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做最好的英語老師》 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做最好的英語老師》 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最好的英語老師》 讀後感

《做最好的英語老師》 讀後感1

11月學校教科室給我們教師安排的學習是借閱專業書籍,撰寫閱讀心得。在林林總總的書單裏,一本書的名字映入了我的眼簾《做最好的英語老師》。這個題目簡單明瞭,貼合我的內心期待,於是拿來一讀,確實收穫頗豐。

開啟書本,第一頁是對作者的簡介。葛文山,江蘇省張家港外校副校長,全國優秀外語教師、江蘇省“蘇派名師”……這一個個響噹噹的名號彰顯了作者的實力,而序言中江蘇省中小學教育研究室何峯教研員對葛老師的評論更是揭露了他成功的奧祕:“葛文山的教學成果斐然。他任教的歷屆班級不僅高考成績在全市名列前茅,而且,許多學生因爲他的課堂愛上了英語,把英語作爲自己終生的愛好或職業。這是因爲他把研究學生和課堂作爲科研的主體,備課、上課、聽課、作業佈置和批改、輔導、考試和試題等教學過程都是他的研究對象。正是這樣細緻深入的研究,讓葛文山從一個行走者成長爲一個思想者,非常精準地把握了教科研與教學的關係”。這麼一位成績斐然、年輕有爲的教師寫的書着實引起了我的興趣,帶着自己工作以來的困惑,我開始了閱讀。

全書分爲三個板塊,“理論探究”一塊葛老師分享了他對時下英語教學理論的認識,這些認識不單單侷限於理論的解讀,而是透過結合他的教學實際做了反思。這些理論包括模組課程、任務型教學、跨文化意識、英語課程標準等。第二個板塊“實踐智慧”則是概述了他十多年教學實踐中總結的詞彙、聽力、課堂提問、閱讀、寫作等方面的經驗。第三個板塊“教師成長”選取了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熱門話題如“如何寫好英語教研論文”、“英語教師如何開展說課”、“如何開設大型英語公開課”分享他的方法,這些方法實用、有說服性,讀來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回答了我迫切想要得到解答的許多問題。限於篇幅,我把感觸最深的幾篇文章做一個敘述。

首先是本書的第一篇文章“語文教學給了我們什麼啓發?”。看到這個標題,很多人都會和我有一樣的疑問,語文教學能給英語什麼啓發?回想自己,我把學科與學科孤立對待,不會主動去聽語文課,和語文老師的接觸僅限於交流學生情況,更不用說考慮從語文學科中借鑑方法移植到英語教學中了。而有心的葛老師透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輸入性教學,即“強調讓學生多聽、多誦讀、多模仿、多抄寫、多記憶”,來指出現今英語教學中的誤區,他談到“近期,我國的中小學英語強調交際,注重學以致用,這本身沒有錯,但是學以致用並不等於即學即用。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一個誤區,就是英語老師往往在新知識授課結束之後,馬上讓學生表演,期待學生活學活用,這似乎有點強人所難,嚴重的會增加學生的焦慮感,這是需要糾正的一種傾向……我國的中小學英語教學要遵循語言學習規律,側重英語的可理解性輸入,要根據實際情況相應地突出‘學中用’、‘學後用’,不能拔苗助長,盲目追求即學即用。”這段話讀來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細心觀察和獨到見解。確實在現實中,不論是幾次的聽課還是之前自己上課,我們老師都習慣在新授課之後設計讓學生表演的環節,而展示課上學生十分流利的表演總給人一種“做了功課”的感覺,到自己上課,發現學生總是忍不住看屏幕上課文的提示,從而影響表演的流暢性,漸漸覺得這樣的設計不太合理。直到看到葛老師的這番話,才更加確信自己的疑惑,此後把表演環節移到第二課時,既複習了舊知,又呈現了流暢生動的表演。讓我深受啓發的不僅是葛老師的觀點,更是他能積極思考,建立對比,吸取營養的行爲。在語言學的課程中,第一語言(L1)和第二語言(L2)的關係是一個熱門話題,關於漢語對英語學習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都有大量的研究材料。如何把所學知識調動起來,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是我需要向葛老師學習的。

