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讀後感1.08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1

《這樣教書不累人》中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天,一位富豪和朋友在酒店小聚,酒店老闆頻頻上前敬酒。事後,一個小夥子叫住了老闆:“他們不會再來這裏吃飯了!”之後,那位富豪真的再也沒來過。小夥子問滿臉疑惑的酒店老闆:“你認爲做生意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是儘量滿足客人的需要啊。”老闆說。“說的很對。但你有沒有想過,客人們的需要當中,有一種需要叫做‘不需要’?你只知道客人需要什麼,卻不知道客人不需要什麼。瞭解客人不需要什麼與瞭解客人需要什麼一樣重要。”小夥子繼續說:“你們一見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就不斷去敬酒,但他們是來參加他們自己的聚會的,而不是來接受你的敬酒的,你去敬酒實際上是在打擾他們,這絕不是他們需要的。”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同樣道理,在教育教學中,教師瞭解學生不需要什麼和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同樣重要,教師如果不厭其煩地硬是要給予學生不需要甚至反感的東西,最終可能導致學生對教師越來越厭惡與疏遠。例如,不瞭解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而硬是大講特講;不瞭解學生是否喜歡活動而硬是讓學生成爲“角色”;不瞭解學生是否需要合作而硬給學生拉來“夥伴”……於是,教師無微不至的的教學“服務”就難以獲得學生的心服。因此,教師就應多多瞭解學生的需要和不需要,最大限度地去尊重學生的需要,並應捨得學生的不需要。因爲,有效地教學往往很簡單,就是必需的一個不少,沒用的一個不多。

《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2

《這樣教書不累人》這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嚴育洪,無錫人,江蘇省特級教師。

我選擇接觸這本書得原因很大一部分來源於書名。我利用業餘時間,把書裏的內容認真讀了兩遍。第一遍沒怎麼看懂,就是爲了看完它。第二遍再看,有些初讀中沒發現的意義就躍然紙上了。我想有機會,我還會看第三遍。畢竟,就我們現在的教育教學工作來說,太需要一些合理的,不累人的工作方法了。

全書分爲兩大篇“師心”篇和“師德”篇,“師心”——做一個有心的明師,“師德”——做一個有道的名師。其中的案例與思想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跟大家談談嚴老師的“師心”篇。

看了“教師,一生做好一件事”這個篇章,我知道了,我們教師成長需要在做每一件事都要有規劃,要專一,要認定一個目標走到底;教師成長還應該“不規定,不劃一,不死認一條道路走到底”。總之,,就像魏書生說的認定了走的路對了就“守住守住再守住,從不折騰”,相信總會有好的結果。

我們教育領域有句話說“你心有多新,你的舞臺就有多新”。這句正好應驗了嚴老師的“教師,富“人”先富“心”的篇章。確實我們教師專業離不開書。只有博覽羣書,汲取書中的知識,才能讓自己立於教壇的不敗之地。

現在,無論遇到哪個學校的老師,問他們說當老師忙不忙?我敢肯定90%的老師回答是“忙”。確實,現在社會對我們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不管是學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還是社會生活,都給老師壓上重重的心理負擔。所以我們說忙啊、累啊!今天看了嚴老師的——“教師,每天爲自己擠出一小時”這個話題時,我感覺對自己的“忙”理出了頭緒。以後在工作中不要隨意工作,這樣容易浪費時間。那怎樣纔可以節省時間呢?首先做事要有計劃,有重點。有了這兩個前提,做起事來就沒有像“無頭蒼蠅”那樣亂撞浪費時間了。接着,在班級管理上對班幹部要大膽放手讓他們管理班級內務,你只要在旁邊把持好方向就行。那麼每天爲自己擠出一小時來做什麼呢?一位名叫富蘭克林·費爾德的人說:“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這麼五個字來表達——我沒有時間”。所以我們老師不管多忙,你都分一點時間讀書、反思、練技、修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所以我們要有水一樣的淵博。只有胸懷博大,旁徵博引,看得多才能想得出,想得出才能說得清,說得清才能做得好。只有把知識的種子撒播到每個人的頭腦裏,人的思想就可以實現共享。水總是勇往直前,遇到障礙,就會在完成積聚之後漫過去。如果實在不行,就靈活的繞過去,最終它會達到要去的地方。我們老師在工作中就需要水的這種“靈性”。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活潑好動的孩子,我們的教育要每天更新方法,以便吸引孩子的學習,那我們就有水的“靈性”來應付這萬變中的不變。

爲了我們教書不再有“累”,請你去看看嚴老師的第二篇章——“師道”篇吧。他將帶你離開“累”的教壇。

《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3

"教書不累人"是一種追求,在輕鬆愉快中教書是每個老師都渴望達到的美好境界。當我一拿到《這樣教書不累人》這本書,就迫不及待地開啟看。我真想一口氣就讀完整本書,以最快的速度知道怎樣教書不累人。然而,當我翻看了一兩篇文章後,我失去了耐心,並開始抱怨:那麼密密麻麻的字,看了累人,說的還盡是些我們都已經倒背如流的大道理,也沒提出一二三四點讓我們教書不累人的奇特方法。抱怨了作者、抱怨了出版社之後,便將它束之高閣了。

再次捧起這本書,是暑假的一個早上,獨自一人在家,心靜如水。不管它是這樣教書不累人,還是那樣教書不累人,我沒有多想,僅僅把它作爲一本休閒書開始了閱讀。慢慢地,我走進了書中的意境,體會了文章的意圖,讀懂了作者的心聲。我發現,當我不帶任何功利性目的去閱讀時,我卻無意中發現了教書不累人的祕訣——教書先育己。教師只有先把自己培育好了,然後去教書,這樣教書纔不累人。

