!書上印錯了,課本64頁根本沒有正確答案。”“什麼?沒有正確答案?”同學們一片驚訝聲。“你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嗎?”我也有些驚訝。“老師,在書中的觀察圖中,在房子後分明圍着柵欄,而選擇時圖中卻沒了柵欄,你說對嗎?”經他這麼一說,我們大家急忙看書,“是呀!”“是呀!”學生紛紛拿起鉛筆在圖中畫了起來……雖然這節課我因爲這個小小的“插曲”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我分明讀懂了尊重學生對於教師教學的意義,在我們的課堂中,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教師的尊重,引起教師的注意,我們在關注教學目標完成的同時是否真正關注了學生?是否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心靈?作爲教師我們是否該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習以爲常的教學行爲,看看這些我們自認爲做得很對的事情是否促進了學生的發展。不要把尊重學生當作掛在嘴邊的空話,讓我們的教學行爲處處充滿尊重,讓生命的陽光照亮教育的每一個角落。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4

寒假裏我有幸讀了李鎮西老師所着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二十五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藝術和具體操作方法,書中沒有對缺陷的掩飾,沒有對成功的浮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的與衆不同。他從自己身邊的故事講起,樸實形象的語言中透露着詩意,包含着深情。讀着書,我時常會被李老師的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不禁爲之讚歎、折服。

什麼樣的教師纔是最好的教師?怎樣做纔是最好的教師?作爲一名新教師,雖然很多地方尚且缺乏經驗,但是做一名好老師,卻是內心深處最迫切的渴望。李老師這樣告訴我們 :“ 最好”是相對的。因爲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 最好” 其實就是“ 更好” 。雖然 “ 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 “ 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 “ 最好” 。李鎮西老師的所謂 “ 最好的教師” ,是自己和自己比較而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 “ 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雖然每天都不是 “ 最好”,每天都會有遺憾和不足,但每天都這樣和自己比,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持不懈。 那麼我就不斷地在向“ 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近。

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要做一名好老師必須做到心中有愛,教育首先是充滿情感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種情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執着而深沉的愛,是教師對學生真摯而無私的博愛。愛學生,才能理解學生,才能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成長中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成爲他們的親密夥伴。作爲一名新教師,應該學會對學生灌注自己的愛。有時候總覺得自己太急躁,不願意給後進生更多的時間、耐心和等待。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要做一名好老師,就要讓自己的愛感染到每個學生,我相信他們也會被感動,這樣就有利於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展開。

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如數家珍。由此能看出,李老師有着深厚的閱讀基礎。讀書對於一名教師來說就是補充知識的最好途徑之一,讀書不但能快速地獲取他人的經驗教訓還能與時俱進地瞭解最新的知識動態。老師需要把自己一桶水分給孩子們,如果桶裏的水不被及時補充的話,那麼會被時代所淘汰。作爲新教師,我對不能在課餘保持閱讀感到慚愧,總是忙、累等理由給自己找藉口,殊不知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所以今後的工作中,應當堅持閱讀,爲做一名好老師打好基礎。

書中寫到李鎮西老師時時提醒自己:“ 我是一名教師 ,我的生活在講臺,我的生命在學生”他從教二十餘年,每天都堅持完成好“ 五個一工程”――上好每堂課;找一位學生談心或書面交流,思考一個教育問題或社會問題,讀不少於一萬字的書;寫一篇教育 日記。正是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李鎮西老師。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教育更不能停滯不前。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教師不能有絲毫懈怠,每天都要學習每天都要反思,每天都要爭取做到 “ 更好” ,也許我們離一名好老師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每天都做得更好一點,那麼自然而然會離心中的目標更近一些。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5

《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它是由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所著。這是李鎮西老師多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觀念。

我在李老師的教育觀念中,我不斷髮現問題,在其中慢慢去體會、理解。從中我從很多的教育實例中學到了很多,受益匪淺,現在我就來談談我的感受。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他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熱愛。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

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對李老師的`這些話語我又很深的體會,並且值得我們的深思! 人們都說“幼兒教師的職業是一種良心的職業。在這份職業中,‘責任心’是軀體,‘愛心’是靈魂”。每天進入幼兒園的大門面對班級裏一大羣可愛單純、性格迥異的孩子,我努力地用自己的責任心和愛心去“教好書”、“育好人”,儘量地從繁瑣忙亂的工作中去領悟別樣的充實和快樂。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將認真準備每個教育活動,悉心準備每個生活環節,平等的有責任的去對待每個幼兒,重視並保障每個幼兒的安全問題。

