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000字(精選9篇)

讀後感5.68K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000字(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000字(精選9篇)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000字1

在我們工作與生活中,不少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困擾:文章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可是別人看了卻說不知所云;會議發言說了一大堆,底下人一臉懵逼不明所以;溝通交流的時候,明明心裏考慮了好久才說出的話,卻發現還是雞同鴨講。似乎,我們總是很難將自己心裏想要表達的意思準確地傳達給別人。簡單來說,這應該是你思維的邏輯故障,是思維混亂引起了表達缺陷。那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呢?

這就是今天想要給大家介紹的金字塔思維。我計劃分多次將自己學習金字塔思維的理論與實操的筆記與心得分享出來。這麼做,源於我自己曾經就是從這樣一個矛盾混亂狀態中走出來的,對邏輯思維短板帶來的難堪與困擾感同身受。同時,在工作中,我也發現了周圍很多人都缺乏對邏輯思維處理能力必要的重視和系統的訓練,雖然我一再給大家推薦《金字塔原理》這本書,但是似乎收效甚微,這加重了我在工作上的負擔。

《金字塔原理》一書是麥肯錫公司的第一位女諮詢顧問芭芭拉·明託所著,她向我們傳授了邏輯思考的底層邏輯——金字塔原理,這是一種透過突出重點,理清邏輯,分明主次的邏輯思路、表達方式和規範動作的理論。

我現在寫的文章,在知識分享的同時,會加入了我的一些主觀感受,如果看完文章覺得對你們有用處的話,想要了解原版思路,不妨去買這本書籍來研讀,相信能給大家帶來更多收穫。自下而上是我們手上有很多處於雜亂無章狀態下的觀點或事物,這時我們會透過發掘它們之間的相同點或某種關係,對具有相同點或者存在特定關係的觀點/事物進行總結歸納,一步步構建起所有事物之間的聯繫,最後達成一個可以總括所有觀點或事物的總結論。

再舉個簡單的形象一點的例子,像我們平時收納整理衣物的時候,面對了堆在一起的衣服褲子和襪子等,我們會考慮將上衣和上衣放一起,褲子和褲子放一起,所有內衣放同一個箱子裏,所有襪子放在同一個箱子裏……然後將所有的東西再分別置放在衣櫃的上下左右等不同的角落,這樣便於我們平時找衣服能夠快速定位具體要找的在哪裏,最後一關櫃門,所有的東西就都收納在了一個櫃子裏了。在這個例子裏,有三級結構,最底下那級,是那些混雜的未經整理收納的衣服、襪子、褲子,第二級,是我們經過對第一級進行分類整理之後的上衣箱子、褲子箱子、襪子箱子、內衣箱子……以此類推,最後化繁爲簡,化散爲整,第三級就是所有的物件都規整到一起,成了“我的衣物”的這個範疇,而衣櫃,可以看做是收納了所有衣物的最終的“金字塔”。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000字2

工作之餘在網絡上閱讀了《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籍,該書主要介紹了一種處理寫作中文筆不清問題的新方法。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有全盤的思考,最終落實在筆尖的寫作上,寫作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一旦掌握這個原理,你的寫作本事肯定能夠得到驚人的改善。

《金字塔原理》用清晰地脈絡,告訴人們寫作的過程是如何完成的,它總結概況了寫作的要領,讓人們相對簡便的掌握寫作的基本技能。這本書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結構,告訴我們的是,如何經過對事項的表述,使讀者能夠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書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結構”,最頂部就是文章想表達的思想,最底層的就是由句子組成的段落,每個段落只包含一個思想,幾個段落構成一個章節,若干個章節就構成一篇文章。同時,本書使用了很多的例子,來說明金字塔的原理和應用,這也是作者最能說明自我理論的方法和技巧。使用金字塔原理向上、向下、橫向的分層構築,討論如何組織哪些句子與段落,有助於明確傳達想法觀點,從而提升寫作、思考、解決問題、簡報的本事。異常作者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思考與寫作其實是互爲因果,寫得不清楚通常反映了思考的不精準。