在本書中,還有一篇文章給予了我很多的思考:《給新上崗英語老師的三點建議》。工作伊始,我特別盼望能有經驗豐富的教師跟我分享工作心得,讓我借鑑學習,少走彎路,而葛老師的這篇文章正是起到了這樣的作用。葛老師在建議二邊模仿邊創新,變知識儲備爲教學技能,培養英語教學的組織能力中提到“新任英語教師不要盲從或跟風當前流行的教學理念,等自己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後再去嘗試。反覆聽、大量誦讀、認真模仿是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途徑,這些方法看似很土、很原始,卻行之有效。”在我自己的教學中,因爲初出茅廬,再加上作爲學生的十幾年的學習經歷,自身對教學有一定的看法,迫切希望自己能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給予學生一個快樂課堂,在快樂中學習英語的體驗。但是當我看到學生糟糕的默寫情況、極不流利的誦讀時,我意識到沒有一定量的練習鞏固,學生知識得不到掌握,快樂學習便失去了意義。傳統的、約定俗成的教學模式之所以能流傳,必有它的可取之處,作爲新教師,只有先習得既定教學方法,再在此基礎上思考創新,纔是可取的途徑。此外,葛老師還提醒新教師“儘快培養英語教學的組織能力。”它包括:

(1)維持課堂秩序;

(2)調控學生的情緒和注意力;

(3)處理課堂教學中的突發事件;

(4)保持課堂的連貫性和平穩過渡;

(5)及時迴應學生的不當行爲;

(6)合理分配課堂時間;

(7)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等。這一點與糜校長在開學初與我們新教師見面時給的建議“儘快學會管住學生”不謀而合。而這一點也是這幾個月工作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作爲學生,我喜歡那些知識淵博、爲人和善的老師,因此也努力讓自己做這樣的老師。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太過和善、與學生打成一片會缺乏老師應有的威信,課堂紀律和教學效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如何做到讓學生喜歡,又能不影響教學效果,這是我一直在摸索的命題。

除了上文提到的兩篇文章,葛老師書中還有很多內容讓我深受啓發,如“英語教師如何開展說課”爲我馬上要參加的說課比賽提供了很多切實可行的建議;“三分靠教學、七分靠溝通”指引我如何進行以人爲本的教學管理,走進學生內心,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英語老師。總之,本書實在是一本值得英語老師閱讀借鑑的好書。最好的英語老師或許遙不可及,但我們一直可以向着更好的英語老師前進。最後,再引用序言中何峯教研員的.一段話,與各位老師共勉:“教師的生命價值永遠體現在課堂上,但是也不能止步於課堂。“功夫在詩外”,心中沒有課堂就失去了師者的陣地,心中只有課堂就失去了課堂的源頭活水。只有思考着,實踐着,這樣的老師纔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做最好的英語老師》 讀後感2

本書的標題從一開始就很吸引我,成爲一位好的英語老師,是我一直以來的執着與追求。當我看到這個標題,就覺得這本書應該會給予我一定的啓發。翻開書一看目錄我頓生要把這本書看完的衝動。

本書從理論探究、實踐智慧和教師成長三個方面透過30個不同的教學案例和教學實踐生動描述和總結了做最好的英語老師所要具備的能力和智慧。

細看目錄標題如:給任務型教學“接地氣”、揭開模組課程的“廬山真面目”、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創新設計、如何開設大型英語公開課、三分靠教學,七分靠溝通、專業化成長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等,發現每一個標題都直擊文章主要內容,而這些文章要解決的問題和提出的專業教學意見正好是我在專業教學成長過程中所碰到的困難問題和困惑。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便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的內容。讀完之後頓生一陣感動和前所未有的快感,從來沒有一本有關專業教學指導的書能讓我讀後有那麼多的觸動和感悟,書中把實踐和理論結合地如此默契,以至於我對教學理論頓生好感。我發現不是教學理論枯燥,而是平時的教學實踐我沒能找到恰當的教學理論做強大的支撐,只有做好了知行合一,這樣的教學才能具有科學性和人文性。

30篇小文章篇篇都是好文章,每一篇對我的英語教學都有所啓發。其中有幾篇對我的觸動頗大,我體會頗多頗爲深刻。

一、理論探究

在理論探究模組,《語文教學給我們什麼啓發?》這篇文章結合語文教學的優點和特點,從完全不一樣的對比角度闡釋了英語教學的全新理念。文中提到:“母語教育是一種傳承,而外語教育則是對另外一種文化理解、吸收和消化的過程。英語教學目標應該是教會學生用英語來學習文化,認識世界,培養心智,而不只是英語教學。”但在現行英語教材中,說明文和應用文的比例太大,文章內容枯燥無味。正所謂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所以如果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增加一些文學作品的比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文中還舉例指出了我們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誤區,就是學以致用並不等於即學即用。英語教師往往在新知識授課結束之後,馬上讓學生表演,期待學生活學活用,這有時會嚴重增加學生的焦慮感。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相應地突出“學中用”、“學後用”,不能拔苗助長,盲目追求即學即用。