比如我們班幼兒各方面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孩子說話口齒清晰、語句完整連貫,有的孩子只能斷斷續續地說出大概意思;有的孩子個性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流,有的則內向膽小、默默無語;有的長得可愛穿着整潔,有的則灰頭土臉邋里邋遢……本着對每位孩子負責的心和愛心我沒有厚此薄彼,而是爲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發展機會,讓每一位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讓幼兒感覺身邊充滿了愛,便融入到了這個愛的大家庭。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繼續將愛心和責任心交織在一起,朝着“擡頭是天、俯首是地,中間是課堂和幼兒”的意境而努力!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6

當我讀完《做最好的老師》時,讓我感受到了李鎮西老師的與衆不同,裏面容納了他的教學事例,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講起,句句誠懇,實實在在,每一節都讓我很感動。最讓我震撼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獻給學生。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爲《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我從事教學工作近十年了,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今後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着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說過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說,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假造一個和諧,寬鬆的成長環境.

讀完《最好的老師》我發現在這本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是 “愛”,圍繞“愛”來展開的,其中談到的很多經驗,很多的理論無非就是要求教師要有愛、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與自主的“愛”要放在首位,因爲沒有愛就是沒有教育。看到這讓我想起來了我們今年九月份的培訓,在培訓當中張校長和其他老師也多次重點講到要“愛”學生,並且這種愛要讓學生感受到的是沒有附加值的愛。讓他們在我們的關愛當中快樂的學習,成長,讓他們享受到快樂。 透過讀《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後才認識到:要做到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很難,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中氛圍。合理運用,會把自己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們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感染。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7

在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中,有一篇文章叫《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文中寫道:師愛的一個重要內容,是教師應儘量(只能做到儘量)不要傷害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地方——人的自尊感。並談到自己曾爲傷害過學生的自尊心而感到深深的內疚,自責。看完這篇文章後我也同樣的感受。

人無完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多多少少會傷害到一些犯了錯誤的學生的自尊心。在教師的生氣,一不小心下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這與孩子的個性有關,也與老師即時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有關。這也造就了兩個方向的孩子,絕大部分孩子不會因此記恨老師,而極少部分孩子真的會對老師產生“恨”。這樣的現象也讓我們認識到在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方法,儘量不傷害學生的自尊。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作爲家長和老師需要保護,尊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不使他們自尊心受到傷害呢?

首先,在遇到問題時與其對孩子大吼大叫,還不如耐心跟孩子講道理,別看孩子小,他們真的很懂事。我們要給孩子改過自新的信念,要相信他們,用鼓勵的手段,幾句“我相信你能改正錯誤”、“我真的看好你”,簡單的拉鉤都能讓你成爲孩子信服的老師。慢慢地孩子改變了自己之前的壞習慣,你也成爲了孩子們信服的人。教師想直截了當地幫助學生改正缺點,把他的缺點公之於衆,以使其他學生從中吸取教訓,不犯類似的錯誤,這種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爲這無異於開“批判會”,把孩子心靈中敏感的地方——自尊心、個人尊、自豪感統統暴露於外,並使之受到傷害,這種教育所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無法彌補的。

其次在批評中做到不傷害學生。沒有批評的教育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脆弱的教育,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的表現。但過分的批評難於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更容易使學生對老師產生敵對情緒,這樣一來也就失去了批評的意義。批評學生,要對事不對人,無論是對優秀的學生還是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老師都要一視同仁,並且評語要準確,真誠,使學生欣然接受。總之,在批評學生時,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爲前提,然後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學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且樂於接受時,才能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還有人們常說的:“欣賞和鼓勵是最好的教育”和“愛是最好的教育”。在與學生閒談,教師語言要文明,語氣平和,態度可親。要多一點愛心,少一點怨言。多表揚鼓勵,少批評指責。特別是對後進學生的談話,更要注意語言分寸,你表揚幾句,他會高興得不得了;你幾句否定的評價,他就會自暴自棄,甚至怒氣沖天。因此,與後進生談話時,更應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民主、平等、文明的交談,既能讓學生暢所欲言,拉近師生的距離,又能使談話產生教育效果。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最好的教師要給學生以長輩式的關懷和愛護,從不以家長式的態度對待學生。愛學生始終堅持對學生持尊重的態度。即: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有禮貌地對待學生。教師尊重學生是學生進步的外因,學生自尊自強是他們進步的內因。實踐中的許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尊重學生,學生就會向老師敞開心扉,用全心來接受教師的愛。

教育無小事,教育在教師的舉手投足間。我們能做到的只能是儘量、儘量、再儘量不傷害每一個孩子。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8