對於工作中的我們,已經養成了事實勝於雄辯的習慣。而作者無論在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中,都極盡用簡單的例子將深刻的道理表達出來,讓我們一目瞭然。比如,在如何構建金字塔時,作者講述瞭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爲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構造創造條件。構造金字塔時,我們首先提出主題思想,這便是金字塔的塔頂,然後針對這個思想,設想從哪些方面來確立塔頂的支撐點,然後開始背景—衝突—疑問—回答的序言寫作,最終纔是塔基的材料。當我們自上而下的構造之後,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過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達思想的所有要點,然後找出各個要點之間的邏輯關係,最終得出金字塔塔頂的結論。從表達的邏輯,到思考的邏輯,再到解決問題的邏輯,最終到演示的邏輯,這便是思考邏輯的金字塔理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機結合,得到了一個完美的作品。

工作中,能說能寫的表達本事十分關鍵。這本《金字塔原理》給我們供給一套簡單且直接的方法,幫忙我們在腦中將觀點建構清楚。觀點一旦建構清楚,所有文字溝通的問題就大幅減少,按照本書提議的方法,先想後寫,不斷的練習,在極短的時間內寫出簡潔又清楚的文章,將訊息正確傳達給對象。很適合此刻忙碌、訊息變化快速的時代步伐。當我們經過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在腦海中確立一種正確的思維,最終由我們表達出來,這不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想得到的答案嗎?

《金字塔原理》讀後感1000字3

我用幾個小時的時間很快看完了這本書,基本上使用的是馬未都介紹的速讀的方式。我忘記馬未都是在哪個電視節目上談過他讀書的方式——快速閱讀,只記得他說的具體方法,就是在閱讀書中每一段話的時候,只看開頭的一句與結尾的一句。這是因爲往往每一段開頭的一句和結尾的一句話是對這段話內容的概括,這一點在西方作者的作品中表現得更爲突出(中學生做英文閱讀理解題目的時候,遇到找段落大意的題目,一般也是使用這種方式)。

用這種方法閱讀《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發現使用的方法恰恰類似於書中提到的金字塔原理的特徵。這種閱讀是偷懶的,並非是使用了“金字塔原理”去閱讀,而是利用了作者“金字塔原理”的寫作方式。

書中一共提到了四件事:寫作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與演示的邏輯。利用歸納的方法,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這本書是介紹邏輯學在一些實際問題上的應用。邏輯學屬於哲學範疇,哲學是有關智慧的學問,而邏輯學則是對思維方式的研究和訓練,是到達“智慧”的途徑。所以說,學好邏輯是使用金字塔原理的基礎。無論是中國MBA、GCT考試,還是外國的GRE、GMAT,邏輯題都佔據了相當的比重,看來對於這些進階的知識分子,邏輯思維的正確與熟練是必備的素質與能力。

對於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不混亂的人,我們言語中一般會說這個人“腦子清楚”。但是腦子清楚並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更需要“表達清楚”,這就是邏輯思維的應用,也就是這本《金字塔原理》所講述的內容。

無論是寫作的邏輯、思考的邏輯,或者解決問題的邏輯與與演示的邏輯(也可以看作是語言表達的邏輯),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用到的。這本書並沒有給我們講述十分具體的操作,而是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大腦思維的方法。這些方法中,又要歸納總結的,有要演繹推理的,都是千百年來智者思維的主要方式,也是對我們一生都會大有益處的思維方式。因此這本書在長達幾十年的上市時間中一直沒有被市場所淘汰,在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國家,一直保持暢銷。

透過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快速閱讀方法,我們確實可以瞭解到了一本書所講述的大概內容。也就是說,我們看到了作者在寫作時,她的思維金字塔的上面幾層。但是,這是一本有關思維方法的好書,僅僅的泛讀是不能滿足我們學習金字塔原理的需要。我們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精讀,這樣也就會接觸到了金字塔原理的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