反覆聽,大聲朗讀,認真模仿,這樣的一條英語學習之路有人形象地稱之爲映像(shadowing)教學法。語文教學中,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之說。這其中不無道理。就是一個個語塊,學生一旦掌握了它們,就可以隨即組合或應用。英語教學要樹立語塊意識,把英語教學的中心轉移到語塊教學中去,促進學生對語塊的積累、掌握和運用。以語塊爲中心的英語教學有助於克服傳統學習方法的弊端。“聽、誦讀、模仿”等語文教學中所採用的這些方法看似簡單,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卻是最樸素、最生態、最有效的教學方法。

二、實踐智慧

在實踐智慧模組,《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創新設計》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一節閱讀教學課中的創新之處。獨闢蹊徑的教學設計打破英語閱讀教學“思路因循守舊,設計千篇一律”的困境,給人耳目一新和豁然開朗的感覺。

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效果最好的學習方式是Practice by doing(做中學)和Teaching others(實際演練),這兩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記住75%以上的學習內容。效果好的閱讀任務具有真實性、整體性和層次性的特點。閱讀教學最佳結構是橄欖形,兩頭小中間大。老師和學生要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使用恰當的閱讀策略獲取主要事實和觀點上。讀後的拓展要像豹子尾巴那樣剛健有力,去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批判性地接受文章中的觀點,或創造性地使用已獲取的資訊。

我們都習慣於朝着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考慮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但這節閱讀課,老師“反其道而思之”,從結論往回推,反過來思考,讓思維朝着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本節課的閱讀材料是一片採訪稿,由記者的6個問題和被採訪者(Dr. Ma)的6個回答組成。採訪的中心環節就是提出和回答問題(Asking and answering questions)。一般的思維方式是,根據問題來尋找相應的答案。但是,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卻反其道而行之,先呈現被採訪者的回答,讓學生快速閱讀。然後,老師再讓學生從記者的立場去思考“要得到這樣的答案,我們應該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要提出正確的問題,就必須看懂這段問題,並準確概括出其段落大意,最後從兩個問題挑選一個正確的。這一個小小的改動,讓學生從被動的閱讀者轉變成了積極主動的思考者。這樣的英語閱讀教學創新,在有理、有序、有效的基礎上,實現了一種自我的超越和突破。

三、教師成長

在教師成長模組,《我們到底追求怎樣的科研》《突破專業發展中的“天花板”困局》等文章非常實在地將英語教師專業成長之路娓娓道來。其中《三分靠教學 七分靠溝通》這篇文章用“溝通”取代了“管理”孩子,雖然只有一詞之差,卻大大降低了英語教育教學的身高,溫柔了英語教師令人生畏的冷峻面孔。在孩子的眼裏,在英語課堂上,老師主宰着孩子們的幸福指數,一個不屑的眼神,可能會讓孩子沮喪一節課,鬱悶一整天,甚至一輩子都討厭英語。在英語教學評價上,多一份尊重,就會多一批好學生。英語老師的表揚要做到三點:有針對性、個性化和表達多元化,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老師要善於從多方面多角度去肯定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進步。不要做一個“祈使句”老師。老師要學會把教育意圖隱藏在友好而又無拘束的氣氛中。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能激發出自我教學的教育,纔是真正的教育。

教海無涯,生命有限。讀完此書,我發現我們身邊並不缺少科研的項目和課題的研究,只是缺少善於發現的眼睛。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我們要把握和充分反思質疑經常發生在身邊的一些關鍵性事件和人物,這些關鍵性事件可以是學校或地區的重大教育改革,一次公開課或評優課活動,或是一次培訓和研討活動。關鍵性人物可能是教師身邊的學生、同事、領導,也可能是某個熱心的專家和家長。這些關鍵是青年教師發展的好契機和轉折點。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不要懶惰,不要強調自己忙,一定要拿起筆寫東西,

從一節課寫起,從點滴小事寫起。認真寫三年教案,未必成爲一個優秀教師;認真寫三年教學筆記,一定能成爲一個有思想的老師,說不定還寫出一個教育專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