《做最好的老師》一書,看到題目就對我很有吸引力。雖然看得時日很長,每次牀頭案上的翻幾頁,但每每看過一些,不禁反思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師。

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不管怎樣努力都是無濟於事的,李老師的話使我受到了啓發,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對於自己的學生,其實更多的還是愛,有時學生犯錯了,我也會感到很氣憤,但是,細想起來,孩子畢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說的那樣,你不要指望學生會和你同步,不要把他們看得太大,他們只不過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樣,一樣懂事嗎?你期望他們會那麼聽話,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麼到位嗎?其實,都是不可能的,李鎮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的源泉”,我要說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着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父親到地裏幹活,發現了一束山草莓,他把它摘了下來,說要送給村裏最可愛的孩子,從村東走到村西,從村頭走到村尾,你知道他最後把山草莓送給誰了嗎?對!送給了他的兒子,可是你可能沒想到,他的兒子是一個傻兒子!在他的眼中,他的兒子雖然傻,但卻是全村最可愛的。這說明了什麼?如果我們都有了父母看待孩子的心,是不是我們的眼中孩子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了,他們所做的一切好事壞事我們是不是都能用理解之心、責任之心、包容之心來看待了呢?但李老師也說了,“師愛的最高境界不是母愛,也不是父愛,而是朋友之愛,同志之愛,因爲這種愛的基礎是平等,以感情贏得感情,以心靈感受心靈。”我想我要先做到對孩子有母愛,進而做到有朋友之愛,同志之愛。比一比李老師,我覺得自己的差距還是太大,我的這種師愛並不都是真正的由衷的發出的。

李老師對“優生” 的培養和對“後進生”的思想改造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他讓“優生” 更優和引導“後進生”發現自己身上的善良之處、高尚之處,以幫助他們樹立“我是有缺點的一個好人”的道德自信的做法,讓我深深折服。

“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 看待,用“學生的情感” 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9

做最好的老師是我的心願,於是我選擇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雖然與李鎮西老師不曾謀面,也沒有過交流,但讀了這本書後,我不僅對李鎮西老師有了一些瞭解,更從中獲得很多寶貴的財富。

一、要有童心思維

某校初中班有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有幾天課堂上神情憂鬱,無精打采,原來是她家裏的一隻小貓死了,因此她非常難過,班主任沒有批評她,而是買了一個精美的瓷器小貓送給她,並溫和的對她說:“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但在你的生活中,還有比死去的小花貓更重要的內容,那就是你的學習。振作起來吧!”這位老師對學生思想開導的很成功,他的祕密就在於他首先是懷着兒童般的情感去理解兒童的心靈世界。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學會兒童思維,教師才能夠站在兒童的心態與學生有心靈的碰撞。

二、教師應博愛

有一次,有一個高年級的學生欺負李鎮西老師班裏的學生,而且那個學生挺不講理,氣急之下,李老師動手打了他。李鎮西老師班裏的學生大多數是支援李老師的,但有少數同學對他說“您說您不是他老師,可是在所有看見您打人的學生中,您當然還是老師。”是啊,對外班學生的輕視,敵視以及任何不負責任的粗暴,同樣會在本班學生中損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望,更爲嚴重的是,還會給學生帶來不好的影響。我們周圍所有的兒童都是我們的教育對象,我們對他們都負有同樣的愛和教育的義務。

三、在平等中培養平等

李鎮西老師一直提倡師生之間要平等,教育界流行一句話“蹲下來和孩子說話”,這對於過去教師偉岸的站在講臺上俯視學生無疑是一個進步,但這句話中“蹲下來”的本意主要不是指“肢體的蹲下”而是“心靈的蹲下”,我贊同李老師的說法,教師走進課堂,學生齊聲說“老師好”教師應給真誠的迴應“同學們好”,需要被幫助的學生被叫到辦公室,教師首先請他坐下,課餘,教師不妨與學生一起嬉戲娛樂……這都自然而然的體現出師生尊嚴上的平等。

李鎮西老師對工作認真,對學生用心,並不是以一種敷衍的態度對待教育,他的細心、用心、童心、愛心都是值得我學習,願我真的像所想的那樣做最好的老師。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10

讀書摘要:

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儘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力所以及的最好程度。

讀書心得:

“自己和自己比”,這句話大富有哲理,的確,只有找準自己的座標,然後用心去對照,才能看出進步與差距,我們要學會自我反省。今天我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的上課是不是比昨天上得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業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課,仔仔細細改好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件事情,我們就會不斷超越自己,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爲,不正是做最好的自己嗎?“做最好的老師”其實是一種和平的心態,我們要切記:即使我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爲一片綠油油的葉子。

標籤:老師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