育己需"修心。"正如我的閱讀,當我太急迫地想要尋求到答案,目的性太明確,功利心太強烈時,人變得心浮氣躁,甚至抱怨憤怒,反而一無所獲。"育己"也忌諱急功近利。"育己"的第一大內容就是"修心"。《這樣教書不累人》中的第一篇也是"師心篇"。這裏的"心",我想主要是指心態和心情。首先,教師要淨化自己的心靈。面對一羣羣有着純真心靈、善良願望的活生生的孩子,作爲他們榜樣、他們楷模的教師,又豈能忽視自己的心靈建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的本質是生命影響生命、心靈感化心靈,教師只有用純潔的心靈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何付出,何回報""看好人,出好才""不失真,得實績"等,一篇篇的文字,一個個的道理,其核心都離不開教師一顆純潔的心。其次,教師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態度決定一切,人的心態也同樣決定着自己的行爲。良好的心態是一種強大的動力,能夠激發教師強烈的工作熱情。只要我們擺正自己的心態,那麼教書就不會太累人。正如嚴育洪老師說的,教師並非是"教主",如果我們能擺脫"教主"般的傲慢、抱怨、自責等的心態,而以一種進取、平和、快樂的心態去看待我們的學生和我們的工作,我想我們一定會感覺輕鬆。

教師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決定教師"教書累不累人"的重要因素。教師只有具備了必要的技能,才能確保教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只有順利進行,纔有可能教書不累人。然而,技能並非人生來就具備的,它只有透過不斷地練習才能獲得。我曾遇到過一位美容師,雖是小姑娘,卻有高超的技術,當我問她是如何獲得時,她毫不猶豫地回答:"練習"。教書如同學美容,識別面板特性、記住程序、按準穴位、熟悉手法等,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它需要不斷練習,並不斷反思。只有在反思中反覆練習,才能不斷提升,最終獲得某種技能。實現"教書不累人"。

教書先育己,"修心""練技"的育己過程可能並不輕鬆,但卻是輕鬆教書的前提。教師透過"修心""練技",先把自己"培育"好了,這樣教書纔不會累人。

《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4

臨近期末,我很想從各位教育家哪兒取取經,怎麼樣才能輕鬆複習,怎麼樣才能讓學生考出好成績,而自己又不覺得累。於是,我找到了這篇文章,我想我從中找到了答案。第一、用欣賞的眼光看他學生。教師只有把學生往好處看,學生的學習纔會“看好”;教師只有把學生往好處想,學生的學習才能“想好”。學生如此“好好”學習,必能夠天天向上。這一招給我洗了洗大腦。以前,我看見班上幾名落後生就愁,認爲他們無藥可救,認爲他們不是“那塊料”。結果,他們當然是進步不大。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沒有把他們往好處看和往好處想。今後,我將用欣賞的眼光看他們。第二、用木匠的眼光看他們。木匠的'眼光就是發展的眼光。每塊木料都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即使再好的木料,也需要匠人的精心打造,透過鋸、刨、鑿等一系列工序,才能加工成理想的木料。

我應該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我應該用好木匠的眼光,像木匠師傅那樣區別對待學生,根據長短不齊、寬厚不一而分別設計學生美好的學習,使學生個個能夠成材。第三、用醫生的眼光看他們。從醫生的眼中,我們看不出給病人輕易貼標籤的定論,看到的只是對病人往好處看的善意,從而讓病人往好處想———“小病甚至無病”的希望與快樂,而希望與快樂是治病的良方。今後,在教育中,我將用醫生的這種善良的眼光看學生,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差生”,讓他們看不到歧視,而看到的是對他們一時“落後”與“遲到”的鼓勵與厚望。俗話說,好心有好報。教師看好學生,教學由此而好看。今後,我將看好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差生”。一幅封建對聯說: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從今往後,我將盡量不說學生不行的話,我將放大學生的優點,縮小學生的缺點,並對他們的缺點提出糾正的方法,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充滿動力,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

《這樣教書不累人》教師讀後感5

看到這本書的題目,我就想我太需要讀一讀了。這幾年教學確實感覺挺累的,沒有教學的幸福感,每天都在壓力、忙碌中虛度。這幾天讀了這本書常有茅塞頓開、深同感受之感。

書中說到:“教師的累會‘連累’到學生,要讓學生學得不累,首先教師應該教得不累。”書中從“做一個有心的明師”和“做一個有道的名師”兩個方面回答了教師怎樣教書纔不累人。今天當讀到《教師,創造“真情實意”的教學幸福》一章節時,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學幸福”的深刻含義: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學理念,是一種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學藝術,是一種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種幸福。教師的幸福寫在學生認真完成的作業本上,教師的幸福盛在學生滿意的答卷上,教師的幸福堆在家長充滿謝意的臉上。

在教育中,我們既要讓學生能幸福着自己成功的幸福,幸福着同伴合作的幸福,幸福着教師賞識的幸福,更能幸福着戰勝不幸的幸福;而教師的幸福,就在於能幸福着學生的幸福。由此我也回憶到了我教學中的許多小幸福:得利能幹的班級小助手,讓我從繁雜瑣碎的班級事務中脫身而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教學研究上;生病時,學生們關切的問候;差生的點滴進步;每一次優異的成績;公開課後,同事真誠的建議和鼓勵;領導對我工作的信任和肯定等等,我在努力着,我在幸福着。

讀完這本書,掩卷沉思:教學只有“得法”“得道”,懂得研究和反思,懂得改進和變化,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得心應手,纔能有教學幸福感,才能不累人。